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 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 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 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3、新规范标准的要求 新规范、新标准相继出台,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出新 标准和新要求。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提高 了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最小设计重现期由2011年版的1 年提高到2年,取消了折减系数,增加了雨水利用设施和内 涝防治工程设施的规定 2014年,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一一低影响 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试行),提出来海绵城市建设一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定控制目标的分 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2016年3月,住建部发布了《海 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对做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4、气候变化给城市排水防涝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些年,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地出现了降雨时空 分布规律变化的现象,一些地区出现了降雨日数、短历时降 雨强度等降雨规律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地区短历时降雨强度
18 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 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 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 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 利用。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区 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到 2030 年,城市建成区 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3、新规范标准的要求 新规范、新标准相继出台,对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提出新 标准和新要求。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年版提高 了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最小设计重现期由 2011 年版的 1 年提高到 2 年,取消了折减系数,增加了雨水利用设施和内 涝防治工程设施的规定。 2014 年,住建部下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 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试行),提出来海绵城市建设——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定控制目标的分 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2016 年 3 月,住建部发布了《海 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对做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编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4、气候变化给城市排水防涝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些年,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地出现了降雨时空 分布规律变化的现象,一些地区出现了降雨日数、短历时降 雨强度等降雨规律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地区短历时降雨强度
増加,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存在问题 城市化快速发展,排水防涝任务加重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防涝任务也 不断加重。城市化进程导致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使得地表 水透水面积不断减少,降雨径流系数增大,产流量增加,汇 流时间缩短,导致降雨的峰值流量增大,峰值来临时间提前, 给城市排水管网带来了较大压力 2、设计标准偏低,资金投入不足 在各地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 的现象,各个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导致很 多城市存在着大量不满足一年一遇重现期的雨水管网。另 方面,一些城市的雨水管网淤堵严重,甚至严重破损,这也 使得设施运行水平及运行效果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3、排水系统不健全,缺乏内游防治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排水方面往往有两套系统,一套是 以雨水管网为主的小排水系统,用以排出低重现期(一般为 5年以内)常见暴雨产生的径流;还有一套以地表排水通道 地表沟渠、河道等为主的大排水系统,用以应对高重现期( 般为50~100年一遇)的罕见暴雨。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 般只有应对小重现期降雨的小排水系统,缺乏应对高重现 期的大排水系统。直到2014年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19 增加,给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存在问题 1、城市化快速发展,排水防涝任务加重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排水防涝任务也 不断加重。城市化进程导致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使得地表 水透水面积不断减少,降雨径流系数增大,产流量增加,汇 流时间缩短,导致降雨的峰值流量增大,峰值来临时间提前, 给城市排水管网带来了较大压力。 2、设计标准偏低,资金投入不足 在各地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 的现象,各个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导致很 多城市存在着大量不满足一年一遇重现期的雨水管网。另一 方面,一些城市的雨水管网淤堵严重,甚至严重破损,这也 使得设施运行水平及运行效果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3、排水系统不健全,缺乏内涝防治系统 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排水方面往往有两套系统,一套是 以雨水管网为主的小排水系统,用以排出低重现期(一般为 5 年以内)常见暴雨产生的径流;还有一套以地表排水通道、 地表沟渠、河道等为主的大排水系统,用以应对高重现期(一 般为 50~100 年一遇)的罕见暴雨。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 一般只有应对小重现期降雨的小排水系统,缺乏应对高重现 期的大排水系统。直到 2014 年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时才明确提出了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内涝 防治标准。 4、以工程排水为主,排水理念落后 各地城市排水多以雨水管网等工程措施排水为主,将雨 水直接排走。这种“快排”、“速排干”的做法忽视了雨水 的资源性,加剧了一些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下 降。同时快速排干的做法也使得雨水径流的峰值增大,在 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排水负担,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 当前这种以工程措施为主的快速排水的理念和西方发 达国家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有着较大的差距,也和我国当前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5、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进展缓慢 我区许多盟市的城镇排水体制主要为雨污合流制,有些 城市依靠明渠和盖板沟排水,管网尚不健全,且由于建设年 代久远,管径较小,标准低,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6、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内游风险加 剧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用地稀缺程度加剧,地价不断增 高。一方面导致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高,硬化地面越来越多, 雨水下渗通道不断减少,雨水径流峰值流量越来越大。另 方面原有的城市雨水调蓄设施不断被挤占,规划中的雨水调 蓄设施不能及时建设,雨水径流调蓄能力不断下降。这些都
20 (GB50014-2006)时才明确提出了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内涝 防治标准。 4、以工程排水为主,排水理念落后 各地城市排水多以雨水管网等工程措施排水为主,将雨 水直接排走。这种“快排”、“速排干”的做法忽视了雨水 的资源性,加剧了一些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下 降。同时快速排干的做法也使得雨水径流的峰值增大,在一 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排水负担,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 当前这种以工程措施为主的快速排水的理念和西方发 达国家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有着较大的差距,也和我国当前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5、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进展缓慢 我区许多盟市的城镇排水体制主要为雨污合流制,有些 城市依靠明渠和盖板沟排水,管网尚不健全,且由于建设年 代久远,管径较小,标准低,不能满足排水要求。 6、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内涝风险加 剧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用地稀缺程度加剧,地价不断增 高。一方面导致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高,硬化地面越来越多, 雨水下渗通道不断减少,雨水径流峰值流量越来越大。另一 方面原有的城市雨水调蓄设施不断被挤占,规划中的雨水调 蓄设施不能及时建设,雨水径流调蓄能力不断下降。这些都
加大了城市内涝风险。 由于排(雨)水管网建设欠账较多,我区城市内涝现象 普遍存在,大部分城市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呼和 浩特、包头等设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21 加大了城市内涝风险。 由于排(雨)水管网建设欠账较多,我区城市内涝现象 普遍存在,大部分城市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呼和 浩特、包头等设区城市内涝较为严重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思路 为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应对 内涝灾害能力,以构建适应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需求的城市 排水防涝体系为目标,重点做好雨水管网改造与建设、雨水 泵站改造与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内河综合整治建设 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建设、低影响开发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建设等工作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区城镇排水(雨水)防涝设施建设 的总目标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游工程体系 城镇排水(雨水)系统进一步完善,排水能力显著提高,基 本消除严重内涝现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径流污染和 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内涝管控体系初步形成,海绵 城市建设初现成效 到2020年,全区雨水调蓄、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 升,基本消除严重积水的易涝点。城区发生雨水管网设计标 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的积水;城区发生内涝防 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应保证城市正常运行不受影响,城市 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到2020年,通过初期雨水截留、调蓄设施建设、分流
22 四、规划目标 (一)总体思路 为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应对 内涝灾害能力,以构建适应城市发展和环境变化需求的城市 排水防涝体系为目标,重点做好雨水管网改造与建设、雨水 泵站改造与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内河综合整治建设、 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建设、低影响开发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建设等工作。 (二)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区城镇排水(雨水)防涝设施建设 的总目标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城镇排水(雨水)系统进一步完善,排水能力显著提高,基 本消除严重内涝现象;加快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径流污染和 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内涝管控体系初步形成,海绵 城市建设初现成效。 到 2020 年,全区雨水调蓄、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有效提 升,基本消除严重积水的易涝点。城区发生雨水管网设计标 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的积水;城区发生内涝防 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应保证城市正常运行不受影响,城市 不能出现内涝灾害。 到 2020 年,通过初期雨水截留、调蓄设施建设、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