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默片时代的经典 概述 电影是在现代人的眼皮底下诞生的现代艺 术。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 1895年12月28号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 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向社会公映了《工 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十二部电影短片,这 天后来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 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 1910年,意大利的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 宣言》,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 诗和舞蹈之后人类的“第七艺术”,是一种时空 综合艺术,是运动的造型艺术。 过去的一百年是电影艺术的时代。 电影大师的经典之作是我们走进和领悟电 影艺术的最佳范本。 电影诞生后,经由法国的卢米埃尔、梅里 爱及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努力,再到1927年第 部有声片《爵士歌王》的出现,电影完成了两 大飞跃,第一是从杂耍到艺术的飞跃;第二是从 无声到有声的飞跃
第一章 默片时代的经典 概 述 电影是在现代人的眼皮底下诞生的现代艺 术。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 1895 年 12 月 28 号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 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向社会公映了《工 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十二部电影短片,这一 天后来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 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 1910 年,意大利的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 宣言》,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 诗和舞蹈之后人类的“第七艺术”,是一种时空 综合艺术,是运动的造型艺术。 过去的一百年是电影艺术的时代。 电影大师的经典之作是我们走进和领悟电 影艺术的最佳范本。 电影诞生后,经由法国的卢米埃尔、梅里 爱及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努力,再到 1927 年第 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的出现,电影完成了两 大飞跃,第一是从杂耍到艺术的飞跃;第二是从 无声到有声的飞跃
无声电影时期是电影的幼年期。代表无声 电影最高成就的是:美国好莱坞的卓别林的喜剧 电影;苏联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以 法、德为中心的先锋主义的诗电影运动 查尔斯·卓别林的生平与创作 查尔斯·卓别林( Charlie Chaplin1889 1977):出生于英国,成长于美国好莱坞的电 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 1914年卓别林到美国,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 片是《谋生》。同年,自编自导了《阵雨之间》, 在这部影片中,他以英国式的含蓄和幽默来处理 人物,在外形上他选择了麦克斯·林戴的礼帽、手 杖和小胡子,并以瘦小的上装、肥长的裤子和 双过大的鞋子,构成了一个富有喜剧效果的“绅士 流浪汉”的形象。 1917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 的突破和转折。以后的重要作品有:二十年代 的《移民》、《寻子遇仙记》、《马戏团》《淘金记》 三十年代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四十年代 的《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 1967年《香港女伯爵》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影
无声电影时期是电影的幼年期。代表无声 电影最高成就的是:美国好莱坞的卓别林的喜剧 电影;苏联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以 法、德为中心的先锋主义的诗电影运动。 一、查尔斯·卓别林的生平与创作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 -1977):出生于英国,成长于美国好莱坞的电 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 1914 年卓别林到美国,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 片是《谋生》。同年,自编自导了《阵雨之间》, 在这部影片中,他以英国式的含蓄和幽默来处理 人物,在外形上他选择了麦克斯·林戴的礼帽、手 杖和小胡子 ,并以瘦小的上装、肥长的裤子和一 双过大的鞋子,构成了一个富有喜剧效果的“绅士 流浪汉”的形象。 1917 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 的突破和转折 。以后的重要作品有:二十年代 的《移民》、《寻子遇仙记》、《马戏团》、《淘金记》; 三十年代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四十年代 的《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 1967 年《香港女伯爵》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影
片。他一生拍摄了80部影片,构成了闻名于世的 “流浪汉形象系列” 《淘金记》赏析 《淘金记》是卓别林1925年创作的默片喜剧 经典。影片以十九世纪阿拉斯加的淘金潮为背景 讲述了流浪汉查理淘金的故事。 卓别林的电影喜剧观念和特色: (一)、卓别林的喜剧大都带有鲜明的悲剧色 彩,即“笑中含泪”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喜 剧为载体而表现悲剧,悲喜剧结合,往往既能引 起人们的笑声又能引起人们的泪水。如《淘金记》 中的“煮食皮靴”,在喜剧中揉进了悲剧因素,充 满特有的苦涩味。恰如卓别林本人所说“我从伟 大的人类悲剧出发,创造了自己的喜剧体系。”他 的喜剧在娱乐中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 的嘲笑。赋予了其喜剧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容, 使它超出了美国喜剧学派之外,在世界电影史上 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 (二)、卓别林的喜剧还大都拥有丰富的文化
片。他一生拍摄了 80 部影片,构成了闻名于世的 “流浪汉形象系列”。 三、《淘金记》赏析 《淘金记》是卓别林 1925 年创作的默片喜剧 经典。影片以十九世纪阿拉斯加的淘金潮为背景, 讲述了流浪汉查理淘金的故事。 卓别林的电影喜剧观念和特色: (一)、卓别林的喜剧大都带有鲜明的悲剧色 彩,即“笑中含泪”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喜 剧为载体而表现悲剧,悲喜剧结合,往往既能引 起人们的笑声又能引起人们的泪水。如《淘金记》 中的“煮食皮靴”,在喜剧中揉进了悲剧因素,充 满特有的苦涩味。恰如卓别林本人所说“我从伟 大的人类悲剧出发,创造了自己的喜剧体系。”他 的喜剧在娱乐中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 的嘲笑。赋予了其喜剧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容, 使它超出了美国喜剧学派之外,在世界电影史上 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 (二)、卓别林的喜剧还大都拥有丰富的文化
蕴含,他为我们创造的流浪汉形象具有深远的社 会意义。卓别林在表现这个失业的流浪汉注定的 悲剧性命运中,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对人 道的作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再现,这使他不仅 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而且是优秀的讽刺作家 和社会批评家 (三)、高超的哑剧表演艺术。卓别林的喜剧 成功于默片时期,他可以说是一位哑剧大师,他 掌握了髙超的默片表演技巧,用丰富微妙的面部 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其喜剧 性源于人物面对世界所采取的不寻常的方式,既 是夸张新颖又真实生动 第二节: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生平与创作 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 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艺术学博士、教授 1922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 上发表《杂耍蒙太奇》,是他关于蒙太奇概念的第 篇纲领性美学论文。 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1924年的《罢工》,在 法国博览会上获奖,这是苏联影片第一次在国际
蕴含,他为我们创造的流浪汉形象具有深远的社 会意义。卓别林在表现这个失业的流浪汉注定的 悲剧性命运中,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对人 道的作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再现,这使他不仅 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而且是优秀的讽刺作家 和社会批评家。 (三)、高超的哑剧表演艺术。卓别林的喜剧 成功于默片时期,他可以说是一位哑剧大师,他 掌握了高超的默片表演技巧,用丰富微妙的面部 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其喜剧 性源于人物面对世界所采取的不寻常的方式,既 是夸张新颖又真实生动。 第二节: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一、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生平与创作 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 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艺术学博士、教授。 1922 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 上发表《杂耍蒙太奇》,是他关于蒙太奇概念的第 一篇纲领性美学论文。 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 1924 年的《罢工》,在 法国博览会上获奖,这是苏联影片第一次在国际
上获奖。1925年导演了举世闻名的《战舰波将金 号》,成为世界无声影片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片 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场面已成为世界电影艺 术的经典范例。 1927年导演了影片《十月》,1929年《总路线》, 1929至1932年间出访欧美,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 《感伤曲》(1930年),试验了声画对位法。1932 年在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诗 片《墨西哥万岁!》。 1932年回国后,爱森斯坦一直在苏联国立电 影学院任教,同时把主要精力用于电影理论研究。 这之后有1938年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45 年的《伊凡雷帝》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蒙 太奇理论的探讨,他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出版有六卷的《爱森斯坦文集》,世界各 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予相当的重视。 爱森斯坦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 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他的意思是 镜头的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种新 的创造,其效果大于这两者的总和,强调了蒙太 奇技巧的巨大表现功能
上获奖。1925 年导演了举世闻名的《战舰波将金 号》,成为世界无声影片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片 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场面已成为世界电影艺 术的经典范例。 1927 年导演了影片《十月》,1929 年《总路线》, 1929 至 1932 年间出访欧美,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 《感伤曲》(1930 年),试验了声画对位法。1932 年在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诗 片《墨西哥万岁!》。 1932 年回国后,爱森斯坦一直在苏联国立电 影学院任教,同时把主要精力用于电影理论研究。 这之后有 1938 年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45 年的《伊凡雷帝》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蒙 太奇理论的探讨,他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出版有六卷的《爱森斯坦文集》,世界各 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予相当的重视。 爱森斯坦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 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他的意思是 镜头的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种新 的创造,其效果大于这两者的总和,强调了蒙太 奇技巧的巨大表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