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 (一)(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 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 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 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 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 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 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 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 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 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 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 “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 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 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⑦)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 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 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 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 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 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 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 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 少,我心已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 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 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二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 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苎。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 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 以 抵 御 世 的 种 伤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现代文阅读 (一)(2012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 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 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 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 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 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 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 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 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 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 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 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 “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 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 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 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 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 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 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 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 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 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 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 少,我心已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 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 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 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 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 以 抵 御 这 世 间 的 种 种 伤 害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文有删节) 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 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谷案示例: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 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语 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谷案示例: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 丰富文章的内容。 1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谷案示例: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 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 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 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⑥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谷案示例: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 “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目、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 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 的真单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二)2012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太阳梦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 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 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 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本文有删节) 11. 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 分) 解析: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 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答案示例: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 “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语 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12.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 分) 解析: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答案示例: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③ 丰富文章的内容。 13.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答案示例: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 草有特殊的感情。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④甘 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14.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解析:赏析散文的画线句子,多从一下几个角度考虑:①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② 常见表达技巧的运用;③句子多重内涵的探讨;④划线句子与上下文的关联。 答案示例: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 “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 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 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 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二)2012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7 题。 太阳梦 晓 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 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浆轻轻一拨, 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 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 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 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 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 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 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 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 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 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 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 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 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 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 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 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 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4.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化太阳 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从实到 虚,画中蕴含了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思想,思考这些,结合文本进行总结 答案示例:(1)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 (2)画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的追求。 15.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略,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梦 一实现——再寻梦,按着意思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1)艰辛寻“梦”一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 独创“西藏山水画派”。(3)再寻新“梦”一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16.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审题时抓住“文眼”二字,即可找到突破口。文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 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 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 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 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 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 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 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 半木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 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 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 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咱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 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 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 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 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14.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化太阳 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义?(4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理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全文,不要断章取义。从实到 虚,画中蕴含了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思想,思考这些,结合文本进行总结。 答案示例:(1)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 (2)画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的追求。 15.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梦 ——实现——再寻梦,按着意思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1)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 “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 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16.文章写老刘作画,又写了朝佛者、战士、大学生和“我”的事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审题时抓住“文眼”二字,即可找到突破口。文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眼的作用不外乎“线索”“主要描写对象”“表达作者情感”等。 答案:(1)以更多寻梦者不同方式的寻梦,表现了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 (2)以更多美丽感人的梦想,丰富了“太阳梦”的内涵。 (3)表现寻“梦”过程的艰辛,表达了对寻“梦”精神的赞美。 17.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判断一篇文章的主旨主要依据有两方面: 一是写作主体的态度,二是作者对主体的态度,或者说是情感与价值观。“太阳梦”是文章的 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要深入思考,既要谷出表层意思, 又要答出深层意蕴。本题难度较大 谷案:(1)拉萨的美景,既是现实,又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梦想;人们寻梦的过程又是 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如:老刘作画是现实,老刘的理想是梦)。 (2)对拉萨的热爱,对寻梦者的崇敬。 (三)(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掐辫子 刘心武 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 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λ潭中,捞起草帽 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 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 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 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 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 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 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 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 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 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 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 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 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粮食还有得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 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 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 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昵,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 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 般拥在胸怀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 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眼的作用不外乎“线索”“主要描写对象”“表达作者情感”等。 答案:(1)以更多寻梦者不同方式的寻梦,表现了不同人生的共同追求。 (2)以更多美丽感人的梦想,丰富了“太阳梦”的内涵。 (3)表现寻“梦”过程的艰辛,表达了对寻“梦”精神的赞美。 17.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6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判断一篇文章的主旨主要依据有两方面: 一是写作主体的态度,二是作者对主体的态度,或者说是情感与价值观。“太阳梦”是文章的 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要深入思考,既要答出表层意思, 又要答出深层意蕴。本题难度较大。 答案:(1)拉萨的美景,既是现实,又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梦想;人们寻梦 的过程又是 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如:老刘作画是现实,老刘的 理想是梦)。 (2)对拉萨的热爱,对寻梦者的崇敬。 (三)(2012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1 题。 掐辫子 刘心武 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去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 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跃入潭中,捞起草帽, 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 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 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 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 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妇女几乎一年四季 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 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的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 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 奶、妈妈、姐姐们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 们那个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 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还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 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 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 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粮食还有得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 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 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 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 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 般拥在胸怀。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 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 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 地 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 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 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 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 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岀一种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 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 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 他奶奶。姐姐已经岀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 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 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 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岀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但是她懂得, 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 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 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 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 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 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 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县有超岀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 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召唤:“爸爸!” 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审清题干,第 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场 景描写对全文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答案:制造悬念,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17.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谷案示例: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掐 辫子变化成的产品一—有生命的东西 18.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案示例: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 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 渐加深的。 19.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分别回答。答案示例:内容上,写了家人对奶奶的尊重与爱,同时也写出了奶奶把劳动视为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析资料来源:语文新高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xingaokaoboke 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 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 地。 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 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 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 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 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 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 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 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 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 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 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但是她懂得, 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 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 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 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 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 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 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 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召唤:“爸爸!” 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结构、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审清题干,第 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场 景描写对全文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答案:制造悬念,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17.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案示例: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掐 辫子变化成的产品——有生命的东西。 18.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3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案示例: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 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 渐加深的。 19.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5 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应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分别回答。答案示例:内容上,写了家人对奶奶的尊重与爱,同时也写出了奶奶把劳动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