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张使燧:《中国教学论史纲》湖南教育出 版社1999 2、田本娜:《外国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 3、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 出版社1998 4、李定开谭佛佑主编:《中国教育史》四川 民族出版社1990 5、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张使燧:《中国教学论史纲》 湖南教育出 版社1999 2、田本娜:《外国教育思想史》 人民教育 出版社1994、 3、汪霞:《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 出版社1998 4、李定开 谭佛佑主编:《中国教育史》四川 民族出版社1990 5、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精品课程 学习目标 1、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对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变化做出适当的评 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对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变化做出适当的评 价 精品课程
第一节课程的发展历程 我国课程的沿革 )古代 1、先秦 商代:祭祀、军事、乐舞、文字 西周:“六艺” 孔子:“六经 2、汉唐 汉:董仲舒主张《六经》 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五经》百家群书杂艺、农 事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有宗教和教育课程,主要是 佛教与道教。 隋唐:《五经》
第一节 课程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课程的沿革 (一)古代 1、先秦 商代:祭祀、军事、乐舞、文字 西周:“六艺” 孔子:“六经” 2、汉唐 汉:董仲舒主张《六经》 汉武帝专置《五经》博士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五经》 百家群书 杂艺、农 事等方面的课程。此外,还有宗教和教育课程,主要是 佛教与道教。 隋唐:《五经》
3、宋、明、清 《四书》《五经》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出现经、功、礼 乐、政治、天文、地理、农业、水利、矿冶、工程 、军事等课程。这些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工农业生 产方面的课程突破了《四书》《五经》,并分科设置 ,是近代学校的分科课程设置的开始
3、宋 、明、清 《四书》《五经》 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出现经、功、礼 、乐、政治、天文、地理、农业、水利、矿冶、工程 、军事等课程。这些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工农业生 产方面的课程突破了《四书》《五经》,并分科设置 ,是近代学校的分科课程设置的开始
精品课程 (二)近代 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开设宗教、数学、物理、化学、 世界史地、逻辑学、政治经济学、近代实用技术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包括:小学堂课程、高等小学堂课程、中学堂课程。 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物理、化学、历史、地 理、体操和图画。 辛亥革命后的课程改革1913年 1922年的课程改革 1922-1948年的课程改革
鸦片战争后,教会学校开设宗教、数学、物理、化学、 世界史地、逻辑学、政治经济学、近代实用技术。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 即“癸卯学制” 包括:小学堂课程、高等小学堂课程、中学堂课程。 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物理、化学、历史、地 理、体操和图画。 辛亥革命后的课程改革 1913年 1922年的课程改革 1922-1948年的课程改革 (二)近代 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