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化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A.成年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社会成员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3.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B.成年期的社会化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4.()不是社会化的载体。A.家庭B.大学C.杂志D.观念5.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为条件的。A.早期社会化B.语言社会化C.性别社会化D.道德社会化6.“性别”表示()。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D.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7.()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A.国家形象阶段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D.国家组织系统阶段C.国家意识阶段8.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A.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社会意识9.企业家属于()角色。1
1 第二章 社会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 )的过程。 A.成年人 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 D.合格社会成员 2.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3.关于再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成年期的社会化 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 化 4.(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观念 5.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A.早期社会化 B.语言社会化 C.性别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 6.“性别”表示( )。 A.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B.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C.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D.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 7.( )不是爱国意识的发展阶段。 A.国家形象阶段 B.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C.国家意识阶段 D.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8.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 C.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 9.企业家属于( )角色
A.表现型B.功利型C.自由型D.创造性1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B.角色不清A.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11.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A.角色内冲突B.角色失调C.角色不清D.角色间冲突12.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A.角色间冲突B.角色不清C.角色内冲突D.角色失败13.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基础的。A.人际沟通B.情景判断C.社会知觉D.人际知觉14.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这一过程称为()。A.再社会化B.社会化C. 学习D.观察学习15.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已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称为()。A.政治社会化B.性别角色社会化C.角色社会化D.语言社会化16.社会化的目的是()。A.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B.适应社会的变化C.对个体进行教化D.有助于社会成员互动17.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是()。A.青少年期B.成年期C.儿童期D.老年期2
2 A.表现型 B.功利型 C. 自由型 D.创造性 10.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是( ) 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1.作为教师,既需要权威者的角色,又需要和学生作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 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 12.一位中年男子在工作单位是领导、管理者的角色,而在家中又是听从、顺从父 母的孝顺儿子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转换困难,那么他面临的是( ) A.角色间冲突 B.角色不清 C.角色内冲突 D.角色失败 13.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 )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 B.情景判断 C.社会知觉 D.人际知觉 14.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 再教化,这一过程称为( )。 A.再社会化 B.社会化 C.学习 D.观察学习 15.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称为( )。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角色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 16.社会化的目的是( )。 A.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 B.适应社会的变化 C.对个体进行教化 D.有助于社会成员互动 17.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的时期是( )。 A.青少年期 B.成年期 C.儿童期 D.老年期
18.道德判断是道德社会化中的()A.态度成分B.认知成分C.行为成分D.情感成分19.()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A.态度B.心理倾向C.社会角色D.人际关系20.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称为()。A.角色领悟B.角色实践C.角色转换D.角色期望21.下面,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部分的一项是()。A.本我B.自我C.利我D.超我22.下列哪一项是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A.群体社会化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道德发展理论D.正常成熟理论23.有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人有这不同的对于疼痛的反映”,这是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因素的体现。A.生物学基础B.社会文化C.家庭因素D.学校因素24.“狼孩”有着与同龄人类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脑,但其智力却远远低于人类,说明人类智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的受到()的影响。A.生物学基础B.社会文化D.成长环境C.家庭因素25.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儿童以国旗、国歌或国家领袖作为具体的国家象征是儿童的国家意识3个连续阶段的那个阶段。()A.国家象征期B.抽象国家观念期C.国际组织系统期D.国家意识期26.我国干部制度或企业改革后,一些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甚至下岗,不能很快3
3 18.道德判断是道德社会化中的( ) A.态度成分 B.认知成分 C.行为成分 D.情感成分 19.( )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态度 B.心理倾向 C.社会角色 D.人际关系 20.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称为( )。 A.角色领悟 B.角色实践 C.角色转换 D.角色期望 21.下面,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的三部分的一项是( )。 A.本我 B.自我 C.利我 D.超我 22.下列哪一项是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 )。 A.群体社会化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道德发展理论 D.正常成熟理论 23.有美国学者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人有这不同的对于疼痛的反映”,这是社会 化过程中( )影响因素的体现。 A.生物学基础 B.社会文化 C.家庭因素 D.学校因素 24.“狼孩”有着与同龄人类发育状况相同的大脑,但其智力却远远低于人类,说 明人类智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脑的生理状态,而更多的受到( )的影响。 A.生物学基础 B.社会文化 C.家庭因素 D.成长环境 25.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儿童以国旗、国歌或国家领袖作为具体的国家象征是儿 童的国家意识 3 个连续阶段的那个阶段。( ) A. 国家象征期 B. 抽象国家观念期 C. 国际组织系统期 D. 国家意识期 26.我国干部制度或企业改革后,一些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甚至下岗,不能很快
适应新的角色,这属于角色失调中的()。A.角色失败B.角色中断C.角色紧张D.角色冲突二、 多项选择题。1.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B.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D.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2.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A.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B.社会化C.再社会化D.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3.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C.人们能理解社会规范D.人们能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4.社会化的载体包括()。B.学校A.参照群体C.家庭D.大众传播媒体5.道德社会化包括()等方面。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判断6.教师的角色属于()。A.成就角色B.规定性角色C.表现型角色D.不自觉角色7.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A.先赋角色B.功利角色C.自觉角色D.成就角色8.角色扮演过程包含()等要素。4
4 适应新的角色,这属于角色失调中的( )。 A.角色失败 B.角色中断 C.角色紧张 D.角色冲突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B.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D.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2.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即( )。 A.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B.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有( )。 A.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B.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C.人们能理解社会规范 D.人们能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4.社会化的载体包括( )。 A.参照群体 B.学校 C.家庭 D.大众传播媒体 5.道德社会化包括( )等方面。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判断 6.教师的角色属于( )。 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表现型角色 D.不自觉角色 7.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 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自觉角色 D.成就角色 8.角色扮演过程包含( )等要素
A.角色期待B.角色冲突C.角色领悟D.角色实践9.关于身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B.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C.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D.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10.再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A.继续社会化B.早期社会化C.没有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社会化D.终生社会化11.社会化的内容包括()。A.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B.遵守社会规范C.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D.培养社会角色12.社会化的外延包括()。A.政治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语言社会化D.性别角色社会化1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阶段有哪些?()A.注意过程B.保持阶段C.实践阶段D.强化阶段14.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A.生物学基础B.社会文化C.同辈群体D.职业背景15.下面属于社会化的作用的是()。A.教导生活技能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观念D.培养社会角色16.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可以将社会化分为()。A.政治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文化社会化D.民族社会化5
5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领悟 D.角色实践 9.关于身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B.身份是由角色构成的 C.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地位身份,是相对稳定的,是身份的主体 D.处境地位所决定的身份是处境身份,是易变的 10.再社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 )。 A.继续社会化 B.早期社会化 C.没有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社会化 D.终生社会化 11.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B.遵守社会规范 C.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D.培养社会角色 12.社会化的外延包括( )。 A.政治社会化 B.道德社会化 C.语言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1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阶段有哪些?( ) A.注意过程 B.保持阶段 C.实践阶段 D.强化阶段 14.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有( )。 A.生物学基础 B.社会文化 C.同辈群体 D.职业背景 15.下面属于社会化的作用的是( )。 A. 教导生活技能 B. 传递社会文化 C. 完善自我观念 D. 培养社会角色 16.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可以将社会化分为( )。 A. 政治社会化 B. 道德社会化 C. 文化社会化 D. 民族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