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菌种保藏 ·、菌种的衰退与复壮的 1.衰退: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 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 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衰退的原因:①基因突变, ②分离现象
第五章 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的 1.衰退: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 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 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衰退的原因:①基因突变, ②分离现象
常见的衰退现象: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抵抗力、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等。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下降;
常见的衰退现象: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抵抗力、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等。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或其对宿主寄生能力下降;
2、菌种的复壮: 使衰退的菌种恢复原来优良性状。狭义的复 壮是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 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 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 性状的措施;广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 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 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 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 地从生产中选种
2、 菌种的复壮: 使衰退的菌种恢复原来优良性状。狭义的复 壮是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 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 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 性状的措施;广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 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 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 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 地从生产中选种
菌种的复壮措施: 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 涂布法、倾注法、单 细胞挑取法等); 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1ws thur ingiensis的复壮);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 行处理,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衰退个体);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的复壮措施: 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 细胞挑取法等); 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复壮) ;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 行处理,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衰退个体);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3、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控制传代次数(一般在DNA的复制过程中,碱基 的错配率是5x104,自发突变的频率为108~109, 采用良好的菌种保藏方法,可以减少移种和传代 的数); 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对丝状微生物 而言,通常采用稳定的单核孢子进行接种);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3、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控制传代次数(一般在DNA的复制过程中,碱基 的错配率是5x10-4,自发突变的频率为10-8~10-9 , 采用良好的菌种保藏方法,可以减少移种和传代 的数); 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 采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对丝状微生物 而言,通常采用稳定的单核孢子进行接种); 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