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盆地构造的基本理论 学习要点:了解盆地及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中国大陆板块内中、新生 代盆地的特征:掌握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华北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盆地及含油气盆地 盆地的概念是由地槽学说发展而来的,最初以与地槽和地台的关系来分类的,如克拉通 内盆地、边缘凹陷、山前凹陷、上叠盆地、山间盆地、地注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认为盆地的形成与板块有关,常根据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对盆地 分类,如大洋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等。 一、盆地及其基本类型 盆地是指那些四周较高、中间低的盆形沉积地区,或是持续接受沉积的地区。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盆地进行分类描述。如:以沉积相为依据,可将盆地划分为海 相盆地和陆相盆地。依据盆地形成方式,可划分为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根据盆地形成时的 受力状态可划分为挤压性盆地和拉张性盆地。 但从一般概念出发,可以把盆地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1.地貌盆地 是一种四周被高地围绕的地表盆形注地。地貌盆地有陆上的,也有水下的。陆上盆地包 括四周封闭的洼地(山间盆地、山前坳陷)和横贯大陆的冲积平原。 水下盆地包括洋底盆地和冰川湖。 地貌盆地的存在对于沉积盆地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地质学中,盆地内应有巨厚的沉积 物充填。 2.同生沉积盆地 盆地是在边下陷边沉积作用之下形成的。 在同生沉积盆地内,岩相带的延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结构相联系,盆地内的沉 积物有边缘相和内部相之分,边缘相属氧化环境,红色岩层较多,沉积物粒度粗,不稳定的 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含量高。岩层的厚度由盆地的中央向边缘逐渐变薄。 同生沉积盆地又可分为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和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的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即沉降幅度与沉积厚度大体相 等。 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不相当。 如果下降速度比较快而沉积物补偿比较慢时,就会使盆地的沉积范围逐渐缩小,岩层之 间出现退覆现象
第十章 盆地构造的基本理论 学习要点:了解盆地及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中国大陆板块内中、新生 代盆地的特征;掌握中国典型含油气盆地(华北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盆地及含油气盆地 盆地的概念是由地槽学说发展而来的,最初以与地槽和地台的关系来分类的,如克拉通 内盆地、边缘凹陷、山前凹陷、上叠盆地、山间盆地、地洼等。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多认为盆地的形成与板块有关,常根据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对盆地 分类,如大洋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克拉通盆地、裂谷盆地等。 一、盆地及其基本类型 盆地是指那些四周较高、中间低的盆形沉积地区,或是持续接受沉积的地区。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盆地进行分类描述。如:以沉积相为依据,可将盆地划分为海 相盆地和陆相盆地。依据盆地形成方式,可划分为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根据盆地形成时的 受力状态可划分为挤压性盆地和拉张性盆地。 但从一般概念出发,可以把盆地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1.地貌盆地 是一种四周被高地围绕的地表盆形洼地。地貌盆地有陆上的,也有水下的。陆上盆地包 括四周封闭的洼地(山间盆地、山前坳陷)和横贯大陆的冲积平原。 水下盆地包括洋底盆地和冰川湖。 地貌盆地的存在对于沉积盆地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地质学中,盆地内应有巨厚的沉积 物充填。 2.同生沉积盆地 盆地是在边下陷边沉积作用之下形成的。 在同生沉积盆地内,岩相带的延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结构相联系,盆地内的沉 积物有边缘相和内部相之分,边缘相属氧化环境,红色岩层较多,沉积物粒度粗,不稳定的 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含量高。岩层的厚度由盆地的中央向边缘逐渐变薄。 同生沉积盆地又可分为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和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的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大致相当,即沉降幅度与沉积厚度大体相 等。 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 非补偿性同生沉积盆地沉积速度与沉降速度不相当。 如果下降速度比较快而沉积物补偿比较慢时,就会使盆地的沉积范围逐渐缩小,岩层之 间出现退覆现象
当下降速度比沉积补偿速度小时,不仅盆地逐渐被填平,而且还会出现岩层超覆现象。 沉积盆地的补偿性决定于盆地的下降和盆地周围陆地上升这两个因素。 3.构造盆地(沉积后盆地) 盆地是在沉积形成以后,由于断裂或帮皱作用而形成的。 在构造盆地中沉积物无边缘相与内部相之分,相带的征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 构无关。说明沉降作用发生在沉积岩层形变之后。 叶连俊先生曾把盆地划分为先成盆地、同生盆地和次生盆地三大类。如图101 图101沉积后盆地与同生沉积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及其特征 由于盆地内有巨厚的沉积物,是石油与天然气生成和聚集的良好场所。 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大的油气田都产生于盆地之中。我国的大油气田也都产生于陆地 和海上的沉积盆地内。如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中、四川油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范围内,还有塔 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均获得石油和天然气。 1,含油气盆地概念 我们把含有工业型油气藏的沉积盆地叫做含油气盆地。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有巨厚的沉积物和丰富的有机物质 (2)要有一个有机质赖以繁殖、聚集和沉积下来得以避免氧化而向石油转化的古地理 环境。 (3)要有一个稳定持续下降的大地构造条件 (4)含油气盆地必须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油气运移和为油气 运移创造必要的构造条件,而且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场所 (5)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在油气勘探中,总是把含 油气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率先考察它的全貌,从整个盆地的沉积发有史、构造发展史以及水 文地质演化史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条件,区划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区, 从而有可能在最短的勘探时期达到发现该盆地最主要的油气聚集的目的, 2.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从大地构造的角度讲,含油气盆地是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壳某一地段产生的坳陷。就 我国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产生在中、新生代。它们叠置在前中生代构 造之上,甚至是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之上。因此,含油气盆地就有它特有的结构 (1)含油气盆地的基础 即含油气盆地赖以存在的底盘。它是由盆地产生前的所有的岩系组成 地台区盆地的基础可能包括地台的基底和一部分盖层
当下降速度比沉积补偿速度小时,不仅盆地逐渐被填平,而且还会出现岩层超覆现象。 沉积盆地 的补偿性决定于盆地的下降和盆地周围陆地上升这两个因素。 3.构造盆地(沉积后盆地) 盆地是在沉积形成以后,由于断裂或褶皱作用而形成的。 在构造盆地中沉积物无边缘相与内部相之分,相带的延伸方向、古水流方向与盆地的结 构无关。说明沉降作用发生在沉积岩层形变之后。 叶连俊先生曾把盆地划分为先成盆地、同生盆地和次生盆地三大类。如图 10-1 图 10-1 沉积后盆地与同生沉积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及其特征 由于盆地内有巨厚的沉积物,是石油与天然气生成和聚集的良好场所。 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大的油气田都产生于盆地之中。我国的大油气田也都产生于陆地 和海上的沉积盆地内。如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中、四川油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范围内,还有塔 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均获得石油和天然气。 1.含油气盆地概念 我们把含有工业型油气矿藏的沉积盆地叫做含油气盆地。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有巨厚的沉积物和丰富的有机物质 (2)要有一个有机质赖以繁殖、聚集和沉积下来得以避免氧化而向石油转化的古地理 环境。 (3)要有一个稳定持续下降的大地构造条件 (4)含油气盆地必须经受一定程度的构造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油气运移和为油气 运移创造必要的构造条件,而且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场所 (5)含油气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在油气勘探中,总是把含 油气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率先考察它的全貌,从整个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展史以及水 文地质演化史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条件,区划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区, 从而有可能在最短的勘探时期达到发现该盆地最主要的油气聚集的目的。 2.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从大地构造的角度讲,含油气盆地是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地壳某一地段产生的坳陷。就 我国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产生在中、新生代。它们叠置在前中生代构 造之上,甚至是不同性质的 大地构造单元之上。因此,含油气盆地就有它特有的结构。 (1)含油气盆地的基础 即含油气盆地赖以存在的底盘。它是由盆地产生前的所有的岩系组成。 地台区盆地的基础可能包括地台的基底和一部分盖层
华北盆地是一个新生代的沉降盆地,则它的基础就应当包括华北地台前震旦古老的结晶 基底和以后直至中生代的沉积盖层。四川盆地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陆相沉积盆地,它的基 础是前中三叠统的所有地层。 (2)盖层 即含油气盆地内的沉积盖层。含油气盆地的盖层与基础层之间往往具有平行不整合接 触关系。 地台区的构造盆地,其盖层与地台的盖层是一致的。 (3)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 沉积盆地的沉降中心即盆地内沉积物堆积最厚的地带。 沉积中心则是盆地中沉积物粒度最细的地带。 沉积中心控制着盆地内最主要的油源区。 在对称性盆地内,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位置往往是一致的,沉积物最厚和最细的地带 相吻合,最利于生油, 在非对称性沉积盆地内,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利用 作等厚图的方法确定坳陷中心,而且还需作岩相图的方法确定沉积中心,以便确定最有利的 生油中心。 在盆地的形成、发有过程中,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作有规律的 迁移,它们在空间上都成条带状分布,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4)含油气盆地的边界 盆地的边界即是盆地的周边和其边界地质体的接触关系。主要有三种接触型式 ①超覆式的沉积接触 ②断层式的构造接触 ③盆地一边为沉积接触,另一边为断层接触,称为断超式接触 盆地边界的接触型式,对盆地在斜面上的形态和演化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超浸式的沉积接触盆地 超覆式的沉积接触的盆地,其发展是以坳陷沉降为主。 密歇根盆地位于北美地台之上,以前寒武纪结品岩石为基础,盆地的平面形态大体呈圆 形,剖面上沉积盖层呈同心圆状自周边向中心退覆。 密歇根盆地发有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收缩的过程。 断层式的构造接触盆地 边界以断层接触的盆地,其发展可能以断陷为主。我们常见的地堑盆地就是如此 莱茵地堑发生在西欧的海西地块上,早第三纪时,因地块上拱而发生张性断落,盆地的 平面形态因受地堑边界断层的限制而呈长条形。剖面则呈狭窄的槽形。 断超式接触盆地 断超式接触盆地的发展具有断陷和坳陷兼有的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盆地剖面形态的不
华北盆地是一个新生代的沉降盆地,则它的基础就应当包括华北地台前震旦古老的结晶 基底和以后直至中生代的沉积盖层。四川盆地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陆相沉积盆地,它的基 础是前中三叠统的所有地层。 (2)盖层 即含油气盆地内的沉积盖层。含油气盆地的盖层与基础层之间往往具有平行不整合接 触关系。 地台区的构造盆地,其盖层与地台的盖层是一致的。 (3)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 沉积盆地的沉降中心即盆地内沉积物堆积最厚的地带。 沉积中心则是盆地中沉积物粒度最细的地带。 沉积中心控制着盆地内最主要的油源区。 在对称性盆地内,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的位置往往是一致的,沉积物最厚和最细的地带 相吻合,最利于生油。 在非对称性沉积盆地内,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利用 作等厚图的方法确定坳陷中心,而且还需作岩相图的方法确定沉积中心,以便确定最有利的 生油中心。 在盆地的形成、发育过程中,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作有规律的 迁移,它们在空间上都成条带状分布,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4)含油气盆地的边界 盆地的边界即是盆地的周边和其边界地质体的接触关系。主要有三种接触型式 ① 超覆式的沉积接触 ② 断层式的构造接触 ③ 盆地一边为沉积接触,另一边为断层接触,称为断超式接触 盆地边界的接触型式,对盆地在剖面上的形态和演化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超覆式的沉积接触盆地 超覆式的沉积接触的盆地,其发展是以坳陷沉降为主。 密歇根盆地位于北美地台之上,以前寒武纪结晶岩石为基础,盆地的平面形态大体呈圆 形,剖面上沉积盖层呈同心圆状自周边向中心退覆。 密歇根盆地发育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收缩的过程。 断层式的构造接触盆地 边界以断层接触的盆地,其发展可能以断陷为主。我们常见的地堑盆地就是如此。 莱茵地堑发生在西欧的海西地块上,早第三纪时,因地块上拱而发生张性断落,盆地的 平面形态因受地堑边界断层的限制而呈长条形。剖面则呈狭窄的槽形。 断超式接触盆地 断超式接触盆地的发展具有断陷和坳陷兼有的特征,最突出的特征是盆地剖面形态的不
对称性,盆地的沉降中心偏向断层边界的一侧。 断超式接触盆地在我国盆地中是比较多见的。如四川盆地的西边及西北边界为断层接 触,东南边界则是沉积接触为主 3.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含油气盆地是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注陷构造。 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一朱 盆地的内部构造是不均一的,它的基础和基底有起有伏,可将盆地分隔为彼此不连通的 次一级坳陷。它的盖层由于后来构造运动的改造而褶皱成为背斜和向斜,并且受到断层不同 程度的破坏。 (1)一级构造一隆起和坳陷 隆起:是盆地的基础和基底相对隆起的地区。其上的沉积盖层往往发有不全,甚至有时 古老的裙皱基底露出水面而成为剥蚀区。但由于隆起在盆地中起着分隔或用限坳陷的作用, 它与坳陷邻接的一侧经常有地层超覆和岩层尖灭出现。 但场陷内存在着利于生油的情况下,隆起翼部的超覆和尖灭就十分容易捕获来自邻近场 陷内的油气,形成地层圈闭类型的油气藏。 坳陷:是盆地内基础或基底下陷最深的地区。具有沉积盖层发有完全、连续性好和厚度 大等特征,是沉积盆地内生油最有利的地区。所以它是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区。 在含油气盆地内一些较大的坳陷内,基础或基底又表现了一定的起伏性,形成一些范围 甲小的凸起和凹陷 (2)二级构造一二级构造带 我国的勘探实践证明,含油气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对油气的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是油气富集带,主要有: 背斜带:由若干个具有同一方向性的背斜构造组成的二级构造称为背斜带。背斜带常呈 线状、雁行状排列,为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这种二级构造往往成排出现。背斜带的特点是长 度大、闭合度大、两翼倾角大而且不对称,宽度小。如我国甘肃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准 噶尔盆地南侧的背斜带等都是这种类型。 长垣:由若干个平缓、宽大的背斜构造组成的二级构造称为长垣。其长度达数十到数百 公里,隆起幅度为数十到数百米,两翼常不对称。长垣构造的轴向常与盆地的主要构造线方 向一致,常分布在盆地中央凹陷或斜坡带上。我国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中长垣是十分有 利的构造,如大庆长垣。 断裂带:在断陷盆地里,由若干个呈带状分布的断块或被断层复杂化的不完整的背斜 成为断裂带。也可进一步分成构造断裂带、断裂构造带、断阶带、断鼻带等各种二级构造带, 断裂带在我国东部盆地中特别发育。 绕曲带:在降起和凹陷的斜坡上,由于基底断裂活动,使上覆沉积盖层的倾角突然变陡
对称性,盆地的沉降中心偏向断层边界的一侧。 断超式接触盆地在我国盆地中是比较多见的。如四川盆地的西边及西北边界为断层接 触,东南边界则是沉积接触为主 3.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 含油气盆地是地壳的一定地段在大地构造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洼陷构造。 在地质发展历史一定阶段的一定运动体制下形成发展的统一的沉降大地构造单元—朱 夏 盆地的内部构造是不均一的,它的基础和基底有起有伏,可将盆地分隔为彼此不连通的 次一级坳陷。它的盖层由于后来构造运动的改造而褶皱成为背斜和向斜,并且受到断层不同 程度的破坏。 (1)一级构造—隆起和坳陷 隆起:是盆地的基础和基底相对隆起的地区。其上的沉积盖层往往发育不全,甚至有时 古老的褶皱基底露出水面而成为剥蚀区。但由于隆起在盆地中起着分隔或围限坳陷的作用, 它与坳陷邻接的一侧经常有地层超覆和岩层尖灭出现。 但坳陷内存在着利于生油的情况下,隆起翼部的超覆和尖灭就十分容易捕获来自邻近坳 陷内的油气,形成地层圈闭类型的油气藏。 坳陷:是盆地内基础或基底下陷最深的地区。具有沉积盖层发育完全、连续性好和厚度 大等特征,是沉积盆地内生油最有利的地区。所以它是含油气盆地的油源区。 在含油气盆地内一些较大的坳陷内,基础或基底又表现了一定的起伏性,形成一些范围 更小的凸起和凹陷。 (2)二级构造—二级构造带 我国的勘探实践证明,含油气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对油气的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是油气富集带,主要有: 背斜带:由若干个具有同一方向性的背斜构造组成的二级构造称为背斜带。背斜带常呈 线状、雁行状排列,为水平挤压作用形成。这种二级构造往往成排出现。背斜带的特点是长 度大、闭合度大、两翼倾角大而且不对称,宽度小。如我国甘肃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准 噶尔盆地南侧的背斜带等都是这种类型。 长垣:由若干个平缓、宽大的背斜构造组成的二级构造称为长垣。其长度达数十到数百 公里,隆起幅度为数十到数百米,两翼常不对称。长垣构造的轴向常与盆地的主要构造线方 向一致,常分布在盆地中央凹陷或斜坡带上。我国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中长垣是十分有 利的构造,如大庆长垣。 断裂带:在断陷盆地里,由若干个呈带状分布的断块或被断层复杂化的不完整的背斜 成为断裂带。也可进一步分成构造断裂带、断裂构造带、断阶带、断鼻带等各种二级构造带, 断裂带在我国东部盆地中特别发育。 绕曲带:在隆起和凹陷的斜坡上,由于基底断裂活动,使上覆沉积盖层的倾角突然变陡
的地区,称为挠曲带。挠曲带上常伴有鼻状构造、小型背斜构造: 以上是几个主要的二级构造的特征。二级构造中聚集了油气则称为油气聚集带。 (3)三级构造一背斜和向斜等 这是含油气盆地内最普遍、最发育的构造形迹。背斜是油气赖以聚集的一种最基本、最 重要和最普遍的圈闭形式。 在向斜的合适部位,也可以形成可供开采的油气藏。近几年来,向斜油气藏已越来越被 大家重祝。 三、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因而其分类也是以大地构造背景 为基础。 以往比较流行的分类都是以槽、台学说理论为基础。板块构造的创立,为含油气盆地的 分类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分类方案 1,以地槽一地台理论为基础的分类 地台型盆地:地台内部盆地(如华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台边缘盆地(如四川 盆地)。 地槽型盆地:山间盆地(如酒泉盆地、民和盆地、三江盆地)、山前盆地(又称中间地 块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 2,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对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是目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国内 外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分类方案。下面主要介绍HD.克菜姆在1975年提出的分类方案。 HD.克莱姆的盆地分类是以地壳结构为基础。他认为含油气盆地主要产生于克拉通地壳 和过渡地壳带(包括大陆坡、大陆架、海岸平原、陆台等),所以分成克拉通盆地和过渡地 壳盆地两大类。 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内部盆地:通常位于前寒武纪地盾附近的克拉通内部,底部平坦的碟状盆 地,具有地台型单旋回古生代沉积,其中有基底控制的构造和沉积圈闭。 典型的代表是巴黎盆地。 (2)内陆复合盆地:位于克拉通边缘附近,其规模可以从次大陆骨地槽到小型山间盆 地:为多旋回型盆地,古生代地台沉积为第一旋回。在其中的某些盆地中,第一旋回在海西 造山运动时期形成了构造。因而有不整合于第一旋回之上的晚古生代或中生代的第二旋回的 造山碎屑岩 (3)裂谷式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早期一大陆裂谷阶段,但在海底扩张进一步发展时 被遗弃,成为死裂谷,规模小型到中型,多为线状。有些裂谷型盆地是作为第三旋回迭 加在大型的内陆复合盆地之上。 过海地壳盆地
的地区,称为挠曲带。挠曲带上常伴有鼻状构造、小型背斜构造。 以上是几个主要的二级构造的特征。二级构造中聚集了油气则称为油气聚集带。 (3)三级构造—背斜和向斜等 这是含油气盆地内最普遍、最发育的构造形迹。背斜是油气赖以聚集的一种最基本、最 重要和最普遍的圈闭形式。 在向斜的合适部位,也可以形成可供开采的油气藏。近几年来,向斜油气藏已越来越被 大家重视。 三、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因而其分类也是以大地构造背景 为基础。 以往比较流行的分类都是以槽、台学说理论为基础。板块构造的创立,为含油气盆地的 分类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下面介绍几种分类方案。 1.以地槽—地台理论为基础的分类 地台型盆地:地台内部盆地(如华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台边缘盆地(如四川 盆地)。 地槽型盆地:山间盆地(如酒泉盆地、民和盆地、三江盆地)、山前盆地(又称中间地 块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 2.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含油气盆地分类 按照板块构造学说对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是目前石油地质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国内 外石油地质学家提出了很多分类方案。下面主要介绍 H.D.克莱姆在 1975 年提出的分类方案。 H.D.克莱姆的盆地分类是以地壳结构为基础。他认为含油气盆地主要产生于克拉通地壳 和过渡地壳带(包括大陆坡、大陆架、海岸平原、陆台等),所以分成克拉通盆地和过渡地 壳盆地两大类。 克拉通盆地 (1)克拉通内部盆地:通常位于前寒武纪地盾附近的克拉通内部,底部平坦的碟状盆 地,具有地台型单旋回古生代沉积,其中有基底控制的构造和沉积圈闭。 典型的代表是巴黎盆地。 (2)内陆复合盆地:位于克拉通边缘附近,其规模可以从次大陆冒地槽到小型山间盆 地;为多旋回型盆地,古生代地台沉积为第一旋回。在其中的某些盆地中,第一旋回在海西 造山运动时期形成了构造。因而有不整合于第一旋回之上的晚古生代或中生代的第二旋回的 造山碎屑岩 。 (3)裂谷式盆地:产生于海底扩张早期—大陆裂谷阶段,但在海底扩张进一步发展时 被遗弃,成为死裂谷,规模小型到中型,多为线状。有些裂谷型盆地是作为第三旋回迭 加在大型的内陆复合盆地之上。 过渡地壳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