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都是或 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 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 看而已,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不能说它是入世的,也不 能说它是出世的。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 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 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 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 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 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一一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 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 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 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 柏拉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 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 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正如金岳霖指出的:“中 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 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 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 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 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 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 在着哲学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 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 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 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关注社会现实,但据此很难判断 中国哲学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B.中国哲学认为,既出世又入世的是圣人,他的精神成就相当于西方宗教的圣 者的精神成就,但中国圣人有着自己的特点
甘肃省张掖市 2013 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有许多人说,中国哲学是入世的哲学。很难说这些人说的完全对了,或完全错了。 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不能说这些人说错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都是或 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在表面上,中国哲学所注重的是社会,不是宇宙; 是人伦日用,不是地狱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来世。不过这只是从表面上 看而已,专就中国哲学中主要传统说,我们若了解它,不能说它是入世的,也不 能说它是出世的。 中国哲学以为,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他 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 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 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 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 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 照中国的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么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 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这个说法很像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王”。照柏拉图所说,在理想国中,哲 学家应当为王,或者王应当是哲学家;一个人为了成为哲学家,必须经过长期的 哲学训练,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世界。柏拉图说 的,和中国哲学家说的,都是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但是照 柏拉图所说,哲学家一旦为王,这是违反他的意志的,换言之,这是被迫的。 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哲学不单是要获得这种知识,而且是要 养成这种人格。哲学不单是要知道它,而且是要体验它。正如金岳霖指出的:“中 国哲学家都是不同程度的苏格拉底。其所以如此,因为道德、政治、反思的思想、 知识都统一于一个哲学家之身。他的哲学需要他生活于其中,他自己以身载道。 遵守他的哲学信念而生活,这是他的哲学组成部分。他要做的事就是修养自己, 一贯地保持无私无我的纯粹经验,使他能够与宇宙合一。显然这个修养过程不能 中断,因为一中断就意味着自我复萌,丧失他的宇宙。因此在认识上他永远摸索 着,在实践上他永远行动着,或尝试着行动。这些都不能分开,所以在他身上存 在着哲学家的合命题,这正是合命题一词的本义。他像苏格拉底,他的哲学不是 用于打官腔的。他更不是尘封的陈腐的哲学家,处于人生之外。对于他,哲学从 来就不只是为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的箴言体系;在极 端的情况下,他的哲学简直可以说是他的传记。” (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面上看,中国哲学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关注社会现实,但据此很难判断 中国哲学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 B.中国哲学认为,既出世又入世的是圣人,他的精神成就相当于西方宗教的圣 者的精神成就,但中国圣人有着自己的特点
C.有着最高精神成就的人似乎具备可以为王的自身条件,但从实际情况看,他 不一定有机会成为生活中政治的领袖 D.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习哲学不能单单依靠书本知识,更要在 生活中亲身体验,以身载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圣人的人格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具有这种人格, 可见,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化人。 B.柏拉图的哲学主张和中国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 因此说,柏拉图的思想倾向于出世。 C.依照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哲学家可以加强自身修养,但最好不要成为王,因 为王在阶级立场上是反动的,大多与人民为敌 D.在个别情况下,中国哲学家的哲学主张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因为他的哲学不 仅是其理论认识,更是其行动的指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圣人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其思想深处在一定程度上有干预现实生 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其积极入世的一面 B.从中国哲学的角度讲,哲学的功用不只在于增加相关的知识,还在于提高心灵 的境界,获得髙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C.根据中国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最高成就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 高成就就是个人与宇宙的统 D.哲学博大精深,这就要求哲学家要坚持自我修养,不能随意中断,一旦中断, 人性不好的成分就会萌芽。 二、古诗文阅读(36分)(命题:桑进林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 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道辅径前 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 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 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太后可其言,乃退。奉使契丹,道除龙图 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 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 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 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 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会郭皇后废,道 辅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帝使内侍谕道辅至中书, 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 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 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道辅性鲠挺, 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僦②郭贽旧 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 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帝出宗古通判莱州。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十逊雅恶琳 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
C.有着最高精神成就的人似乎具备可以为王的自身条件,但从实际情况看,他 不一定有机会成为生活中政治的领袖。 D.哲学的主题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学习哲学不能单单依靠书本知识,更要在 生活中亲身体验,以身载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圣人的人格是内圣外王的人格,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人具有这种人格, 可见,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化人。 B.柏拉图的哲学主张和中国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一个是被动的,一个是主动的, 因此说,柏拉图的思想倾向于出世。 C.依照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哲学家可以加强自身修养,但最好不要成为王,因 为王在阶级立场上是反动的,大多与人民为敌。 D.在个别情况下,中国哲学家的哲学主张可以说是他的传记,因为他的哲学不 仅是其理论认识,更是其行动的指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圣人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其思想深处在一定程度上有干预现实生 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其积极入世的一面。 B.从中国哲学的角度讲,哲学的功用不只在于增加相关的知识,还在于提高心灵 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C.根据中国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追求的最高成就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 高成就就是个人与宇宙的统一。 D. 哲学博大精深,这就要求哲学家要坚持自我修养,不能随意中断,一旦中断, 人性不好的成分就会萌芽。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命题:桑进林)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 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道辅径前 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 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 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太后可其言,乃退。奉使契丹,道除龙图 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①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 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 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 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 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会郭皇后废,道 辅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帝使内侍谕道辅至中书, 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 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 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道辅性鲠挺, 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僦②郭贽旧 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 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帝出宗古通判莱州。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雅恶琳, 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
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 大臣,出知郓州。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僦:租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晏使 者 晏:宴请 B.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 蹙:紧迫。 C.帝然 之 然 答应 D.会受诏鞠冯士元狱 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辅性格耿直的一组是(3分) ①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 ②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 去 ③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 ④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 顺父出母乎 ⑤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 ⑥国 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A.①③⑤ B.①④⑥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道辅不畏神灵,执法不徇私舞弊。当蛇出现在真武殿的时候,全郡的人都认 为是神灵,唯独他毫不畏惧,将其打死;孔家后代不守礼法,他严格执法,不留 情面 B.孔道辅坚持国家立场,毫不动摇。契丹在接待孔道辅的时候,侮辱先王,孔道 辅愤而离开,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后才肯罢休,回国后向皇上解释,得到 皇上的认可。 C.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忌恨。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弹劾,权贵因此很是 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张宗古极力为其辩护,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谪。 D.孔道辅受人误导,遭到朝廷处罚。张士逊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 地让孔道辅为其求情;皇帝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将其贬出京城,最终他旧病 复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5 分) (2)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骆谷晚望 韩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 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 大臣,出知郓州。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 (节选自《宋史·孔道辅》) 【注】①艴然:生气的样子。②僦:租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契丹晏使 者 晏:宴请。 B. 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 蹙:紧迫。 C. 帝然 之 然: 答应。 D. 会受诏鞠冯士元狱 鞠:审 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辅性格耿直的一组是(3 分) ①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 ②论奏枢密使曹利用窃弄威柄,宜早斥 去 ③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 ④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 顺父出母乎 ⑤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 ⑥国 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道辅不畏神灵,执法不徇私舞弊。当蛇出现在真武殿的时候,全郡的人都认 为是神灵,唯独他毫不畏惧,将其打死;孔家后代不守礼法,他严格执法,不留 情面。 B.孔道辅坚持国家立场,毫不动摇。契丹在接待孔道辅的时候,侮辱先王,孔道 辅愤而离开,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后才肯罢休,回国后向皇上解释,得到 皇上的认可。 C.孔道辅性格耿直,遭权贵忌恨。他遇到看不惯的事情就要弹劾,权贵因此很是 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张宗古极力为其辩护,也遭到了朝廷的贬谪。 D.孔道辅受人误导,遭到朝廷处罚。张士逊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 地让孔道辅为其求情;皇帝认为孔道辅是朋党大臣,将其贬出京城,最终他旧病 复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5 分) ⑵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骆谷晚望 韩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 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 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 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 逐,此后失官,无闻。此诗当是其失位还乡之作
8.首句“秦川如画渭如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2)钉头磷磷, 多于周身 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 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命题:桑进林)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苏密妲 H·P·西里瓦尔德纳 在康提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挂钟上的时间是差十分五点。贾亚西利一直在盯着这 个挂钟,瞅着它的分针缓慢地移动。他焦躁不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点燃 了一支香烟。他有点奇怪,不知为什么心跳得这么厉害,甚至连在他身边走过的 人都能听到他心跳的声音。时间越接近五点,他的心情就越慌乱。再过几分钟, 他就要看到那个女子了。 正是这个女子,给他指明了生活的道路。虽然他还没有见过她,但从她寄来的书 信中,他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开始发奋图强,重新安排自已的生活。 那一天,贾亚西利永远也不会忘记 办公室的公务使他心烦意乱,当他感到不可忍受时,就常常称病告假,离开办公 室到佩拉德尼亚植物园去游逛,以解除精神上的疲惫。那天他又来到植物园,在 他经常就坐的长椅上发现了一本书,是著名作家魏克拉玛辛诃的《时代的终结》 他顿时对失书人产生了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喜欢这本书,而且是因为这 个人也喜欢到这里来 书的主人是个女性,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康提市花园路苏密妲。” 贾亚西利喜出望外,他返回他的机关所在地科伦坡的第二天,就按照书上的地址 把书寄给了书的主人。一般说来,事情到此也就结束。 最多失主再回封信表示一下感谢,也就完了。但他们却不是这样,贾亚西利寄书 时还附了一封短信,信上说没想到还有一个人也喜欢到那块幽静的地方去,这使 他非常髙兴,并祝愿她也能同自己一样在那里休息得愉快。贾亚西利和苏密妲就 这样通起信来。 贾亚西利把这些年来所感受到的艰辛和痛苦以及朋友的狡诈,都倾吐给苏密妲 他说,生活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他总是及时地收到回信,他把这些信都小 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并经常翻阅其中的某些段落。当他面临一场考试而又心灰意 懒时,苏密妲来信对他说:“一个钢鏰儿放一年也变不成一个卢比:没有劳动就 没有收获,安于现状是懒汉的晢学。”当他信上说“人生是暗淡的”时,回信就 告诉他:“人生犹如一幅图画,只有光明显不出画面;美丽的图画中必然有阴影 的衬托。”当他谈到友人的不忠和生活的烦闷时,她就对他解释说:“风筝之所
8.首句“秦川如画渭如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 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⑵钉头磷磷, 。 ,多于周身 之帛缕。 (杜牧《阿房宫赋》) ⑶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 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命题:桑进林)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苏密妲 H·P·西里瓦尔德纳 在康提火车站的候车室里,挂钟上的时间是差十分五点。贾亚西利一直在盯着这 个挂钟,瞅着它的分针缓慢地移动。他焦躁不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点燃 了一支香烟。他有点奇怪,不知为什么心跳得这么厉害,甚至连在他身边走过的 人都能听到他心跳的声音。时间越接近五点,他的心情就越慌乱。再过几分钟, 他就要看到那个女子了。 正是这个女子,给他指明了生活的道路。虽然他还没有见过她,但从她寄来的书 信中,他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开始发奋图强,重新安排自已的生活。 那一天,贾亚西利永远也不会忘记。 办公室的公务使他心烦意乱,当他感到不可忍受时,就常常称病告假,离开办公 室到佩拉德尼亚植物园去游逛,以解除精神上的疲惫。那天他又来到植物园,在 他经常就坐的长椅上发现了一本书,是著名作家魏克拉玛辛诃的《时代的终结》。 他顿时对失书人产生了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自己也喜欢这本书,而且是因为这 个人也喜欢到这里来。 书的主人是个女性,书的扉页上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康提市花园路苏密妲。” 贾亚西利喜出望外,他返回他的机关所在地科伦坡的第二天,就按照书上的地址 把书寄给了书的主人。一般说来,事情到此也就结束。 最多失主再回封信表示一下感谢,也就完了。但他们却不是这样,贾亚西利寄书 时还附了一封短信,信上说没想到还有一个人也喜欢到那块幽静的地方去,这使 他非常高兴,并祝愿她也能同自己一样在那里休息得愉快。贾亚西利和苏密妲就 这样通起信来。 贾亚西利把这些年来所感受到的艰辛和痛苦以及朋友的狡诈,都倾吐给苏密妲; 他说,生活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他总是及时地收到回信,他把这些信都小 心翼翼地保存起来,并经常翻阅其中的某些段落。当他面临一场考试而又心灰意 懒时,苏密妲来信对他说:“一个钢镚儿放一年也变不成一个卢比:没有劳动就 没有收获,安于现状是懒汉的哲学。”当他信上说“人生是暗淡的”时,回信就 告诉他:“人生犹如一幅图画,只有光明显不出画面;美丽的图画中必然有阴影 的衬托。”当他谈到友人的不忠和生活的烦闷时,她就对他解释说:“风筝之所
以能飞上高空,正是因为它有顶风的本领。如果随风飘摇,就永远不能升高。 在她的启发和鼓舞下,他逐渐改变了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 朝气蓬勃的青年。 此刻,贾亚西利正在等侯的,就是这个一直来信开导他的女子 差五分钟五点,火车到站了,乘客们下了火车,拥挤着向这边走来。贾亚西利看 到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他的心激动得慌乱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向她走去,但发现她手里那本书不是蓝皮的。蓝皮书才是他们在信中商定的相认 标记 想当初,一段时间里,贾亚西利因某种原因没有给苏密妲写信,但他还是照常收 到她的来信。在此之前,贾亚西利根本就不相信世间会有这样热心肠的女子。他 开始爱上了这个女人,相信苏密妲对他也产生了感情。但是,当他要求和她会面 时,她却来信说:“等你考试通过之后再说吧。”他又要求她寄一张照片来,她 的回答是:“你若真爱我,那么我的相貌就无足轻重了,如果你追求外表,我就 会厌恶你。所以照片不必寄。在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我们就可以会面了……” 现在,时刻到了;迎面走来的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犹如一枝刚刚出水的芙蓉 阵幸福和甜蜜的感觉占据了他。 他确信这就是苏密妲,不觉迎上前去。这女子朴素大方,举止髙雅。她望着人们, 也看了贾亚西利一眼,不慌不忙地从他身边走过。贾亚西利没敢相认,因为他已 发现这女子手中的书并不是蓝皮的。正当这时,只见苏密妲果然来了。 她生得矮胖,脸色黝黑,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足有四十多岁。在她的脚腕上, 还长着两个奇怪的肉疣。但是,一本蓝皮书恰恰就拿在她的手中。 这对贾亚西利,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命运为什么这样残 酷?”他想转身逃走,去追赶前面那个女子,那才是他理想的伴侣。如果能跟她 生活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可是他和苏密妲一直相爱着,也正是 这个苏密妲,把他改造成了新人。现在,她已来到了眼前,又怎么能嫌弃她呢。 贾亚西利恢复了理智,再看看苏密妲,觉得她并不那样丑陋,象个心地善良的人 于是他毅然把自已口袋里的蓝皮书也掏出来,大步向她走去。他的心因失望而哭 泣,他的手又只好把蓝皮书高高举起。他上前施了一礼:“您好,小姐!我就是 贾亚西利,您当然就是苏密妲了。” 这妇女莫名其妙,她被这个青年人给惊呆了 “我们终于会面了,我非常高兴。您一向对我的帮助太大了,让我们共同建设我 们的未来吧! 那妇女越发觉得蹊跷:“先生,我不明白您这话的意思。在我前边走过去的那位 小姐,您大概也看到了。她让我拿着这本书跟在她后面,并且嘱咐我说:‘一进 车站,如果有一位先生称你是苏密妲,请对他说,小姐正在植物园的门口等 你 (选自《外国小说三百篇》)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作者写到康提火车站候车室里的挂钟,且重点交代了具体的时间,从 侧面烘托出了贾亚西利想见到苏密妲的急切心情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贾亚西利想交往 一个漂亮的女友,就是通过他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 C.苏密妲很有心计,她知道贾亚西利肯定要来植物园,因此故意把《时代的终结》 放在长椅上,自然而然地拉开了和贾亚西利交往的序幕
以能飞上高空,正是因为它有顶风的本领。如果随风飘摇,就永远不能升高。” 在她的启发和鼓舞下,他逐渐改变了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 朝气蓬勃的青年。 此刻,贾亚西利正在等侯的,就是这个一直来信开导他的女子。 差五分钟五点,火车到站了,乘客们下了火车,拥挤着向这边走来。贾亚西利看 到迎面走来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他的心激动得慌乱起来。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向她走去,但发现她手里那本书不是蓝皮的。蓝皮书才是他们在信中商定的相认 标记。 想当初,一段时间里,贾亚西利因某种原因没有给苏密妲写信,但他还是照常收 到她的来信。在此之前,贾亚西利根本就不相信世间会有这样热心肠的女子。他 开始爱上了这个女人,相信苏密妲对他也产生了感情。但是,当他要求和她会面 时,她却来信说:“等你考试通过之后再说吧。”他又要求她寄一张照片来,她 的回答是:“你若真爱我,那么我的相貌就无足轻重了,如果你追求外表,我就 会厌恶你。所以照片不必寄。在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我们就可以会面了……” 现在,时刻到了;迎面走来的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犹如一枝刚刚出水的芙蓉。一 阵幸福和甜蜜的感觉占据了他。 他确信这就是苏密妲,不觉迎上前去。这女子朴素大方,举止高雅。她望着人们, 也看了贾亚西利一眼,不慌不忙地从他身边走过。贾亚西利没敢相认,因为他已 发现这女子手中的书并不是蓝皮的。正当这时,只见苏密妲果然来了。 她生得矮胖,脸色黝黑,头发已经花白,看上去足有四十多岁。在她的脚腕上, 还长着两个奇怪的肉疣。但是,一本蓝皮书恰恰就拿在她的手中。 这对贾亚西利,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命运为什么这样残 酷?”他想转身逃走,去追赶前面那个女子,那才是他理想的伴侣。如果能跟她 生活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可是他和苏密妲一直相爱着,也正是 这个苏密妲,把他改造成了新人。现在,她已来到了眼前,又怎么能嫌弃她呢。 贾亚西利恢复了理智,再看看苏密妲,觉得她并不那样丑陋,象个心地善良的人。 于是他毅然把自已口袋里的蓝皮书也掏出来,大步向她走去。他的心因失望而哭 泣,他的手又只好把蓝皮书高高举起。他上前施了一礼:“您好,小姐!我就是 贾亚西利,您当然就是苏密妲了。” 这妇女莫名其妙,她被这个青年人给惊呆了。 “我们终于会面了,我非常高兴。您一向对我的帮助太大了,让我们共同建设我 们的未来吧!” 那妇女越发觉得蹊跷:“先生,我不明白您这话的意思。在我前边走过去的那位 小姐,您大概也看到了。她让我拿着这本书跟在她后面,并且嘱咐我说:‘一进 车站,如果有一位先生称你是苏密妲,请对他说,小姐正在植物园的门口等 你’。” (选自《外国小说三百篇》)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作者写到康提火车站候车室里的挂钟,且重点交代了具体的时间,从 侧面烘托出了贾亚西利想见到苏密妲的急切心情。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的感情,贾亚西利想交往 一个漂亮的女友,就是通过他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 C.苏密妲很有心计,她知道贾亚西利肯定要来植物园,因此故意把《时代的终结》 放在长椅上,自然而然地拉开了和贾亚西利交往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