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对峙/仗恃淬火/猝然寒暄/煊赫一时 B剽悍/镖局糟粕/淡泊哽咽赝绠短汲深 C.佣工/佣金缉拿/修葺露馅/风餐露宿 D蹊跷/蹊径沉疴/护契机/雕栏玉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2012》上映后,美国航空航天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以便澄清电影里莫须有 的事情一一地球会在2012灭亡 B.从2006起,余秋雨就坚持在网络上不断更新博客,交代自己的最新状况和最新作品节选, 引来无数读者关注,博客点击率也一路飙升 C.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D由于经济落后,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 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太子港市长曾表示,海地60%的建筑物属于“豆腐渣”工程。 3.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散句,改写为整句(4分) 没过多久,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潺潺小溪枯竭了,牲畜干渴而死去,干旱枯菱 了田野的庄稼,山谷里的饿殍遍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 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 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 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不超过20字) (2)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15字)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 刘权,字世略,彭城丰人也。祖轨,齐罗州刺史。权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 不敢过门。后更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为州主簿,仕齐,释褐奉朝请、行台郎中。及齐灭 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高祖受禅,以车骑将军领乡兵。后从晋王广平陈,以功进授开府仪 同三司,赐物三干缎。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开皇十二年,拜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公。于 时江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炀帝嗣位,拜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 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逐北至青海,虏获干馀口
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 语 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峙./仗恃. 淬.火/猝.然 寒暄./煊.赫一时 B.剽.悍/镖.局 糟粕./淡泊. 哽.咽/绠.短汲深 C.佣.工/佣.金 缉.拿/修葺. 露.馅/风餐露.宿 D.蹊.跷/蹊.径 沉疴./呵.护 契.机/雕栏玉砌.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2012》上映后,美国航空航天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以便澄清电影里莫须有 的事情——地球会在 2012 灭亡。 B.从 2006 起,余秋雨就坚持在网络上不断更新博客,交代自己的最新状况和最新作品节选, 引来无数读者关注,博客点击率也一路飙升。 C.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 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D.由于经济落后,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 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太子港市长曾表示,海地 60%的建筑物属于“豆腐渣”工程。 3.把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散句,改写为整句(4 分) 没过多久,这里发生了一场特大旱灾,潺潺小溪枯竭了,牲畜干渴而死去,干旱枯萎 了田野的庄稼,山谷里的饿殍遍野。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 分) 网络作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课余消遣、精神寄托的首选途径,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 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鼠标的一次误击,随意的一次搜索,都有可能把成人世界中的东西完 全裸示在孩子面前。网络中有一条著名的游戏规则,便是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于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 信息的泛滥,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他们现实人格的健康发展。 于是人们开始高呼“积点网德”,网络道德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1) 上文中网络的主要危害是: (不超过 20 字) (2) 这段文字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 15 字)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5-8 题。 刘权,字世略,彭城丰人也。祖轨,齐罗州刺史。权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 不敢过门。后更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为州主簿,仕齐,释褐奉朝请、行台郎中。及齐灭, 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高祖受禅,以车骑将军领乡兵。后从晋王广平陈,以功进授开府仪 同三司,赐物三千缎。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开皇十二年,拜苏州刺史,赐爵宗城县公。于 时江南初平,物情尚扰,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炀帝嗣位,拜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 大业五年,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逐北至青海,虏获千馀口
乘胜至伏俟城。帝复令权过曼头、赤水,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在边五 载,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诸羌怀附,贡赋岁入,吐谷浑馀烬远 遁,道路无壅。征拜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寻为南海太守。行至鄱阳,会群盗起,不 得进,诏令权召募讨之。权率兵与贼相遇,不与战,先乘单舸诣贼营,说以利害。群贼感悦 一时降附,帝闻而嘉之。既至南海,甚有异政,修建城郭,绥集夷夏。数岁,遇盗贼群起, 数来攻郡,豪帅多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称四方扰 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讽令举兵。权召集佐僚,面斩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卒官 时年七十。 世彻倜傥不羁,颇为时人所许。大业末,群雄并起,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多拘禁 之,后竟为兗州贼帅徐圆朗所杀 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之地,遂能拒孑邪计,无所 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注】尉佗:原名赵佗,原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末他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 武王,文中指南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假:代理 B.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礼:礼遇 C.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赍:送 D.时不可失,讽令举兵。讽:讽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帝闻而嘉之 吾尝跋而望矣 D.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权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尤其在隋朝为官之时,他秉公执 法,造福百姓,深受朝廷的器重和人民的喜爱。 B.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年少的时候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后来 他改变不好的习惯变得好学,一举一动都遵照法度 C.他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联系他,让刘权乘着天下大乱之势起兵,刘权拒绝了儿子 的建议,一直到死都没有反叛,实在是守节之士。 D.刘权在任南海太守之时,遇见盗贼多次前来攻打,当地的豪杰推举他为首领,让他 率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4分)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乘胜至伏俟城。帝复令权过曼头、赤水,置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留镇西境。在边五 载,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诸羌怀附,贡赋岁入,吐谷浑馀烬远 遁,道路无壅。征拜司农卿。加位金紫光禄大夫。寻为南海太守。行至鄱阳,会群盗起,不 得进,诏令权召募讨之。权率兵与贼相遇,不与战,先乘单舸诣贼营,说以利害。群贼感悦, 一时降附,帝闻而嘉之。既至南海,甚有异政,修建城郭,绥集夷夏。数岁,遇盗贼群起, 数来攻郡,豪帅多愿推权为首,权竟尽力固守以拒之。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称四方扰 乱,英雄并起,时不可失,讽.令举兵。权召集佐僚,面斩其使,竟无异图,守之以死。卒官, 时年七十。 世彻倜傥不羁,颇为时人所许。大业末,群雄并起,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多拘禁 之,后竟为兗州贼帅徐圆朗所杀。 史臣曰:刘权淮楚旧族,早著雄名,属扰攘之辰,居尉佗①之地,遂能拒子邪计,无所 觊觎,足为守节之士矣。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有删改 【注】尉佗:原名赵佗,原为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末他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 武王,文中指南越。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周武帝以为假.淮州刺史 假:代理 B.宋国公贺若弼甚礼.之 礼:礼遇 C.子世彻又密遣人赍.书诣权 赍:送 D.时不可失,讽.令举兵。 讽:讽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以.功进授开府仪同三司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权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帝闻而.嘉之。 吾尝跂而.望矣 D.世彻所至之处,辄为.所忌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刘权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北齐、北周、隋朝为官。尤其在隋朝为官之时,他秉公执 法,造福百姓,深受朝廷的器重和人民的喜爱。 B.刘权是淮楚旧族,很早就英名显著,年少的时候有侠义之气,看重许诺的事。后来 他改变不好的习惯变得好学,一举一动都遵照法度。 C.他的儿子刘世彻暗中派人联系他,让刘权乘着天下大乱之势起兵,刘权拒绝了儿子 的建议,一直到死都没有反叛,实在是守节之士。 D.刘权在任南海太守之时,遇见盗贼多次前来攻打,当地的豪杰推举他为首领,让他 率领大家出城迎战,他竟然在城内固守。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从征吐谷浑,权率众出伊吾道,与贼相遇,击走之。(4 分) ___________ __ __ (2)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 分)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身去国六干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这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 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桂岭:今广西柳州带 (1)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 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上面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 试作分析。(5分) (2)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5分) 四、10.填空(8分)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而不知其所止。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谁得而族灭也? (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五、现代文阅读:A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1)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2)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
__________ __ __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分) ____________ _ ___ 三、古诗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这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 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②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 (1)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 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上面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 试作分析。(5 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5 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10. 填空(8 分)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4) ,而不知其所止。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谁得而族灭也? (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 五、现代文阅读:A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1—14 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
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 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3)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 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4)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 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 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 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5)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 用棉絮裏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 乎要跌倒下去。 (6)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 《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 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 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 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下子发现了 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8)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9)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 果),或者鸡孑、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 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现在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 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 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⑷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 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 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 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到了寒冰的高度。 ⑸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穿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 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 乎要跌倒下去。 ⑹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⑺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 《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 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陡生,看到中间,便招架不 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 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 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⑻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份。 ⑼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 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 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⑩0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⑩〕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 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自习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 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 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 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 风景 3不仅仅是孩子们 4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 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 什么好结果。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的6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的)寒冷还会来的 11、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4分) 2、第(4)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一一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 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 效果。(4分) 13、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分) 14、第(1)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 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B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⑽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⑾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 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⑿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 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 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 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 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 风景? ⒀不仅仅是孩子们。 ⒁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 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朵,我不知道会有 什么好结果。 ⒂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⒃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⒄寒冷还会来的。 11、第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4 分) 12、第⑷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 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 效果。(4 分) 13、从文中看,作者回忆中的“寒冷”有哪些“异乎寻常”的味道?(6 分) 14、第⑴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 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 分) B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