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子系丝,控子系,执行子系统构成。 话动过程 政策目标确定,备选方案设计,政策方案评估,备 自选) 自身的合 法化和公共致策的合法化 西个 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 盆模型,系统模式,综 合模式 与方式 4 去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政治 执行的因素 因 节公共政策效果详价的 应性、适应性 本程 3 数会有无比分所。拉制对象实验对 功能、组织、政策、项日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 二节数学分析的基木模 型方法 内容实可行性分析:第四节利 节内 步及具体的分析方法的总体介绍,在此 第青共康分的方法入产出分折方 学习要求:掌捏规划方法、决策方法和投入产出分 去解决 问题。 学习要求:掌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 运用方法解决实际中的公共政策问题。 三、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内容,划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外阅读相 6
36 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执行子系统构成。 第二节政策方案规划的综合分析 政策规划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 解决办法或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预测的 活动过程。 第三节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 政策目标确定,备选方案设计,政策方案评估,备 选方案优选。 第四节公共政策合法化 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两个层次。 现实中 的某一 公共政 策进行 分析。 (案例 自选) 第六章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分析 第一节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 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管理理论、交易 理论、系统理论等。 第二节公共政策执行的模型 史密斯的执行过程模式,浴盆模型,系统模式,综 合模式。 第三节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与方式 过程:执行准备,实施和总结。 方式: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政治 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第四节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客观原因有政策本身的 因素,政策环境变化,缺乏监督等;主观原因有执 行者在认知、角色和方法以及执行对象的接收能力 方面欠缺。 4 课后作 业:运 用相关 理论分 析“限 塑令” 执行困 境。 √ √ √ √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第一节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标准 效益、效率、充足性、公平性、回应性、适应性 第二节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基本程序 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总结 第三节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方法 前后对比分析,有无对比分析,控制对象-实验对 象对比分析等 第四节公共政策调整 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功能、组织、政策、项目 3 √ √ √ √ 第八章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 第一节现代科学方法论与模型方法 第二节数学分析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事实、价值、规范与可行性分析;第四节利 益分析的内容及其实现途径 本章节内容涉及具体的分析方法的总体介绍。在此 不做逐一介绍。 4 √ √ √ √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一) 主要内容:规划方法;决策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方 法。 学习要求:掌握规划方法、决策方法和投入产出分 析方法,重点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 √ 第十章公共政策分析的量化方法(二) 主要内容: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回归分析及其应 用。 学习要求:掌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 重点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中的公共政策问题。 2 √ √ 课程讨论 回顾与总结重要知识点,运用公共 政策模型分析现实案例,提高政策 分析和应对能力 2 √ √ √ √ √ √ 三、教学方法 按照课程内容,划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主要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外阅读相
结合的方式构成。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T、图文资料、视须资料等),通过问题讨 论、案例分析、 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引导教学过程。针对个别章节内容,课后组织学生分组 讨论,并由各小组提交报告;课后采用邮箱、微信群、易班等方式进行网上轴导。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占40%:出勤×10%+小组报告×20%+课后作业×10% 期末成绩占60%: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 覆盖基本知识点的80%以上,要能够反映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缘合运用能力。 E0L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捕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 试和讨论。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排度 2.5 峡工程的利与酪 提理清分 培养 共政策休制 知识 析要点 会关怀 2.2 26 公共政策系统分 2 盟生态环境污染及 国我 增强环 公共政策环 课外阅读 知识 策历保意识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4年。 3.张金马主编, 《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阅读书目: 1.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1年。 2.韦默著,《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3 年。 3.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版),2011年。 4.RM克朗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商务印书馆,1985年 5.保罗·A·萨巴蒂尔若,《政策过程理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6.豪利特等著,《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
37 结合的方式构成。 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PPT、图文资料、视频资料等),通过问题讨 论、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具体方法引导教学过程。针对个别章节内容,课后组织学生分组 讨论,并由各小组提交报告;课后采用邮箱、微信群、易班等方式进行网上辅导。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成绩占 40%:出勤×10%+小组报告×20%﹢课后作业×10%。 期末成绩占 60%: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 覆盖基本知识点的 80%以上,要能够反映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EOL 平台将作为本课程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发布各类通知、访问资源和学习资料、开展在线测 试和讨论。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1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第五章公共政策 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体制 讲授、 案例分析 2.1 掌 握 知识 2.3 理 清 分 析要点 2.5 学 会 分 析 现 实 案例 2.6 培养社 会关怀 2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及 其治理 第三章 公共政策系统分 析 第三节 公共政策环境 讲授、 问题讨论 课外阅读 2.1 掌 握 知识 2.2 了 解 我 国 生 态 政 策 历 程 2.3 增 强 环 保意识 2.6 培养社 会关怀 和国家 责任感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1.陈庆云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 年。 2.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4 年。 3.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阅读书目: 1.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1 年。 2.韦默著,《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3 年。 3.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二版),2011 年。 4.R.M.克朗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商务印书馆,1985 年。 5.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北京三联书店,2004 年。 6.豪利特等著,《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年
7.古丁,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8.保罗·A·萨巴蒂尔等著,《政策变迁与学习一一一种倡议联盟途径》,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年。 9.乔治·M·格斯等著,《公共政策分析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10.陈潭著,《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追问公共政策的原因、探究公共政策的影响或后果,了解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些行动。 因此,公共政策分析与政府部门公共管理息息相关,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的延伸课程。 八、其他 无。 主撰人:邱忠霞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1月26日
38 7.古丁,克林格曼主编,《政治科学新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年。 8.保罗·A·萨巴蒂尔等著,《政策变迁与学习——一种倡议联盟途径》,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1 年。 9.乔治·M·格斯等著,《公共政策分析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年。 10.陈潭著,《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公共政策分析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习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 好地追问公共政策的原因、探究公共政策的影响或后果,了解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些行动。 因此,公共政策分析与政府部门公共管理息息相关,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也成为了行政管理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的延伸课程。 八、其他 无。 主撰人:邱忠霞 审核人:郑建明、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 年 11 月 26 日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 课程编号:8401008 学分:3 学时:总学时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2讨论学时6 课程负责人:金龙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补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开设的 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公共政策学研习的导论性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导 问,关注公共政策间题的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实施效果和调整等公共政策活动过 程,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致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致策过程 的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公共政策 的调整与终结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有关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最基本的知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了解公共 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政策过程的基本脉络,能够对现实 社会问题进行理性观察和认识,形成解决社会公共问邀的基本思路。 Public Policy is a specialized elementary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lso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who major in social work. As an introductory course.Pubic Policy teaching design is and focusesn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public policy issues.policy making implementation,efects and adjustment.The teaching mainly instructs the implication of public policy,the policy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olicy issues,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policy process,and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y programs,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contents.the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s and the adjustments and termination.Based on the previous learning.students can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the analytic methods of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The course aims to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of public policy,its basic research areas.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the clues of policy processes.Based on the previous learing.students c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issues from a rationa observation and form a basic logic and ide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2.课程目标 21思政教有目标:学习开展公共政簧活动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理解我国公共政策活 动应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政策的理论自 信和价值自信,并能在公共政策活动中运用这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39 《公共政策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学(Public Policy) 课程编号:8401008 学 分:3 学 时:总学时 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 42 讨论学时 6 课程负责人:金龙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和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开设的 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公共政策学研习的导论性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导 向,关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实施效果和调整等公共政策活动过 程,主要讲授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过程 的理论模型、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公共政策内容的执行、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公共政策 的调整与终结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有关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最基本的知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了解公共 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政策过程的基本脉络,能够对现实 社会问题进行理性观察和认识,形成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基本思路。 Public Policy is a specialized elementary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also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s who major in social work. As an introductory course,Public Policy teaching design is problem-oriented and focuses on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public policy issues, policy making, implementation, effects and adjustment. The teaching mainly instructs the implication of public policy, the polic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olicy issues, the theoretical models of policy proces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public policy programs,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contents, the evaluation of its effects and the adjustments and 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previous learning, students can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the analytic methods of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The course aims to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of public policy, its basic research areas,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the clues of policy processes. Based on the previous learning, student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issues from a rational observation and form a basic logic and idea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2. 课程目标 2.1 思政教育目标:学习开展公共政策活动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理解我国公共政策活 动应遵循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理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政策的理论自 信和价值自信,并能在公共政策活动中运用这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2.2专业教育目标: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酒、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公 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式、公共政策过程及其参与者等公共政策的基础知识,能够自我构建有 镜的续的和基水设技程各不 解公共 定和执行、 本能 二、教学内容 对课押目标的支撞度 敏学内容 学时 2.1 2.2 第1讲: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4 终共费数高国 与 思考:公共政策 政策的 与通 公共玫的非官方参与者 公共玫策学的产生及 (paradigm) 4 第4玫议 策议程 2公共政策议程及激发机制 件和途径 建的政黛问题构 的基木方 改策调在的过 素情:专超政策问 公共政策调查的 .1公共致策目标的设 7案的设 6 是有整镇朵 的 第8讲:公共政策的执行 6 公共政执偏及其轿正 政策效果评价 公共政的调 的调整与终结 2 果在件结的 10.3公共政策的学结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相关基本概会、原理和方法,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与解读,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 40
40 2.2 专业教育目标: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公 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式、公共政策过程及其参与者等公共政策的基础知识,能够自我构建有 关公共政策的知识体系;能够理性地观察和认识现实社会问题,了解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 效果评估、调整与终结的步骤和基本办法,形成参与政策过程各个环节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第 1 讲: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1.1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1.2 公共政策的目标与功能 1.3 公共政策的形式与类型 4 讨论:判断是否属 于公共政策范畴 √ √ 第 2 讲:公共政策过程参与者 2.1 公共政策的一般过程 2.2 公共政策的官方决策者 2.3 公共政策的非官方参与者 4 思考:公共政策过 程的公民参与途 径与保障机制 √ √ 第 3 讲:公共政策的研究范式(paradigm) 3.1 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及发展 3.2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3.3 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式 4 思考:主要的政策 研究范式 √ √ 第 4 讲:政策议题与政策议程 4.1 社会问题与政策议题 4.2 公共政策议程及激发机制 4.3 影响政策议题形成的因素 4 思考:社会问题成 为政策议题的条 件和途径 √ √ 第 5 讲: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definition) 5.1 公共政策问题的含义与特点 5.2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基本内容 5.3 公共政策问题确认的基本方法 4 讨论:政策问题构 建的案例 √ √ 第 6 讲:公共政策调查 6.1 公共政策调查的内容 6.2 公共政策调查的过程 6.3 公共政策调查的方法 4 实践:专题政策问 题调查 √ √ 第 7 讲:公共政策的制定 7.1 公共政策目标的设定 7.2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 7.3 公共政策方案的设计 7.4 公共政策内容的决定 7.5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6 思考:公共政策是 如何被制定出来 的? √ √ 第 8 讲:公共政策的执行 8.1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 8.2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与执行力 8.3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8.4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8.5 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 6 讨论:公共政策执 行偏差及其矫正 √ √ 第 9 讲:公共政策评估:政策效果评价 9.1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9.2 公共政策评估的要素 9.3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9.4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9.5 公共政策评估的障碍 4 思考:影响公共政 策评估质量的要 素 √ √ 第 10 讲:公共政策的调整与终结 10.1 公共政策的调整 10.2 公共政策的周期 10.3 公共政策的终结 2 思考:政策终结的 条件和方式 √ √ 三、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授相关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与解读,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