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禾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y230508授课学期:第六学期授课班级:10级药学任课教师:一张志斐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y230508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0 级药学 任课教师: 张志斐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4周,第7讲次摘要第三章至药物的杂质检查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杂质的检查方法【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学习杂质的检查方法。【重点】色谱方法。【难点】TLC法和HPLC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如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板书“杂质的检查方法”。【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二节、杂质的检查方法一、杂质的研究规范1.有机杂质在药品质量标准中的项目名(1)杂质的化学名:肾上腺素中的“酮体”(2)以某类杂质总称:利巴韦林中的“有关物质”(3)根据检测方法选用:“杂质吸光度”。2.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确定原则:针对性(1)新药: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检出的,并在批量生产中出现的杂质和降解产物。对在合成、纯化和贮存中实际存在的杂质和潜在的杂质进行研究,包括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及残留溶剂。(2)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杂质:根据其生产工艺、起始原料情况确定检查项目规定降解产物和毒性杂质的检查项目(3)单一对映体药物:其可能共存的其他对映体应作为杂质检查(4)消旋体药物:当已有其单一对映体药物的法定质量标准时,应在该消旋体药物的质量标准中设旋光度检查项目。3.杂质限度的确定(1)确定原则:合理性,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应考虑:生产的可行性及批与批之间的正常波动药品本身的稳定性(2)根据每日剂量来制订质控限度1)报告限度(reporting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2)鉴定限度(identification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3)质控限度(qualificationthreshold):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2
2 首页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4 周,第 7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第二节 杂质的检查方法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学习杂质的检查方法。 【重 点】色谱方法。 【难 点】TLC 法和 HPLC 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如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 板书“杂质的检查方法”。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二节、杂质的检查方法 一、杂质的研究规范 1. 有机杂质在药品质量标准中的项目名 (1)杂质的化学名:肾上腺素中的“酮体” (2)以某类杂质总称:利巴韦林中的“有关物质” (3)根据检测方法选用:“杂质吸光度”。 2. 杂质检查项目的确定 : 确定原则:针对性 (1)新药:经研究和稳定性考察检出的,并在批量生产中出现的杂质和降解产 物。对在合成、纯化和贮存中实际存在的杂质和潜在的杂质进行研究,包括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及残留溶剂。 (2)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杂质:根据其生产工艺、起始原料情况确定检查项目规 定降解产物和毒性杂质的检查项目 (3)单一对映体药物:其可能共存的其他对映体应作为杂质检查 (4)消旋体药物:当已有其单一对映体药物的法定质量标准时,应在该消旋体 药物的质量标准中设旋光度检查项目。 3.杂质限度的确定 (1)确定原则:合理性,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应考虑:生产的可行 性及批与批之间的正常波动药品本身的稳定性 (2)根据每日剂量来制订质控限度 1)报告限度(reporting 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 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 2)鉴定限度(identification threshold):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 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 3)质控限度(qualification threshold):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
限度,如制订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3)有机杂质的限度规定应包括:每一个已知杂质、未知杂质及总杂质。(4)仿制药品的杂质限度,应与已上市产品进行质量对比研究4.杂质检查方法的选择与验证:用于杂质检查的分析方法要求专属、灵敏(1)专属性:根据原料药或制剂的生产工艺及储存条件,以中间体、立体异构体、粗品、重结晶母液、经加速破坏性试验后的样品作为测试品进行系统适用性研究,考察产品中各杂质峰及主成分峰相互间的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采用HPLC法检查有机杂质时,常采用梯度洗脱(2)检测限:要符合质量标准中对杂质限度的要求,最低检测限不得大于该杂质的报告限度二、杂质的常用检查方法1.化学方法(1)显色反应检查法:杂质与试剂产生颜色----比色法(2)沉淀反应检查法:杂质与试剂产生沉淀1)比浊2)重量法测定杂质的量(3)杂质与试剂产生气体(4)滴定法:滴定剂只与杂质反应,以一定浓度的滴定溶液滴定药物的杂质,可以定量地测定杂质的含量2.色谱方法(1)TLC法: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杂质对照品的情况判断结果: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相应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品溶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限于杂质斑点的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使用。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与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所显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3)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药物中存在多个杂质时,其中已知杂质有对照品时,采用杂质对照品法检查:共存的未知杂质或没有对照品的杂质,可采用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规定个数,其中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同的位置上所显杂质斑点的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另外杂质的颜色与对照溶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4)对照药物法:当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者是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品,此对照药物中所含待检杂质需符合限量要求,且稳定性好。判断结果:高浓度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与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一致,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不得深于对照品溶液对应的杂质斑点,并不得有对照品溶液以外的杂质斑点;低浓度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不得显任何杂质斑点。系统适用性试验:测灵敏度、分离效能、比移值(Rf)限量要求:规定杂质斑点数和单一杂质量、杂质总量3
3 限度,如制订的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 (3)有机杂质的限度规定应包括:每一个已知杂质、未知杂质及总杂质。 (4)仿制药品的杂质限度,应与已上市产品进行质量对比研究 4.杂质检查方法的选择与验证:用于杂质检查的分析方法要求专属、灵敏 (1)专属性:根据原料药或制剂的生产工艺及储存条件,以中间体、立体异 构体、粗品、重结晶母液、经加速破坏性试验后的样品作为测试品进行系统适用性研究, 考察产品中各杂质峰及主成分峰相互间的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 采用 HPLC 法检查有机杂质时,常采用梯度洗脱 (2)检测限:要符合质量标准中对杂质限度的要求,最低检测限不得大于 该杂质的报告限度 二、杂质的常用检查方法 1.化学方法 (1)显色反应检查法:杂质与试剂产生颜色- 比色法 (2) 沉淀反应检查法:杂质与试剂产生沉淀 1)比浊 2)重量法测定杂质的量 (3)杂质与试剂产生气体 (4)滴定法:滴定剂只与杂质反应,以一定浓度的滴定溶液滴定药物的杂质, 可以定量地测定杂质的含量 2.色谱方法 (1)TLC 法: 1)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判断结果: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相应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 液品溶液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 照品的情况。 限于杂质斑点的颜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使用。 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所显杂质斑点与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 释对照溶液所显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3)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药物中存在多个杂质 时,其中已知杂质有对照品时,采用杂质对照品法检查;共存的未知杂质或没有对照品 的杂质,可采用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检查。 结果判断: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规定个数,其中在与对照 品溶液相同的位置上所显杂质斑点的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主 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另外杂质的颜色与对照溶液主斑点比 较,不得更深。 4)对照药物法:当无合适的杂质对照品,或者是供试品显示的杂质斑点颜 色与主成分斑点颜色有差异,难以判断限量时,可用与供试品相同的药物作为对照品, 此对照药物中所含待检杂质需符合限量要求,且稳定性好。 判断结果:高浓度供试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与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 主斑点一致,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不得深于对照品溶液对 应的杂质斑点,并不得有对照品溶液以外的杂质斑点;低浓 度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不得显任何杂质斑点。 系统适用性试验:测灵敏度、分离效能、比移值(Rf) 限量要求:规定杂质斑点数和单一杂质量、杂质总量
(2)HPLC法:Ax1)外标法测定含量中个杂质的含进样记录色赠图供试品溶液AX和AR计算对照品溶液A./C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用杂质对照品测定R杂质,f杂质和相对保留时间直接载入各品种质量标准中,在常规检验时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以f杂质校正该杂质的实测峰面积。消除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可能不同所引起的测定误差判断: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中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适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对照溶液:供试品的稀释液判断: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4)面积归一化法:适用粗略测量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计算客杂质峰面积及其总私凸恩峰面积(含药物的峰面积,而不含溶ZA+A剂峰面积)的百分率。该法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3)GC法:主要用于药物中挥发性杂质的检查方法:方法同HPLC标准溶液加入法:杂质对照液+供试液→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总量总量-加入的杂质对照品的量=杂质的量(4)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酶类药物中酶类杂质的检查。检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同3.光谱方法:依据药物和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差异进行检查(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某一波长处杂质有最大吸收,药物无吸收。(2)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查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药物中所含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发自光源的该元素特定波长的程度,以求出药物中待测元素的含量。4.其他方法:(1)热分析法(thermoanalysis)1)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在程序升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物质在加热同时失重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应用: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贵重和易氧化药物的于燥失重测定:药物结晶水和吸附水的区别以及结晶水含量的测定。4
4 (2)HPLC 法: 1)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的含量 供试品溶液 进样 记录色谱图 AX 和 AR 计算 对照品溶液 2)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 用杂质对照品测定 f 杂质,f 杂质和相对保留时间直接载入各品种质量标 准中,在常规检验时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以 f 杂质校正该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消除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可能不同所引 起的测定误差 判断: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 溶液中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 3)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适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对照溶液:供试品的稀释液 判断: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峰面积比较 4)面积归一化法:适用于粗略测量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计算各杂质峰面积及其总和占总峰面积(含药物的峰面积,而不含溶 剂峰面积)的百分率。 该法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 (3) GC 法:主要用于药物中挥发性杂质的检查 方法 :方法同 HPLC 标准溶液加入法: 杂质对照液+供试液 外标法或内标法 测定总量 总量-加入的杂质对照品的量=杂质的量 (4)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可以用于酶类药物中酶类杂质的检查。 检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同 3.光谱方法:依据药物和杂质对光选择吸收性质差异进行检查 (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某一波长处杂质有最大吸收,药物无吸收。 (2)红外分光光度法:检查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药物中所含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吸收发自光 源的该元素特定波长的程度,以求出药物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4.其他方法: (1)热分析法(thermoanalysis) 1)热重分析法(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在程序升温下,测量 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物质在加热同时失重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质的变化 应用:药物稳定性的研究; 贵重和易氧化药物的干燥失重测定; 药物结晶水和吸附水的区别以及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R X X R A A 含量(c )=c R R S S A C A C f / / = % 100% + = A A主 A L i i
2)差示热分析(differentialthermalanalysis,DTA):是在程序升温下,测量被测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参比物是一种情性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因此温差(△T)只与被测物质的质量变化有关。△T=0被测物未发生吸热或放热反应:△T=-为吸热峰(负峰):△T=+为放热峰(正峰)。根据峰的数目、形状、位置对供试品进行纯度判别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升温下,测量维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相同,测量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DSC用途:熔点测定、晶型鉴别和纯度测定一一峰在横轴上位置、形状、数目与物质的性质有关;DSC也可用于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2)酸碱度检查法:1)酸碱滴定法:规定消耗滴定液的体积2)pH法:用电位法测定供试品溶液的pH值,衡量其酸碱性杂质是否符合限量规定3)指示剂法:将一定量指示液的变色pH值范围作为供试液中酸碱性杂质的限度指标(3)物理性状检查法:根据药物与杂质在性状上的不同,如臭味和挥发性的差异、颜色的差异、溶解行为的差异和旋光性等的差异进行检查。【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杂质的检查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TLC法和HPLC法。【本讲课程的作业】1.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都有哪些?2.TLC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具体方法有几种?3.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5
5 2)差示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是在程序升温下, 测量被测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参比物是一种惰性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相变和化学变化。 因此温差(△T)只与被测物质的质量变化有关。 △T=0 被测物未发生吸热或放热反应; △T= - 为吸热峰(负峰) ; △T = + 为放热峰(正峰)。 根据峰的数目、形状、位置对供试品进行纯度判别 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在程序升温下,测量维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相 同,测量输给待测物质和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或时间)关系。 DSC 用途:熔点测定、晶型鉴别和纯度测定——峰在横轴上位置、形状、数 目与物质的性质有关;DSC 也可用于药物中无效或低效晶型的检查。 (2)酸碱度检查法 : 1) 酸碱滴定法:规定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2) pH 法:用电位法测定供试品溶液的 pH 值,衡量其酸碱性杂质是否符合限 量规定 3) 指示剂法 :将一定量指示液的变色 pH 值范围作为供试液中酸碱性杂质的 限度指标 (3)物理性状检查法:根据药物与杂质在性状上的不同,如臭味和挥发性的差异、 颜色的差异、溶解行为的差异和旋光性等的差异进行检查。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杂质的检查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 习 TLC 法和 HPLC 法。 【本讲课程的作业】 1.药物的杂质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2.TLC 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具体方法有几种? 3.高效液相色谱法如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