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11年5月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本试卷含文科附加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划船/划清界限 创伤/开创世纪 尽量/赶早尽快 B、龟缩/田地龟裂佝偻/伛偻而行勾画/罪恶勾当 C、爪牙/张牙舞爪场院/劳动场景着急/棋高一着 D、边塞/敷衍塞责 哀号/号啕大哭 荫凉/绿树成荫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要求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 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 创新人才 B、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近10年来,城市规模扩大了60%,城市人口仅扩大了20%。这是一种 “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扩张的城市面积却不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C、冯骥才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文化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追求利 益最大化的商业目的,这样反过来会伤害文化的原则,甚至淡化文化的追求 D、即将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示,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自豪,为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而骄傲。但同时也强调,自己是地道的美国人,代表的是美国,是美国总统, 是美国人民。 3、电影《非诚勿扰Ⅱ》中有一首小诗叫《见与不见》,其中有两句“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 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请以“书”为抒情对象,仿照诗句,也写两句(字数不一定相等)。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4、1957年10月10日,英国的温德斯格尔工厂核泄漏事故,1979年3月28日,美国的三里 岛核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2011年3月11日,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都给人民带来了心理恐慌。日本核电厂事故后,德国宣布不考虑建 核电站,而在2010年10月26日伊朗则为布什尔核电站反应堆注入核燃料。 方面是核泄漏,一方面是核电成本低,孰是孰非,请你谈谈对建核电站的看法。要求观 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50字。(5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第1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2011 年 5 月 第1页 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本试卷含文科附加题,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划.船/ 划.清界限 创.伤/ 开创.世纪 尽.量/ 赶早尽.快 B、龟.缩/ 田地龟.裂 佝偻./ 伛偻.而行 勾.画/ 罪恶勾.当 C、爪.牙/ 张牙舞爪. 场.院/ 劳动场.景 着.急/ 棋高一着. D、边塞./ 敷衍塞.责 哀号./ 号.啕大哭 荫.凉/ 绿树成荫.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教育部关于同意筹建南科大的通知》要求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章程要明确基本的办学制度 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探索培养拔尖 创新人才。 B、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近 10 年来,城市规模扩大了 60%,城市人口仅扩大了 20%。这是一种 “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口的城市化”,扩张的城市面积却不能够容纳更多的就业人口。 C、冯骥才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说,文化一旦产业化了就必须按照商业规律来操作,追求利 益最大化的商业目的,这样反过来会伤害文化的原则,甚至淡化文化的追求。 D、即将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骆家辉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示,为自己的中国血统感到自豪,为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而骄傲。但同时也强调,自己是地道的美国人,代表的是美国,是美国总统, 是美国人民。 3、电影《非诚勿扰Ⅱ》中有一首小诗叫《见与不见》,其中有两句“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 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请以“书”为抒情对象,仿照诗句,也写两句(字数不一定相等)。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4、1957 年 10 月 10 日,英国的温德斯格尔工厂核泄漏事故,1979 年 3 月 28 日,美国的三里 岛核泄漏事故,1986 年 4 月 26 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都给人民带来了心理恐慌。日本核电厂事故后,德国宣布不考虑建 核电站,而在 2010 年 10 月 26 日伊朗则为布什尔核电站反应堆注入核燃料。 一方面是核泄漏,一方面是核电成本低,孰是孰非,请你谈谈对建核电站的看法。要求观 点鲜明,有理有据,不超过 50 字。(5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7 分)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11年5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城隍庙 张岱 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 乐时,封其神,为周新。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 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长安中以 其名止儿啼 转云南按察使,改浙江。至界,见群蚋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余一钥、一小铁识 新曰:“布贾也。”收取之。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鞠得盗, 召尸家人与布,而置盜法,家人大惊。新坐堂,有旋风吹叶至,异之。左右曰:“此木城中所无, 寺去城差远,独有之。”新曰:“其寺僧杀人乎?而冤也。”往树下,发得一妇人尸。他日 有商人自远方夜归,将抵舍,潜置金丛祠石罅中,旦取无有。商白新。新日:“有同行者乎? 日:“无有。”“语人乎?″日:“不也,仅语小人妻。”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 私也。则客暴至,私者在伏匿听取之者也。凡新为政,多类此。新行部,微服视属县,县官触之 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苫。明日,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新出狱日:“我是。“县官大 惊。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者最用事,使干户探事浙中,干户作威福受赇。会新入京,遇诸涿,即捕干 户系涿狱。干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上怒,逮之,即至,抗严陛前曰:“按察使擒治奸恶, 与在内都察院同,陛下所命也,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上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作直臣,死作直鬼!”是夕,太史奏文星坠,上不怿,问左右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上 曰:“岭外乃有此人。”一日,上见缃而立者,叱之,问为谁。对曰:“臣新也。上帝谓臣刚直, 使臣城隍浙江,为陛下治奸贪吏。”言已不见。遂封新为浙江都城隍,立庙昊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鞠得盗,召尸家人与布审讯 B.一寺去城差远比较 C.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惊讶D.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接连 6、下列句子中,都能说明皇帝“封新为浙江都城隍”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②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 ③新行部,微服视属县 ④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 ⑤遇诸涿,即捕千户系涿狱 ⑥上帝谓臣刚直,使臣城隍浙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初,周新担任监察御史,由于他弹劾敢言,被人们看作“冷面寒铁”,说明他当时以“治 奸贪吏”名震天下。 第2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2011 年 5 月 第2页 共12页 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城隍庙 张岱 吴山城隍庙,宋以前在皇山,旧名永固,绍兴九年徙建于此。宋初,封其神,姓孙名本。永 乐时,封其神,为周新。新,南海人,初名日新。文帝常呼“新”,遂为名。以举人为大理寺评 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永乐初,拜监察御史,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长安中以 其名止儿啼。 转云南按察使,改浙江。至界,见群蚋飞马首,尾之蓁中,得一暴尸,身余一钥、一小铁识。 新曰:“布贾也。”收取之。既至,使人入市市中布,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鞠.得盗, 召尸家人与布,而置盗法,家人大惊。新坐堂,有旋风吹叶至,异之。左右曰:“此木城中所无, 一寺去城差.远,独有之。”新曰:“其寺僧杀人乎?而冤也。”往树下,发得一妇人尸。他日, 有商人自远方夜归,将抵舍,潜置金丛祠石罅中,旦取无有。商白新。新曰:“有同行者乎?” 曰:“无有。”“语人乎?”曰:“不也,仅语小人妻。”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 私也。则客暴至,私者在伏匿听取之者也。凡新为政,多类此。新行部,微服视属县,县官触之, 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明日,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新出狱曰:“我是。”县官大 惊。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锦衣卫指挥纪纲者最用事,使千户探事浙中,千户作威福受赇。会新入京,遇诸涿,即捕千 户系涿狱。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上怒,逮之,即至,抗严陛前曰:“按察使擒治奸恶, 与在内都察院同,陛下所命也,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上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作直臣,死作直鬼!”是夕,太史奏文星坠,上不怿,问左右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上 曰:“岭外乃有此人。”一日,上见绯而立者,叱之,问为谁。对曰:“臣新也。上帝谓臣刚直, 使臣城隍浙江,为陛下治奸贪吏。”言已不见。遂封新为浙江都城隍,立庙吴山。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鞠.得盗,召尸家人与布 审讯 B.一寺去城差.远 比较 C.县人闻按察使来,共迓.不得 惊讶 D.千户逸出,诉纲,纲更.诬奏新 接连 6、下列句子中,都能说明皇帝“封新为浙江都城隍”原因的一组是(3 分) ( ) ①弹劾敢言,人目为“冷面寒铁” ②一一验其端,与识同者皆留之 ③新行部,微服视属县 ④臣奉诏书死,死不憾矣 ⑤遇诸涿,即捕千户系涿狱 ⑥上帝谓臣刚直,使臣城隍浙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永乐初,周新担任监察御史,由于他弹劾敢言,被人们看作“冷面寒铁”,说明他当时以“治 奸贪吏”名震天下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届高三“最后一模”一一语文试题 2011年5月 B.他任云南按察使,刚坐堂理事,就有旋风吹叶至。他据叶子推测到城外一寺庙中的僧人杀人, 去树下,果然挖到一妇人的尸体。说明他料事如神 C.锦衣卫的一个千户作威福受贿。会新入京,在涿州遇到他,即捕千户关押在涿狱。千户逃出 锦衣卫指挥纪纲便向皇帝诬告周新。说明当时奸臣当道,皇帝昏庸。 D.皇帝将周新抓到,周新直言抗颜,皇帝更加发怒,下令杀他。周新临刑大呼“生作直臣,死作 直鬼”,刚直无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 (2)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盜,则其私也。 (3)县官触之,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 闩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题(10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①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干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 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9、诗题中的“闲饮”二字透露出作者何种心境?(2分) 10、谈谈“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一联的作用。(4分) 1l、赏析“共君一醉一陶然”一句。(4分) 名句名篇默写(8分) 第3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2011 年 5 月 第3页 共12页 B. 他任云南按察使,刚坐堂理事,就有旋风吹叶至。他据叶子推测到城外一寺庙中的僧人杀人, 去树下,果然挖到一妇人的尸体。说明他料事如神。 C. 锦衣卫的一个千户作威福受贿。会新入京,在涿州遇到他,即捕千户关押在涿狱。千户逃出, 锦衣卫指挥纪纲便向皇帝诬告周新。说明当时奸臣当道,皇帝昏庸。 D.皇帝将周新抓到,周新直言抗颜,皇帝更加发怒,下令杀他。周新临刑大呼“生作直臣,死作 直鬼”,刚直无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 以举人为大理寺评事,有疑狱,辄一语决白之。 ⑵ 新立命械其妻,考之,得其盗,则其私也。 ⑶ 县官触之,收系狱,遂尽知其县中疾苦。 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9—11 题(10 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①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 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 9、诗题中的“闲饮”二字透露出作者何种心境?(2 分) 10、谈谈“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一联的作用。(4 分) 11、赏析“共君一醉一陶然”一句。(4 分) ㈢名句名篇默写(8 分)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11年5月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夕揽洲之宿莽。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 蛋》) (3)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己亥杂诗》)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任重而道远。(《论语》) (6)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6题(20分) 接风 当年的同班同学,现在的密西西比大学的张教授回国探亲,已身居副县长之位的林以东道主 身份设宴款待,请了两鬓斑白的李老师和当年关系“铁”而现在关系仍“铁”的吴老板作陪。席 间推杯换盏,酒多话多,不觉已有几分醉意。 林副县长站起来:“酒过三巡,话满五斗,再说再喝也没趣味了,张教授、吴老板和我都是 李老师当年的得意门生,不光考上大学,还秉承了李老师的书法真传,不如我们来个以字代酒, 如何? 大家立即拍手赞同,吴老板挺着肚孑站起来:“对,看看这些年把老师的真传丟了没有,丢 掉的可要罚酒三杯!小姐,拿文房四宝来! “写什么呢?″大家目光射向林副县长 林副县长摇摇头,“今天轮不上我和吴老板说话,要请德高望重的老师和海外名教定夺。 张教授:“我是学生,过去听老师的,现在还应听老师的。” 李老师推辞不得,只好站起来说:“今天主要是为张教授接风,写字是个小节目,就每人写 两个字,一为最心仪的字,一为最感触的字,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第4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2011 年 5 月 第4页 共12页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⑵ ,夕揽洲之宿莽。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 骚》) ⑶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己亥杂诗》) ⑷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 ,任重而道远。(《论语》) ⑹君子不以言举人, 。(《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共 38 分) ㈠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6 题(20 分) 接风 当年的同班同学,现在的密西西比大学的张教授回国探亲,已身居副县长之位的林以东道主 身份设宴款待,请了两鬓斑白的李老师和当年关系“铁”而现在关系仍“铁”的吴老板作陪。席 间推杯换盏,酒多话多,不觉已有几分醉意。 林副县长站起来:“酒过三巡,话满五斗,再说再喝也没趣味了,张教授、吴老板和我都是 李老师当年的得意门生,不光考上大学,还秉承了李老师的书法真传,不如我们来个以字代酒, 如何?” 大家立即拍手赞同,吴老板挺着肚子站起来:“对,看看这些年把老师的真传丢了没有,丢 掉的可要罚酒三杯!小姐,拿文房四宝来!” “写什么呢?”大家目光射向林副县长。 林副县长摇摇头,“今天轮不上我和吴老板说话,要请德高望重的老师和海外名教定夺。” 张教授:“我是学生,过去听老师的,现在还应听老师的。” 李老师推辞不得,只好站起来说:“今天主要是为张教授接风,写字是个小节目,就每人写 两个字,一为最心仪的字,一为最感触的字,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模” 语文试题 11年5月 好题!大家七嘴八舌喊起来,“老师还像当年一样出人不意 小姐端上文房四宝,数张白纸,一瓶墨汁,特地拿来风格不同的四支笔。 大家公推东道主先写,林副县长又让张教授,让来让去,最后,还是林副县长拿起笔 包厢门轻轻地推开了,秘书凑近副县长,林副县长一边听秘书汇报,一边信手挥笔写下了 “阅”,搁下笔,说声“少陪”,拿着手机向外走去 大家看那“阅”字,龙腾虎跃,气势飞扬,不觉叫好。又是一阵推让,吴老板说声“虽经商 多年,还不至于丢了看家本领吧”″,踌蹰满志地拿起笔。"叽……″袋中手机响起,他-手握笔, 手拿机:“好,好,多少……成交『话未说完,落笔生花,一个斗大的“"钱”字生龙活虎地展 现在纸上。那“金”旁显得过大,却又有不尽妙处。大家又忍不住一番赞叹。 张教授与李老师谦虚了一番,拿起笔,慢慢地—个“家”字落到纸上,圆润饱满,大家心里 顿感一股温馨之气氲氲而升。 最后李老师拿起笔,斟酌了一番,一个古雅清秀的“书”字,飘然纸上,似有书香在头顶袅 袅盘旋 服务小姐将四幅字钉在墙上,李老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笔法老熟,气蕴深厚,真是青岀于 蓝而胜于蓝呵 林副县长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包厢,“既不分伯仲,那这回同时写感触字,不搞串连 大家默不作声了,一反刚才的豪爽娴熟,落笔小心翼翼。李老师握笔良久,脸色沉重,时而 尴尬,时而愤懑、忧郁……不知不觉纸上落下个矮爬爬的“人″字。李老师看着自己的墨宝,不 禁摇了摇头。 小姐很殷勤地将四幅字挂在墙上,大家-愣,又同时会心地笑了。 第5页共12页
扬州市育才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 2011 年 5 月 第5页 共12页 “好题!”大家七嘴八舌喊起来,“老师还像当年一样出人不意!” 小姐端上文房四宝,数张白纸,一瓶墨汁,特地拿来风格不同的四支笔。 大家公推东道主先写,林副县长又让张教授,让来让去,最后,还是林副县长拿起笔。 包厢门轻轻地推开了,秘书凑近副县长,林副县长一边听秘书汇报,一边信手挥笔写下了 “阅”,搁下笔,说声“少陪”,拿着手机向外走去。 大家看那“阅”字,龙腾虎跃,气势飞扬,不觉叫好。又是一阵推让,吴老板说声“虽经商 多年,还不至于丢了看家本领吧”,踌蹰满志地拿起笔。“叽……”袋中手机响起,他一手握笔, 一手拿机:“好,好,多少……成交!”话未说完,落笔生花,一个斗大的“钱”字生龙活虎地展 现在纸上。那“金”旁显得过大,却又有不尽妙处。大家又忍不住一番赞叹。 张教授与李老师谦虚了一番,拿起笔,慢慢地一个“家”字落到纸上,圆润饱满,大家心里 顿感一股温馨之气氲氲而升。 最后李老师拿起笔,斟酌了一番,一个古雅清秀的“书”字,飘然纸上,似有书香在头顶袅 袅盘旋。 服务小姐将四幅字钉在墙上,李老师仔细端详了一番,“笔法老熟,气蕴深厚,真是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呵!” 林副县长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包厢,“既不分伯仲,那这回同时写感触字,不搞串连!” 大家默不作声了,一反刚才的豪爽娴熟,落笔小心翼翼。李老师握笔良久,脸色沉重,时而 尴尬,时而愤懑、忧郁……不知不觉纸上落下个矮爬爬的“人”字。李老师看着自己的墨宝,不 禁摇了摇头。 小姐很殷勤地将四幅字挂在墙上,大家一愣,又同时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