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 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 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 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 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孑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打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 片黑暗。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 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 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 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 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 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 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 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 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 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 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 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我十分高兴。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 的老友。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它们不同 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 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一选自《光明日报》162年10月1日 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 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 光里一样 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4.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五、(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岀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 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 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干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 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 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
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 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 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 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 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选自《光明日报》162 年 10 月 1 日 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 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 光里一样。 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4.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五、(2008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 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 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 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 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
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 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 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 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 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 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毎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者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 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竞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 池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 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 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项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 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 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项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 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 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竞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 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 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 二两酒,就够他消磨晚上。候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孑上的。想起这两 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六、(2007年广东卷)阅读下文,回答1-3题。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 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 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 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 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 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岀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 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 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候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 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4.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六、(2007 年广东卷)阅读下文,回答 1—3 题。 泥泞 迟子建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 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 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 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 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 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
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 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 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孑在潮湿 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 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 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 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 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 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 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 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 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 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晝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 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
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 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 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 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 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 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 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 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 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 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 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 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 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 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 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