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禾稿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课程编号:H17035授课学期:第六学期授课班级:11级药学、制剂霍文任课教师: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1
1 讲 稿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课程编号: H17035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班级: 11 级药学、制剂 任课教师: 霍文 河北联合大学 药学院
首页课程名称:《药物分析》第_7周,第_13_讲次摘要第六章芳酸类非笛体抗炎药物的分析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鉴别试验【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芳酸类非笛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重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难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非留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留体骨架的抗炎药,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板书“芳酸类非留体抗炎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本讲课程的内容】一、典型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羧基状态:游离: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盐/酯:双氯芬酸钠,双水杨酯酰胺:吡罗昔康,美洛昔康苯环结构特征: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邻胺基苯甲酸:甲芬那酸二苯甲酮:酮洛芬羟基不饱和酮: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杂环: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特殊元素:二氟尼柳(氟);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氯)吡罗/美洛昔康(硫)酸性较强酸性: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丙酮等2
2 首页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 第 7 周,第 13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典型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节 鉴别试验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结构和性质 主要芳酸类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与特点 。 【重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 点】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骨架的抗炎药, 是目 前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 板书“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写出章节的题目,参照讲稿列出标题;根 据需要在每个标题下适当写出需解释的内容或强调重点、难点等。 【本讲课程的内容】 一、典型药物结构与理化性质 羧基状态 :游离: 水杨酸,阿司匹林,双水杨酯,二氟尼柳, 甲芬那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盐/酯:双氯芬酸钠,双水杨酯 酰胺: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 苯环结构特征: 邻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阿司匹林, 双水杨酯, 二氟尼柳 邻胺基苯甲酸: 甲芬那酸 二苯甲酮: 酮洛芬 羟基不饱和酮: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杂环: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特殊元素: 二氟尼柳(氟); 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氯) 吡罗/美洛昔康(硫) 酸性 较强酸性: 原料药可在中性乙醇或甲醇,丙酮等
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酸性较弱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酰胺结构,无明显酸性水解性酯键:阿司匹林/双水杨酯酰胺键: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一一鉴别●水解可快速,定量一一含量测定(剩余碱量法)·美洛昔康一一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一)水杨酸类药物主要理化性质(1)弱酸性:水杨酸类药的酸性比苯甲酸强。(2)溶解性:除了对氨基水杨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而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二)苯甲酸类主要理化性质(1)弱酸性:苯甲酸、丙磺舒、甲芬那酸具有弱酸性。(2)溶解性:除了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而苯甲酸、羟苯乙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丙磺舒、甲芬那酸在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略溶、微溶或难溶,氮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三)其他芳酸类二、鉴别试验(一)与铁盐的反应1.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中性或弱酸性(pH值4~6)条件下进行,强酸性溶液中配位化合物分解。3
3 水溶性有机溶剂中,用氢氧化钠直接滴定 ⚫ 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 羧基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酸性较弱 ⚫ 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对乙酰氨基酚: 酰胺结构, 无明显酸性 水解性 酯键: 阿司匹林/双水杨酯 酰胺键:吲哚美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 对乙酰氨基酚 ⚫ 水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反应——鉴别 ⚫ 水解可快速,定量——含量测定(剩余碱量法) ⚫ 美洛昔康—— 定过量的氢氧化钠水解 剩余的氢氧化钠用盐酸回滴定 (一)水杨酸类药物 主要理化性质 (1)弱酸性:水杨酸类药的酸性比苯甲酸强。 (2)溶解性:除了对氨基水杨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 不溶,而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二)苯甲酸类 主要理化性质 (1)弱酸性:苯甲酸、丙磺舒、甲芬那酸具有弱酸性。 (2)溶解性:除了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外,其它药物在水中微溶或几乎不溶, 而苯甲酸、羟苯乙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丙磺舒、甲芬那酸在乙醇、乙 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略溶、微溶或难溶,氮均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三)其他芳酸类 二、鉴别试验 (一)与铁盐的反应 1.水杨酸及其盐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 紫堇色配位化合物。中性或弱酸性(pH 值 4~6)条件下进行, 强酸性溶液 中配位化合物分解
·阿司匹林加水煮沸.双水杨酯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口水解生成水杨酸,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二氟尼柳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2.吡罗昔康(三氯甲烷):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3.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4.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与FeCl: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5.苯甲酸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生成碱试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内磺舒的钠盐在弱酸性介质中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米黄色沉淀。布洛芬的无水乙醇溶液,加入高氯酸羟胺-无水乙醇试液,混合后,在温水加热20min。冷却后,加高氯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即成紫色。(二)重氮化-偶合反应1.贝诺酯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水解后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甲芬那酸的甲醇溶液,与对-硝基苯重氮盐在碱性下偶合产生橙红色。2.对乙酰氨基酚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氮化,重氮盐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三)氧化反应1.甲芬那酸加硫酸溶解后,与重铬甲酸钾试液反应,即呈深蓝色,随即变为棕绿色。2.吲哚美辛: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被氧化显紫色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四)水解反应1.阿斯匹林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沉淀,并生醋酸的臭气。2.双水杨酸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酸化即生成白色的水杨酸沉淀。3.氯贝丁酯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酯的结构,碱水解后与盐酸羟胺生成异羟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呈紫色异羟酸铁。4.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煮沸后,加硝酸汞实业,放置后逐渐生成沉淀,上清液呈红色。(五)分解产物反应1.苯甲酸盐可分解成苯甲酸升华物,可用于鉴别。2.含硫药物可分解后鉴别,如内磺舒与氢氧化钠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钠经硝酸氧化成硫酸盐,而显硫酸盐反应。3.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有二氧化硫的特殊气味。(六)紫外吸收光谱法1.最大吸收波长法:4
4 ⚫ 阿司匹林 加水煮沸 ⚫ 双水杨酯 在氢氧化钠试液中煮沸 水解生成水杨酸, 与三氯化铁试液显紫堇色 ◼ 二氟尼柳 于乙醇中与三氯化铁试液呈深紫色 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紫色 2.吡罗昔康(三氯甲烷): 与三氯化铁显玫瑰红色 3.美洛昔康显淡紫红色 4.烯醇式羟基具有酚羟基性质,与 FeCl3 生成红色配位化合物 5.苯甲酸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生成碱试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丙磺舒的钠盐在弱酸性介质中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米黄色沉淀。 布洛芬的无水乙醇溶液,加入高氯酸羟胺-无水乙醇试液,混合后,在温水加 热 20min。冷却后,加高氯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即成紫色。 (二)重氮化-偶合反应 1. 贝诺酯具有潜在的芳伯氨基,水解后能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甲芬那酸的甲醇溶液,与对- 硝基苯重氮盐在碱性下偶合产生橙红色。 2.对乙酰氨基酚酸中水解生成对氨基酚, 游离芳伯氨基与亚硝酸钠试液重 氮化, 重氮盐再与碱性 β-萘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三) 氧化反应 1. 甲芬那酸加硫酸溶解后,与重铬甲酸钾试液反应,即呈深蓝色,随即变 为棕绿色。 2. 吲哚美辛: 溶液在硫酸酸性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 被氧化显紫色 在盐酸溶液中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显绿色, 放置后渐变黄色 (四)水解反应 1. 阿斯匹林 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和醋酸钠,加过量稀硫 酸 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沉淀,并生醋酸的臭气。 2. 双水杨酸 在碱性试液加热水解,酸化即生成白色的水杨酸沉淀。 3. 氯贝丁酯 其分子结构中具有酯的结构,碱水解后与盐酸羟胺生成异 羟 肟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三氯化铁呈紫色异羟肟酸铁。 4. 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煮沸后,加硝酸汞实业,放置后逐渐生成沉淀, 上清液呈红色。 (五)分解产物反应 1. 苯甲酸盐可分解成苯甲酸升华物,可用于鉴别。 2. 含硫药物可分解后鉴别,如丙磺舒与氢氧化钠熔融,分解生成亚硫酸钠, 经硝酸氧化成硫酸盐,而显硫酸盐反应。 3. 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有二氧化硫的特殊气味。 (六)紫外吸收光谱法 1. 最大吸收波长法:
双氯芬酸钠溶液:276nm有最大吸收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溶液:243与334nm最大吸收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265,273nm最大吸收245,271nm最小吸收,259nm肩峰3.吸光度法:甲芬那酸盐酸-甲醇溶液:279与350nm最大吸收吸光度(20μg/ml)分别:0.69~0.74与0.56~0.604.吸光度比值法:二氟尼柳盐酸-乙醇溶液:251与315nm最大吸收吸光度比值应为4.2~4.6(七)红外吸收光谱法(八)、色谱法1薄层色谱法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IR鉴别;部分药物制剂采用TLC鉴别:二氟尼柳,美洛昔康等2高效液相色谱法随着HPLC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更多应用HPLC进行制剂的鉴别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HPLC色谱图进行鉴别当TLC和HPLC均有收载时:二者可任选其一。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典型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5
5 双氯芬酸钠溶液: 276nm 有最大吸收 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溶液: 243 与 334nm 最大吸收 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布洛芬及制剂氢氧化钠溶液: 265,273nm 最大吸收 245,271nm 最小吸收,259nm 肩峰 3. 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盐酸-甲醇溶液: 279 与 350nm 最大吸收 吸光度(20µg/ml)分别: 0.69~0.74 与 0.56~0.60 4. 吸光度比值法: 二氟尼柳盐酸-乙醇溶液: 251 与 315nm 最大吸收 吸光度比值应为 4.2~4.6 (七)红外吸收光谱法 (八)、色谱法 1 薄层色谱法 个别药物制剂采用溶剂提取法去除辅料后 IR 鉴别; 部分药物制剂采用 TLC 鉴别: 二氟尼柳, 美洛昔康等 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随着 HPLC 在药物制剂含量测定中的大量应用, 更多应用 HPLC 进行制剂的鉴 别: 阿司匹林等多种制剂均直接取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 HPLC 色谱图进行鉴别 当 TLC 和 HPLC 均有收载时: 二者可任选其一。如美洛昔康片的鉴别。 【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水杨酸类及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典型结 构特点、理化性质和鉴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希望同学们重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