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第Ⅰ卷 、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尴尬/宵衣旰食迤逦/彭蠡决起而飞/空穴来风衡阳之浦/童仆 B、惆怅/轻飏央浼/眄庭柯茕茕孑立/押解秩序/卷帙浩 繁 C、裏挟/畏葸不前揣度/置之度外逸兴遄飞/命途多舛精髓/睢园 D、下乘/趁机下载/载欣载奔恭逢胜饯/桀骜不驯倾囊相助/顷刻 (C A, gan/gan li xue /xue pu /pu B chang/ yang mei /mian jie/ jie zhi C xie xi duo / du chuan chuan sui / sui D cheng/chen jian /jie qing/ gi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叫嚣 俨然 雍荣华贵 各行其事甘败下风 B、饯别 援例 皇天后土 英雄倍出性情孤癖 C、篇幅 慨叹 绿草如茵 和协社会肺腑之言 D、委屈 坐标 世外桃源 如火如荼贪脏枉法 (A、A荣一容事-是败-拜B倍-辈癖-僻C协-谐D脏-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 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C.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 始征收卡拉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 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 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A、A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 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B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 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C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D具体而微,具:各部分已大体具备;体而微:形 状和规模微小。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东亚的岛屿争端日趋激化,俄罗斯军方严密布防北方四岛地区,与中国维护 钓鱼岛主权的活动南北呼应。日本右翼开始担心:中俄会不会再度结成强力军事 同盟对付日本? B.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 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 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 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江西省抚州 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 第Ⅰ卷 一、选择题(18 分,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尴尬/宵衣旰食 迤逦/彭蠡 决起而飞/空穴来风 衡阳之浦/童仆 B、 惆怅/轻飏 央浼 /眄庭柯 茕茕孑立/押解 秩序 / 卷帙浩 繁 C、 裹挟 /畏葸不前揣度 / 置之度外逸兴遄飞/命途多舛 精髓/睢园 D、 下乘/ 趁机 下载/ 载欣载奔 恭逢胜饯/桀骜不驯 倾囊相助/顷刻 (C A、ɡān/ɡàn lǐ xuè /xué pǔ /pú B chàng/ yáng měi/miǎn jié/ jiè zhì C xié /xǐ duó/dù chuán /chuǎn suǐ /suī D chénɡ/chèn zà¡ jiàn/jié qīng/ qǐ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叫嚣 俨然 雍荣华贵 各行其事 甘败下风 B、饯别 援例 皇天后土 英雄倍出 性情孤癖 C、篇幅 慨叹 绿草如茵 和协社会 肺腑之言 D、委屈 坐标 世外桃源 如火如荼 贪脏枉法 (A、A 荣—容 事-是 败-拜 B 倍-辈 癖-僻 C 协-谐 D 脏-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 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C.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 始征收卡拉 OK 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 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 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A、A 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 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B 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 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C 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 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D 具体而微,具:各部分已大体具备;体而微:形 状和规模微小。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东亚的岛屿争端日趋激化,俄罗斯军方严密布防北方四岛地区,与中国维护 钓鱼岛主权的活动南北呼应。日本右翼开始担心:中俄会不会再度结成强力军事 同盟对付日本? B.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 12306 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 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 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 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A、B“遭遇”缺少宾语。可以在“无法访问”后加“的困难”。C递进句的语 序不当,前后应调整,“不仅仅是”与“更是”后的内容对调。D“团结、动员、 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动宾搭配不当。)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有时,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 我们的目光柔和了 我们的面庞柔和了 ;我们 的身体柔和了 柔和并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 ①就更准确的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②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 ③就更流畅的传达温暖的诚意 ④就更轻灵的卷起心扉的纱窗 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C(“声音”对应”渗透”,“目光”对应“心扉 面庞”对应“温暖的诚 意”,“身体”对应“与人平等的信念”)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头的文人”就够味了 B.所谓“午阴嘉树清园(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减少 “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古代诗人是在深秋季节用“木”字呢?还是在情绪落寞的时候用“木”字 呢? D.看到鸟儿们不停地啄食葡萄,狐狸急不可耐,但又无计可施。“这葡萄是酸 的,”最后,狐狸说道,“不吃也罢。” (选DA.“文人”后应加叹号;B.括号应放在引号外;C.句中前一个问号应 改为逗号。)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7~9题。(9分,每题3分)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 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 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 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 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 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 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 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 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 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 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 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 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
(A、B“遭遇”缺少宾语。可以在“无法访问”后加“的困难”。C 递进句的语 序不当,前后应调整,“不仅仅是”与“更是”后的内容对调。D“团结、动员、 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动宾搭配不当。)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有时,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 ________;我们的目光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面庞柔和了,________;我们 的身体柔和了,_______。柔和并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 ①就更准确的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②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 ③就更流畅的传达温暖的诚意 ④就更轻灵的卷起心扉的纱窗 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C(“声音”对应”渗透”,“目光”对应“心扉”,“面庞”对应“温暖的诚 意”,“身体”对应“与人平等的信念” )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头的文人”就够味了。 B.所谓“午阴嘉树清园(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减少 “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古代诗人是在深秋季节用“木”字呢?还是在情绪落寞的时候用“木”字 呢? D.看到鸟儿们不停地啄食葡萄,狐狸急不可耐,但又无计可施。“这葡萄是酸 的,”最后,狐狸说道,“不吃也罢。” (选 D A.“文人”后应加叹号;B.括号应放在引号外;C.句中前一个问号应 改为逗号。)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 7~9 题。(9 分,每题 3 分)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 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 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 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 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 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 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 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 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 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 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 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 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
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 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 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 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 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注:对原文作了删减。 7.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 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 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 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 责任感”这一观点 D.表意指向错误。文章举袁宏道一例是从另一角度论证分析本段观点,即“杜 甫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 则”) 8.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C、见第三段的论述,强调杜甫诗歌的“规矩”“髙质量”)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 显其风雅。 B.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 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 极意义。 A、文中未有此信息C项,原文中提到“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 排’”,在于说明杜诗的规范和高质量,并非“由模仿‘五排’而产生的”D项, “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是由杜甫思想所塑造起来 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题3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
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 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 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 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 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 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注:对原文作了删减。 7.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 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 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 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 责任感”这一观点。 (D.表意指向错误。文章举袁宏道一例是从另一角度论证分析本段观点,即“杜 甫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 则”) 8.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C.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C、见第三段的论述,强调杜甫诗歌的“规矩”“高质量”)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 显其风雅。 B.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 句。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 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 极意义。 (B A、文中未有此信息 C 项,原文中提到“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 排’”,在于说明杜诗的规范和高质量,并非“由模仿‘五排’而产生的”D 项, “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是由杜甫思想所塑造起来 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9 分,每题 3 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 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 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 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 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盜边,愿 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 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 攻和尚原。浩与吴玠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 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 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 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 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A冒:不顾、顶着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B①以渴我师②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①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②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D①绍圣开拓之地②信造化之尤物也 DA①动词,调任。②徙倚:动词,徘徊不忍离去。B①目的连词,来。② 介词,用。C①名词,军队。②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D都是结构助词, 的 12.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 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受流箭射中,仍奋力作战。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 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 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 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c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第Ⅱ卷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4分) 【答案】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多次迁升后管至忠州刺史。 (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4分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 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 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 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 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 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 攻和尚原。浩与吴玠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 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 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 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 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 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A 冒:不顾、顶着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B ① 以渴我师 ②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 ①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 ②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D ①绍圣开拓之地 ②信造化之尤物也 D A ①动词,调任。②徙倚:动词,徘徊不忍离去。 B ①目的连词,来。② 介词,用。C ①名词,军队。②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D 都是结构助词, 的。 12.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 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受流箭射中,仍奋力作战。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 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 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 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c 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第Ⅱ卷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 (1)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4 分) 【答案】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多次迁升后管至忠州刺史。 (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4 分 )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 防 (3)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4分)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发布各 地 第(1)题注意,由是:因此,从此;累迁:多次迁升官职。第(2)题注意实词“盗: 侵占”,古今异义“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3)题注意实词“辑:安抚” 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 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 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 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 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 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 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 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 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 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 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 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 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 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蚧 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 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 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蚧大败金军。吴蚧査究本路提点刑狱 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蚧舆郭浩开始不和, 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籍在册的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 闢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 只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 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四、古诗词鉴赏及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8分)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 么作用?(4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 目上一一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 防。 (3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4 分 )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发布各 地。 第(1)题注意,由是:因此,从此;累迁:多次迁升官职。第(2)题注意实词“盗: 侵占”,古今异义“ 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3)题注意实词“辑:安抚”, “ 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 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 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 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 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 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 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 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 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 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 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 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 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 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蚧 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 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 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蚧大败金军。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 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蚧舆郭浩开始不和, 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籍在册的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 闢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 只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 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四、古诗词鉴赏及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8 分)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 么作用?(4 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 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