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 指有关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惯例、法规以及对惯 ◆例、法规的协调和监督。 ◆2、主要内容 ◆(1)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及汇率制度 (2)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3)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 (4)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供应和管理原则 ◆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1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又称国际货币制度。 指有关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惯例、法规以及对惯 例、法规的协调和监督。 2、主要内容 (1)确定各国货币的比价及汇率制度 (2)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3)确定各国货币的兑换性与国际结算原则 (4)确定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的供应和管理原则 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包括: ◆(1)汇率机制 (2)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 (3)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 ◆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 的协调监督机构 ◆4、通过多边支付制度,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 实行多边清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所使用的货币必须具有可对换性 类A·(2)本国商业银行在有关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开立各种 清算货币的账户。 (3)账户之间可自由调拨资金。 第二节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类型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2 包括: (1)汇率机制 (2)国际收支逆差国的资金融通机制 (3)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纪律约束机制 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 的协调监督机构 4、通过多边支付制度,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 实行多边清算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所使用的货币必须具有可对换性。 (2)本国商业银行在有关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开立各种 清算货币的账户。 (3)账户之间可自由调拨资金。 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及类型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 ◆1816-1913年:典型金本位时期。 ◆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 多A·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三个特征 ◆●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 ◆●实行固定汇率制 ◆●该体系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
3 第一阶段:国际金本位时期。 1816-1913年:典型金本位时期。 1914年-20世纪30年代初期:畸型金本位时期。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底—20世纪70年代初。 第三阶段:牙买加体系 1976年1月至今。 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三个特征: ●黄金为最终结算手段 ●实行固定汇率制 ●该体系是一个松散的、无组织的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1、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 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 并铸造金币流通,。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 Y27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 金 ◆本位。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法定货币含金量 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2)自由铸造
4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类型 1、金币本位制 以黄金金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铸币条例》,首先在国 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使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 并铸造金币流通,。其后,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实 行金本位制度,至1880年西方主要国家均实行了 金 本位。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 (1)法定货币含金量 即用法律的形式规定金币的重量、成色。 (2)自由铸造
(3)自由兑换 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金币本位制的缺点: ◆从根本上讲,其缺点是过于刚性,表现在: ●清算、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清算、支 付手段单 ●货币数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2、金块本位制 是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 ◆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 法定其含金量
5 (3)自由兑换 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 (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 金币本位制的缺点: 从根本上讲,其缺点是过于刚性,表现在: ●清算、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清算、支 付手段单一。 ●货币数量的增长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2、金块本位制 是以黄金作为准备,以有法定含金量的价值 符号(银行券)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 (1)发行、流通银行券(以金块为发行准备), 法定其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