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OS运放的优化设计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3 §1.1运算放大器设计概述 3 S1.2设计目标和性能参数要求… 第二章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2.1电路结构 §2.2性能分析 §2.3手工计算几何参数 §2.4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值 10 §2.5 hspice仿真 11 §2.6理论和仿真的对照 第三章全差分结构运算放大器设计 16 §3.1电路结构 16 §3.2性能分析 16 §3.3手工计算几何参数 20 §3.4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值 26 §3.5 hspice仿真 27 §3.6理论和仿真的对照 31 第四章 结论和分析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3
CMOS 运放的优化设计 1 目 录 摘 要.......................................................................................... 2 第一章 绪论............................................................................... 3 §1.1 运算放大器设计概述.............................................. 3 §1.2 设计目标和性能参数要求...................................... 4 第二章 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 5 §2.1 电路结构.................................................................. 5 §2.2 性能分析.................................................................. 5 §2.3 手工计算几何参数.................................................. 7 §2.4 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值........................................ 10 §2.5 hspice 仿真............................................................. 11 §2.6 理论和仿真的对照................................................ 15 第三章 全差分结构运算放大器设计 .................................. 16 §3.1 电路结构................................................................ 16 §3.2 性能分析................................................................ 16 §3.3 手工计算几何参数................................................ 20 §3.4 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值........................................ 26 §3.5 hspice 仿真............................................................. 27 §3.6 理论和仿真的对照................................................ 31 第四章 结论和分析 ............................................................ 32 参考文献: .............................................................................. 33 致 谢...................................................................................... 33
CMOS运放的优化设计 摘要 集成电路的诞生至今已有四十年了,1958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研制 成功世界上第一块数字集成电路,由此宣告电子工业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近年 来,集成电路产业方兴未艾,目前己经发展到系统级芯片(SOC)阶段。随着 CMOS工艺的进步,CMOS电路由于其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速度的不断提高, 己经成为集成电路工艺的主流。虽然目前数字电路飞速发展,数字信号的优越性 在通信等领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DSP芯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市场 的追捧。由于自然界本身的信号基本上都是模拟的,所以模拟电路作为SOC的 一部分,作为数字处理芯片与真实世界的接口,己经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而 且,模拟电路由于其设计的复杂性,成为整个系统级芯片设计的瓶颈。而运放作 为模拟电路最重要最通用的模块,其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设计要求: 设计或综合;仿真;几何版图设计:版图后仿真;流片:测试2]。本文中对于 运放的设计只完成前三个步骤。即在确定运放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性能参数与晶体管几何参数的关系,计算出各晶体管的宽长比,进而通过hspice 软件仿真,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在设计中,为使设计得到的运放能够在稳定工作 并且符合设计要求,还涉及到相位补偿、共模负反馈等问题。 本文一共四章,第一章为运放设计的概述,第二章详细介绍单端输出的二级 运放的设计仿真过程,第三章介绍全差分输入双端输出运放的设计和仿真,第四 章是关于运放设计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二级运放、全差分结构、hspice仿真、cascode结构、相位补偿、共模 反馈 2
CMOS 运放的优化设计 2 摘 要 集成电路的诞生至今已有四十年了,1958 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研制 成功世界上第一块数字集成电路,由此宣告电子工业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近年 来,集成电路产业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发展到系统级芯片(SOC)阶段。随着 CMOS 工艺的进步,CMOS 电路由于其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速度的不断提高, 已经成为集成电路工艺的主流。虽然目前数字电路飞速发展,数字信号的优越性 在通信等领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DSP 芯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市场 的追捧。由于自然界本身的信号基本上都是模拟的,所以模拟电路作为 SOC 的 一部分,作为数字处理芯片与真实世界的接口,已经显示出其突出的重要性。而 且,模拟电路由于其设计的复杂性,成为整个系统级芯片设计的瓶颈。而运放作 为模拟电路最重要最通用的模块,其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设计要求; 设计或综合;仿真;几何版图设计;版图后仿真;流片;测试[2]。本文中对于 运放的设计只完成前三个步骤。即在确定运放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性能参数与晶体管几何参数的关系,计算出各晶体管的宽长比,进而通过 hspice 软件仿真,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在设计中,为使设计得到的运放能够在稳定工作 并且符合设计要求,还涉及到相位补偿、共模负反馈等问题。 本文一共四章,第一章为运放设计的概述,第二章详细介绍单端输出的二级 运放的设计仿真过程,第三章介绍全差分输入双端输出运放的设计和仿真,第四 章是关于运放设计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二级运放、全差分结构、hspice 仿真、cascode 结构、相位补偿、共模 反馈
CMOS运放的优化设计 第一章 绪论 §1.1运算放大器设计概述 集成电路一般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两类电路的设计方 法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SOC的发展,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其相关技术飞速进步。然后,模拟电路仍然被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相 关的设计技术仍然处于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之中。 集成模拟电路设计和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设计有显著的区别。采用分立元件 的模拟电路所用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并不都制造在同一块衬底上,而集成化的电路 则是做在同一块芯片上的,所有有源无源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何位置都在集成 电路设计师的支配和控制之下,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自由度。其次,集成电路设计 师不可能通过搭电路板来检验设计结果,而只能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确认他的 设计是否达到要求。第三,集成电路设计师在设计电路时受到工艺条件的约束, 必须与当时的工艺水平相兼容2]。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模拟电路中最为通用和基础的模块。运放一般由 四部分构成,包括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本文所设计的运放采用 两级结构,其中第二章采用的是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偏置电路采用常跨导结构: 第三章采用的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全差分结构,其中在输入级中运用了双共源 共栅(cascode)结构,通过提高输出阻抗达到了提高增益的效果,并且利用双 端输出,提高了共模抑制比和电源抑制比。 在二级运放的设计过程中,为使相位裕度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利用频率补偿。 本文采用的是RC密勒补偿,如图1.1所示。此补偿电路将把运放的输入极点往 低频处推,而且将引入一个零点。通过计算,可以调整电阻R的取值,将零点 移到左半平面,而且使零点略大于单位增益带宽,使得运放的相位裕度得到提高。 X 图1.1RC密勒补偿 3
CMOS 运放的优化设计 3 第一章 绪论 §1.1 运算放大器设计概述 集成电路一般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两类电路的设计方 法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 SOC 的发展,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其相关技术飞速进步。然后,模拟电路仍然被证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相 关的设计技术仍然处于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之中。 集成模拟电路设计和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设计有显著的区别。采用分立元件 的模拟电路所用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并不都制造在同一块衬底上,而集成化的电路 则是做在同一块芯片上的,所有有源无源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何位置都在集成 电路设计师的支配和控制之下,赋予设计师更大的自由度。其次,集成电路设计 师不可能通过搭电路板来检验设计结果,而只能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确认他的 设计是否达到要求。第三,集成电路设计师在设计电路时受到工艺条件的约束, 必须与当时的工艺水平相兼容[2]。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模拟电路中最为通用和基础的模块。运放一般由 四部分构成,包括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和偏置电路。本文所设计的运放采用 两级结构,其中第二章采用的是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偏置电路采用常跨导结构; 第三章采用的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全差分结构,其中在输入级中运用了双共源 共栅(cascode)结构,通过提高输出阻抗达到了提高增益的效果,并且利用双 端输出,提高了共模抑制比和电源抑制比。 在二级运放的设计过程中,为使相位裕度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利用频率补偿。 本文采用的是 RC 密勒补偿,如图 1.1 所示。此补偿电路将把运放的输入极点往 低频处推,而且将引入一个零点。通过计算,可以调整电阻 R 的取值,将零点 移到左半平面,而且使零点略大于单位增益带宽,使得运放的相位裕度得到提高。 C R 图 1.1 RC 密勒补偿
CMOS运放的优化设计 在第三章全差分输入双端输出运放的设计中,由于输出点的共模电平不确 定,为使运放能够正常工作,需要给运放加上共模反馈电路。共模负反馈有以下 几点要求[3]: ◆开环增益足够大,最好能与差分开环增益相当: ◆单位增益带宽足够大,最好能接近差分单位增益带宽: ◆要有足够的相位裕度,要求回路补偿 ◆共模信号检测电路要有很好的线性特性 ◆与差模信号无关,即使差模信号通路是关断的。 共模负反馈的具体实现见第三章。 §1.2 设计目标和性能参数要求 在0.8u的一级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运算放大器,设计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如 下: ◆管子长度 :20.84um ◆管子宽度 ≥14m ◆芯片面积 ≤10000μm2 ◆共模输入电压固定在 :(Voo+Vs)/2 ◆输出动态范围 :[0.1(Wo-'s),0.9(Vo-'s门 ◆静态功耗 :≤2mW ◆开环增益 ≥80dB ◆单位增益带宽 :≥40MHz ◆相位裕量 :2609 ◆转换速率 :≥30V/us ◆共模抑制比 :≥60dB ◆负电源抑制比 :≥80dB ◆等效输入噪声 :≤300nV/rtHz @1KHz ◆输入失调电压 :≤0.5mV
CMOS 运放的优化设计 4 在第三章全差分输入双端输出运放的设计中,由于输出点的共模电平不确 定,为使运放能够正常工作,需要给运放加上共模反馈电路。共模负反馈有以下 几点要求[3]: ◆开环增益足够大,最好能与差分开环增益相当; ◆单位增益带宽足够大,最好能接近差分单位增益带宽; ◆要有足够的相位裕度,要求回路补偿 ◆共模信号检测电路要有很好的线性特性 ◆与差模信号无关,即使差模信号通路是关断的。 共模负反馈的具体实现见第三章。 §1.2 设计目标和性能参数要求 在 0.8um 的一级模型的基础上设计运算放大器,设计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如 下: ◆ 管子长度 : ≥ 0.8 µm ◆ 管子宽度 : ≥ 1 µm ◆ 芯片面积 : ≤ 10000 2 µ m ◆ 共模输入电压固定在 : ( )/ 2 V V DD SS + ◆ 输出动态范围 : ⎡0.1 ,0.9 (VV VV DD SS DD SS − − )( )⎤ ⎣ ⎦ ◆ 静态功耗 : ≤ 2 mW ◆ 开环增益 : ≥ 80dB ◆ 单位增益带宽 : ≥ 40MHz ◆ 相位裕量 : ≥ 60D ◆ 转换速率 : ≥ 30V/ µs ◆ 共模抑制比 : ≥ 60dB ◆ 负电源抑制比 : ≥ 80dB ◆ 等效输入噪声 : ≤ 300nV/rt Hz @1KHz ◆ 输入失调电压 : ≤ 0.5mV
CMOS运放的优化设计 第二章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2.1电路结构 Voo M8 M9 M5 M7 M2 MI M10 C M12 M13M3 M4 M6 图2.1 二级运放 二级运放的电路结构如图1.1所示。M1~M5为差分输入级,M6M7为 输出级,M8~M13以及电阻R.为偏置电路。M14作为线性电阻与C.作为补 偿电路。 §2.2 性能分析 1.增益: 差分级Ay1=8m1 802+804 1 共源级 4p2=8m6g6+80m 运放总增益A,=8m18m6 11 n“,WWg 82+8486+go7(2n+n)2Y1,16LL6 2.频响特性: 1 1 Ro= R2= 8o2+804 806+807 5
CMOS 运放的优化设计 5 第二章 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2.1 电路结构 Cc CL M8 M9 M5 M7 M10 M12 M11 M13 M3 M4 M1 M2 M1 M6 Rb VDD 图 2.1 二级运放 二级运放的电路结构如图 1.1 所示。M1~M5 为差分输入级,M6 M7 为 输出级,M8~M13 以及电阻 RB 为偏置电路。M14 作为线性电阻与Cc 作为补 偿电路。 §2.2 性能分析 1.增益 : 差分级 02 04 1 1 1 g g AV g m + = 共源级 06 07 2 6 1 g g AV g m + = 运放总增益 1 6 1 6 1 6 2 02 04 06 07 1 6 ( ) 1 1 2 I I L L C W W g g g g A g g n p n p ox V m m µ µ λ + λ = + + = 2.频响特性: 02 04 01 1 g g R + = 06 07 02 1 g g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