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主要东西构造带控制矿产的情况来,它们是贵重稀有和分散元素矿产、重金属和多金属 富集的地带,对于找寻这此矿产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1.2我国主要纬向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阴山一天山构造带、泰岭一昆仑构造带尤 为突出,南岭构造带次之。如图9-28 受哥 器器提婴” 图928中国构造体系图(据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978) 阴山一天山构造带 阴山一天山构造带大致位于北纬40°30'一42°30'之间,以41°附近最为强烈。这条 构造带东起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往西经辽宁、内蒙锡林格勒盟、燕山一阴山山脉、白云鄂博 地区、直到新疆星星峡以西,与天山山脉相连进入苏联境内。这条横贯我国北部的构造带长 达4,000多公里,宽约200公里(图9-29)。这是一个连续较好的东西构造带,总体走向 基本稳定。 构造带东段为阴山山脉,为东西向的复式背斜带,核部由太古界及部分元古界变质岩 系组成,覆盖其上的中、新生界地层也卷入到纬向构造带之中。在晚元古代,该段长期隆起 控制了南缘的沉积拗陷呈东西向展布。古生代始终处于上升隆起呈古陆状态,为南北不同沉 积类型的分界,其北部为夹有火山喷发巨厚海相沉积,构成紧密褶皱并造受变质:其南部为 厚度不大的浅海一海陆交互相沉积。中,新生代继续保持隆起,构成中,新生代盆地分界。 在复背斜带中发育纵向逆断层或逆冲断层,断面和褶皱轴面常向北倾斜,组成明显的叠瓦状 构造,有时太古界逆冲到侏罗系之上。构造带中,某些东西向断裂还具有东西向平移特征
几条主要东西构造带控制矿产的情况来,它们是贵重稀有和分散元素矿产、重金属和多金属 富集的地带,对于找寻这此矿产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1.2 我国主要纬向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阴山一天山构造带、秦岭一昆仑构造带尤 为突出,南岭构造带次之。如图 9-28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2 1 3 14 16 17 1 8 —纬向构 造体系 复式 褶皱轴 ; — 经向 构造体 系褶 皱轴和 主要 断裂 带 ; — 新华 夏系复 式褶 皱轴; —新 华夏系主要 断裂; —新华夏 系褶皱 束; —歹字型构造体 系 复式褶皱 轴; —歹字型 构造体 系主 要断裂 ; — 山字 型构造 体系 复式褶 皱轴 ; — 山字型 构造 体系主 要断 裂; —河 西 系主要断裂; —旋扭 构造 体系的主要断裂 ; —其他构造体系褶 皱轴; — 其他构造体 系断 裂; —祁 吕贺兰 山字型构造 槽地; — 中生代花岗 岩类侵入体 ; —中生代玄 武岩; —古生代花 岗 岩类侵入 体 图例 图 9-28 中国构造体系图(据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1978) 阴山—天山构造带 阴山—天山构造带大致位于北纬 40º30'~42º30'之间,以 41º 附近最为强烈。这条 构造带东起中朝边境的长白山,往西经辽宁、内蒙锡林格勒盟、燕山—阴山山脉、白云鄂博 地区、直到新疆星星峡以西,与天山山脉相连进入苏联境内。这条横贯我国北部的构造带长 达 4,000 多公里,宽约 200 公里(图 9-29)。这是一个连续较好的东西构造带,总体走向 基本稳定。 构造带东段为阴山山脉,为东西向的复式背斜带,核部由太古界及部分元古界变质岩 系组成,覆盖其上的中、新生界地层也卷入到纬向构造带之中。在晚元古代,该段长期隆起, 控制了南缘的沉积拗陷呈东西向展布。古生代始终处于上升隆起呈古陆状态,为南北不同沉 积类型的分界,其北部为夹有火山喷发巨厚海相沉积,构成紧密褶皱并遭受变质;其南部为 厚度不大的浅海—海陆交互相沉积。中,新生代继续保持隆起,构成中,新生代盆地分界。 在复背斜带中发育纵向逆断层或逆冲断层,断面和褶皱轴面常向北倾斜,组成明显的叠瓦状 构造,有时太古界逆冲到侏罗系之上。构造带中,某些东西向断裂还具有东西向平移特征
沿该带有大量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并有各时代的基性、超基性岩流夹杂其中 图9-29阴山一天山纬向构造带 1一纬向构造带范围:2一走向东西冲(及逆掩)断层带:3一挤压破醉带:4一复式背斜轴: 5一复式向斜轴:6一裙皱及裙皱群:7一中、酸性侵入岩:8一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9一新生代喷出岩:10一中生代岔地或捕抽 构造带西段包括北山和天山,也表现为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复背斜,伴有同一走向的中、 新生代盆地。天山一北山复背斜核部由晚元古代组成,两翼以古生界为主。北翼的古生界以 含有大量的火山岩为特征,南翼的古生界则普遍缺失火山岩。中生代以来,也一直是控制塔 里木和准璃尔两盆地的分界线。在天山复背斜还可见到向南逆掩达百公的推复体。沿该带亦 有晚古生代的中酸性、基性和超基性侵入体分布,中生带的侵入岩体较少。 阴山一天山构造带开始出现的时期很早,可能在太古代己具雏形,震旦纪进入重要发展 阶段,古生代末形成隆起褶皱带,中、新生代以来活动仍相当强烈。作为一条规模宏大的构 造带,它对我国构造格架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控制沉积岩相,决定中、新生代 盆地展布,分划我国构造区和地震区,以及成为大型水系分水岭等:另一方面,又对后来形 成的构造带产生明显的影响 阴山一天山构造带中有丰富的矿产,现已查明有前震旦变质岩系中的鞍山式铁矿:与基 性一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钴、铂矿:还有钒、钛、铜、铅、锌等多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 矿产:还有震旦系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以及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煤等 春岭一昆仑构造带 秦岭一昆仑构造带大致位于北纬32”30·34”30”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经昆 仑山脉、秦岭山脉,直到黄海之滨。从西至东全长达3,600余公里,宽度变化较大,中段 最窄处宽约200公里,东两两端较宽,可达300余公里(图9-28) 在泰岭部分,主要由古老变质岩系和古生代海相岩层分别组成北秦岭隆起带和南泰岭 凹陷带:在昆仑部分,主要由古生界、宽阔的海西花岗带和三叠系分别组成北昆仑隆起带和 南昆仑凹陷带。这个带挤压现象相当强烈,它的中段和东段的若干地带,特别是边缘地区的 大型断裂,存在明显的横移现象,甚至转化为张性:是受南北向的挤压所产生,后期又具有 明显的力学性质改变。 秦岭一昆仑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演化、反复多次的强烈变动和翻天覆地的构
沿该带有大量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并有各时代的基性、超基性岩流夹杂其中。 图 9-29 阴山—天山纬向构造带 1— 纬向构造带范围;2—走向东西冲(及逆掩)断层带;3—挤压破碎带;4—复式背斜轴; 5—复式向斜轴;6—褶皱及褶皱群;7—中、酸性侵入岩;8—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9—新生代喷出岩;10—中生代盆地或槽地 构造带西段包括北山和天山,也表现为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复背斜,伴有同一走向的中、 新生代盆地。天山—北山复背斜核部由晚元古代组成,两翼以古生界为主。北翼的古生界以 含有大量的火山岩为特征,南翼的古生界则普遍缺失火山岩。中生代以来,也一直是控制塔 里木和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线。在天山复背斜还可见到向南逆掩达百公的推复体。沿该带亦 有晚古生代的中酸性、基性和超基性侵入体分布,中生带的侵入岩体较少。 阴山—天山构造带开始出现的时期很早,可能在太古代已具雏形,震旦纪进入重要发展 阶段,古生代末形成隆起褶皱带,中、新生代以来活动仍相当强烈。作为一条规模宏大的构 造带,它对我国构造格架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控制沉积岩相,决定中、新生代 盆地展布,分划我国构造区和地震区,以及成为大型水系分水岭等;另一方面,又对后来形 成的构造带产生明显的影响 阴山—天山构造带中有丰富的矿产,现已查明有前震旦变质岩系中的鞍山式铁矿;与基 性一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镍、钴、铂矿;还有钒、钛、铜、铅、锌等多金属及稀有分散元素 矿产;还有震旦系的宣龙式铁矿和瓦房子锰矿以及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煤等。 秦岭一昆仑构造带 秦岭一昆仑构造带大致位于北纬 32º30ˊ~34º30ˊ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经昆 仑山脉、秦岭山脉,直到黄海之滨。从西至东全长达 3,600 余公里,宽度变化较大,中段 最窄处宽约 200 公里,东两两端较宽,可达 300 余公里(图 9-28)。 在秦岭部分,主要由古老变质岩系和古生代海相岩层分别组成北秦岭隆起带和南秦岭 凹陷带;在昆仑部分,主要由古生界、宽阔的海西花岗带和三叠系分别组成北昆仑隆起带和 南昆仑凹陷带。这个带挤压现象相当强烈,它的中段和东段的若干地带,特别是边缘地区的 大型断裂,存在明显的横移现象,甚至转化为张性;是受南北向的挤压所产生,后期又具有 明显的力学性质改变。 秦岭一昆仑构造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演化、反复多次的强烈变动和翻天覆地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