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顺遂sui吉兆zho歆慕xin琼楼玉宇qong B.捕获p萌动meng清纯chun震古烁今shuo 菜畦 炫目xuon扶掖ye耳濡目染ru D.宫阙que散漫san积淀ding宠辱不惊ch6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冀望建档捷足先登宁缺毋烂 B.抵御修葺玲珑剔透信马由缰 C.壁垒赎职心驰神往视如仇寇 D.缄默疏浚得垄望蜀望风响应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B)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戒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 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A.顺遂.suì 吉兆.zhào 歆.慕 xīn 琼.楼玉宇 qióng B.捕.获 pǔ 萌.动 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 shuò C.菜畦.qí 炫.目 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 rú D.宫阙.què 散.漫 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 ch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冀望 建档 捷足先登 宁缺毋烂 B.抵御 修葺 玲珑剔透 信马由缰 C.壁垒 赎职 心驰神往 视如仇寇 D.缄默 疏浚 得垄望蜀 望风响应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C )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B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分,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 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
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 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 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 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 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译文: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 谋取呢!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译文: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二)文言文断句。(3分)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 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 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 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 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C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A.遗善为.闾里传 为.焦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也 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 分) 译文: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 分) 译文: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 谋取呢!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 分) 译文: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二)文言文断句。(3 分) 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 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 是可为也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鹛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鹛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 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 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 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填空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 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 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 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 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
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 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 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 是可为也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2 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 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 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 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 分。其中,填空题 4 分;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 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 的声环境只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 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 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
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増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 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 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 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 (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 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 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 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 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 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和经济()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 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 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 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 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 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 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 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 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选址和提高自保护性能。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美学()和经济 ()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A) A.隔声性能与环境协调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与环境协调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大方而舒适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大方而舒适节约材料
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 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 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 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 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 比如我们综合各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 45dB (A)以下,其中 dB(A)是一种 A 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 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 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 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 60~70 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 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 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 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 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 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 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 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 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 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 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 6 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 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 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 和改良的要点。 12.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生态建筑声环境问题的两条途径,即选址和提高自保护性能。 13.结合文意,依次填入画横线句“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 )三个因素”括号里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A ) A.隔声性能 与环境协调 节约材料 B.有利环保 与环境协调 价格低廉 C.隔声性能 大方而舒适 价格低廉 D.有利环保 大方而舒适 节约材料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 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 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 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忆韦素园君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 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 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 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 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 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 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 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 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 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 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 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已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一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
14.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C) A.人类所处的环境指的是综合考虑了隔声与通风等因素的环境,即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B.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与一般噪声控制不同,因而传统声学控制措施都不能用于生态 建筑。 C.从声环境的角度看,如果室外背景噪声低达 40dB,生态建筑就不需要设计户外声屏 障。 D.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 良。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 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 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 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 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 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 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 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 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 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 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 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