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一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 第I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刹车/名山古刹慰藉/声名狼藉着陆/着手成春 B.涤纶/羽扇纶巾精辟/开天辟地吭声/引吭高歌 C.差遣/差强人意泄露/崭露头角纰缪/未雨绸缪 D.臧否/否极泰来拾级/拾人牙慧数控/数见不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 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B.为最大限度降低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 不利影响,我国将启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工作。 C.新一期《钟山》刊登出了三十年(1979-2009)十大诗人评选结果,朦胧 诗代表人物北岛高居榜首,也是获得唯一全票的诗人。 D.日本一家科技公司发明了一种镜子般的体温计,人们只要对着镜子一照, 镜面上会显示人体温度数,就能确定自己是否发烧。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微博”。(不超过30字)(4分)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 以通过电脑、手机以及各种个人网络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发布、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它的主要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诞生于美国,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 流人群视野不过一年多时间,但发展迅猛。 “微博”是 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 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40字。(5分) “人民网年度责任公民”1月8日在京揭晓,郭明义高票当选。其个人档 案如下: 献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年来,累 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 义务献血:1990年以来,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 捐款: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 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捐资助学: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 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 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年起,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多名矿 业职工参与。 答:(1)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苏省连云港一中 2012 届高三下学期五月模拟考试 (语文) 第Ⅰ卷(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___)(3 分) A.刹车 / 名山古刹 慰藉 / 声名狼藉 着陆 / 着手成春 B.涤纶 / 羽扇纶巾 精辟 / 开天辟地 吭声 / 引吭高歌 C.差遣 / 差强人意 泄露 / 崭露头角 纰缪 / 未雨绸缪 D.臧否 / 否极泰来 拾级 / 拾人牙慧 数控 / 数见不鲜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_____)(3 分) A.近年来,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 国目前高速铁路的建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B.为最大限度降低转基因生物及其制品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 不利影响,我国将启动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工作。 C.新一期《钟山》刊登出了三十年(1979-2009)十大诗人评选结果,朦胧 诗代表人物北岛高居榜首,也是获得唯一全票的诗人。 D.日本一家科技公司发明了一种镜子般的体温计,人们只要对着镜子一照, 镜面上会显示人体温度数,就能确定自己是否发烧。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微博”。(不超过 30 字)(4 分)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 以通过电脑、手机以及各种个人网络社区,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发布、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它的主要技术和商业模式都诞生于美国,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 流人群视野不过一年多时间,但发展迅猛。 “微博”是__________ 4.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点评 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 40 字。(5 分) “人民网年度责任公民”1 月 8 日在京揭晓,郭明义高票当选。其个人档 案如下: 献工: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他一直坚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15 年来,累 计献工 15000 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 5 年的工作量。 义务献血:1990 年以来,他坚持 20 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 6 万毫升。 捐款:1994 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 10 多万元, 先后资助 180 多名特困生,自己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 捐资助学:2008 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 2800 多名 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 1000 多名,捐款近 40 万元。 捐献造血干细胞:2006 年起,8 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1700 多名矿 业职工参与。 答:(1)__________ (2)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 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 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 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 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 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 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十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 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 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 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 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 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 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 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 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 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中:合乎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 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 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 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庆历三年秋,天子召政事之臣八人,问治天下其要有几,施于今者宜何先。 八人者皆震恐失位,俯伏顿首。于是诏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其明 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 学校,王政之本也。古者致治之盛衰,视其学之兴废。《记》曰:“国有学, 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此三代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宋兴盖八十有四年, 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岂非盛美之事,须其久而后至于大备欤?是以诏下之日, 臣民喜幸,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 其年十月,吉州之学成。州旧有夫子庙,在城之西北。今知州事李侯宽之至 也,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事方上请而诏已下,学遂以成。李侯治吉, 敏而有方。其作学也,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而人不以为劳;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而人不以为多;学有堂筵 斋讲,有藏书之阁,有宾客之位,有游息之亭,而人不以为侈。既成,而来学者 常三百余人。 予世家于吉,而滥官于朝,然予闻教学之法,本于人性,磨揉迁革,使趋于 善。其勉于人者勤,其入于人者渐。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至于礼让兴 行而风俗纯美,然后为学之成。今州县之吏不得久其职而躬亲于教化也,故李侯 之绩及于学之立,而不及待其成。惟后之人,毋废慢天子之诏而殆以中止,幸予 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问于其俗, 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 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 亦美哉!故于其始成也,刻辞于石,而立诸其庑以俟。 (选自欧阳修《吉州学记》,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__________) A.问治天下其要有几 要:关键 B.劝农桑,责吏课 劝:劝导 C.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 须:等待 D.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 中:合乎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宽治理吉州“敏而有方”的一组是(3 分) (__________) ①谋与州人迁而大之,以为学舍 ②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 ③用人之力积二万二千工 ④其良材坚甓之用凡二十二万三千五百 ⑤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⑥长幼相孝慈于其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__________) A.当朝天子深知教育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但在兴办教育时实施了分步推进的 策略,首先发展农业生产,然后兴建学校。 B.作者以夏、商、周三代为先例,告诫人们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长期 地陶冶教化,才能收到持久而深远的成效。 C.吉州原先的学舍是城西北的孔子庙,已不能适应天子兴办教育的要求,所 以李宽到任后首先迁址,然后进行了扩建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 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分) 译文: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分) 译文: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 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答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4分) 答(答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 也。(《礼记·曲记上》)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 ,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6)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走进同一片阳光 文/葛克友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 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 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乡风轻拂,白果飘香。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
D.李宽在吉州兴建学校影响深远,在他去世之后,人们到州学游览,仍然深 深缅怀并吟咏他遗留给吉州子孙后代的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而奔走就事者以后为羞。(3 分) 译文:__________ (2)吉之士率其私钱一百五十万以助。(3 分) 译文:__________ (3)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4 分) 译文: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 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答:__________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4 分) 答: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 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 也。(《礼记•曲记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走进同一片阳光 文/葛克友 到达家乡已近晚饭时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致扑入眼帘:农舍毗邻,炊烟袅 袅,杨树摇曳,玉米金黄。路边黄豆棵上结满饱满的豆角,鼓囊着就要胀开来。 翠绿丛中红得鲜嫩的辣椒格外惹眼。乡风轻拂,白果飘香。一群群闹猛的鸟儿在
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儿时 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 佝偻着身子、满脸沧桑的双亲,早已等候在村口那座老窑旁,刹那间,激动 写在父母亲、妻子女儿和我的脸上,旅途的劳累瞬间消失殆尽。父亲百般疼爱地 摸着女儿的头,母亲赶紧抓着女儿的小手,嘘寒问暖,关切唠叨,仿佛有千言万 语,一下子要急于表达。踏进家门,一股菜饭香味早已飘飞过来,直袭味觉。父 亲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农家乐”:爆炒草鸡、黄豆干烤鱼、辣椒草鸡蛋、尖椒 黄豆芽儿、豆角凉拌韭菜花、大葱小鱼干儿、鲜萝卜豆儿、粉浆、煎饼、凉拌茄 子等等,这些都是父亲亲手“土制”的家庭菜,再高级的饭店也是绝对看不到的, 堪称盛宴 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美味的菜。父亲脸上露出很有成就的笑容来。 父亲知道我们喜欢田园风光,就带我们到田畴里,这次也不例外。翌日清晨 我们迎着朝阳,走在阡陌纵横的乡村小路上,大大小小的土狗虽不熟悉,会凑到 你的近前,跟你亲近。蟋蟀低吟,小鸡悠闲地踱步。满目绿色,满目金黄。远离 都会,远离物欲权力,踩着挂满露珠的幽幽小草,沐浴乡风,倾听乡音,亲近乡 情,亲近自然,嗅着泥土的芬芳,谛听自然的声音,心情格外畅快。人在自然中, 自然在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洗涤心灵,给灵魂吸氧,畅快通透,好一曲丰 富精彩的田园秋歌。农家门前,堆满黄豆、玉米等,到了夜晚也不见哪家收进屋 子,这里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一位老大娘席坐地上,总是固定着一两个动作 满足地搓着玉米,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平淡平凡,真实神圣。这是故乡的给 予,更是父亲的精心安排。如此“奢侈”的待遇,如此丰盛的“精神”盛宴,让 久居都市的我等,来不及细细品味、细细消化。我思忖着,一定好好咀嚼品味, 好好珍惜,好好受用。 在故乡的时间紧而又紧,短短的几天,父亲不忘带着我们走亲串户,联络感 情,把维系亲情的那根无形的“亲情链”拉得很长很长,把中华民族那份古老的 美好传统延续延展延伸。这就是我的父亲,老实憨厚,朴质纯粹,他给了我原生 态的爱,教我原生态地做人。 17岁那年,我“克隆”父亲穿上戎装,与父亲走进同一片月光。今天,尽 管离开故乡,以一个也算是老兵的身份在大都市“战斗”,但任怎么走也还是走 不出父亲的视线,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情海,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牵挂,怎 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叮咛,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手心,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 影子,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光辉。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阳光。 11.文中第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答 12.父亲“土制”的家庭菜都是农家普通的菜肴,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我吃 到的最美味的菜”呢?(5分) 答 1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走进同一片阳光”中的“阳光”包含了哪些内 涵?(5分)
枝头嬉戏,不知疲倦,轮番起劲地唱歌,仿佛欢迎我这一身风尘的游子归。儿时 熟悉的地气端地从脚下浮起,心驿神荡起来,一种叫温暖的东西从心底弥漫开来。 佝偻着身子、满脸沧桑的双亲,早已等候在村口那座老窑旁,刹那间,激动 写在父母亲、妻子女儿和我的脸上,旅途的劳累瞬间消失殆尽。父亲百般疼爱地 摸着女儿的头,母亲赶紧抓着女儿的小手,嘘寒问暖,关切唠叨,仿佛有千言万 语,一下子要急于表达。踏进家门,一股菜饭香味早已飘飞过来,直袭味觉。父 亲备好了我们喜欢吃的“农家乐”:爆炒草鸡、黄豆干烤鱼、辣椒草鸡蛋、尖椒 黄豆芽儿、豆角凉拌韭菜花、大葱小鱼干儿、鲜萝卜豆儿、粉浆、煎饼、凉拌茄 子等等,这些都是父亲亲手“土制”的家庭菜,再高级的饭店也是绝对看不到的, 堪称盛宴。 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美味的菜。父亲脸上露出很有成就的笑容来。 父亲知道我们喜欢田园风光,就带我们到田畴里,这次也不例外。翌日清晨, 我们迎着朝阳,走在阡陌纵横的乡村小路上,大大小小的土狗虽不熟悉,会凑到 你的近前,跟你亲近。蟋蟀低吟,小鸡悠闲地踱步。满目绿色,满目金黄。远离 都会,远离物欲权力,踩着挂满露珠的幽幽小草,沐浴乡风,倾听乡音,亲近乡 情,亲近自然,嗅着泥土的芬芳,谛听自然的声音,心情格外畅快。人在自然中, 自然在心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洗涤心灵,给灵魂吸氧,畅快通透,好一曲丰 富精彩的田园秋歌。农家门前,堆满黄豆、玉米等,到了夜晚也不见哪家收进屋 子,这里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一位老大娘席坐地上,总是固定着一两个动作, 满足地搓着玉米,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平淡平凡,真实神圣。这是故乡的给 予,更是父亲的精心安排。如此“奢侈”的待遇,如此丰盛的“精神”盛宴,让 久居都市的我等,来不及细细品味、细细消化。我思忖着,一定好好咀嚼品味, 好好珍惜,好好受用。 在故乡的时间紧而又紧,短短的几天,父亲不忘带着我们走亲串户,联络感 情,把维系亲情的那根无形的“亲情链”拉得很长很长,把中华民族那份古老的 美好传统延续延展延伸。这就是我的父亲,老实憨厚,朴质纯粹,他给了我原生 态的爱,教我原生态地做人。 17 岁那年,我“克隆”父亲穿上戎装,与父亲走进同一片月光。今天,尽 管离开故乡,以一个也算是老兵的身份在大都市“战斗”,但任怎么走也还是走 不出父亲的视线,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情海,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牵挂,怎 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叮咛,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手心,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 影子,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光辉。怎么走也走不出父亲的阳光。 11.文中第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答:__________ 12.父亲“土制”的家庭菜都是农家普通的菜肴,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我吃 到的最美味的菜”呢?(5 分) 答:__________ 13.结合全文,谈谈标题“走进同一片阳光”中的“阳光”包含了哪些内 涵?(5 分) 答:__________
14.在故乡虽只有短短的几天,父亲却教给了“我”“原生态地做人”的道 理,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网开三面 红苇 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 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 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 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 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一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 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 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 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 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拊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己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15.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6分)
14.在故乡虽只有短短的几天,父亲却教给了“我”“原生态地做人”的道 理,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 答: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 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 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 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 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作环保吧。商代的 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 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 也没有逃生的路了。 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 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 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中的 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 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 九月,郑国大旱。派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 看到天还不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 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 祝款、竖柎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 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 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 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 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 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 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 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 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 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 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作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 吧。 15.作者对“恐吓”式环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持这种态度?(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