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自然地理 任课班级:地科2012级1班 任课教师:马玉香 理学院地理系 资环教研室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1 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自然地理 任课班级:地科 2012 级 1 班 任课教师:马玉香 理学院 地理系 资环教研室 2013—2014 学年 第一学期
姓名 马玉香 职称讲师总学时40 使用 赵济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和区 程 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 教 经济发展的影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了解我国最新 说 的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 存在问题与对策:明确我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案及七大区的区域特征、 的 区域内部差异及区域开发整治的基本方向。 章次 章名 学时 第一篇中国的自然环境 绪论 的 第1章 国土概况 1 第2章 地貌 第3章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4 第4章 陆地水 民 第5章 中国近海和海洋资源 第6章 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 第7章 生物地理 2 第8章 矿藏资源 2 第9章 环境演变 2 第二篇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第10章 自然地理区划 2 第11章 东北地区 2 第12章 华北地区 2 第13章 华中地区 2 第14章 华南地区 2 第15章 内蒙古地区 2 第16章 西北地区 2 第17章 青藏地区 2 2
2 姓名 马玉香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40 使用 教材 赵济 主编 中国自然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和区 域分异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自然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了解我国最新 的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 存在问题与对策;明确我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方案及七大区的区域特征、 区域内部差异及区域开发整治的基本方向。 学 时 分 配 章次 章 名 学时 第 1 章 第 2 章 第 3 章 第 4 章 第 5 章 第 6 章 第 7 章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0 章 第 11 章 第 12 章 第 13 章 第 14 章 第 15 章 第 16 章 第 17 章 第一篇 中国的自然环境 绪论 国土概况 地貌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陆地水 中国近海和海洋资源 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 生物地理 矿藏资源 环境演变 第二篇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 自然地理区划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内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 1 3 4 3 2 4 2 2 2 2 2 2 2 2 2 2 2
绪论部分要求明确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任务, 教学 掌握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目的 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明确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 人口众多的国家,掌握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绪论(1学时) 一、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自然地理的任务和目的 三、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中国自然地理内容结构 第一章国土概况(1学时) 教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疆域 学 第二节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 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是 独特的、综合的物质体系,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系,多层次的结 教学 构体系,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体系。 重点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辅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1.分析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2.阐述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题后记 3
3 教学 目的 绪论部分要求明确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任务, 掌握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明确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 人口众多的国家,掌握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 学 内 容 绪论(1 学时) 一、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自然地理的任务和目的 三、中国自然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中国自然地理内容结构 第一章 国土概况(1 学时)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疆域 第二节 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 重点 难点 1.中国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综合体,是 独特的、综合的物质体系,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系, 多层次的结 构体系,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体系。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辅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思考题 1.分析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何特点? 2.阐述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题后记
2013年月 日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教学 布、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次掌握三大 目的 阶梯的分界线,以及我国地貌形成地质构造、气候因素地表组 成物质和人类活动因素。 第二章地貌(3学时) 第一节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华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节地貌形成因素 ® 一、地质构造 色 二、气候因素 三、地表组成物质 四、人类活动因素 教学 1.地质构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重点 2.气候因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难点 教学方法 坚持动态观点,运用时空统一方法,讲述我国地貌形成的 地质历史,充分发挥地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 1.分析中因地貌的基本特征 2.在《中国主要山系图》标出我国主要山脉 3.试述影响我国地貌发有的内外力因素 思考题
4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其次掌握三大 阶梯的分界线,以及我国地貌形成地质构造、气候因素地表组 成物质和人类活动因素。 教 学 内 容 第二章 地貌 (3 学时) 第一节 地貌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地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三、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第二节 地貌形成因素 一、地质构造 二、气候因素 三、地表组成物质 四、人类活动因素 教学 重点 难点 1.地质构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2.气候因素对我国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方法 坚持动态观点,运用时空统一方法,讲述我国地貌形成的 地质历史,充分发挥地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 思考题 1.分析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2.在《中国主要山系图》标出我国主要山脉 3.试述影响我国地貌发育的内外力因素
题后记 2013年 日 使学生掌握我因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 教学 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地理位置(纬 度、海陆位置)、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分角度 目的 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了解我 国气候资源对农业等部门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4学时) 第一节气候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 海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的 第二节气候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容 二、 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 三、大气环流(冬、夏季) 第三节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二、降水量 第四节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1.下垫面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2大气环流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难点 本章内容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述青 教学方法 藏高原对 就我国一些重要的天气现象采取让学 生自己查阅资料讲授的方式
5 题后记 2013 年 月 日 教学 目的 使学生掌握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 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地理位置(纬 度、海陆位置)、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大气环流分角度 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气温与降水的主要特点,了解我 国气候资源对农业等部门产生的影响。 教 学 内 容 第三章 中国气候和气候资源 (4 学时) 第一节 气候特征 一、季风气候显著 二、气候的大陆性强 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第二节 气候形成因素 一、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 二、下垫面(多山地表、青藏高原) 三、大气环流(冬、夏季) 第三节 气温与降水 一、气温: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 二、降水量 第四节 气候资源 教学重点 难点 1.下垫面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2.大气环流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形成? 教学方法 本章内容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为主,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述青 藏高原对于我国气候的影响,就我国一些重要的天气现象采取让学 生自己查阅资料讲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