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12 00 15008 6 10 12 3 图7一6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据四川区测对,1979) A 构造 推覆体 构造窗 图7-7 飞来蜂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据M.期ttauer,1980) (A).(B)为立体图:(C)为平面图 推覆构造通常表现为老地层被推覆到新地层上,形成老地层在上,新地层在下的特征。 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自远处推移而来,因而叫外来岩块或推覆体:下盘岩块叫原地岩块。推 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或天窗(图7一7)。 构造窗具有大片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的特点。如果剥蚀强烈,在 大片原地岩块上地势较高的地方仅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表现为在原地岩块中残留 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青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的地层, 这种被断层圈闭的地质体为飞来峰(图?一7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图 7—6 四川彭县逆冲推覆构造(据四川区测对,1979) 图 7—7 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据 M.Mattauer,1980) (A)、(B)为立体图;(C)为平面图 推覆构造通常表现为老地层被推覆到新地层上,形成老地层在上,新地层在下的特征。 推覆构造的上盘岩块自远处推移而来,因而叫外来岩块或推覆体;下盘岩块叫原地岩块。推 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或天窗(图 7-7)。 构造窗具有大片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地层的特点。如果剥蚀强烈,在 大片原地岩块上地势较高的地方仅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块,表现为在原地岩块中残留一 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常常是在较年青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的地层, 这种被断层圈闭的地质体为飞来峰(图 7—7 飞来峰和构造窗形成过程)
0、3 ☐1 2 图7一8推覆构造平面图(上)及剂面图(下) 1一外来岩块:2一原地岩块:K一飞来峰:P一构造窗:X一推覆构造西界:M一最小推覆距离 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仅局部残留在大片的原地岩块上,这便形成了飞来峰(图7 7)和图7-8)。 推覆构造的下伏原地岩块中的沉积岩系常为较好的含油岩系,可形成大型的油气藏。 推覆构造的断距一般较难计算,粗略的估计是以最前端之飞来峰与最后端之构造窗之间 的距离为其最小推覆距离(7一8之M) 无论是构造窗还是飞来峰,它们与周围原地岩块都呈断层接触关系。 第三节断层各论 一、正断层 (一)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称正断层。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大多数在 45度以上,而以60一70度最常见。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 通常断层带内没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现象。正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下面进行讨论: (二)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正断层可以孤立地出现,但更多的是若干断层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组合形式出现。按 照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在平面上,断层可组合成平行式、斜列式、环状和放射状等型式。 在剖面上可组合成阶梯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型式。现介绍几种主要的组合类 型: 1.阶梯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看为
图 7—8 推覆构造平面图(上)及剖面图(下) 1—外来岩块; 2—原地岩块; K—飞来峰; F—构造窗; X—推覆构造西界; M—最小推覆距离 如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仅局部残留在大片的原地岩块上,这便形成了飞来峰(图 7- 7)和图 7-8)。 推覆构造的下伏原地岩块中的沉积岩系常为较好的含油岩系,可形成大型的油气藏。 推覆构造的断距一般较难计算,粗略的估计是以最前端之飞来峰与最后端之构造窗之间 的距离为其最小推覆距离(7—8 之 M) 无论是构造窗还是飞来峰,它们与周围原地岩块都呈断层接触关系。 第三节 断层各论 一、正断层 (一)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称正断层。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大多数在 45 度以上,而以 60—70 度最常见。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 通常断层带内没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现象。正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下面进行讨论: (二)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正断层可以孤立地出现,但更多的是若干断层组合在一起,以一定的组合形式出现.按 照断层在平面和剖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在平面上,断层可组合成平行式、斜列式、环状和放射状等型式。 在剖面上.可组合成阶梯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型式。现介绍几种主要的组合类 型: 1.阶梯状断层 由若干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在剖面上看为
阶梯状的断层组合形态,叫做阶梯状断层(图7一9)。 (A) (B) 图7一9阶梯状断层 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阶梯状断层的断盘常沿苑形的断裂面发生一定的旋转而构成阶梯 状抬斜断块(图7一9B),在地形上表现为单面山或山谷间列的景观。一些在地质历史中发有 的阶梯状抬斜断块反映在断陷沉积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箕状构造(图7一10)。箕状构造在我 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十分发有。 (A)隆起1十 (B)济 阳 N-Q 坳 陷 MMz+Pz 图7一10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构造 据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年 箕状断陷构造结构示意图,其中I为断阶带,Ⅱ为深凹带,Ⅲ为斜坡带: (B)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断陷构造 2.地堑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 降盘,图7-11(A)
阶梯状的断层组合形态,叫做阶梯状断层(图 7—9A)。 图 7—9 阶梯状断层 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阶梯状断层的断盘常沿弧形的断裂面发生一定的旋转而构成阶梯 状抬斜断块(图 7—9B),在地形上表现为单面山或山谷间列的景观。一些在地质历史中发育 的阶梯状抬斜断块反映在断陷沉积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箕状构造(图 7—10)。箕状构造在我 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十分发育。 图 7—10 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构造 据石油工业出版社(1980 年) 箕状断陷构造结构示意图,其中Ⅰ为断阶带,Ⅱ为深凹带,Ⅲ为斜坡带; (B)山东济阳断坳中的箕状断陷构造 2.地堑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 降盘,图 7-11(A)
图7-11地堑(A)和地垒(B) (图7一12)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往往不只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 相似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多数地堑是由正断层组成,但也有少数 地堑是由逆断层甚至逆冲断层组成。巨型地堑系应属裂谷,它常控制者沉积盆地的发有(如 华南地区的一些第三纪红色盆地),有的还是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板块扩张的发源地. 3.地垒 地垒则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新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上升盘图7-11(B)。 (图7一12)。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似的正断层组成, 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图7一12斯层的组合类型 (引自李叔这(动力地质学原理,) 1一阶梯状断层:2一地堑和地垒 4.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若干个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成同心状排列,便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 一个中心成辐射状向外发散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图7一1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常 见于盐丘造成的穹降构造周用、也可能出现在火山口、岩浆底辟构造(因岩浆挤入而使上覆 岩层局部上升形成穹或短轴背斜)等处
图 7-11 地堑(A)和地垒(B) (图 7—12)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往往不只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 相似的正断层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多数地堑是由正断层组成,但也有少数 地堑是由逆断层甚至逆冲断层组成。巨型地堑系应属裂谷,它常控制着沉积盆地的发育(如 华南地区的一些第三纪红色盆地),有的还是板块间的分界线,是板块扩张的发源地. 3.地垒 地垒则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上升盘图 7-11(B)。 (图 7—12)。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似的正断层组成, 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图 7—12 断层的组合类型 (引自李叔这(动力地质学原理,) 1 一阶梯状断层; 2 一地堑和地垒 4.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若干个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成同心状排列,便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 一个中心成辐射状向外发散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图 7—1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常 见于盐丘造成的穹窿构造周围、也可能出现在火山口、岩浆底辟构造(因岩浆挤入而使上覆 岩层局部上升形成穹窿或短轴背斜)等处
图7-13(A)一环状断层:(B)一放射状断层 5.雁列式断层 由若干条近平行的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构成雁列式断层。雁列式断层带的走向与其 排列的总体方向是30一45度斜交。图6-14 图7-14雁列式断层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互相切割,构成方格状和菱形断块, 我国东部地区这种组合形式比较普遍。 (三)正断层发有的地质背景 正断层广泛发有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中,不仅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的地区,也出现在构造 活动强烈的熠皱带,但在褶皱带中正断层不占主导地位,常常作为其它构造的伴生和派生构 造。而在构造变动较轻微地区正断层及其组合常以主导型式产出。 二、逆断层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的产状一般较缓,大多数在 45度以下。逆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较强烈,常常断层带内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 现象。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面无沦沿走向和倾向都常呈舒缓波状,特别是规摸较大的逆掩断 层和辗掩构造表现尤为明显。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线弯曲变化较大。逆断层可以单个出观, 也可以在一个地区成鲜出现,有时由若干条走向近于平行的逆断层构成逆断层带。当其成群 出现时,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以平行状、分叉状、及雁行状等最为常见:在剖面上常以 叠瓦状、反冲及对冲等形式出现。逆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 逆断层中最常见的是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它们地壳中最常见的断裂构造,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是当前构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以下我们主要讨论逆冲断层的 般特征和其组合形式
图 7-13 (A)一环状断层;(B)一放射状断层 5.雁列式断层 由若干条近平行的正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构成雁列式断层。雁列式断层带的走向与其 排列的总体方向是 30—45 度斜交。图 6-14 图 7-14 雁列式断层 6.块断型断层:两组方向不同的大、中型正断层互相切割,构成方格状和菱形断块, 我国东部地区这种组合形式比较普遍。 (三)正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 正断层广泛发育于不同的地质背景中,不仅出现在构造变动轻微的地区,也出现在构造 活动强烈的褶皱带,但在褶皱带中正断层不占主导地位,常常作为其它构造的伴生和派生构 造。而在构造变动较轻微地区正断层及其组合常以主导型式产出。 二、逆断层 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滑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的产状一般较缓,大多数在 45 度以下。逆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较强烈,常常断层带内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 现象。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面无沦沿走向和倾向都常呈舒缓波状,特别是规摸较大的逆掩断 层和辗掩构造表现尤为明显。大多数逆断层的断层线弯曲变化较大。逆断层可以单个出观, 也可以在一个地区成鲜出现,有时由若干条走向近于平行的逆断层构成逆断层带。当其成群 出现时,它们在平面上的组合形式以平行状、分叉状、及雁行状等最为常见;在剖面上常以 叠瓦状、反冲及对冲等形式出现。逆断层的组合类型较多。 逆断层中最常见的是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它们地壳中最常见的断裂构造,具有重要的 理论和实际意义,也是当前构造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以下我们主要讨论逆冲断层的一 般特征和其组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