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许多思想,随时都可能成为后人在社会科学诸领域中建功立业的起点。从个体心理学出发而建立的民族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为德国社会心理学的主潮,这是毋膚怀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在同一时期德国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尽管有些社会学家受到了民族心理学的影响,他们的观点与冯特等人有着相似的地方,但两者的着眼点毕竞不同:民族心理学家着重历史的取向,而社会学家们则强调分析性内容。现代社会心理学受惠于德国社会学是明白无误的:最早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艾伯特·谢夫勒(1831一1903年)。在四卷本的《社会驱体的结构及生活》(1875一1878年)一书中,他不仅花了300页的篇幅谈论社会心理状况,而且直截了当地在书名下安了“社会心理学大纲”的副标题。一方面作为一名倾向于民族心理学的黑格尔主义者,谢夫勒承认社会心理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却欲图以不同于民族心理学家的方法来响应社会对建立社会心理学的召唤。这种方法就是斯宾塞创用的生物类比方法。和谢夫勒观点接近的是犹太学者路德维希·贡普洛维奇(1838一1909年)。他在1883年的《种族斗争》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种族冲突论”,认为自我利益助长了种族群体间的冲突。和谢夫勒相比,他似乎更靠近民族心理学。在贡普洛维奇那里,群体主宰了一切,个体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只能取决于社会过程及其影响。真正独树一帜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发生着持续不影响的德国社会学家有两位。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一1918年)是我们首先论述的一位。这位犹太商人的儿子1881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王学位,尽管他有着出色的讲演才能,并在一生中写了数百篇文章和数十部专著,但德国的反犹太主义和同行们的学术嫉妒心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齐美尔( 年)是我们 世 许多思想,随时都可能成为后人在社会科学诸领域中建功立业的 起点。 从个体心理学出发而建立的民族心理学,在 世纪末和 不能因此而忽视在同一时期德国社会学中的社会心理学 纪初成为德国社会心理学的主潮,这是毋庸怀疑的。但是,我们 想。尽 管有些社会学家受到了民族心理学的影响,他们的观点与冯特等 人有着相似的地方,但两者的着眼点毕竟不同:民族心理学家着 重历史的取向,而社会学家们则强调分析性内容。 谢 现代社会心理学受惠于德国社会学是明白无误的:最早在现 代意义上使用“社会心理学”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艾伯特 夫勒( 年)。在四卷本的《社会躯体的结构及生活》 年)一书中,他不仅花了 页的篇幅谈论社会心 理学的黑格尔主义者,谢夫 理状况,而且直截了当地在书名下安了“社会心理学大纲”的副 标题。一方面作为一名倾向于民族 勒承认社会心理学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他却欲图以不同于民族 心理学家的方法来响应社会对建立社会心理学的召唤。这种方法 就是斯宾塞创用的生物类比方法。 和谢夫勒观点接近的是犹太学者路德维希 年)。他在 的“种族冲突论”,认为自我利益助长了种族群体间的冲突。和 谢夫勒相比,他似乎更靠近民族心理学。在贡普洛维奇那里,群 体主宰了一切,个体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只能取决于社会过程及其影响。 真正独树一帜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发生着持续不辍影响的德 国社会学家有两位。格奥尔格 首先论述的一位。这位犹太商人的儿子 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 士学位,尽管他有着出色的讲演才能,并在一生中写了数百篇文 章和数十部专著,但德国的反犹太主义和同行们的学术嫉妒心 贡 普 洛 维 奇 年的《种族斗争》一书中提出了著名 第 36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7页理,使他一直处在一种学术的边际状态。或许正是这种边际状态,加之自小因失去父亲且与母亲不和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使齐美尔获得了一种超然而进取的生活风格。和在其之前的那些社会学先驱们(包括孔德、斯宾塞以及马克思)不同,齐美尔不重视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他所注重的是微观的社会互动研究。他认为社会学是一关于个人互动形式的研究:换言之,社会学研究的不是具体的互动本身、不是个人的活动(如凯撒被刺、亨利八世继位、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面是互动或国个人活动的抽象形式。尽管如我们随后就要谈到的那样,齐美尔对社会学和心理学作过明确的划分,但对互动概念的依赖使他实际上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的。在齐美尔看来,“社会学的任务是,对在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互动形式的历史一心理根源进行描述和确定。这些互动.总和起来便构成了社会。”②社会的形成有赖于甚至根本就等同于个体间的互动,这论述的实际上是孔德眼中的社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在齐美尔看来,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的关系:人既是社会的环节,又是他自已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文是其自主生活的产物。这种对个人和社会的辩证见解贯穿于齐美尔的全部社会学之中,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科的划分。齐美尔认为,作为社会形成之前提的社会互动是一种心理现象,但不是单纯的个人心理现象,因此不能将社会学划归为心理学。这两门学科合理的划分是:心理学研究个人心理,社会学研究个体间的互动:因此,作为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推理:社会心理学是一种①参见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1页。②齐美尔:《作为社会学亚问题的统治与服从》载《美国社会学杂志1896年第2期,第167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理,使他一直处在一种学术的边际状态 。或许正是这种边际状 态,加之自小因失去父亲且与母亲不和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使齐 美尔获得了一种超然而进取的生活风格。 和在其之前的那些社会学先驱们(包括孔德、斯宾塞以及马 克思)不同,齐美尔不重视宏观的社会结构分析,他所注重的是 微观的社会互动研究。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关于个人互动形式的 研究;换言之,社会学研究的不是具体的互动本身、不是个人的 活动(如凯撒被刺、亨利八世继位、拿破仑在滑铁卢失败),而 是互动或曰个人活动的抽象形式。尽管如我们随后就要谈到的那 样,齐美尔对社会学和心理学作过明确的划分,但对互动概念的 依赖使他实际上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界定社会的。在齐美尔看 来,“社会学的任务是,对在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互动形式的历 史一心理根源进行描述和确定。这些互动.总和起来便构成了 社会。” 社会的形成有赖于甚至根本就等同于个体间的互动,这论述 的实际上是孔德眼中的社会心理学的中心问题。在齐美尔看来, 社会化了的个人和由个人组成的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双重的关 系:人既是社会的环节,又是他自己本身;既是社会的产物,又 是其自主生活的产物。这种对个人和社会的辩证见解贯穿于齐美 尔的全部社会学之中,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他对学科的划分。齐美 尔认为,作为社会形成之前提的社会互动是一种心理现象,但不 是单纯的个人心理现象,因此不能将社会学划归为心理学。这两 门学科合理的划分是:心理学研究个人心理,社会学研究个体间 的互动;因此,作为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推理:社会心理学是一种 期 ,第 页。 ②齐美尔:《作为社会学亚问题的统治与服从》载《美国社会学杂志 年第 参见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第 37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8页天为社会动所影响的个体的研究在齐美尔卷蚨浩繁的论著中,还有许多杰出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尽管一如他未能为社会学建立起一庞大而严谨的体系,他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零散的,但他关手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社会交往以及某种类似“角色”的概念的论述,都能在蒂博特、莫雷诺以及乔治。米德那里找到明显的印记。我们紧接着论述的马克斯·韦伯(1864一1920年)与齐美尔有着异平寻常的联系。这不仅在于他们两人都是德国社会学会的创始人,而且在于前者曾为后者遭到学术排挤几度打抱不平。此外,韦伯与齐美尔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在:他也未用社会结构的概念来建构自已的社会学理论,而是把分析的中心放在人类个体行动者上面。韦伯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探讨社会行动的综合性学科①。具体说来,他所欲研究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类行动者们在互动过程中采取行动的主观自的。尽管韦伯庞大的唯心主义色彩很浓的社会学体系可能对现代社会心理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但今天仍明自无误体现出这种影响的,是麦克莱兰这样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早在1904年,韦伯就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新教的崛起恰好与北欧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相一致的。由此,他大胆地推测,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基于新教徒关于工作、禁欲和积累的价值观。新教伦理不仅鼓励商业事业,而告诚人们勤奋节俭是经济成功的首要条件。这样,“当禁欲主义从修道院的密室中出来并且开始支配世俗的道德观念时,它便在建设现代经济秩序的巨大宇审中发挥着它的作用。”②因此,韦伯断言,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进步的直接原因。①参见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30页。②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韦 伯( 年)与齐美尔 关于为社会互动所影响的个体的研究。 在齐美尔卷帙浩繁的论著中,还有许多杰出的社会心理学思 想。尽管一如他未能为社会学建立起一庞大而严谨的体系,他的 社会心理学思想是零散的,但他关于二人群体和三人群体、社会 交往以及某种类似“角色”的概念的论述,都能在蒂博特、莫雷 诺以及乔治。米德那里找到明显的印记。 我们紧接着论述的马克斯 有着异乎寻常的联系。这不仅在于他们两人都是德国社会学会的 创始人,而且在于前者曾为后者遭到学术排挤几度打抱不平。此 外,韦伯与齐美尔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在:他也未用社会结构的概 念来建构自己的社会学理论,而是把分析的中心放在人类个体行 科 动者上面。 韦伯认为社会学是 一门探讨社会行动 的综合性学 。具体说来,他所欲研究的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类行 动者们在互动过程中采取行动的主观目的。 尽管韦伯庞大的唯心主义色彩很浓的社会学体系可能对现代 社会心理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但今天仍明白无误体现出这种 影响的,是麦克莱兰这样的社会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的研究。早 在 年,韦伯就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了这 样一个事实:新教的崛起恰好与北欧和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是相 一致的。由此,他大胆地推测,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基于新教徒关 于工作、禁欲和积累的价值观。新教伦理不仅鼓励商业事业,而且 告诫人们勤奋节俭是经济成功的首要条件。这样,“当禁欲主义 从修道院的密室中出来并且开始支配世俗的道德观念时,它便在 建设现代经济秩序的巨大宇宙中发挥着它的作用。”②因此,韦 伯断言,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进步的直接原因。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 年 版 ,第 页。 参见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第 38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39页韦伯的推测在40年后促成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生于1917年)的实证性研究。从1947年起,后者就沿着韦伯的思路检验了成就需要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1961年,他在《成就社会》中提出了一个酷似韦伯命题的关键假设:伴随着成就动机的增长,一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也能发生相应的增长。唯一与韦伯不同的是,他对新教伦理进一步剖析,从中剥离出了一个更为基本的因素成就动机。这样一来,在韦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假设,不仅能够满足对欧美新教社会的解释,也能够满足对日本、(前)苏联这样的非新教社会的说明。虽然我们已经使用了相当的篇幅,但对德国学者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形成中的作用仍有许多疏漏。当然,这里尚未述及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并不属手这种疏漏。考虑到精神分析学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对社会心理学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它已成了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理论流派),我们将在随后的一章中专门述及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思想。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模仿与暗示的探求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在19世纪90年代是由关注群众和暴众行为的法国群众心理学构成其主干的。而这一理论本身则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主要产物,加布里尔·塔德和埃米尔·迪尔凯姆这两位社会学家的尖锐对立的思想组成了其主要内容。甚至在麦独孤与罗斯之间形成的并由此延续了80余年的社会心理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与社会学传统的分歧,也能在这种对立中找到某种说明②。①参见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632页。②参见居晓虹:《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历史、理论与特征》,载《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第72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模仿与暗示的探求 维 麦克莱兰(生于 正在形成中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在 韦伯的推测在 年后促成了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戴 年)的实证性研究。从 年起,后者 就沿着韦伯的思路检验了成就需要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年,他在《成就社会》中提出了一个酷似韦伯命题的关键假设:伴 随着成就动机的增长,一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也能发生相应的增 出了一个更为基本的因素 长。唯一与韦伯不同的是,他对新教伦理进一步剖析,从中剥离 成就动机。这样一来,在韦伯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假设,不仅能够满足对欧美新教社会的解释,也能 够满足对日本、(前)苏联这样的非新教社会的说明。 虽然我们已经使用了相当的篇幅,但对德国学者在现代社会 心理学形成中的作用仍有许多疏漏。当然,这里尚未述及弗洛伊 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并不属于这种疏漏。考虑到精神分析学在近 百年的历史中对社会心理学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它已成了现代 社会心理学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理论流派),我们将在随后的一章 中专门述及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其思想。 世纪 年代是由关注群 众和暴众行为的法国群众心理学构成其主干的 身则是法国早期社会学的主要产物,加布里尔 。而这一理论本 塔 德 和 埃 米 尔 余年的社会 迪尔凯姆这两位社会学家的尖锐对立的思想组成了其主要内 容。甚至在麦独孤与罗斯之间形成的并由此延续了 心理学中的心理学传统与社会学传统的分歧,也能在这种对立中 找到某种说明②。 报》 年第 期,第 页 。 参见 晓虹:《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历史、理论与特征》,载《南京大学学 ①参见墨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 页。 第 39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第40页加布里尔:塔德(1843-1904年)生于法国沙莱特一地方法官的家庭中。青年时代的塔德本欲投身理工科研究,后因一场严重的眼疾而转入法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研究。他早年曾担任多年法官之职,1896年以后方在巴黎的儿所学校开设社会学课程,并受聘为法兰西学院现代哲学教授。塔德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所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他不仅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社会心理学”为题的著作一《社会心理学研究》(1898年),而且写出了“社会心理学第一部真正近代的著作”一一《模仿律》(1890年)(。塔德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个人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行为受以信念和愿望为基本因素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因此,社会学只有以社会的心理分析为前提,才能对社会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所以,对塔德来说,于分必然的推理是:“社会学就是单纯的群体心理学”②塔德对社会学或日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是从模仿这一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或日“最根本的社会事实”入手的。他在1890年写成的《模仿律》中声称:“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③个人的创造发明能力是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激发而生的,而模仿则是发明的现实化途径。简言之,在社会生活中,1个人所创始的,99个人跟着学样。如此才有了风俗和时尚等社会现象。事实上,风俗就是对过去事物的模仿,而时尚则是对现行事物的模仿。塔德受到精神病学家沙尔科及其巴黎学派的影响,将模仿视为一种由暗示引起的行为结果。他曾写道:“社会就是模仿,而①墨非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第607页。②塔德:《社会心理学研究》,1898年法文版,第顶。③塔德:《模仿律》1903年英文版,第3页。严禁用作商业用途请手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加布里尔 塔 德( 年)生于法国沙莱特一地方法 官的家庭中。青年时代的塔德本欲投身理工科研究,后因一场严 法官之职, 重的眼疾而转入法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研究。他早年曾担任多年 年以后方在巴黎的几所学校开设社会学课程,并 受聘为法兰西学院现代哲学教授。塔德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研究》( 所做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他不仅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社会 心理学”为题的著作 年),而且写 出了“社会心理学第一部真正近代的著作” ( 《模仿律》 年 )。 。 塔德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个人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结果,个人行为受以信念和愿望为基本因素的心理活动所支 配。因此,社会学只有以社会的心理分析为前提,才能对社会现 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所以,对塔德来说,十分必然的推理 是:“社会学就是单纯的群体心理学” 年写成 塔德对社会学或曰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是从模仿这一最基本 的社会现象或曰“最根本的社会事实”入手的。他在 的《模仿律》中声称:“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 是模仿。”③个人的创造发明能力是从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 激发而生的,而模仿则是发明的现实化途径。简言之,在社会生 活中, 个人所创始的, 个人跟着学样。如此才有了风俗和时 尚等社会现象。事实上,风俗就是对过去事物的模仿,而时尚则 是对现行事物的模仿。 塔德受到精神病学家沙尔科及其巴黎学派的影响,将模仿视 为一种由暗示引起的行为结果。他曾写道:“社会就是模仿,而 塔德:《模仿律》 年英文版,第 页。 ②塔德:《社会心理学研究》, 年法文版,第 页 菲等:《近代心理学历史导 页 。第 第 40 页 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