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3 恒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应用,而这种应用乃是力学描述方 式的特征。然而,要理解因果描述何以不能实施就必须记得:正如 文章中所指出的,由测量所引起的那种干扰,其大小永远是无法知 道的,因为这种限制能够适用于力学概念的任何应用,从而也就同 样适用于观察器械和所研究的现象。恰恰是这一情况导致了下述 事实:任何观察的进行,都以放弃现象的过去进程和未来进程之间 的联系为其代价。如上所述,作用量子的有限量值,使我们完全无 法在现象和观察现象所用的器械之间画一明确分界线;这种分界 线是习见的观察概念的依据,从而也形成经典的运动概念的基础。 注意到这一点,下述事实就不足为奇了:量子力学方法的物理内 容,被限制为一些统计规律性的表述,这些规律性存在于那样一些 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中,各该结果表征着现象的各种可能进程。 在文章中曾经强调,这种方法的符号化的外貌,是和有关问题 根本无法形象化这一特性密切适应的。当我们用到定态的概念 时,我们就遇到加在应用经典概念之可能性上的那种限制的一个 特别典型的例子;如上所述,甚至在量子力学方法发展以前,定态 概念就已经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包括在量子理论对原子结构 问题的应用中了。正如文中所指出的,这一概念的任何应用,都会 排除追踪原子中个体粒子的运动的可能。在这儿,我们涉及的是 一种特征互补性,和我们在考虑光的本性问题及物质的本性问题 时所遇到的那种互补性相类似。正如文章中详细阐明的,在它的 适用范围之内,定态概念确实可以说和基本粒子本身具有同样多 的“实在性”,或者,如果我们愿意,也可以说二者具有同样少的“实 在性”。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都是涉及的一些手段,它们使我们
14 第一卷原子理论和自然的描述 能够用一种无矛盾的方式来表示现象的一些重要方面。此外,当 我们用到定态概念时,我们就以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方式面临着 一种必要性:在量子理论中必须注意现象的分划,而且,正如在文 章第一段中己经强调的,必须严格区分闭合体系和非闭合体系。 因此,在原子的情况,当阐明辐射过程的发生时,我们就遇到因果 描述方式的一种特别惹人注目的失败。当追踪自由粒子的运动 时,考虑到我们并不同时具备关于包括在经典力学描述中的那些 量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具体想像因果性的欠缺;而在我们关于原子 行为的说明中,经典概念的有限适用性也是一下子就很清楚的,因 为单独一个原子的态的描述绝对没有包括关于跃迁过程之发生的 任何要素,从而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几乎无法避免谈到原子在各种 可能性之间的抉择。 联系到基本粒子的基本属性问题,注意到最近揭示出来的一 种独特互补性也许是不无兴趣的。有一些实验,过去一直是通过 赋予电子一个磁矩来加以解释的,而文章最后一段所简单讨论了 的狄喇克(P.A.M.Dirac)理论却对这些实验作出了自然的诠释; 这一事实,确实就和另一种说法等效:利用以直接观察电子的运动 为根据的实验来探测一个电子的磁矩,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这儿 遇到的自由电子和原子之间的不同,和这样一件事实有关:原子磁 矩的测量,要求放弃追踪基本粒子的运动的一切企图,这种放弃和 应用定态概念时所应满足的普遍条件相适应。 在文章的末尾,谈到了在量子理论构架中满足相对性普遍要 求的工作;这种重要工作迄今还不曾令人满意地得到完成。事实 上,虽然上述的狄喇克理论在这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但这一理论却
绪论 15 揭露了一些新的困难。然而,认识到这些困难,却可能在基本粒子 的存在所引起的那些深奥问题方面导致新观点的发展。现在的量 子力学的描述与对经典电子理论的重新解释有关,这种解释是以 对应原理为依据的,而经典电子理论却没有提供理解基子粒子本 身的存在及其特有质量与特有电荷的任何线索。因此,我们必须 准备发现,这一领域中的进一步进展,将要求我们更广泛地放弃习 惯上认为时空描述方式所应具备的那些特征,比用量子理论来处 理原子问题时所应放弃的还要广泛,而且,关于动量概念和能量概 念的应用,我们也必须有准备地预期新的惊人情况。 数学符号的广泛应用是量子力学方法的特点;这种应用使我 们很难撇开数学细节而对这些方法的优美性及逻辑无矛盾性提供 一个真实的印象。尽管我在准备这篇文章时曾经设法尽可能地避 免用到数学工具,但是,这一演讲是在一群物理学家面前发表的, 其目的在于开展一种关于当时量子理论发展趋势的讨论,这一目 的使我们必须涉及细节,这些细节无疑地会给以前对于这一论题 并不怎样熟悉的读者们造成困难。然而,我愿意指出,在整篇文章 中,主要的力量是用在纯粹的认识论态度上的,这一点在第一节和 文章结尾处表现得尤其明显。 第三篇文章是为一本庆祝性的小册子撰写的,该书出版于 1929年6月,目的在于纪念普朗克获得博士学位五十周年。在这 篇文章中,我曾经更加详细地讨论了量子理论的一般性的哲学方 面。对于放弃原子现象的严格因果描述方式,人们广泛地表示了 感到遗憾;部分地由于注意到这种情况,作者就企图证明,因为作
16 第一卷原子理论和自然的描述 用量子的不可分性而在原子理论中引起的有关我们知觉形式的那 些困难,可以看成一种很有教益的召唤,它使我们想到人类概念产 生时所凭借的那些普遍条件。不可能按照我们的习见方式来区分 物理现象及其观察;这种不可能性确实就使我们所处的地位和在 心理学中所处的如此熟悉的地位非常相似;在心理学中,我们不断 地需要想到区别主体和客体的困难。初看起来也许以为,对待物 理学的这样一种态度,会给和自然科学精神相反的神秘主义留下 余地。但是,不面对出现在概念的形成中和表达媒介的应用中的 那些困难,我们在物理学中得到一种清楚理解的希望就不比在其 他人类研究领域中得到这种理解的希望更大。例如,按照作者的 看法,相信最终用一些新的观念形式来代替经典物理概念就可以 避开原子理论的困难,那或许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正如已经强调 过的,认识到我们的知觉形式的局限性,绝不意味着在把我们的感 官印象条理化时可以不必用到我们的习见概念或这些习见概念的 直接文字表述。同样,经典理论的基本概念,看来在描述物理经验 时是永远不会成为多余的。作用量子不可分性的认知,以及作用 量子量值的确定,不但依赖于以经典概念为基础的对于测量的分 析,而且,一直是只有应用这些概念才能把量子理论符号体系和经 验资料联系起来。然而,我们同时必须记住:单义地应用这些基本 概念的可能性,仅仅依赖于这些概念所由导出的那些经典理论的 自身无矛盾性,因此,对这些概念的应用所加的那些限制,自然就 取决于我们在说明现象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忽略不属于经典理论 而以作用量子来表示的那种要素。 在关于光的属性和物质的属性的那种屡经讨论的两难推论中
绪 论 17 显得如此明显的,恰恰就是上述这种情况。只有依据经典电磁理 论,才能给光的本性和物质的本性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理解的内容。 诚然,光量子和物质波,在表述一些统计规律时是一些非常有价值 的手段,那些统计规律支配着诸如光电效应和电子射线的干涉之 类的现象。然而,这些现象事实上是属于那样一个领域的;在该领 域中必须考虑作用量子,在该领域中,单义的描述是不可能的。在 这种意义上,上述数学工具的符号性品格也就变得很显然了,因为 电磁波场的详尽描述不会为光量子留下余地,因为在应用物质波 的观念时绝不存在和经典理论的描述相类似的那种完备的描述问 题。事实上,正如在第二篇文章中所强调的,当诠释实验结果时, 波的所谓周相的绝对值是永远用不到加以考虑的。在这方面也必 须强调指出,对于物质波的波幅函数来说,“几率幅”一词是属于这 样一种表达方式的:它虽然往往是方便的,但却不能认为是具有普 遍有效性的。如上所述,只有借助于经典概念才有可能赋予观察 结果以单义的含义。因此,我们将永远涉及几率考虑对可以依据 经典概念来加以诠释的那种实验结果的应用问题。由此可见,符 号化方法的应用,在每一个体事例中都将依赖于和实验装置有关 的特定情况。现在,赋予量子理论的描述以独特的特征的恰恰就 是这样一件事实:为了避开作用量子,我们必须应用分别的实验装 置来得到不同物理量的精确测量,这些量的同时知识是以经典理 论为依据的那种完备描述所要求的,而且,尤有甚者,这些实验结 果并不能通过重复的测量来得到增益。事实上,作用量子的不可 分性就要求着,当利用经典观念来诠释任一个别的测量结果时,在 我们关于客体和观察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说明中必须允许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