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案2025-2026学年第1学期一、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名称必修课学分课程编号课程性质D01010000142理总学时32。其中讲授3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教学安排授课时间:第1周至第16周(中间停课则后2周学时延)相关课程先修课程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与环节论体系概论。二、授课对象D计算机(城)24-1班修读人基本情况专业不限年级班,D水电95级数(城)24-1班授课对象主要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已先修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分析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对马克思主义有一般了解。三、教学内容与安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重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鲜明地反映了我党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简介意见》(教社政[2005]9号,简称"05"方案),正式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马克与要求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根据“05”方案开设的一门本科生必修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线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明确了新时代对“原理课的新要求。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案 2025-2026 学年第1 学期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 课程编号 D0101000014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分 2 教学安排 总学时 32。其中讲授 3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授课时间:第1 周至第16 周(中间停课则后 延) 周学时 2 相关课程 与环节 先修课程有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二、授课对象 基本情况 专业 不限 年级 二 班 级 D 计算机 (城) 24-1 班,D 水电 (城)24-1 班 修读人 数 95 授课对象 分析 主要为大学二年级学生,已先修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对马克思主义有一般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课程简介 与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重在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鲜明地反映了我 党治国理政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 年3 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意见》(教社政[2005]9 号,简称“05”方案),正式提出新的思政课课程设置。“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根据“05”方案开设的一门本科生必修课程。课程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为线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教育。2018 年 4 月,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 号),明确了新时代对“原理”课的新要求。2022 年 8 月,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坚持开门办思
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与课程关联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度1.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理论特征。2.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3.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辩证思维方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高4.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与处理实践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与认识、真理和价值的正确关系。题。5.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课程目标6.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特别是2.正确看待当前资本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变化。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高8.领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题。性。9.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3.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10.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高11.树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课程思政本课程为思政课程
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202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 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 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 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 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 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 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与课程关联 度 课程目标 1.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理论特 征。 2.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辩证思维方 法。 4.掌握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与处理实践 与认识、真理和价值的正确关系。 5.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6.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1.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 高 7.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变化。 8.领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 性。 2.正确看待当前资本主义 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题。 高 9.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10.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1.树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3.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 高 课程思政 本课程为思政课程
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构建教学内容与方式。本课程总体上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体认相结合、传统媒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室,并辅助使用“三全育人”教育基地。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教学重点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与难点难点: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分析方法、辩证的否定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利润率平均化、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知识课内教学课外知识点作业/测验单元学习学时方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产专题一:生与发展体验分阅读《共产党宣2 学时马克思主文献阅读享言》写读后感。马克思主义的鲜义观明特征文献阅读课程各教马克思主义的当学环节内代价值容与安排世界的多样性与1.如何理解马克物质统一性专题二:思主义的物质观课堂讲辩证唯物及其现代意义?事物的联系和发授6学时主义世界无展2.从世界观高度观(唯物讨论法分析中国共产党论)唯物辩证法作为为什么能?方法论实践与认识文献阅读6学时
教学方法 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构建教学内容 与方式。本课程总体上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体认相结合、传统媒介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室,并辅助使用 “三全育人”教育基地。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与实践、真理与价值、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 主义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难点: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分析方法、辩证的否定观、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 历史的过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在历史 上的作用、利润率平均化、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课程各教 学环节内 容与安排 知识 单元 知识点 课内 学时 教学 方式 作业/测验 课外 学习 专题一: 马克思主 义观 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 2 学时 课堂讲 授 体验分 享 文献阅 读 阅读《共产党宣 言》写读后感。 文献阅读 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 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当 代价值 专题二: 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 观(唯物 论) 世界的多样性与 物质统一性 6 学时 课堂讲 授 讨论法 1.如何理解马克 思主义的物质观 及其现代意义? 2.从世界观高度 分析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 无 事物的联系和发 展 唯物辩证法作为 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 6 学时 文献阅读
1.为什么要坚持真理与价值课堂讲实践第一的观专题三:授点?辩证唯物讨论法主义认识认识世界和改造2.结合具体例子文献阅论世界阐释价值的四个读特性。社会的存在与发课堂讲展1.为什么要坚持授群众路线?专题四:社会历史发展的讨论法观看一部电唯物主义6 学时动力2.请选取一个自影并评价历史电历史观己熟悉的历史人影物进行评价。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商品经济和价值课堂讲规律寻找价值规我们对待资本主授专题五:律在社会主资本主义经济制义的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义市场经济6 学时案例分度意识形态应该采论 (上)中发生作用析讨论取怎样的态度?的案例资本主义政治制法度和意识形态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堂讲专题六:我国如何应对经对比中美在授案例正确认识当代资4学时资本主义济全球化的形势经济全球化分析本主义的新变化论 (下)与挑战?中的角色讨论法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社会五专题七:课堂讲梳理马克思主义百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1学时授专题中国化的历史与无科学社会主义一论研究成就。般原则
专题三: 辩证唯物 主义认识 论 真理与价值 课堂讲 授 讨论法 文献阅 读 1.为什么要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 点? 2.结合具体例子 阐释价值的四个 特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 专题四: 唯物主义 历史观 社会的存在与发 展 6 学时 课堂讲 授 讨论法 历史电 影 1.为什么要坚持 群众路线? 2.请选取一个自 己熟悉的历史人 物进行评价。 观看一部电 影并评价 社会历史发展的 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 专题五: 资本主义 论(上) 商品经济和价值 规律 6 学时 课堂讲 授 案例分 析讨论 法 我们对待资本主 义的政治制度和 意识形态应该采 取怎样的态度? 寻找价值规 律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 中发生作用 的案例 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和意识形态 专题六: 资本主义 论(下) 垄断资本主义的 形成与发展 4 学时 课堂讲 授案例 分析 讨论法 我国如何应对经 济全球化的形势 与挑战? 对比中美在 经济全球化 中的角色 正确认识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的历史 地位和发展趋势 专题七: 社会主义 论 社会主义社会五 百年的历史进程 1 学时 课堂讲 授专题 研究 梳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史与 成就。 无 科学社会主义一 般原则
社会参在实践中探索社观会主义发展规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专题八:实现共产主义是课堂讲如何理解共产主共产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1 学时授讨论无义与人的解放?论法趋势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四、考核方式考核项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分值或占比期末考试 50 课程教学内容机考 (闭卷)考勤(记录到课、迟到、早退、请出勤5出勤率假)课堂参与课堂参与度15 课堂问答、讨论与展示的计分作业10 课堂或课后习题提交作业课程资源平课程资源平台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等运用10台利用与功能注: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五、教学资源推荐教材[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参考材料[2]《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实践中探索社 会主义发展规律 社会参 观 专题八: 共产主义 论 未来共产主义社 会的展望 1 学时 课堂讲 授讨论 法 如何理解共产主 义与人的解放? 无 实现共产主义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远大理想与共同 理想 四、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分值或占比 期末考试 课程教学内容 机考(闭卷) 50 出勤 出勤率 考勤(记录到课、迟到、早退、请 假) 15 课堂参与 课堂参与度 课堂问答、讨论与展示的计分 15 作业 课堂或课后习题 提交作业 10 课程资源平 台利用 课程资源平台的内容 与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等运用 10 注: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教学资源 推荐教材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年版。 参考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 [2]《毛泽东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