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15年高三4月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张掖二中赵培林胡永晖王志强审题:朱永久终审:山丹一中梁虎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年度流行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苑广阔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 当2014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的盘点, 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又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毕竟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 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 语所代替,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每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所以我 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另类总结。虽然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多数以调侃、自嘲为目的,但实际上这些流行语的背后, 也同样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比如因为影视明星文章的“出轨门”而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本 身就是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这虽然是文章的爱人,另外一位影视明星马伊琍 规劝自己丈夫浪子回头的话,但应该被规劝的,何止是文章一个人呢?对任何人 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明星们 的绯闻轶事不过是因为他们明星的身份而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但是普通人的婚外 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让自 己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所以面对“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值得我们 每个人反躬自省,其背后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汲取,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 对婚姻、对家庭的责任感。 再比如年底才开始流行的“有钱就是任性”。其背后代表的事件是宁波市一位老 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先后被骗取了几十万元,而当记者采访老刘时,老刘却说: 被骗7万的时候发现上当了,当时觉得警察不会管,又想看他们究竟能骗多少钱 这则新闻引爆互联网,网友调侃:有钱就这么任性。而眼下正是各种类型的网络 诈骗髙发频发的时候,“有钱就是仼性”恰恰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增 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媒体盘点的这些网络流行语,不管其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事件,也不管其代表了网 友公众一种怎样的情绪,它们都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些网络流行 语,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就像我们现在看三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一样 (选自2014年12月8日《光明日报》) 1.下面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流行语”都曾风靡一时,对它们的盘点,让人们感到亲切又让人感觉 有点忧伤。 B.“网络流行语”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因此它就是我 们对过去一年的一种总结。 C.“网络流行语”被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多数是以调侃、自嘲为目的。 D.“网络流行语”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甘肃省张掖市 2015 年高三 4 月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张掖二中 赵培林 胡永晖王志强审题:朱永久 终审:山丹一中 梁虎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年度流行语”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苑广阔 “且行且珍惜”“你家里人知道吗?”“萌萌哒”“有钱就是任性”…… 当 2014 年进入倒计时的时候,媒体对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的盘点, 既带给人们一种亲切感,又让人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毕竟在这些网络流行语当 中,有相当一部分寿命都很短暂,随着新的一年到来,它们就会被新的网络流行 语所代替,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每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所以我 们可以把其看作是对过去一年的一种另类总结。虽然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 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多数以调侃、自嘲为目的,但实际上这些流行语的背后, 也同样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东西。 比如因为影视明星文章的“出轨门”而催生出的网络流行语“且行且珍惜”,本 身就是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这虽然是文章的爱人,另外一位影视明星马伊琍 规劝自己丈夫浪子回头的话,但应该被规劝的,何止是文章一个人呢?对任何人 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明星们 的绯闻轶事不过是因为他们明星的身份而被无限放大了而已,但是普通人的婚外 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让自 己的生活变得一地鸡毛。所以面对“且行且珍惜”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值得我们 每个人反躬自省,其背后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汲取,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 对婚姻、对家庭的责任感。 再比如年底才开始流行的“有钱就是任性”。其背后代表的事件是宁波市一位老 人遭遇了电信诈骗,先后被骗取了几十万元,而当记者采访老刘时,老刘却说: 被骗 7 万的时候发现上当了,当时觉得警察不会管,又想看他们究竟能骗多少钱。 这则新闻引爆互联网,网友调侃:有钱就这么任性。而眼下正是各种类型的网络 诈骗高发频发的时候,“有钱就是任性”恰恰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提醒我们增 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媒体盘点的这些网络流行语,不管其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事件,也不管其代表了网 友公众一种怎样的情绪,它们都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许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些网络流行 语,会发现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就像我们现在看三十年前的一张老照片一样。 (选自 2014 年 12 月 8 日《光明日报》) 1.下面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网络流行语”都曾风靡一时,对它们的盘点,让人们感到亲切又让人感觉 有点忧伤。 B.“网络流行语”都往往代表着一起事件,也代表着一种情绪,因此它就是我 们对过去一年的一种总结。 C.“网络流行语”被网友们在网络和现实中使用,多数是以调侃、自嘲为目的。 D.“网络流行语”是我们这个多元、丰富而精彩社会的一种证明
2.下列各项中对“且行且珍惜”这一网络流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句话是影视明星马伊琍用来规劝自己丈夫文章浪子回头的,后来成为网络 流行语。 B.这句话本身充满了人生哲理,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 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C.这句话提醒人们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 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就不要无限放大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了 D.此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汲取教训,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婚姻、家 庭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些年度流行语,虽然寿命都很短暂,但也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 东西 B.网络流行语的新旧交替,可以看做是在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C.这些网络流行语,深刻的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D.网络流行语就像老照片,再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意义 与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 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 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 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 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 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 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进署都督回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 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 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 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 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 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 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遺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 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 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鲁出寇延绥寇:侵犯 B.听界外驻牧听:任凭 C.帝称善,从之从:听从
2.下列各项中对“且行且珍惜”这一网络流行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句话是影视明星马伊琍用来规劝自己丈夫文章浪子回头的,后来成为网络 流行语。 B.这句话本身充满了人生哲理,因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恋爱虽易,婚姻不 易”,所以任何人都要“且行且珍惜”。 C.这句话提醒人们普通人的婚外恋、婚外情等等也同样会对婚姻的另一半和家 庭、亲人带来莫大的伤害,就不要无限放大明星们的绯闻轶事了。 D.此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反躬自省,汲取教训,进而增加自己对爱情、婚姻、家 庭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些年度流行语,虽然寿命都很短暂,但也有值得我们汲取的有营养价值的 东西。 B.网络流行语的新旧交替,可以看做是在提醒着我们又一年的悄然逝去。 C.这些网络流行语,深刻的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D.网络流行语就像老照片,再过一段时间,就一定会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意义 与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王玺,太原左卫指挥同知也。成化初,擢署都指挥佥事,守御黄河七墅。巡抚李 侃荐于朝。阿鲁出寇延绥,命充游击将军赴援,战孤山堡,败之。寇再入,战漫 天岭、刘宗坞及漫塔、水磨川,皆有功。进都指挥同知,充副总兵,镇守宁夏。 九年以将才与周玉同荐。十二年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甘肃。 黄河以西,自庄浪抵肃州南山,其外番人阿吉等二十九族所居也。洪武间,立石 画界,约樵牧毋越疆。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入,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 患。玺请“复画疆域,召集诸番,谕以界石废,恐官军欺凌诸部,今复立之,听 界外驻牧,互市则入关。如此,番人必听命,可潜消他日忧”。帝称善,从之。 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玺恐 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初,哈密为土鲁番所扰,使其将牙兰守之。都督罕慎寄居苦峪口,近赤斤、罕东, 数相攻,罕慎势穷无援。朝议敕玺筑城苦峪,别立哈密卫以居之。玺遣谍者间牙 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十七年召集赤斤、罕东将 士,犒以牛酒,令助罕慎。罕慎合二卫兵,夜袭哈密及刺木等八城,遂复其地, 仍令罕慎居之。事闻,奖劳,赉金币。已,罕东入寇,玺御却之,请兴师以讨。 帝念其常助罕慎,第遣使责谕。明年,北寇杀哨卒,玺率参将李俊及赤斤兵击之 于狼心山、黑河西,多所斩获。 二十年移镇大同。玺有复哈密功,官不进,陈于朝,乃实授都督同知。 玺习韬略,谙文事,勇而有谋。廷臣多称之。在边二十余年,为番人所惮。弘治 元年卒。赐祭葬,赠恤有加。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阿鲁出寇延绥 寇:侵犯 B.听界外驻牧 听:任凭 C.帝称善,从之 从:听从
D.玺御却之却:后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B.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 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C.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 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D.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 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 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 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朿,便请求解 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 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 命他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5分) (2)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落叶 [明]吴嘉纪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 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分) 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 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 子是“ 乙选考题
D.玺御却之 却:后退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B.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 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C.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将/ 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D.十七年进署/都督同知时玺以都督佥事为总兵官/而鲁鉴以署都督同知为参/ 将玺恐难于节制/乞解兵柄/故有是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王玺是明朝军事将领,他熟悉韬略,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不断推荐、提 拔,先后镇守山西、宁夏、甘肃等地区二十多年,番人十分畏惧他。 B.为消除可能产生的边患,王玺向朝廷建议在疆界重新立界石,然后召集诸番, 告诉他们驻留放牧必须在界石外,互通贸易时则可入关。 C.成化十七年,王玺升为代理都督同知。当时,他以都督佥事的身份任总兵官, 而另一将领鲁鉴以代理都督同知的身份为参将,他担心难以调度管束,便请求解 除鲁鉴的兵权。 D.王玺召集、犒劳赤斤、罕东的将士,他们协助罕慎收复了哈密,捷报传到朝 廷,朝廷给予王玺褒奖、赏赐,却没有提升他的官职,后经过他的申诉,朝廷任 命他为都督同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岁久湮废,诸番往往阑人,而中国无赖人又潜与交通为边患。(5 分) (2) 玺遣谍者间牙兰,牙兰不听,得其所羁掠九十余人以归,具悉虚实。(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落 叶 [明]吴嘉纪 枝上曾几日,夜来秋已终。又随天地意,乱下户庭中。 不静月斜处,偏惊白头翁。何须怨摇落,多事是春风。 【注】吴嘉纪(1613—1684),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绝意仕途, 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8.全诗是怎样描述秋天落叶的?为什么落叶偏使白头翁“惊”呢?(5 分) 9.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侧面写出洞箫声的魅力和吹奏效果。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 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预感 滕刚 W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一一今天可 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 是一种预感。关于人死亡之前是否有预感,W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 的一些事使W君对此深信不疑 前天上午,W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出了两起车祸,死了两个人,一位是花匠, 位是教师。两人都被车轮辗成肉酱。后来人们的考证证明,他们死之前都有预 感。据说花匠在遇难的那天早晨,睁开眼睛便沉默不语,面呈死相。更怪的是他 下了床便洗澡,剪指甲,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一个人居然会在早晨洗澡,这在 当地是前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花匠死亡之前的怪异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死是有 预感的。至于那位教师就更奇了。据说他在遇难之前一个月就开始焚烧他的日记 信件和其它手稿了。他甚至写信给他的朋友们,要回他以往写给朋友们的信。总 之,他几乎把这世上所有留有他文字的东西都化为灰烬。那天上午,他踏上柏油 马路不久,就有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盯着他追。他一边呼喊一边狂奔,结果还是 被压死在轮胎底下 W君认为他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预感。既然有了预感,就该不惜 切去避免预感实现,决不能听之任之。所以,W君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汽车总不会冲进屋里来撞他。 他漱洗完毕,就对妻子说:“今天一天我不上班也不出门,我在后院看书。天塌 下来你都不要叫我,有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 事你不要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他说完就拿了一本小说书和几块面包, 钻进后院放杂物的土坯屋里去了。 W君没头没脑的话把妻子搞得晕头转向如入五里雾中。W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从不迟到早退,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今天怎么突然不上班了?为什么要到土坯 屋里读书?他以前可是从未去过土坯屋的。妻子几次想去问他都没敢。W君从来 是说一不二的。妻子只好去自己单位请了假,便匆匆回到家里,不论怎么说她不 能让W君一人呆在家里,她想他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先后有十四个人来找W君,都被妻子拦在门外。下午四 点一刻的时候,W君单位里的经理来找他,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他赶快去上班。 来者是经理,又有十万火急的事,他妻子不敢怠慢,便把经理领到后院。 “我不去!我今天哪儿也不去!你什么话也不用说了,你开除我我也不会去。什 么原因你不用问,我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以后你们会知道的。你走吧!”W君 挥舞着手臂声色俱厉地说。他急得虚汗淋漓。这时候发生十万火急的事,本身就 是不祥之兆,是死亡的召唤。他没法让经理理解他的态度和做法,他现在不能说 出预感,预感说出来肯定凶多吉少。待预感消失后,他会好好地向经理解释的 经理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经理出门前对他妻子说:“再观察一段时间,情况严重 就去叫医生。”他妻子含泪点头 大约晚上七点光景,一辆重型卡车飞驰在一条柏油马路上。临近三岔路口时,为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预 感 滕刚 W 君早晨下床时,忽然一个可怕的意念像闪电一般划过他意识的上空——今天可 能被汽车撞死!这个意念来得很突兀。W 君觉得这种意念的出现不是无缘无由的。 是一种预感。关于人死亡之前是否有预感,W 君原先是将信将疑的。可最近发生 的一些事使 W 君对此深信不疑。 前天上午,W 君家门前的马路上接连出了两起车祸,死了两个人,一位是花匠, 一位是教师。两人都被车轮辗成肉酱。后来人们的考证证明,他们死之前都有预 感。据说花匠在遇难的那天早晨,睁开眼睛便沉默不语,面呈死相。更怪的是他 下了床便洗澡,剪指甲,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一个人居然会在早晨洗澡,这在 当地是前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花匠死亡之前的怪异表现说明他对自己的死是有 预感的。至于那位教师就更奇了。据说他在遇难之前一个月就开始焚烧他的日记、 信件和其它手稿了。他甚至写信给他的朋友们,要回他以往写给朋友们的信。总 之,他几乎把这世上所有留有他文字的东西都化为灰烬。那天上午,他踏上柏油 马路不久,就有一辆刹车失灵的卡车盯着他追。他一边呼喊一边狂奔,结果还是 被压死在轮胎底下。 W 君认为他们之所以死,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预感。既然有了预感,就该不惜一 切去避免预感实现,决不能听之任之。所以,W 君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汽车总不会冲进屋里来撞他。 他漱洗完毕,就对妻子说:“今天一天我不上班也不出门,我在后院看书。天塌 下来你都不要叫我,有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什么重要的 事你不要问,问我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他说完就拿了一本小说书和几块面包, 钻进后院放杂物的土坯屋里去了。 W 君没头没脑的话把妻子搞得晕头转向如入五里雾中。W 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从不迟到早退,即使有病也坚持上班,今天怎么突然不上班了?为什么要到土坯 屋里读书?他以前可是从未去过土坯屋的。妻子几次想去问他都没敢。W 君从来 是说一不二的。妻子只好去自己单位请了假,便匆匆回到家里,不论怎么说她不 能让 W 君一人呆在家里,她想他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从早晨八点到下午四点,先后有十四个人来找 W 君,都被妻子拦在门外。下午四 点一刻的时候,W 君单位里的经理来找他,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要他赶快去上班。 来者是经理,又有十万火急的事,他妻子不敢怠慢,便把经理领到后院。 “我不去!我今天哪儿也不去!你什么话也不用说了,你开除我我也不会去。什 么原因你不用问,我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以后你们会知道的。你走吧!”W 君 挥舞着手臂声色俱厉地说。他急得虚汗淋漓。这时候发生十万火急的事,本身就 是不祥之兆,是死亡的召唤。他没法让经理理解他的态度和做法,他现在不能说 出预感,预感说出来肯定凶多吉少。待预感消失后,他会好好地向经理解释的。 经理被他搞得莫名其妙。经理出门前对他妻子说:“再观察一段时间,情况严重, 就去叫医生。”他妻子含泪点头。 大约晚上七点光景,一辆重型卡车飞驰在一条柏油马路上。临近三岔路口时,为
了避免和一辆违章行驶的客车相撞,卡车急转弯冲向路边的小道,撞倒一堵围墙 和一座土坯小屋后停住了。 人们把W君从乱砖中扒出来时,他已经咽气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恰当的两项是()(5分) 小说中的W君因为知道自己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所以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并且躲到自家后院的土坯房,但最后死亡还是来了 B.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说”意味着,W君所知道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但是这种传言客观上加重了甚至是触发了W君的预感。 C.被命名为小说主人公“W”是运用借代的手法,这里的“W”并不是具体某个 人,意味着W君的命运具有普适性。 D.这是一篇充满黑色幽默意味、风格和内涵上都独居特色的作品,它运用夸张 的手法,营造惊人的巧合,表现了现实命运的某些难以言说之处。 E.这篇小说看似荒诞离奇,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构思十分 巧妙,主人公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为什么在第二段具体地插叙另外两个人的死亡事故?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以“预感”为题的好处。(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心系水电志在江河 一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 自1946年大家毕业时选择了水电事业,谭靖夷便与水电工程建设结下了不解之 缘 1953年,由于设计变更,承担古田溪一级水电站设计任务的北京水电勘测设计 院感到力量不足,便从古田溪工程处借调60余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参加设计工作。 年后,首期设计任务圆满完成。此时,设计院为加强力量,决定将这60余人 全部留下,其中包括谭靖夷。 听到消息,古田溪工程处书记梁东初匆匆赶到北京,对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 王鲁南说:“别人都可以留下,但谭靖夷得回古田,不然就从北京院任我挑选三 位工程师。”双方意见难以统一,最后让谭靖夷自己选择。谭靖夷毅然回到了古 田溪。“我喜欢与山水为伴。”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施工一线 “实靖夷我邦。”谭靖夷说,父亲给他取名“靖夷”,就是希望能为多灾多难的 祖国效劳。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流溪河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施工的混凝土双曲拱坝,也是谭靖夷 生中最满意的一座坝”。 拱坝主要靠结构受力保证大坝的安全和稳定,还必须解决好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 止裂缝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上世纪50年代,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施工经验,谭靖 夷参考国外工程建设经验,在我国首次采用了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拌和加冰、坝 内埋冷却水管等技术措施。 流溪河工程从1956年7月开工到1958年8月正式发电,历时仅两年,建成一座 拱坝、一条引水隧洞接地下厂房,工程质量优良,施工期全坝无裂缝,坝基灌浆 廊道无渗漏
了避免和一辆违章行驶的客车相撞,卡车急转弯冲向路边的小道,撞倒一堵围墙 和一座土坯小屋后停住了。 人们把 W 君从乱砖中扒出来时,他已经咽气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中的 W 君因为知道自己今天可能被汽车撞死,所以决定今天坚决不出门 并且躲到自家后院的土坯房,但最后死亡还是来了。 B.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说”意味着, W 君所知道的并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 但是这种传言客观上加重了甚至是触发了 W 君的预感。 C.被命名为小说主人公 “W”是运用借代的手法,这里的“W”并不是具体某个 人,意味着 W 君的命运具有普适性。 D.这是一篇充满黑色幽默意味、风格和内涵上都独居特色的作品,它运用夸张 的手法,营造惊人的巧合,表现了现实命运的某些难以言说之处。 E.这篇小说看似荒诞离奇,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但其构思十分 巧妙,主人公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为什么在第二段具体地插叙另外两个人的死亡事故?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以“预感”为题的好处。(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心系水电 志在江河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 自 1946 年大家毕业时选择了水电事业,谭靖夷便与水电工程建设结下了不解之 缘。 1953 年,由于设计变更,承担古田溪一级水电站设计任务的北京水电勘测设计 院感到力量不足,便从古田溪工程处借调 60 余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参加设计工作。 一年后,首期设计任务圆满完成。此时,设计院为加强力量,决定将这 60 余人 全部留下,其中包括谭靖夷。 听到消息,古田溪工程处书记梁东初匆匆赶到北京,对北京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 王鲁南说:“别人都可以留下,但谭靖夷得回古田,不然就从北京院任我挑选三 位工程师。”双方意见难以统一,最后让谭靖夷自己选择。谭靖夷毅然回到了古 田溪。“我喜欢与山水为伴。”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施工一线。 “实靖夷我邦。”谭靖夷说,父亲给他取名“靖夷”,就是希望能为多灾多难的 祖国效劳。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流溪河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施工的混凝土双曲拱坝,也是谭靖夷 “一生中最满意的一座坝”。 拱坝主要靠结构受力保证大坝的安全和稳定,还必须解决好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 止裂缝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施工经验,谭靖 夷参考国外工程建设经验,在我国首次采用了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拌和加冰、坝 内埋冷却水管等技术措施。 流溪河工程从 1956 年 7 月开工到 1958 年 8 月正式发电,历时仅两年,建成一座 拱坝、一条引水隧洞接地下厂房,工程质量优良,施工期全坝无裂缝,坝基灌浆 廊道无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