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发生了一起 的公交车坠江并 造成15人死亡的事件。据警方通报,一位女乘客在车上和司机发生冲突导致公交车失去控制 并偏离行车轨道而坠入长江。公共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 面对一些危害公共安全 的不法行为,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制止抗争,绝不能。 A.耸人听闻 休戚相关安之若素 B.骇人听闻 息息相关漠不关心 骇人听闻 休戚相关泰然处之 D.耸人听闻 息息相关漫不经心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 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B.素易诸吏(易:看不起) 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纵:纵队)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 D.乃以秦王属吏(属:交给) 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朝搴附之木兰兮 B.江州司马青衫湿 C.雕阑玉砌应犹在 D.欲寄彩笺兼尺素 4.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地理概念中,黄河下游以北地区,称为“河内”;长江以南地区,称为“江表 B.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诗经》的审美和社会功用作 出了高度概括。《氓》即抒发了“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的“怨”情 C.《太史公自序》中说到的“礼乐”“律历”“兵权”“鬼神”,是指综述各项典章制 度的“书”这一体例中的内容
- 1 - 江苏省扬州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2018 年 10 月 28 日上午,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发生了一起 的公交车坠江并 造成 15 人死亡的事件。据警方通报,一位女乘客在车上和司机发生冲突导致公交车失去控制 并偏离行车轨道而坠入长江。公共安全与我们每一个人 ,面对一些危害公共安全 的不法行为,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制止抗争,绝不能 。 A. 耸人听闻 休戚相关 安之若素 B. 骇人听闻 息息相关 漠不关心 C. 骇人听闻 休戚相关 泰然处之 D. 耸人听闻 息息相关 漫不经心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光景) 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 B.素易.诸吏(易:看不起) 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轻易) 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纵:纵队)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便) D.乃以秦王属.吏(属:交给) 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 ....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 朝搴阰之木兰兮 B. 江州司马青衫湿 C. 雕阑玉砌应犹在 D. 欲寄彩笺兼尺素 4. 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古代地理概念中,黄河下游以北地区,称为“河内”;长江以南地区,称为“江表”。 B.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诗经》的审美和社会功用作 出了高度概括。《氓》即抒发了“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的“怨”情。 C. 《太史公自序》中说到的“礼乐”“律历”“兵权”“鬼神”,是指综述各项典章制 度的“书”这一体例中的内容
D.古人对各个年龄段有特殊的称呼。“总角”特指古代未成年的男子发型;男子成年称 为“弱冠”:而“及笄之年”则指女子十五岁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澦之虞。跨 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 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 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 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 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 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 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 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 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 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中州万里 去:距离 B.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C.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等到 D.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 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 2 - D.古人对各个年龄段有特殊的称呼。 “总角”特指古代未成年的男子发型;男子成年称 为“弱冠”;而“及笄之年”则指女子十五岁。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 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 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 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 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 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 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 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 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 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 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去.中州万里 去:距离 B.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C.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 逮:等到 D.嗜奇之士恨.焉。 恨:遗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 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 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 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 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分) (2)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3分) (3)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3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 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3分) (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 3 -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 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 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 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3 分) ▲ (2)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3 分) ▲ (3)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3 分) ▲ 三、古诗词鉴赏〈7 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几复和答所寄 黄庭坚 海南海北梦不到,会合乃非人力能。 地褊未堪长袖舞,夜寒空对短檠灯。 相看鬓发时窥镜,曾共诗书更曲肱。 作个生涯终未是,故山松长到天藤。 [注]几复:即黄几复,诗人好友。时几复由岭南四会至汴京,作者亦由德州德平调汴京。两 年前作者曾写《寄黄几复》一诗。作个:这个。 (1)诗的颔联很有意味,请分析其内涵。(3 分) (2)这首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十分丰富,请简要概括。(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5)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8)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五、名著阅读题(10分) 10.填空题(2分) 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刘备对张飞说的,来源于 故事 。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 11.问答题(8分)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个锦囊授予了杨仪,这一妙计是如何实施的?(3分) (2)请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的原因。(5分)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失乐园 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 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 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 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孩 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 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 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 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 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
- 4 -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季氏将伐颛臾》) (3) ▲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4) ▲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5)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 (6) ▲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8)桃李不言, ▲ 。(《史记·李将军列传》) 五、名著阅读题(10 分) 10.填空题(2 分) 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刘备对 张飞说的,来源于 故事 ▲ 。最能体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情节是 ▲ 。 11.问答题(8 分) (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个锦囊授予了杨仪,这一妙计是如何实施的?(3 分) (2)请简要分析《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的原因。(5 分) 六、现代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失乐园 师陀 ①乡下人一年到头娱乐的时候很少,至少在我们乡下是如此:端午不喝雄黄酒,仲秋不赏 月,除却上坟照例烧化纸钱外,大抵与平日无异。只有上元节,孩子们得到一只花纸糊的灯笼 已喜出望外,间或有人肯破费买两筒小号“花子”放放,简直要动员全村上下了。这村子小 而穷,从不曾有大事件值得记述;它一年到头都被宁静的空气包围着,只好用寂寞去形容。 ②然而孩子们正也和别处的毫无差别,总不肯让寂寞重重压到身上,让时光白白逝去。孩 子们有着自己的世界,那就是禾场。每当秋后,场上已收拾得干干净净,月亮照着光光坦坦的 场面,晚饭后就热闹起来了。此刻,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禾场一被 孩子们占领,就绝不会再是简单的了。他们也会翻出许多花样。其中有一种叫做“老鳖晒盖”, 是要四个人前后左右四角站正,一个人上去,脚蹬住后两人的肩膀,手抓住前两人的肩膀, 一气向前跑去的,有些类似叠罗汉。还有多种是摆起阵势,双方一问一答,然后以力量的盛
衰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 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缓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 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 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 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 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 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 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 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 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 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 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 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 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 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天才“呢?哪里去了!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 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 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1937年3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12.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6分) 14.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4分)
- 5 - 衰决胜负的。这些游戏大都非常幼稚、简单,可是孩子们是真心地在玩,确给岑寂的乡村添上 一抹生气。 ③自然,孩子们之所以玩耍,并非为点缓村坊冷落的门面,他们还没学会遮掩丑恶,他们 只知道娱乐。乡野的各种玩法究竟有多大价值,我不曾作过估计,但和学校里规定的一比,也 不逊色。即便这野蛮的玩法也要失去,岂不是大可哀哉? ④我失去乐园是因为父亲送我进学校,随后他故去了,我也到了成年,便不得不按一般 成年人那样去生活,所以是极其平常的。倘若仍跑到那叫做乐园的禾场上,参进那小小的队伍 中去,纵然是月下的夜间,恐怕也要引起不平常的反响的吧。我已经不是孩子。有时坐下来好 久,明明对着纸壁,却看见一群孩子在捉捕,在逃避,在吵闹,而且连唿哨也听见了。人生中 不可避免的哀伤便一一来了。 ⑤前年偶尔因着变故回到家里,第一个想起的便是禾场上的乐园。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 天气还不很冷,一地好月光,连树木也都照得像童话中才应有的;想来场上一定大热闹,该藉 以温一温旧梦。可是禾场上一个人影也看不见,连吵闹声、唿哨声像一起被冷然的月光扫去了 个干净。街上呢,也看不见有人似的东西活动。 ⑥那些“无有家教”的孩子呢? 当然不会绝种的,那么有事情? 也不至于都这般凑巧。 然而第二天事情却弄明白了。在土谷庙前,我看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光景,瘦小身量,面 容枯槁。他昂首眺望着原野,正悠然地吸着烟。虽然他并不留神四近,然而任谁也会感动的 吧:模样是那样像一个流氓,一个盼望着故土的水手,可是不更像一个大人吗? ⑦暴力起初仅及于大人,孩子还只间接受到影响,渐渐的连大人也不够填满那贪婪的肠胃 时,这恶毒的网也就捕罗起孩子。本来还只是该嬉戏的孩童,已被残害去天真,被轧去一切 快乐,逼着不得不负担起成年人的任务和忧愁。我们的“天才“呢? 哪里去了! ⑧这话离我当孩时只不过八九年光景,似乎不算怎样长久,然而八九年间已有过这样一 番大的变动,孩子们就连那样不大高明的乐园也一并失去了。现在又是将近三年,孩子们怎 样了呢,谁知道? (选自 1937 年 3 月版《黄花苔》,有删改) 12.请简要说明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 分) 13.作者为什么说“毫无什么虚实变幻的禾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6 分) 14.请根据第④段文意,简要分析“哀伤”的内涵。(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