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釉熔体的高温粘度与表面张力 冬(二)表面张力(σ) 表面张力:表面增大一个单位面积时所需的功N/m2 ·表面张力过大一一阻碍气体排除及熔融液均化,不利 于润湿,发生缩釉或针孔,易产生“缩釉”。 表面张力过小一一形成针孔缺陷,易造成“流釉”。 ■g的值约为0.3N/m
表面张力:表面增大一个单位面积时所需的功N/m2 。 ▪表面张力过大――阻碍气体排除及熔融液均化,不利 于润湿,发生缩釉或针孔,易产生“缩釉” 。 ▪表面张力过小――形成针孔缺陷,易造成“流釉” 。 ▪的值约为0.3N/m。 ❖ (二)表面张力() 7.1.2 釉熔体的高温粘度与表面张力
7.1.2釉熔体的高温粘度与表面张力 (二)表面张力(σ)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1)化学组成: O=WaOa+WaOa+.+WaOa .(3-5) 式中:o一高温下釉的表面张力,N/m; Oa,Oa,.o。—各氧化物表面张力计算因数,N/m; wa,W2W4—对应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 常见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计算因数见P1s8表3-7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a a a a ai ai = w + w ++ w 1 1 2 2 (3-5) 式中:——高温下釉的表面张力,N/m; a1 , a2 ai——各氧化物表面张力计算因数,N/m; a a ai w w w 1 2 , ——对应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 常见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计算因数见P158表3-7 ❖ (二)表面张力() 7.1.2 釉熔体的高温粘度与表面张力 ▪(1)化学组成:
规律:K20、B203、Pb0、Na20等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 Al2O3、V205、Mg0等能明显提高表面张力; 一、二价金属离子半径越大,对σ的降低能力越强。 ·(2)烧成温度:釉的σ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0=01-b●△T) .(3-6) 式中:o一T温度下的表面张力,N/m; oo—T温度下的表面张力,N/m; b一经验系数一般取(1~2)×104,1/K; △T—T-T0,K。 ·(3)烧成气氛: 还原气氛下表面张力约比氧化气氛下大20%,有利于色釉 和熔块釉的烧成,容易消除釉中气泡、针孔
规律:K2O、B2O3、PbO、Na2O等能明显降低表面张力; Al2O3、V2O5、MgO等能明显提高表面张力; 一、二价金属离子半径越大,对的降低能力越强。 ▪ (2) 烧成温度: 釉的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1−b•T) 0 式中:——T温度下的表面张力,N/m; 0——T0温度下的表面张力,N/m; b——经验系数一般取(12)10-4,1/K; T——T-T0,K。 .(3-6) ▪ (3) 烧成气氛: 还原气氛下表面张力约比氧化气氛下大20%,有利于色釉 和熔块釉的烧成,容易消除釉中气泡、针孔
冬(三)润湿性 润湿性常用润湿角()来表示,日越小润湿越好 测定方法:釉粉制成直径10mm,高10mm的圆柱试样,置于坯 上,烧后测定其润湿角()。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 坯釉的化学组成》 坯釉的。 坯釉的润湿角(旧)。 C0S0=5xg-O (3-7) OSL 注意: 0<90°时釉完全润湿坯体表面,才能得到质量良好的釉面。 一种釉料在不同的坯体上润湿性能不同
❖ (三)润湿性 润湿性常用润湿角()来表示,越小润湿越好 测定方法:釉粉制成直径10mm,高10mm的圆柱试样,置于坯 上,烧后测定其润湿角()。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 坯釉的化学组成 坯釉的 坯釉的润湿角()。 Lg Sg SL .(3-7) l g cos s g − sl = <90°时釉完全润湿坯体表面,才能得到质量良好的釉面。 一种釉料在不同的坯体上润湿性能不同。 注意:
7.1.3力学强度和硬度 冬(一)力学强度 抗压强度一般为400~700MPa 抗张强度一般为110~130MPa 影响力学强度的因素: ·(1)化学组成 玻璃结构网络的完整性 釉强度计算 加和性法则,各氧化物计算因子见下表 CaO BaO ZnO PbO Al203 B203 SiO2 MgO Na2O K20 P205 抗张 0.20 0.05 0.15 0.03 0.05 0.07 0.09 0.01 0.02 0.01 0.08 抗压 0.20 0.65 0.60 0.48 1.0 0.9 1.23 1.10 0.52 0.05 0.08 ·(2)微不均匀性和缺陷 ·(3)残余应力和温度
7.1.3 力学强度和硬度 ❖(一)力学强度 抗压强度一般为400~700MPa 抗张强度一般为110~130MPa 影响力学强度的因素: ▪ (1) 化学组成 玻璃结构网络的完整性 釉强度计算——加和性法则,各氧化物计算因子见下表 CaO BaO ZnO PbO Al2O3 B2O3 SiO2 MgO Na2O K2O P2O5 抗张 0.20 0.05 0.15 0.03 0.05 0.07 0.09 0.01 0.02 0.01 0.08 抗压 0.20 0.65 0.60 0.48 1.0 0.9 1.23 1.10 0.52 0.05 0.08 ▪(2)微不均匀性和缺陷 ▪ (3) 残余应力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