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 面、准确地考査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 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 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 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 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近几年来,关于考试性质的陈述几乎没有过变化。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语文中考要 “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也就是说,语文中考试题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有着直 接的导向作用。就语文教师而言,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初中语 文教师,不论是否教毕业班,首先应该清楚考什么,然后才能明确教什么。所以,我们 今天关于考试说明的分析,不单单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 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 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34 篇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 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 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以下是我关于考试范围的理解: 首先,既然“考试范围”规定“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 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那么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教 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相当于数学科目中的例题,学生只有对例题印象深 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比如,关于记叙文阅读中的“‘我’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我的叔叔 于勒》、《孔乙己》等课文进行强化训练:再如,可以从《口技》、《三峡》、《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等篇目中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等等。 至于在应考的过程中,只要留心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 社发行的三个版本的交叉篇目就可以了。这些交叉篇目,文言文至少包括《与朱元思书》 《口技》和《满井游记》,现代文至少包括《春》、《济南的冬天》、《乡愁》、《沁园春雪》。 另外据我统计,以下篇目也是三个版本所共有的课文:《木兰诗》《湖心亭看雪》《再塑 生命的人》《故乡》《范进中举》、《孔乙己》。对于这些篇目,我建议应让学生去细读, 去感受,这可能将直接有利于中考 老师们还记得2011年语文中考试题的第2题吧!下面我就用事实加以证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 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 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 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
1 《2012 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考试说明》解读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 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 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升学语文学科考试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 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学 习效率,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 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近几年来,关于考试性质的陈述几乎没有过变化。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语文中考要 “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也就是说,语文中考试题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有着直 接的导向作用。就语文教师而言,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初中语 文教师,不论是否教毕业班,首先应该清楚考什么,然后才能明确教什么。所以,我们 今天关于考试说明的分析,不单单是为了应试,更是为了准确地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 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50 篇作品为主。名著阅读材料以《语文课 程标准》推荐的 10 部文学作品为主。古代诗词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34 篇作品为主。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16 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 3 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 外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以下是我关于考试范围的理解: 首先,既然“考试范围”规定“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 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那么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教 好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相当于数学科目中的例题,学生只有对例题印象深 刻,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 比如,关于记叙文阅读中的“‘我’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我的叔叔 于勒》、《孔乙己》等课文进行强化训练;再如,可以从《口技》、《三峡》、《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等篇目中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等等。 至于在应考的过程中,只要留心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 社发行的三个版本的交叉篇目就可以了。这些交叉篇目,文言文至少包括《与朱元思书》、 《口技》和《满井游记》,现代文至少包括《春》、《济南的冬天》、《乡愁》、《沁园春 雪》。 另外据我统计,以下篇目也是三个版本所共有的课文:《木兰诗》《湖心亭看雪》《再塑 生命的人》《故乡》《范进中举》、《孔乙己》。对于这些篇目,我建议应让学生去细读, 去感受,这可能将直接有利于中考。 老师们还记得 2011 年语文中考试题的第 2 题吧!下面我就用事实加以证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 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在这 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 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
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分) ①繁衍()②栖()息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这道题的文字材料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很可惜,有很 多老师剥夺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权利!这里我没有指责的意思,但反思我们的教学 行为,的确有很多疏漏之处。前面我们说过,中考试卷对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那么,2011 年的试卷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至于2011年试卷中第5 题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的B选项:“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同样出自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2010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第5题也能证明我的看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来自《春》、《皇帝的新装》、《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 第二,古诗文积累和文言文阅读范围没有变化,还是前几年的范围,至于怎样应对 我后面还要谈到,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阅读范围又有 所调整,由2010年的10篇,增至2011年的20篇,再增至今年的34篇!我不知道大 家怎样看待诗词阅读篇目逐年増多现象,我感觉中考告诉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押题背题, 应真正教会学生诗词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诗词阅读的习惯。 第三,关于考试范围的陈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2012年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段落。(2011年)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小落。(2010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河北省中考关于文言文的考试范围,对于课外文言文的 表述,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课外文言文小段(2010年)→课外文言文段落(2011年) 课外文言文(2012年)。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表述上的调整,但,你不觉得他们太在 乎这一细节了吗?三年改动三次。就没有别的用意吗?我们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让 我们再回看河北省近几年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2007年,《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试题: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 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 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l)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2 分) ①繁衍.( ) ②栖.( )息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① 应改为 。 ② 应改为 。 这道题的文字材料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很可惜,有很 多老师剥夺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权利! 这里我没有指责的意思,但反思我们的教学 行为,的确有很多疏漏之处。前面我们说过,中考试卷对教学有着导向作用,那么,2011 年的试卷在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至于 2011 年试卷中第 5 题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的 B 选项:“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同样出自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2010 年河北省语文中考试卷第 5 题也能证明我的看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来自《春》、《皇帝的新装》、《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 第二,古诗文积累和文言文阅读范围没有变化,还是前几年的范围,至于怎样应对, 我后面还要谈到,在这里就不细讲了。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阅读范围又有 所调整,由 2010 年的 10 篇,增至 2011 年的 20 篇,再增至今年的 34 篇!我不知道大 家怎样看待诗词阅读篇目逐年增多现象,我感觉中考告诉我们:不能心存侥幸押题背题, 应真正教会学生诗词赏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诗词阅读的习惯。 第三,关于考试范围的陈述,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16 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 3 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2012 年)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16 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 3 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段落。(2011 年) 文言文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16 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 3 篇课文 (《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 文小落。(2010 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河北省中考关于文言文的考试范围,对于课外文言文的 表述,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课外文言文小段(2010 年)→课外文言文段落(2011 年) →课外文言文(2012 年)。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表述上的调整,但,你不觉得他们太在 乎这一细节了吗?三年改动三次。就没有别的用意吗?我们先不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让 我们再回看河北省近几年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2007 年,《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试题: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 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008年,《醉翁亭记》(相关试题: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成,远近争 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注:①【记】指《醉翁 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2009年,《爱莲说》和《与朱元思书》的对比阅读 2010年,《曹刿论战》与选自《公羊传》的一段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2011年,《桃花源记》与关于岳飞的一段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河北省题型变化向来都是温和的,河北省文言文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外的变化趋势, 我认为从07年孕育,08年萌芽,09年尝试,10年成熟。而11年的两个文言文阅读材 料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据我所知,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 试卷出现了《出师表》、《论语》中的句子默写;201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孟子》 《论语》、《钱塘湖春行》、《过零丁洋》中的句子默写。既然中考是教学的导向,我感觉 近年来河北省中考不敢抛弃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却在极力引导老师们培养学生阅读文言 文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不单是区区16篇或19篇能达到的,我们这套教材几乎每单元 都编排了文言课文,总数约有80篇。我认为应好好利用这些优秀的篇目,提升学生文 言文阅读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 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 学科考试着重考査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査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这里不作深入分析 四、考试内容 《2012年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分成了七个部分,依次是: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 交际、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接下来我们逐一进 行研究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见附录一)。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见附录一)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附录二)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三、四)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 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3 2008 年,《醉翁亭记》(相关试题: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成,远近争 传……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注:①【记】指《醉翁 亭记》。②【商贾】商人。③【关征】查税征税。); 2009 年,《爱莲说》和《与朱元思书》的对比阅读; 2010 年,《曹刿论战》与选自《公羊传》的一段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2011 年,《桃花源记》与关于岳飞的一段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 河北省题型变化向来都是温和的,河北省文言文阅读从课内转向课外的变化趋势, 我认为从 07 年孕育,08 年萌芽,09 年尝试,10 年成熟。而 11 年的两个文言文阅读材 料之间,风马牛不相及。不知大家怎么看待这一现象,据我所知,2010 年全国高考语文 试卷出现了《出师表》、《论语》中的句子默写;2011 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孟子》、 《论语》、《钱塘湖春行》、《过零丁洋》中的句子默写。既然中考是教学的导向,我感觉 近年来河北省中考不敢抛弃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却在极力引导老师们培养学生阅读文言 文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不单是区区 16 篇或 19 篇能达到的,我们这套教材几乎每单元 都编排了文言课文,总数约有 80 篇。我认为应好好利用这些优秀的篇目,提升学生文 言文阅读的能力。 三、考试要求 语文学科考试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要求,注意识字与 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实践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 学科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考试要求没有变化,这里不作深入分析。 四、考试内容 《2012 年考试说明》将考试内容分成了七个部分,依次是: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 交际、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接下来我们逐一进 行研究: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见附录一)。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500 个常用字(见附录一)。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 (见附录二) 。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见附录三、四) 。 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 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排列语序,使之衔接连贯。 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与2010年考试说明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 1.考试说明为3500个常用汉字加了附录,这就意味考试范围更加明确,使教师在 实际的教学中易于操作此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从两方面把握这一考点:一方面 梳理一下课本中的字词知识;另一方面是进行中考试题的演练,让学生积累做题的经验 字词知识易反生,可以将出错的字词积累在错题本上。 2.新加入了“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这一考点,这一考点应属“文学常识”范 畴。其实在2010年诗词阅读题中考査“颈联蕴涵了什么晢理”就是间接考査这一考点。 如果学生不知道关于律诗的文体知识,不知道“颈联”具体指的是哪一句,很难正确回 答。只不过今年让这一考点名正言顺了而已。大家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交叉篇目上,文 言的、现代的以及诗词、名著都在范围之内。尤其是那些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 《诗经》、《儒林外史》等 我将考试内容概括为11个考点,以便大家把握 【考点1】识字与写字 试说明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3500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3500个常用字。 题型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正确、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题型2:选出加着重号的字读音有误(全对)的一项 题型3:选出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 题型4:选出句子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 题型5: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题型6:给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考点2】查字典 考试说明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题型1:选出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2:按音序或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 题型3:判断汉字查什么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判断汉字查什么音序,然后找到什么 音节。 【考点3】标点符号 考试说明: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题型1:选出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提出修改意见)。 题型3:在一段文字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题型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考点4】文学常识 考试说明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题型1:填空题 题型2:选择题 题型3:连线、判断、分类或排序
4 与 2010 年考试说明相比,主要有两点变化: 1.考试说明为 3500 个常用汉字加了附录,这就意味考试范围更加明确,使教师在 实际的教学中易于操作此考点。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从两方面把握这一考点:一方面 梳理一下课本中的字词知识;另一方面是进行中考试题的演练,让学生积累做题的经验。 字词知识易反生,可以将出错的字词积累在错题本上。 2.新加入了“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这一考点,这一考点应属“文学常识”范 畴。其实在 2010 年诗词阅读题中考查“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就是间接考查这一考点。 如果学生不知道关于律诗的文体知识,不知道“颈联”具体指的是哪一句,很难正确回 答。只不过今年让这一考点名正言顺了而已。大家应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交叉篇目上,文 言的、现代的以及诗词、名著都在范围之内。尤其是那些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 《诗经》、《儒林外史》等。 我将考试内容概括为 11 个考点,以便大家把握: 【考点 1】识字与写字 考试说明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认识 3500 个常用字。 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500 个常用字。 题型 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正确、工整地写在下面的方格内; 题型2:选出加着重号的字读音有误(全对)的一项; 题型3:选出词语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 题型4:选出句子中没有(有)错别字的一项; 题型 5: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题型 6:给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考点 2】查字典 考试说明: 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题型 1:选出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 2:按音序或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 题型 3:判断汉字查什么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判断汉字查什么音序,然后找到什么 音节。 【考点 3】标点符号 考试说明: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题型 1:选出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错误)的一项; 题型 2: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指出并改正(提出修改意见)。 题型 3:在一段文字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题型 4: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考点 4】文学常识 考试说明: 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了解常见文体的基本知识。 题型 1:填空题。 题型 2:选择题 题型 3:连线、判断、分类或排序
【考点5】课外名著 考试说明: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附录二) 附录一《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 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 《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 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题型1:填空题; 题型2:选出关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的叙述(或 搭配)正确(有误)的一项。 题型3: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写作特色、人物性格特点及典型情节等。 题型4:针对某一段名著原文,完成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考试卷题量有限,文学常识和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能综合考 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从近年来各省中考试题来看,比较趋向于“针对某一段名 著原文,完成问题”的题型。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吃快餐”现象,从而发挥 考试的导向功能。 【考点6】诗文默写 考试说明: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三、四) 附录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古诗词背诵篇目 河北省《考试说明》划定的课内古代诗词阅读篇目是 七年级上册: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望岳(杜甫)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夜雨 寄北 七年级下册: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登飞来峰7.泊秦淮 八年级上册: 8.游山西村9.使至塞上(王维)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1.饮酒(陶渊明) 1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1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4.己亥杂诗(龚自珍)15.过 零丁洋(文天祥)1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八年级下册: 17.赤壁(杜牧) 九年级上册: 18.关雎19.蒹葭20.春望(杜甫)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3 次北固山下(王湾)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九年级下册 2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7.观沧海(曹操)28.行路难(李白)2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0.雁门太守行3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2.水调歌头(苏轼)33.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34.观刈麦 文言文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册:1.孔子语录 七年级下册:2.桃花源记3.三峡 八年级上册:4.醉翁亭记
5 【考点 5】课外名著 考试说明: 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见附录二) 附录一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 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 《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 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题型 1:填空题; 题型 2:选出关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和作品知识的叙述(或 搭配)正确(有误)的一项。 题型 3: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写作特色、人物性格特点及典型情节等。 题型 4:针对某一段名著原文,完成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中考试卷题量有限,文学常识和名著以及文体知识可能综合考 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从近年来各省中考试题来看,比较趋向于“针对某一段名 著原文,完成问题”的题型。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吃快餐”现象,从而发挥 考试的导向功能。 【考点 6】诗文默写 考试说明: 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中的名句名篇。(见附录三、四) 附录二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古诗词背诵篇目: 河北省《考试说明》划定的课内古代诗词阅读篇目是: 七年级上册: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望岳(杜甫)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夜雨 寄北 七年级下册: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登飞来峰 7.泊秦淮 八年级上册: 8.游山西村 9.使至塞上(王维)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1.饮酒(陶渊明) 12.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1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4.己亥杂诗(龚自珍)15.过 零丁洋(文天祥)16.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八年级下册: 17.赤壁(杜牧) 九年级上册: 18.关雎 19.蒹葭 20.春望(杜甫)2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23. 次北固山下(王湾)2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25.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九年级下册: 2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观沧海(曹操)28.行路难(李白)2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0.雁门太守行 31.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32.水调歌头(苏轼)33.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34.观刈麦 文言文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册:1.孔子语录 七年级下册:2.桃花源记 3.三峡 八年级上册:4.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