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等担任主要撰稿人。 章士钊,字行严,笔名支那、黄中黄、青桐、孤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902 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因不满校方干涉言论自由而退学,率部分退学学生赴沪入爱国学社。 担任《苏报》主笔时才22岁。 《苏报》在章上钊的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程度。从他就任主笔起到7 月7日该报馆被封的40多天中,几乎每天都有慷慨激昂的革命言论发表,它连续刊出《康 有为》、《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密谕严拿留学生》、《读(革命军)》、《读严拿留学生 密谕有愤》等文章,矛头直指清王朝统治者,引起强烈共鸣和震动。 1903年5月,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宜传家邹容所写的一本小册子《革命军》在上 海出版。这是一本热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通俗宣传品。全书分7章,共2万余字。该 书力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抗外国侵略,宜传“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等资产 阶级思想,并提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的政治主张,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感 人至深。 《革命军》出版后,《苏报》立即加以推荐。1903年6月9日,《苏报》在《新书介绍》 栏目内,以《介绍革命军》为题,郑重介绍《革命军》,指出:“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清,光复 中国。”同日,《苏报》还刊载了章士钊署名为“爱读革命军者”的《读(革命军)》一文, 给予《革命军》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6月10日,又刊出章太炎为《革命军》所写的序言, 把它比之为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苏报》的介绍,扩大了《革命军》的影响,人们争相 阅读,这本小册子总销量逾100万册,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空前纪录。 《苏报》激烈的革命言论,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因《苏报》在租 界出版,清政府不能直接下手,便请求上海租界当局拘捕《苏报》有关人员,立即得到应允。 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刊载章太炎介绍《革命军》的文章以及章太炎、邹容低毁清 政府、图谋不轨为借口,通过上海租界巡捕房,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士钊、蔡 元培等闻讯走避脱险,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月7日,租界当局查封了《苏报》。 在以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法庭上,章太炎、邹容等人悚慨陈辞,毫无畏惧,法 庭成为宜传革命的讲坛:清政府代表理屈词穷,丑态百出。1904年5月,章太炎被判监禁3 年,邹容2年,《苏报》被判“永远停刊”。邹容在狱中受折磨病死,年仅21岁。章太炎于 1906年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 著名报刊活动家
蔡元培等担任主要撰稿人。 章士钊,字行严,笔名支那、黄中黄、青桐、孤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902 年入南京陆师学堂学习,因不满校方干涉言论自由而退学,率部分退学学生赴沪入爱国学社。 担任《苏报》主笔时才 22 岁。 《苏报》在章上钊的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为激烈程度。从他就任主笔起到 7 月 7 日该报馆被封的 40 多天中,几乎每天都有慷慨激昂的革命言论发表,它连续刊出《康 有为》、《哀哉无国之民》、《客民篇》、《密谕严拿留学生》、《读〈革命军〉》、《读严拿留学生 密谕有愤》等文章,矛头直指清王朝统治者,引起强烈共鸣和震动。 1903 年 5 月,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邹容所写的一本小册子《革命军》在上 海出版。这是一本热情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通俗宣传品。全书分 7 章,共 2 万余字。该 书力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抗外国侵略,宣传“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等资产 阶级思想,并提出了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的政治主张,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感 人至深。 《革命军》出版后,《苏报》立即加以推荐。1903 年 6 月 9 日,《苏报》在《新书介绍》 栏目内,以《介绍革命军》为题,郑重介绍《革命军》,指出:“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清,光复 中国。”同日,《苏报》还刊载了章士钊署名为“爱读革命军者”的《读〈革命军〉》一文, 给予《革命军》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6 月 10 日,又刊出章太炎为《革命军》所写的序言, 把它比之为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苏报》的介绍,扩大了《革命军》的影响,人们争相 阅读,这本小册子总销量逾 100 万册,创造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空前纪录。 《苏报》激烈的革命言论,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因《苏报》在租 界出版,清政府不能直接下手,便请求上海租界当局拘捕《苏报》有关人员,立即得到应允。 6 月 30 日,清政府以《苏报》刊载章太炎介绍《革命军》的文章以及章太炎、邹容低毁清 政府、图谋不轨为借口,通过上海租界巡捕房,包围了《苏报》馆和爱国学社。章士钊、蔡 元培等闻讯走避脱险,章太炎被捕。次日邹容自行投案。7 月 7 日,租界当局查封了《苏报》。 在以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法庭上,章太炎、邹容等人慷慨陈辞,毫无畏惧,法 庭成为宣传革命的讲坛;清政府代表理屈词穷,丑态百出。1904 年 5 月,章太炎被判监禁 3 年,邹容 2 年,《苏报》被判“永远停刊”。邹容在狱中受折磨病死,年仅 21 岁。章太炎于 1906 年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 著名报刊活动家
三、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被清王朝通缉而逃亡海外,但改良派并未中止报刊活动,其宜传 阵地的重新开辟是从海外开始的。《清议报》是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 《清议报》1898年2月23日创刊于日本横滨,句刊,连史纸印刷,书本式。该 刊名义上的编辑兼发行人是冯镜如,实际主编是梁启超,麦孟华、欧巢甲协助梁担任编辑工 作。1898至1901年三年间,梁启超以任公、哀时客、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定远 等笔名,为《清议报》撰写了350多篇论著以及大量诗词散文,是该刊的主要执笔人。梁启 超的《少年中国说》就发表在该报上。 《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所谓“主持清议”,即抖击慈禧、 荣禄等“逆后贼臣”,拥护光绪皇帝:“开发民智”,就是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道德观 念,进行思想启蒙。“保皇”是《清议报》宜传的重要内容。创刊之初,该刊就以大量篇幅 揭露慈禧的罪行,提出反对“废立”光绪帝的口号,呼吁“海内臣子”警惕慈禧以训政为名, 行废立篡位之实。指出“皇上为君,不得以臣废之”,“皇上之位受之祖宗,非可私与私夺”, 称光绪为“明君”、“圣主”和“慈父”。 为当时形势所通,《清议报》的宜传有一定民主成分。它引进西方“天赋自由之权”口 号,初步介绍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梁启超在该刊开辟《饮冰室自由书》一 栏,自号“饮冰室主人”,大谈自由平等。此外,《清议报》还历时3年,刊载了谭嗣同生前 所写的具有激烈反满和批判君权言论的长篇论文《仁学》,对革命党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 响。邹容的著名小册子《革命军》就曾一大段抄录《清议报》所载《仁学》的内容。 在“开发民智”方面,《清议报》广泛宣传了爱国图存、冲破封建观念束缚、激励 国人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 1901年12月21日,出至第100期的《清议报》刊载了梁启超撰写的《本报第 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报之经历》一文。但就在该报第100期出版后的第二天,报馆 遭遇火灾,馆舍设备全部焚毁,《清议报》因此停刊。 《清议报》停刊后不到两个月,1902年2月8日,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 机关报和宜传阵地《新民丛报》创刊,地点仍在日本横滨。《新民丛报》为半月刊,每期5 万字左右。该刊一出版就很畅销,创刊不久就发行5000份,最高发行数达14000份,除日 本外,朝鲜、越南、澳洲、香港、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许多省市,均有它的销售处,是当 时烦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该刊的主编仍是梁启超,蒋智由、马君试、麦孟华等人协助编辑。 梁为《新民丛报》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知识性文章和时评。担任该刊主编期间,是梁启超
三、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被清王朝通缉而逃亡海外,但改良派并未中止报刊活动,其宣传 阵地的重新开辟是从海外开始的。《清议报》是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 《清议报》1898 年 12 月 23 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旬刊,连史纸印刷,书本式。该 刊名义上的编辑兼发行人是冯镜如,实际主编是梁启超,麦孟华、欧榘甲协助梁担任编辑工 作。1898 至 1901 年三年间,梁启超以任公、哀时客、饮冰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定远 等笔名,为《清议报》撰写了 350 多篇论著以及大量诗词散文,是该刊的主要执笔人。梁启 超的《少年中国说》就发表在该报上。 《清议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所谓“主持清议”,即抨击慈禧、 荣禄等“逆后贼臣”,拥护光绪皇帝;“开发民智”,就是宣传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道德观 念,进行思想启蒙。“保皇”是《清议报》宣传的重要内容。创刊之初,该刊就以大量篇幅 揭露慈禧的罪行,提出反对“废立”光绪帝的口号,呼吁“海内臣子”警惕慈禧以训政为名, 行废立篡位之实。指出“皇上为君,不得以臣废之”,“皇上之位受之祖宗,非可私与私夺”, 称光绪为“明君”、“圣主”和“慈父”。 为当时形势所逼,《清议报》的宣传有一定民主成分。它引进西方“天赋自由之权”口 号,初步介绍了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梁启超在该刊开辟《饮冰室自由书》一 栏,自号“饮冰室主人”,大谈自由平等。此外,《清议报》还历时 3 年,刊载了谭嗣同生前 所写的具有激烈反满和批判君权言论的长篇论文《仁学》,对革命党人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 响。邹容的著名小册子《革命军》就曾一大段抄录《清议报》所载《仁学》的内容。 在“开发民智”方面,《清议报》广泛宣传了爱国图存、冲破封建观念束缚、激励 国人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 1901 年 12 月 21 日,出至第 100 期的《清议报》刊载了梁启超撰写的《本报第一 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报之经历》一文。但就在该报第 100 期出版后的第二天,报馆 遭遇火灾,馆舍设备全部焚毁,《清议报》因此停刊。 《清议报》停刊后不到两个月,1902 年 2 月 8 日,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 机关报和宣传阵地《新民丛报》创刊,地点仍在日本横滨。《新民丛报》为半月刊,每期 5 万字左右。该刊一出版就很畅销,创刊不久就发行 5000 份,最高发行数达 14000 份,除日 本外,朝鲜、越南、澳洲、香港、美国、加拿大以及国内许多省市,均有它的销售处,是当 时颇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该刊的主编仍是梁启超,蒋智由、马君武、麦孟华等人协助编辑。 梁为《新民丛报》撰写了大量政论文章、知识性文章和时评。担任该刊主编期间,是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