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解释”。某则谣言可能是关于一些有权势 的人物的自私且卷人反感的行为,当时局不稳定时,人们特别容易接 受这类谣言。 人们是否会相信一则谣言,取决于他们在听到谣言之前既有的想 法。试想,如果你听到一则有关你最要好的朋友的谣言,说他背叛了 他的妻子,或是偷了公司的钱。你可能领向于不相信这则谣言。而假 如你现在听到一则类似的谣言,针对的是一个你最不喜欢的官员,这 则谣言正好符合你不喜欢他的地方,你很可能会相信谣言说的就是真 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受“先入为主”的信念驱使的人 我们的很多信念都来自我们的希望、目标和欲望。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我们的信念是有动机的。接受某些说法让我们感觉好或者更 好,将之拒绝我们会感觉不好,甚至会很痛苦。试想你拥有一台全新 的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并且非常自豪。假如你听到一则谣言说这 款车有非常严重的设计缺陷,很可能在两个月之内报废。你的第一反 应很可能是:我不信! 大量研究证明,人们会去否定那些与他们最深的信念相冲突的论 断,以此来减少认知不和谐(cognitive dissonance)。如果有人散布 026
遥言说美国政府做了非常恶劣的事情,恐怕大多数美国人都会否定这 则谣言。因为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听到自己的政府做出道德败坏的 事情是会非常不安的。同样,你的家人也不会轻易相信针对你的虚假 且具伤害性的谣言。为了减少认知上的不和谐,我们不会相信谣言, 除非我们想去相信。对于那些身在谣言中的人,回音室效应强化了对 已经被接受的谣言的相信程度。当一个公众人物的密友宣称不相信有 关这个公众人物的谣言时,他们很可能说的是真话。他们有强烈的动 机否定这则谣言,不仅对普罗大众,也对他们自己。 为何人们对谣言的反应会不同? 一些人立即就会相信的谣言,另一些人则会加以据弃。如果伊拉 克人不信任美国政府,他们就有动机把美国政府朝最坏的方向去想。 (在伊拉克,所有的谣言都被广泛相信。例如,一些人认为美国军队 中有很多在美军古领伊拉克时征用的非美国人,这些人在战争中丧生 之后被理在一些移密的地方,以便隐蹒他们曾经参战的事实。) 如果你讨厌某个公众人物,或者乐于把他往最坏里想,你就有动 机认为那些具有伤害性的谣言是真的,即便通常情况下你不会相信这 些遥言。关于莎拉·佩琳州长认为非洲是一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大洲的 虚假渴言给批评地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快感。那些不支特佩琳的人无疑 027
非常乐于相信她犯过如此荒唐的错误。 为何不同群体甚至不同国家对同一则谣言有如此不同的反应,我 们现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觉。一些群体和国家有强烈的动机接受某些 谣言,而其他群体和国家会以同样强烈的动机拒绝。我们可以以同样 的方式理解“阴谋论”的流行。一些人相信“9·11”恐怖囊击事件 是美国组织策划的,或者一些经济灾难是犹太裔银行家造成的,这是 因为他们都愿意相信这些说法。 为了理解“既有观点”的作用,就要了解动机并不是全部原因。 你是否相信一则谣言,部分取决于这则谣言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已有 的知识。如果谣言与你既有的知识储备不符,它就会显得荒唐可笑, 没有说服力。如果你试着驾驶一段时间你新买的丰田凯美瑞混合动力 车,看到它的优良性能,你就有理由质疑有关这款车马上就要报废的 谣言。如果史密斯是你最好的朋友之一,你就有理由不相信他偷公司 的钱的谣言。你相信谣言的意愿必然取决于你已有的信息储备。 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何不同的人会对同一则政治遥 言有完全不同的态度。那些欣赏参议员约翰的人领向于认为他表现良 好,需要大量新证据才能说服这些人改变看法。那些不喜欢约喻的人 通常持有一些他的负面信息,所以谣言会因此而找到生根的土壤。同 理,在一些群体中被广泛相信的谣言,却会被另一些群体讽讥笑。 既有知识在抵制和助长谣言上同样奏效
谣言的“门槛”和“临界点” 在任何社会,不同的人们接受谣言都有不同的“门槛”。一些 人也许十分容易就相信史密斯染上了赌意,也许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喜 欢史密斯,也许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史密斯某些行为与这则谣言相符, 我们把这类人称为“愿意接受者”。另一些人也许完全没有相信这则 谣言的意愿。他们对史密斯知之甚少,谈不上喜欢他,也谈不上讨厌 他。在拥有较少证据或只是听到一小部分人的说法的情况下,他们对 这则谣言不置可否。我们把这类人称为“中立者”。还有一些人有可 能喜欢并信任史密斯,只有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才会接受一则有 关史密斯的谣言。但是一旦证据充足,这些证据可能包括众口一词, 他们就会屈服、让步。我们把这类人称为“怀疑主义者”。 在这些不同的“门槛”中,总能找到最终让大多数人接受谣言的 临界点。试想,假如谣言传播者成功地争取到了愿意接受者。如果愿 意接受者人数足够多,这些人共同的信念最终就可以说服中立者。如 果存在大量中立者,一些怀疑主义者可能会“倒父”,这样各个群体 的信念就会汇合成一种新的信念。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临界点 的作用。比如,很多人最初都不题接受尼克松总统派人在水门饭店里 安装窃听器的说法。但是那些愿意接受者极容易被说服(这些特别不 喜欢尼克松的人,随时准备接受有关他的最坏的消息),中立者最终
也会动据。用不了多久,这些被数百万美国人所拥有的一致看法,加 之明显不容置疑的证据,使得怀疑主义者也会动摇。 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过程能够解释各种各样的信念的转变,如 宗教信仰、达尔文主义、政治候选人的价值、对同性恋的态度等。其 中,改变宗教信仰的性质值得一提。为何一些人改信基督教,而非犹 太教,或成为不可知论者,或者无神论者?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他 们信任的人信仰什么,临界点也十分重要。这背后有关谣言传播的动 态过程表现得十分清晰。我们接下来就对这动态过程的细节作更加详 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