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3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 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 《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 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 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 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 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 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 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 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 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 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 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 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 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 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 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宇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 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 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 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 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字拥有强大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 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充分体现了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B.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正是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 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 10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国度。早在西周时期,汉字就被列为宫廷初级教育的 必修科目。秦始皇统一中国,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策之一。东汉时期,许慎更是在 《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 古”的论断。汉代还将规范书写足够数量的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可以说,汉字 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神圣地位,是她得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所记录的汉语的高度适切性。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特别 先秦两汉更是如此。汉字一字一个音节的特点,正与汉语词汇相适应,从而形成了字词之间 清晰的对应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方言分歧就极为复杂,如采用直接记 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必将导致不同方言区文字的分裂,并最终导致文化的分裂。而汉字是表 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与中华文化的融通性。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与中华文化的众 多元素相互融通。书画同源的事实,决定了早期汉字的写意特征。如甲骨文的“象”字,长 着长鼻子和健壮身躯,充满灵动之美。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 术,构成了汉字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字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她自身系统的不断调适和完善。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 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语言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 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这种 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 到小篆再到隶楷,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调整,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 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 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共 同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 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在当 代,随着中国实力的日渐提升和中华文化的快速传播,汉字正以其非凡的活力,健步走向世 界的每一个角落。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字拥有强大生命力”原因的一项是(3 分) A.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 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充分体现了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B.汉字优美的写意性形体,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正是汉字的表意特点,使她 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
C.“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汉字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成二元化的形声机制, 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正是汉字自身系统不断调试和完善的表现 D.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 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就崇尚文字的国度里,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取代 的,这是汉字得以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B.汉字字词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间能够做到统一交际,如果采用直接 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就做不到这一点 C.早期汉字,表意形象而又优美,这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由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有效满足了语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使得汉字长期充当交际工具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汉字早在西周时期成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 策之一,汉代还将汉字的书写要求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都说明汉字自古就受到足够的 重视 B.我国自古以来方言众多,如果没有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汉字,不同 方言区文字就可能出现分裂,最终导致中华文化的分裂 C.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的预言,而且我们已经看到汉字很快就要充斥全世界 D.汉字陆续远播并逐渐形成了覆盖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汉字文化圈”,说明汉字顽强 的生命力支撑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钥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褛,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 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接,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呼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 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看您……”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哪,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的 鬼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喲,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 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有捎话的,有递条子的,都不甘落后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 让贤的,等等,无论按哪一种方案组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 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 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C.“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汉字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成二元化的形声机制, 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正是汉字自身系统不断调试和完善的表现。 D.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 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这样一个自古就崇尚文字的国度里,汉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取代 的,这是汉字得以经久不衰的最重要的原因。 B.汉字字词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间能够做到统一交际,如果采用直接 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就做不到这一点。 C.早期汉字,表意形象而又优美,这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D.汉字从象形到形声,由整体象形性到小篆再到隶楷,有效满足了语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这使得汉字长期充当交际工具成为可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3 分) A.汉字早在西周时期成为宫廷初级教育的必修科目,秦始皇将“书同文”作为最重要的国 策之一,汉代还将汉字的书写要求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都说明汉字自古就受到足够的 重视。 B.我国自古以来方言众多,如果没有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汉字,不同 方言区文字就可能出现分裂,最终导致中华文化的分裂。 C.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的预言,而且我们已经看到汉字很快就要充斥全世界。 D.汉字陆续远播并逐渐形成了覆盖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汉字文化圈”,说明汉字顽强 的生命力支撑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钥 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楼,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 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楼,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呼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 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看您……”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哪,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的 鬼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哟,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 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有捎话的,有递条子的,都不甘落后。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 让贤的,等等,无论按哪一种方案组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 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 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阄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 将军抓阄儿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 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春要是闹起来才难 缠啊! 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舂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 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一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应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 统教育,我整夭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确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替我落实些细节。” 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 已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藏族老乡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 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呦……”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全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 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当 年藏族群众对我军还不够了解。要是把他抬到老乡屋里,何至于……唉,帐蓬太单薄了,怎 么能抵御零下30度的冰雪寒流呢? “自卫反击战时,在克节朗战役中,参谋长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 就是三夭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 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枭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 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病?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是万马军中的“铁 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鬼子病,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的点点头,又说:“10年前总后勤部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 是您亲自陪同的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作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 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 帅们说,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 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 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酲,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彻大悟,表情很是复杂。 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 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做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 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哪?”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 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今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既表现出分房问题的复杂性,也为下文请老 首长落实细节做铺垫 B.分房的压力不仅来自老将军们的家属,也来自老将军们,他们因身体或军功方面的原因 也在向张乾据理力争 C.“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这一句话看似与分房没有联系,实际体现了张乾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阄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 将军抓阄儿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 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眷要是闹起来才难 缠啊! 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眷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一 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应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 统教育,我整天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确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替我落实些细节。” 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 已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藏族老乡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 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呦……”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全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 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当 年藏族群众对我军还不够了解。要是把他抬到老乡屋里,何至于……唉,帐蓬太单薄了,怎 么能抵御零下 30 度的冰雪寒流呢?” “自卫反击战时,在克节朗战役中,参谋长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 就是三天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 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桌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 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病?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是万马军中的“铁 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鬼子病,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的点点头,又说:“10 年前总后勤部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 是您亲自陪同的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作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 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 帅们说,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 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 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醒,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大彻大悟,表情很是复杂。 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 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做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 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哪?”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 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今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既表现出分房问题的复杂性,也为下文请老 首长落实细节做铺垫。 B.分房的压力不仅来自老将军们的家属,也来自老将军们,他们因身体或军功方面的原因 也在向张乾据理力争。 C.“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这一句话看似与分房没有联系,实际体现了张乾
做事机智灵活的一面 小说开头写分房受到各种阻力,结尾写老司令吩咐分发钥匙,分房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 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 5.小说的标题“钥匙”有什么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为什么重点写其他几位老将军的回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济南开幕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总结 历届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注重从 参与者角度策划展览,提高展览的可参与度;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 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众购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 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 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场体验等 内容,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 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 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 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通过现场直播、网络视频展播等形式 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遗成果呈现给民众,让博览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的博览 会。(摘编自中国旅游新闻网) 材料二: 近些年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更为普遍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欢 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围绕普通个体进行叙事,介绍烹饪 文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取自于现实生活 的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却存在部分缺失。非遗蕴含着传统社会 中宁静、淡泊的精神旨趣,有助于疗治某些时代病症,使功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给人 带来心理慰藉和观念启发。纪录片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 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 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随着拍摄设备的轻便化和新媒体的兴盛,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推动 了叙事手法的革新。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但他们满怀诚意和热情投入创作,使 纪录片散发着自然、质朴的气息 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 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 总的来说,工艺类“非遗”题材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有的还成为“网红 和“爆款”,有力推动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过,“非遗”题材还是相对 较少,影响力也不够大。纪录片人应当深入挖掘“非遗”这个“富矿”,追求多手段多面向, 用生动的“现场”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热情。(摘编自《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
做事机智灵活的一面。 D.小说开头写分房受到各种阻力,结尾写老司令吩咐分发钥匙,分房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 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 5.小说的标题“钥匙”有什么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6.小说为什么重点写其他几位老将军的回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3 日至 17 日在山东济南开幕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总结 历届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多项改革创新措施。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为传承人提供贴心的服务;注重从 参与者角度策划展览,提高展览的可参与度;引入电商平台,建立网上博览会,将零售、统 售、网售有机结合,满足群众购物需求;拓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将 博览会办成人民满意、传承人受益的博览会。 通过活态展示、活态传承等方式,更多地融入传承人绝活展示、非遗爱好者现场体验等 内容,力求让非遗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民众面前,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领略非遗的 无穷魅力和风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传统工艺项目展览展示,运用现代手段,让传统工艺项目走近大众,贴 近现代生活,使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实用功能及市场需求相结合,真正实现传统工艺项目 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传统媒体与现代传媒相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通过现场直播、网络视频展播等形式, 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将非遗成果呈现给民众,让博览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都能看得见的博览 会。(摘编自中国旅游新闻网) 材料二: 近些年来,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更为普遍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受到广泛关注和欢 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围绕普通个体进行叙事,介绍烹饪、 文物修复等传统手工艺,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传承者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取自于现实生活 的故事鲜活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生存现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却存在部分缺失。非遗蕴含着传统社会 中宁静、淡泊的精神旨趣,有助于疗治某些时代病症,使功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给人 带来心理慰藉和观念启发。纪录片人如果善于发掘非遗的内涵,就有可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 们潜在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延续非遗在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唤起人们对 非遗的关注和保护热情。 随着拍摄设备的轻便化和新媒体的兴盛,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推动 了叙事手法的革新。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但他们满怀诚意和热情投入创作,使 纪录片散发着自然、质朴的气息。 优质纪录片借助新媒体传播,也能够推动非遗的市场化进程,拓展非遗的生存空间。《舌 尖上的中国》第一季首播时,在社交网络上刷屏,使得饮食类“非遗”广受青睐。 总的来说,工艺类“非遗”题材的纪录片在近几年引起社会关注,有的还成为“网红” 和“爆款”,有力推动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过,“非遗”题材还是相对 较少,影响力也不够大。纪录片人应当深入挖掘“非遗”这个“富矿”,追求多手段多面向, 用生动的“现场”唤起人们保护和传承的热情。(摘编自《纪录片助力非遗传播》)
材料三: 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 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 积极扩大非遗传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 生感。 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己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可以把非遗传播与提升城 市形象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将非遗的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城市 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展示当地非遗资源;另一方面,要为非 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让其在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多样性特征,不受过度 商业化的侵袭。此外,还要通过开展非遗实践活动、塑造城市公共非遗空间等方式打造“非 遗符号”,让非遗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并让公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 (摘编自《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突出活态传承的方式,秉承传统工艺走 进现代社会的思想理念,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风采 B.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贴心的服务,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可参与度 强,力争让博览会成为非遗传承人受益和人民满意的博览会。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有关烹饪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饮食类非遗的文化 价值和生存现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受到更多关注 D.非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宣传非遗可以把非遗的内容与城市 的形象结合起来,让城市中的非遗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各种宣传活动,强化传统媒体和现代传媒的结合,突出展示非遗 成果,注重博览会的生动、趣味、鲜活,注重民众的感受。 B.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是件好事,因为这能推动叙事手法的革新,且他们满怀诚意 和热情投入纪录片创作,他们的纪录片较为自然、质朴 C.在非遗传播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因为强化宣传而胡编乱造, 重点把握非遗与民众的关系以及民众对非遗的情感。 D.近年来纪录片均采用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的叙事手法,记录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非 遗传承者的技艺,有力推动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非遗传播体现的重要意义。(4分) 、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 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 导小极①,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②赞中宗,保全江 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 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 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 何緣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
材料三: 在非遗传播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更要思索如何从关系维度 和情感维度上拉近非遗与公众的距离。为此,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共建、共享的特点, 积极扩大非遗传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快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消除公众对非遗的陌 生感。 经过历代传承与发展,非遗已经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标识。作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的文化资源,非遗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可以把非遗传播与提升城 市形象结合起来,让非遗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将非遗的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城市 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借助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展示当地非遗资源;另一方面,要为非 遗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让其在城市文化空间中保持多样性特征,不受过度 商业化的侵袭。此外,还要通过开展非遗实践活动、塑造城市公共非遗空间等方式打造“非 遗符号”,让非遗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并让公众对其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 鸣。 (摘编自《非遗文化如何传之有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突出展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突出活态传承的方式,秉承传统工艺走 进现代社会的思想理念,让民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风采。 B.第五届非遗博览会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种贴心的服务,为民众普及非遗知识,可参与度 强,力争让博览会成为非遗传承人受益和人民满意的博览会。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述了有关烹饪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饮食类非遗的文化 价值和生存现状,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受到更多关注。 D.非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资源,宣传非遗可以把非遗的内容与城市 的形象结合起来,让城市中的非遗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五届非遗博览会注重各种宣传活动,强化传统媒体和现代传媒的结合,突出展示非遗 成果,注重博览会的生动、趣味、鲜活,注重民众的感受。 B.非专业人士进入纪录片领域是件好事,因为这能推动叙事手法的革新,且他们满怀诚意 和热情投入纪录片创作,他们的纪录片较为自然、质朴。 C.在非遗传播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因为强化宣传而胡编乱造, 重点把握非遗与民众的关系以及民众对非遗的情感。 D.近年来纪录片均采用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的叙事手法,记录个性鲜明、技艺精湛的非 遗传承者的技艺,有力推动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9.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非遗传播体现的重要意义。(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 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顗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 导小极①,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②赞中宗,保全江. 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 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和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 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 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