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传递 2H中 基质 递氢体 还原态细胞色素1/20 NAD FAD Q 细胞色素bca1a3 基质 递氢体- 氧化态细胞色素 H,O 脱氢酶 氧化酶
电子传递 递氢体 递氢体-H2 还原态细胞色素-H2 氧化态细胞色素 1/2O 2 H2O 脱氢酶 氧化酶 2H+ NAD FAD Q 细胞色素bca1 a3 基质-H2 基质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电子传递连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呼吸链: Intermembrane 由一系列氧化还原 space H 电势从低到高呈梯度 Ubiquinon NADH-O 差的链状排列的氢 reductase Cytochrome (或电子)传递体组 成,其功能是把氢或 电子传递。 呼吸链的位置 Figure 7.18 吸链传递电子的结 果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电子传递连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呼吸链: 由一系列氧化还原 电势从低到高呈梯度 差的链状排列的氢 (或电子)传递体组 成,其功能是把氢或 电子传递。 呼吸链的位置 呼吸链传递电子的结 果
化学渗透学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P.Mitchell1961年提出 Cytochrome c H+ H+H+ 认为在氧化磷酸化 CytochromeH oxidase 过程中,通过呼吸链有 关酶系的作用,可将底 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 内侧传递到膜的外侧, Cytochrome H+ reductase ATP 从而造成了膜两侧质子 HO synthase 分布不均匀,即形成质 2H+1/2 子动势。通过ATP酶的 ADP+Pi Figure 7.18(2) TP 逆反应可把质子从膜外 侧重新输回到膜内侧, 同时合成ATP
化学渗透学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P.Mitchell 1961年提出 认为在氧化磷酸化 过程中,通过呼吸链有 关酶系的作用,可将底 物分子上的质子从膜的 内侧传递到膜的外侧, 从而造成了膜两侧质子 分布不均匀,即形成质 子动势。通过ATP酶的 逆反应可把质子从膜外 侧重新输回到膜内侧, 同时合成ATP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ADP+Pi ATP+HO FATP 膜内 膜 1978 膜外 2H+ Nobel奖 化学渗透学说(1961,P.Mitchell)
F0 F1ATP 膜 膜内 膜外 2H + ADP+ Pi ATP+H2O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化学渗透学说(1961,P.Mitchell) 1978 Nobel 奖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ADP+P ADP H H a 膜内 膜外 氧化 HO 磷酸化 ATP 1997 Nobel奖 构象变化偶联假说(1997,P.Boyer)
ADP+Pi 膜内 膜外 ATP H+ H+ H2O a ATP b H+ H+ c H+ H+ ADP 电子传递过程中能量(ATP)产生机制 构象变化偶联假说(1997,P.Boyer) 1997 Nobel 奖 氧 化 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