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 赖海榕 编委会副主任 郑家建陈永森(常务)陈颖 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晓德方宝川叶青叶松荣李小荣李建建李豫闽 余文森汪文顶张华荣连榕陈颖陈志勇陈永森 林大津林旭霞林国平林新年郑家建袁勇麟黄茂兴 葛桂录谢宗贵曾盛聪赖海榕潘玉腾 主编 陈永森 2020年第3期(总第222期) 双月刊 2020年5月28日出版
哲学社会科学版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 赖海榕 编委会副主任 郑家建 陈永森(常务) 陈 颖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晓德 方宝川 叶 青 叶松荣 李小荣 李建建 李豫闽 余文森 汪文顶 张华荣 连 榕 陈 颖 陈志勇 陈永森 林大津 林旭霞 林国平 林新年 郑家建 袁勇麟 黄茂兴 葛桂录 谢宗贵 曾盛聪 赖海榕 潘玉腾 主 编 陈永森 2020 年第 3 期(总第 222 期) 双月刊 2020 年 5 月 28 日出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 赖海榕,戴双兴(1)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 傅慧芳,苏贵斌(9) 当代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梗阻问题与整体协同策略 刘祺(16) 生态文明研究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美丽中国的福建实践 黄茂兴,叶琪(23)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江西实践 华启和(31)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靓点及其经验 基于石漠化治理的考察 郭红军,童晗(40)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的实践逻辑 杨英姿,李丹丹(49) 法学研究 常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理性基础 从营商环境法治化展开 李雨峰,邓思迪(60) 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的审视 赵炳昊(7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目 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 赖海榕ꎬ 戴双兴 ( 1 ) 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危机治理效能的内在机理及实现机制 傅慧芳ꎬ 苏贵斌 ( 9 ) 当代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梗阻问题与整体协同策略 刘 祺 (16) 生态文明研究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美丽中国的福建实践 黄茂兴ꎬ 叶 琪 (23)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江西实践 华启和 (31)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贵州靓点及其经验 ———基于石漠化治理的考察 郭红军ꎬ 童 晗 (40)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的实践逻辑 杨英姿ꎬ 李丹丹 (49) 法学研究 常识: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理性基础 ———从营商环境法治化展开 李雨峰ꎬ 邓思迪 (60) 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的审视 赵炳昊 (71)
2020年第3期(总第222期) 新媒体研究 从议题互动到“场景融合”:网络直播的舆论功能与生态重构 麦尚文,杨朝露(83) 跨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文化转译与调试 郑越,何源(93) 网络社会学研究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国家中心关系型”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张军(100) 网络化时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 运动心理学研究 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 大学生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 执行功能的解释作用 杨剑,刘赵磊,季泰(131) 文化研究 去圣化、去经化、去派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转化的理念前提 刘学斌(142) 《祖堂集》与石头宗的正统性建构 文化自觉与文明陷阱:剖析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构造 肖珊珊,吴光辉(159) 期刊基本参数:CN35-1016C*1956*b*A4*172*h*P*¥10.00*2000*18*2020-05 执行编辑:林春香 封面设计:王玮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SpecidlizedSeriesofUniversityJournalsinChina网址:www.siju.cnki.net
2020 年第 3 期 (总第 222 期) 新媒体研究 从议题互动到 “场景融合”: 网络直播的舆论功能与生态重构 麦尚文ꎬ 杨朝露 (83) 跨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文化转译与调试 郑 越ꎬ 何 源 (93) 网络社会学研究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 “国家中心关系型” 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张 军 (100) 网络化时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与重构 翟 岩 (111) 运动心理学研究 精英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审视 石 岩ꎬ 马 虹 (117) 大学生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 ———执行功能的解释作用 杨 剑ꎬ 刘赵磊ꎬ 季 泰 (131) 文化研究 去圣化、 去经化、 去派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与转化的理念前提 刘学斌 (142) «祖堂集» 与石头宗的正统性建构 王 洁 (151) 文化自觉与文明陷阱: 剖析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构造 肖珊珊ꎬ 吴光辉 (159) 期刊基本参数: CN35-1016/ C ∗ 1956 ∗ b ∗ A4 ∗ 172∗ zh ∗ P ∗ ¥ 10. 00 ∗ 2000 ∗18∗ 2020-05 执行编辑: 林春香 封面设计: 王 玮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 Specidlized Series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 China 网址: WWW sju cnki net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3 Major Contents The Internal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Advantages to Transform Resources Mobilized for Major Events into Govemance Efficiency in Public Crisis and Its Realization Mechanism ………… FU Hui-fang, SU Gui-bin(9) Obstruction Factors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of Digit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 LIU Qi(16)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Beautiful Chinas Fujian Practice …… HUANG Mao-xing,YEQi(23) Jiangxi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Community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Farmland Lakes and grasses … HUA Qi-he(31) The Highlights and Experience in Guizhou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ilot Zone: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GUO Hong-jun, TONG Han (40) Practical logic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ainan YANG Ying-zi, LI Dan-dan (49) Common Sense: The Rational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rting with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LI Yu-feng, DENG Si-di(60) U. S. Experience on Cryptocurrency Regulation and an 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hinas Approach ZHAO Bing-hao(71) From Topic Interaction to "Scene Fusion": Public Opinion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MAI Shang-wen, YANG Zhao-lu (83) Cultural Conversion and Adjustment of Live Webcast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ZHENG Yue, HE Yuan (93)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Power Structure in the Network Era ZHAI Yan (111) A Survey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Elite Athletes SHI Yan, MA Hong(117)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Exerci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Explanatory Role of Executive Function YANG Jian, LIU Zhaolei, JI Tai(131) 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LIU Xue-bin (142) Zutangji and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of Shitou Sect WANG Jie(151)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and Civilization Trap An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Structure of Japanese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Times XIAO Shan-shan, WU Guang-hui ( 159)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ꎬ No 3 Major Contents The Internal Principle of Systematic Advantages to Transform Resources Mobilized for Major Events into Governance Efficiency in Public Crisis and Its Realization Mechanism FU Hui ̄fangꎬ SU Gui ̄bin ( 9 ) Obstruction Factors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of Digital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LIU Qi (16)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the Beautiful Chinas Fujian Practice HUANG Mao ̄xingꎬ YE Qi (23) Jiangxi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Community of Mountainsꎬ Riversꎬ Forestsꎬ Farmlandꎬ Lakes and Grasses HUA Qi ̄he (31) The Highlights and Experience in Guizhou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ilot Zone: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GUO Hong ̄junꎬ TONG Han (40) Practical Logic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ainan YANG Ying ̄ziꎬ LI Dan ̄dan (49) Common Sense: The Rational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rting with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LI Yu ̄fengꎬ DENG Si ̄di (60) U S Experience on Cryptocurrency Regulation and an Examination and Reflection of Chinas Approach ZHAO Bing ̄hao (71) From Topic Interaction to “Scene Fusion”: Public Opinion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Live Streaming MAI Shang ̄wenꎬ YANG Zhao ̄lu (83) Cultural Conversion and Adjustment of Live Webcast from a Cross ̄cultural Perspective ZHENG Yueꎬ HE Yuan (93) Change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Power Structure in the Network Era ZHAI Yan (111) A Survey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Elite Athletes SHI Yanꎬ MA Hong (117)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Explanatory Role of Executive Function YANG Jian ꎬ LIU Zhaolei ꎬ JI Tai (131) De ̄sanctificationꎬ De ̄doctrinairism and De ̄paritization: The Conceptual Preconditions of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LIU Xue ̄bin (142) Zutangji and Legitimacy Construction of Shitou Sect WANG Jie (151) Cultural Self ̄consciousness and Civilization Trap: An Analysis on the Ideological Structure of Japanese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Times XIAO Shan ̄shanꎬ WU Guang ̄hui (159)
2020年第3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3,2020 (总第222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222 DOI:10.12046/j.issn.1000-5285.2020.03.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 赖海榕!,戴双兴2 (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2.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摘要: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首先回顾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中央和 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针对当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借 鉴其他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经验教训,从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保证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和支出責任;为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提供制度性激励;减少并规范中央地方 共事权,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美系法制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关键词: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两个积极性;财政体制 中图分类号:F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85(2020)03-0001-08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 义。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实行的是向中央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财政管 理体制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预算权,收支标准均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在这一财政 体制下,地方政府并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难以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我国经历了一个打破计划束缚、给 予地方政府部分税收权力支出责任的财政分权过程。这不但改变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也对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地方财政包干制、分税制以及以现代国家治理为主要 特征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三个阶段。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收稿日期:2020-04-18 基金项目: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研究”(2020MYB034) 者简介:赖海榕,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戴双兴,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0 年第 3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3ꎬ 2020 (总第 222 期)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ꎬ No 222 DOI: 10 12046 / j issn 1000 ̄5285 2020 03 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极性的财政体制 赖海榕1 ꎬ 戴双兴2 (1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 福建 福州 350117ꎻ 2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ꎬ 福建 福州 350117) 摘 要: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央、 地方两个积极性ꎬ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 意义ꎮ 首先回顾了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演进的三个阶段ꎬ 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中央和 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ꎮ 针对当前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主要症结ꎬ 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ꎬ 借 鉴其他国家处理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经验教训ꎬ 从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ꎬ 保证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ꎻ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ꎻ 为地方政府、 市场主体提供制度性激励ꎻ 减少并规范中央地方 共事权ꎬ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ꎻ 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法制化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性ꎮ 关键词: 中央财政ꎻ 地方财政ꎻ 两个积极性ꎻ 财政体制 中图分类号: F81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2020)03-0001-08 收稿日期: 2020 ̄04 ̄18 基金项目: 2020 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研究” (2020MYB034)ꎮ 作者简介: 赖海榕ꎬ 男ꎬ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ꎬ 博士生导师ꎮ 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ꎮ 戴双兴ꎬ 男ꎬ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ꎬ 博士ꎮ 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ꎮ 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 义ꎮ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到改革开放前夕ꎬ 我国实行的是向中央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ꎮ 这种财政管 理体制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地方政府没有独立预算权ꎬ 收支标准均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ꎮ 在这一财政 体制下ꎬ 地方政府并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ꎬ 难以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ꎮ 1978 年 改革开放以来ꎬ 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ꎬ 我国经历了一个打破计划束缚、 给 予地方政府部分税收权力支出责任的财政分权过程ꎮ 这不但改变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ꎬ 也对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ꎮ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经历了地方财政包干制、 分税制以及以现代国家治理为主要 特征的中央地方财政体制三个阶段ꎮ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ꎬ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