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精神发展的最终形式的绝对精神则是神圣的、包容一切的。绝对精神是在历史的进程之外自已工作着的,而个体的人们只是它的代理入。在黑格尔那里,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单个的入只有作为某种普遍物的成员才能表现自己”①,而社会或国家就是一切,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和“地上的精神”。黑格尔的思想显然犯有将某种类似群体心理的东西视为超个体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错误。这种将个体意识从属于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民族(或人民)精神的作法,在当时受到了封建的普鲁王王朝的激赏(这与德国的形成过程不无联系,即需要把零散的封建领地联合起来从属于普鲁士王朝),在100多年后则助长了极权主义的德国法西斯的产生:希特勒叫器的“你什么都不是,你的人民就是你的一切”,就是典型的黑格尔语言。接受黑格尔的思想,并结合约翰·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在《心理学教科书》(1816年)中提出的科学心理学见解,最先赋予民族心理学以科学形式的,是德国哲学家兼人类学家拉扎勒斯(18241903年)和语言学家施泰因塔尔(18231899年)②。从1859年起,他们将建立民族心理学的理想付诸实践,在往后的30年间,出版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整整20卷。可以说,自1859年以后,民族心理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名称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就流行开来了。说民族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早期形态,不仅因为其所论述的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群体中个人所有的社会心理不同的、作为民族成员的心理共有物的社会心理,而也因为其德文原词“Volkerpsychologie”本身就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意思。在实际运用中将该词译成“社会心理学”的也大有人在,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顶。②参见冯特:《民族心理学纲要》,1916年英文版。④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56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年 ) 。从 精神发展的最终形式的绝对精神则是神圣的、包容一切的。绝对 精神是在历史的进程之外自己工作着的,而个体的人们只是它的 代理入。在黑格尔那里,个人是微不足道的,“单个的入只有作 为某种普遍物的成员才能表现自己” ,而 社 会 或 国 家 就 是 一 切,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和“地上的精神”。 黑格尔的思想显然犯有将某种类似群体心理的东西视为超个 体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错误。这种将个体意识从属于作为整体 而存在的民族(或人民)精神的作法,在当时受到了封建的普鲁 士王朝的激赏(这与德国的形成过程不无联系,即需要把零散的 封建领地联合起来从属于普鲁士王朝),在 多年后则助长了 极权主义的德国法西斯的产生:希特勒叫嚣的“你什么都不是, 你的人民就是你的一切”,就是典型的黑格尔语言。 接受黑格尔的思想,并结合约翰 弗里德里希 赫尔巴特在 《心理学教科书》( 年)中提出的科学心理学见解,最先赋予 民族心理学以科学形式的,是德国哲学家兼人类学家拉扎勒斯 ( 年)和语言学家施泰因塔尔( 卷。可以说, 年起,他们将建立民族心理学的理想付诸实践,在往后的 年间,出版了《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整整 自 年以后,民族心理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名称还是作为一 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就流行开来了。 说民族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早期形态,不仅因为其所 论述的实际上是一种与社会群体中个人所有的社会心理不同的、 作为民族成员的心理共有物的社会心理,而且也因为其德文原词 ”本身就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意思。在实际 运用中将该词译成“社会心理学”的也大有人在 参见萨哈金:《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 页 。 参见冯特:《民族心理学纲要》, 年英文版。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 年 版 ,第 页。 。 第 31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2页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在他们主编的杂志中,发表了涉及诸多民族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的大量材料。显然,他们欲图根据哲学的、人类学的和历史的取向对社会心理学进行研究,即根据文化现象的历史发展来对文化现象本身追根溯源。为了研究的方便,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把民族心理学一分为二:一为民族史的心理学,一为心理的人种学。前者探寻一切民族共有的心理规律,后者则欲发现各个民族特殊的心理规律。事实上,作为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共同特点(这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旨是格格不入的),在未及具体验证之前,“他们的著作预先假定存在着种族基本心理的不同,由于这样的缘故,壁如说福挪威人看事情就和意大利人或美洲印第安人不同。”①尽管不应否认民族间具有心理上的共同性,但每一民族(或种族)显然又都具有为其成员所分享而又与他民族成员然有别的社会心理。认真想来,尽管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从黑格尔那里受惠颜多,但他们与后者还是有所不同:他们承认存在着某种与个体心理不同、表征着群体心理性质的东西(如民族心理),但他们否认群体心理能够脱离个体心理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民族心理还是民族精神都仅仅存在于作为民族成员的个体身上:这样,民族心理学是不能脱离个体心理学的(尽管其研究对象是民族群体的社会心理),它是个体心理学的延续和扩展。来自黑格尔的天才见解,经由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到了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1832一1921年)的手中结出了更丰硕的精神之果。这位第一个职业心理学家,改变了现代心理学的命运。在他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一个迷路者,时而敲敲生理学的门,时而敲敲伦理学的门,时而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确立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①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201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冯 特( 年)的手中结出了更丰硕 尽管不应 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在他们主编的杂志中,发表了涉及诸 多民族的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的大量材料。显然,他 们欲图根据哲学的、人类学的和历史的取向对社会心理学进行研 究,即根据文化现象的历史发展来对文化现象本身追根溯源。为 了研究的方便,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把民族心理学一分为二:一 为民族史的心理学,一为心理的人种学。前者探寻一切民族共有的 心理规律,后者则欲发现各个民族特殊的心理规律。事实上,作 为描述性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共同特点(这与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 究主旨是格格不入的),在未及具体验证之前,“他们的著作预 先假定存在着种族基本心理的不同,由于这样的缘故,譬如说, 挪威人看事情就和意大利人或美洲印第安人不同。” 否认民族间具有心理上的共同性,但每一民族(或种族)显然又 都具有为其成员所分享而又与他民族成员迥然有别的社会心理。 认真想来,尽管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从黑格尔那里受惠颇 多,但他们与后者还是有所不同:他们承认存在着某种与个体心 理不同、表征着群体心理性质的东西(如民族心理),但他们否 认群体心理能够脱离个体心理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无论是民族 心理还是民族精神都仅仅存在于作为民族成员的个体身上;这 样,民族心理学是不能脱离个体心理学的(尽管其研究对象是民 族群体的社会心理),它是个体心理学的延续和扩展。 来自黑格尔的天才见解,经由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到了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 运。在他 的精神之果。这位第一个职业心理学家,改变了现代心理学的命 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之前,“心理学 年,它确立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 就像一个迷路者,时而敲敲生理学的门,时而敲敲伦理学的门, 时而敲敲认识论的门。 ①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 页。 第 32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3页定的活动区域,有了名称。”①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使冯特成了公认的“现代心理学之父”,20年后,随着一卷卷的《民族心理学》(1900一1920年)的出版,他又成为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人们往往抱怨历史的不公平,它在给予某些人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残忍地轻视了其他人心中涌动的渴望。不过,在冯特面前,所有的抱怨都会显得轻浮:这位少时不知游戏和娱乐、青年时代只有学友、后来又担任过俗务缠身的莱比锡大学校长的心理学家,在1853一1920年的68年间共出版了平均厚度110顶页的著述近500件②。惊人的刻苦是冯特成为“知识界的拿破仑》(詹姆士语)的唯一秘诀。虽然冯特对民族心理学的直接涉足始于1900年,在他耗时10载写完这部10卷本的著作时,社会心理学(包括民族心理学)早已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了:但这并不影响冯特的努力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早在1862年出版的《关于感官知觉学说的责献》一书中,冯特就己闸释了日后支撑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新的心理科学应分为实验的和社会的两个部分:前者为研究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后者为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冯特认定,涉及较为简单的心理机能(如感、知觉)的个体心理学可以而且必须用实验室研究进行科学的实验,但实验法不能用手涉及较高级心理过程的民族心理学。因为高级心理过程受制于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人们所受的其他文化训练,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只能依赖于非实验的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方法。冯特的裹足不前成就了后人的事业,不久我们就会看到,1924年,美国人F,奥尔波①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230页。②参见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8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载写完这部 度 奥 尔 波 定的活动区域,有了名称。”①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的 建立使冯特成了公认的“现代心理学之父 , 卷的《民族心理学》 年后,随着一卷 年)的出版,他又成为这一领域 的集大成者。人们往往抱怨历史的不公平,它在给予某些人得天 独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残忍地轻视了其他人心中涌动的渴望。 不过,在冯特面前,所有的抱怨都会显得轻浮:这位少时不知游 年的 戏和娱乐、青年时代只有学友、后来又担任过俗务缠身的莱比锡 大学校长的心理学家,在 年间共出版了平均厚 页的著述近 件 破仑 。惊人的刻苦是冯特成为“知识界的拿 (詹姆士语)的唯一秘诀。 虽然冯特对民族心理学的直接涉足始于 年,在他耗时 年出 卷本的著作时,社会心理学(包括民族心理学)早 已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了;但这并不影响冯特的努力 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所具有的意义。事实上,早在 年,美国人 版的《关于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冯特就已阐释了日后支 撑其庞大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新的心理科学应分为 实验的和社会的两个部分:前者为研究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 学,即实验心理学;后者为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 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冯特认定,涉及较为 简单的心理机能(如感、知觉)的个体心理学可以而且必须用实 验室研究进行科学的实验,但实验法不能用于涉及较高级心理过 程的民族心理学。因为高级心理过程受制于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 以及人们所受的其他文化训练,对这一过程的研究只能依赖于非 实验的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方法。冯特的裹足不前成就 了后人的事业,不久我们就会看到, 参见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 年 版 ,第 页。 ①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 页。 第 33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4页特正是在冯特驻足之处往前走了一步,就轻易摘走了“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的桂冠。当然,1862年的冯特还考虑不到这点。按G墨菲、E波林等大师们的观点,时代精神此时还未为将社会变量引入实验室作好准备。冯特在按自已有条不紊的习惯度过自已的一生。在将心理学划为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大块后,他几乎按照相同的比例划分了自已的学术生涯:前一半献给个体心理学,后一半献给民族心理学。考虑到他1920年写完最后一卷《民族心理学》后,只来得及再写一部有关其一生的心理学的回忆录便得匆匆赶起黄泉,你怎能不惊叹他的一生安排得是那样精确!冯特兑现了自我的承诺。从1862年起,他用了大约40年的时间,埋头于个体心理学的建设,并为民族心理学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刚刚进入20世纪,他就转入早已安排好的研究轨道,用分析和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社会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产物的方法,潜心研究民族心理学。从1900年3月到1919年9月,他写成了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一一对于语言、神话和习俗的发展规律的探讨》。这本巨著的第一、二两卷论述语言,第三卷论述艺术,第四、五、六卷论述神话和宗教,第七、八卷论述社会,第九卷论述法律,第十卷则辑录了冯特对文化和历史的总看法。冯特认为,民族心理学的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民族心理学处理的合适对象是民族精神,以及作为民族精神之体现的语言、习俗和神话。尽管冯特认为民族心理学具有发生性,需要研究人类的自然发展史,而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具有实验性:但他和拉扎勒斯、施泰因塔尔一①冯特:民族心理学纲要》(即德文版的《民族心理学》的英文缩本),4916年英文版,第3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给民族心理学。考虑到他 波林 年的时 月,他 精 特正是在冯特驻足之处往前走了一步,就轻易摘走了“实验社会 心理学之父”的桂冠。 当然, 年的冯特还考虑不到这点。按 墨菲、 等大师们的观点,时代精神此时还未为将社会变量引入实验室作 好准备。冯特在按自己有条不紊的习惯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将心 理学划为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两大块后,他几乎按照相同的 比例划分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前一半献给个体心理学,后一半献 年写完最后一卷《民族心理学》后, 只来得及再写一部有关其一生的心理学的回忆录便得匆匆赶赴 黄泉,你怎能不惊叹他的一生安排得是那样精确! 冯特兑现了自我的承诺。从 年起,他用了大约 准备。刚刚进入 间,埋头于个体心理学的建设,并为民族心理学做了较为充分的 世纪,他就转入早已安排好的研究轨道,用分 物的方法,潜心研究民族心理学。从 月到 析和研究语言、艺术、神话、宗教、社会风俗习惯等社会历史产 年 年 写成了 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对于语言、神话和习俗的发展 规律的探讨》。这本巨著的第一、二两卷论述语言,第三卷论述 艺术,第四、五、六卷论述神话和宗教,第七、八卷论述社会, 第九卷论述法律,第十卷则辑录了冯特对文化和历史的总看法。 冯特认为,民族心理学的较为合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由共 。民族心理学处理的合适对象是民族 同的人类生活所创造的那些精神产品,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 法对它加以说明的” 神,以及作为民族精神之体现的语言、习俗和神话。尽管冯特认 为民族心理学具有发生性,需要研究人类的自然发展史,而普通 心理学研究个体,具有实验性;但他和拉扎勒斯、施泰因塔尔一 年英文版, 页。第 冯特: 民族心理学纲要》(即德文版的《民族心理学》的英文缩本), 第 34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5页样,并不想在这两者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在冯特看来,民族心理学是以个体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为条件的,个体是社会的基础,简单是复杂的根基。或许正是这种将民族心理学依附于个体心理学的作法,限制了冯特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独立运动的责献。早在1917年,杜威就分析过冯特在内省心理学分类范围内建立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结论带来的消极影响①。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其著作的副标题所示,开始主要包括语言、神话和习俗。以后鉴于艺术也对个人有着极大的影响,又加上了艺术。在冯特看来,语言体现了表象作用神话代表了情感,而习俗标明了意志。尽管他对这几个方面都不之新颖的见解,但黎黑说得好,“他所做的实质性贡献是对语言的研究。”②在冯特看来,语言不是个体创造的,而是社会的产物(神话、习俗和艺术也莫不如此)。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理解每一个社会群体。换言之,部析一个民族的语汇和文法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冯特还认为,语言可以分为由语音系统构成的外部现象,和作为外部言语流基础的内部认知过程。谁也不会否定,他们所接触的这些思想同现代心理语言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萨不尔和沃尔夫看来,和一社会的大文化一样,语言塑造了人们知觉、经验世界的方式。““现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为基础,无意识地建立起来的。”③而在乔姆斯基的学说里,只有当心理学既描写作为语法规则的表层结构又描写作为认知过程的深层结构时,人的语言才能被有效的理解。也许在冯特儿长的《民族心理学》中蕴含的①杜威:《对社会心理学的需求》,载《心理学评论191年英文版,第:27顶页。②黎黑:《心理学史》,第252页。③曼德尔鲍姆主编:《语言、文化与人格萨不尔论文选》,1949年英文版,第162顶。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而在乔姆斯基的学说里,只有当心理学既描写作为 样,并不想在这两者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在冯特看来,民族心 理学是以个体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为条件的,个体是社会的基 础,简单是复杂的根基。或许正是这种将民族心理学依附于个体 献。早在 心理学的作法,限制了冯特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独立运动的贡 年,杜威就分析过冯特在内省心理学分类范围内建 立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结论带来的消极影响①。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其著作的副标题所示, 开始主要包括语言、神话和习俗。以后鉴于艺术也对个人有着极 大的影响,又加上了艺术。在冯特看来,语言体现了表象作用, 神话代表了情感,而习俗则标明了意志。尽管他对这几个方面都 不乏新颖的见解,但黎黑说得好,“他所做的实质性贡献是对语 言的研究。”②在冯特看来,语言不是个体创造的,而是社会的 产物(神话、习俗和艺术也莫不如此)。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对 语言的分析来理解每一个社会群体。换言之,剖析一个民族的语 汇和文法就能揭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冯特还认为,语言可以 分为由语音系统构成的外部现象,和作为外部言语流基础的内部 认知过程。 谁也不会否定,他们所接触的这些思想同现代心理语言学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萨丕尔和沃尔夫看来,和一社会的大文化 一样,语言塑造了人们知觉、经验世界的方式。“‘现实,的世 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某一群体的语言习惯为基础,无意识地建立 起来的。” 语法规则的表层结构又描写作为认知过程的深层结构时,人的语 言才能被有效的理解。也许在冯特冗长的《民族心理学》中蕴含的 版,第 页。 曼德尔鲍姆主编:《语言、文化与人格 萨 尔论文选》, 年 英 文 黎黑: 理学史》,第 页 。 ①杜威:《对社会心理学的需求》,载《心理学评论 年英文版,第 页。 第 35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