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力学强度和硬度 冬(二)硬度 划痕硬度 釉面硬度一般为莫氏硬度7~8;维氏硬度5200~7500MPa 影响硬度的因素: ·()化学组成:适应加和性法测计算因子如下: SIO2 B203 Na2O K20 PbO Cao ZnO BaO Al203 10.0 6.1 -3.7 10.2 -10.9 -4.3 -0.6 -0.7 -3.5 B203<15%,10~12%,时在硼硅酸盐釉玻璃中硬度最大 ·(2)矿物组成:釉层中析出微晶体的种类和数量。 锆英石、尖晶石、莫来石、金红石、钙长石、硅灰石等。 ·(3)釉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釉弹性模量小、弹性好,釉受到压应力;均有利于硬度的提高
❖(二)硬度 划痕硬度 釉面硬度一般为 莫氏硬度7~8;维氏硬度5200~7500MPa 影响硬度的因素: ▪ (1)化学组成:适应加和性法则计算因子如下: SIO2 B2O3 Na2O K2O PbO CaO ZnO BaO Al2O3 10.0 6.1 -3.7 -10.2 -10.9 -4.3 -0.6 -0.7 -3.5 ▪ (2) 矿物组成:釉层中析出微晶体的种类和数量。 锆英石、尖晶石、莫来石、金红石、钙长石、硅灰石等。 B2O3<15%,10~12 %,时在硼硅酸盐釉玻璃中硬度最大 7.1.3 力学强度和硬度 ▪ (3) 釉的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釉弹性模量小、弹性好,釉受到压应力;均有利于硬度的提高
7.1.4化学稳定性 冬(一)釉受水、碱和酸的侵蚀机理 取决于S1一O四面体相互联接的程度,没有被其它离 子嵌入而造成Si一O断裂的完整网络结构愈多,即连接程 度越高,则化学稳定性愈高。开始时是在网络结点上的离 子与溶液中水化的质点之间进行,接着会从釉结构中萃取 出一价及二价阳离子
❖(一)釉受水、碱和酸的侵蚀机理 7.1.4 化学稳定性 取决于Si-O四面体相互联接的程度,没有被其它离 子嵌入而造成Si-O断裂的完整网络结构愈多,即连接程 度越高,则化学稳定性愈高。开始时是在网络结点上的离 子与溶液中水化的质点之间进行,接着会从釉结构中萃取 出一价及二价阳离子
7.1.4化学稳定性 冬(一)釉受水、碱和酸的侵蚀机理 ·(1)水对釉的浸蚀 首先是水中的氢置换碱离子 =Si-O-R+H·OH Si-OH+R+OH 然后0H与Si-0-Si键反应 ≡Si-O—Si=+OH→=Si-OH+=Si-O 断裂的桥氧和其他水分子作用产生羟基离子 =SiO+HOH→=Si—OH+OHt 生成物:Si(OD4·nH20或者SiO2·xH2O类似硅凝胶,呈薄膜状 态覆盖在釉层表面,釉层中含S0,多会↓被浸蚀的程度。若有 二价或多价离子存在,它们会阻碍碱金属离子扩散,抑制浸蚀 作用的进行
❖(一)釉受水、碱和酸的侵蚀机理 7.1.4 化学稳定性 ▪(1)水对釉的浸蚀 首先是水中的氢置换碱离子 Si—O—R + H·OH Si—OH + R+OH- 然后OH-与Si-O-Si键反应 断裂的桥氧和其他水分子作用产生羟基离子 生成物:Si(OH)4 · nH2O或者SiO2 ·xH2O类似硅凝胶,呈薄膜状 态覆盖在釉层表面,釉层中含SiO2多会↓被浸蚀的程度。若有 二价或多价离子存在,它们会阻碍碱金属离子扩散,抑制浸蚀 作用的进行。 Si—O—Si + OH- Si—OH + Si—O- Si—O-+ H·OH Si—OH + OH+
7.1.4化学稳定性 (2)碱侵蚀机理 ≡Si—O—Si≡+Na*OH◆≡Si-OH+≡Si一ONa+ 碱会破坏$-O骨架,但不会形成硅凝胶薄膜,因此釉层会脱落。 (3)酸侵蚀机理 一般酸(HF例外)不与釉发生反应,但稀酸中的水侵蚀, 一般的酸通过水的作用浸蚀玻璃,因此浓酸的作用低于稀酸。 某些有机酸的作用大于浓无机酸。 =Si—O-Si=+HF→=Si一OH+=Si—F 釉玻璃与F的反应剧烈(有利用价值) 有机酸中的有机阳离子在溶液中对釉玻璃有侵蚀作用HAC)
▪ (2) 碱侵蚀机理 碱会破坏Si-O骨架,但不会形成硅凝胶薄膜,因此釉层会脱落。 Si—O—Si +Na+OH- Si—OH + Si—O-Na+ ▪ (3) 酸侵蚀机理 一般酸(HF例外)不与釉发生反应,但稀酸中的水侵蚀, 一般的酸通过水的作用浸蚀玻璃,因此浓酸的作用低于稀酸。 某些有机酸的作用大于浓无机酸。 Si—O—Si +H+F - Si—OH + Si—F 釉玻璃与HF的反应剧烈(有利用价值) 有机酸中的有机阳离子在溶液中对釉玻璃有侵蚀作用(HAC) 7.1.4 化学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