(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 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 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 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 清楚。 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 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 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 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确定图上的方向 (3)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 课题 课型 新课 个方向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学前准备 教学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 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
6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 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 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 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 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 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 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 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 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 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 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
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 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 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 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 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 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 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7 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 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 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 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 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 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 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 7 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 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3 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西北 东北 东 西南 东南 第四课时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题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 教学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 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 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过 程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 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 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 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 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 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 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
8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题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例 4 主题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 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 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 4 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 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 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 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 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 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 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 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 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 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 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9 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 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 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 9 页练习二的第 5—7 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 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 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 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 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 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一再做什么一接着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 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 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 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 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 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 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 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 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 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 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
10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 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 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 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 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 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 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 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 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运 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 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的 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或与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 供过程的范例。让说得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 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的说过程、说算理,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 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 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 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