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个说不尽的话题11 话》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本来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不 过我目前还是着限在书’的本身上,偏重知识,因此材料的 记录多于内容的评论,掌故的追忆多于作品的介绍。”如果说晦 庵《书话》与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以版本源流、掌故资料为 主,那么梁启超撰写的书话则既有“内容的评论,”也有“掌故 的追忆”。前者如要籍解题与释义,后者如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饮冰室书话》以中华书局1936年版《饮冰室合集》为底 本,经过认真筛选、榄理、分类,共得五编: 第一编,要籍解题与释义; 第二编,国学入】书要目及其读法: 第三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第四编,序、跋、题记; 第五编,学与术。 各编内容如题目所示,无须重复。需要说明的是,《饮冰室 书话》除了着眼子“书”本身的知识和评论外,还辑录了梁氏 有关读书与治学的部分论述。对此,我们是这样考虑的,“书 话”也可以说是“话书”,因此很难将谈书、读书与治学截然分 开,这是一层意思。另一层意思,类似书话这样的学术论著,既 要满足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收藏之用,又要尽可能照顾到普通 读者的读书、求知需要。梁启超在读书与治学方面有许多精彩 论述,很值得重视。如《治国学杂话》一文写道,“一个人要养 成读书趣味”,“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学 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他认为,读书如“披沙拣金,沙多 金少。但我们若把它作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 籍和语句,也许大有功用。…何止金有用,沙也有用。”在所 有读书方法中,他特别推崇“抄读法”,认为“好记性的人不见
12饮冰室书话 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因此,“抄 录或笔记”是极为必要的。《学与术》一文,在中国学术史上第 一次明确将“学”与“术”分论:“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 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 投水则沉,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 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组织, 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 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这是迄今看 到的对“学术”一词最完整、最明晰的诠释。梁启超进而认为, “我国之弊,其一则学与术相混,其二则学与术相离。学混于术, 则往往为时私见所蔽,不能忠实以考原理原则,术混于学,则 往往因一事偶然之成败,而膠柱以用诸他事。离术言学,故有 如考据帖括之学,白首乾砣,而丝毫不能为世用也:离学言术, 故有如今之言新政者,徒袭取他人之名称。”这些论述看似与书 话不类,但以广义书话而论,实则是提升了书话的品位。 梁启超已矣。《饮冰室诗活》、《饮冰室书话》连同这位饮冰 室主人的其他优秀著作,明显带有他那个时代的印记。其中有 些提法、观点、事实、内容,以及有的知识和学术话语,不仅 和现代不同,而且相左。但是,对历史著述只能历史地看待。列 宁有言:“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 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这一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原側,不管对政治家梁 启超,还是对学问家梁启超,都是同样适用的。 记于1997年春,新雨初养之后
目 录 第一编要籍解题与释义 读《春秋》界说………… (1) 读《孟子》界说… (13) 读《墨经》余记 (19) 附录,复胡适之书 (30) 评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 (34) 清代学者整理之古籍(带录) (54) 辑佚书…… (54) 史学 (64)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94) 自序 (94) 《论语、《孟子第 附论《大学》、《中精》、《孝经》及其他…· (97) 《史记) (108) 《街子》 (129)
2 饮冰室书话 《韩非子) (143) 《左传》、《国语》……… (148) 《诗经》……* (156) 《楚辞》 (169) 《耗记》、《大藏礼记》 附论《尔雅》* (178) 《庄子·天下篇》释义…… (195) 荀子评诸子语汇释…… (225) 《韩非子·显学篇》释义…… (236) 《尸子·广泽篇》、《吕氏春秋·不二篇》合释 (239) 《淮南子要路》书后… (241) 马司谈《论六家要指》书后…… (244) 《荀子·正名篇》…… (248) 第二编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253)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253)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259) 韵文书类 (264)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266) 随意涉克书类…*, (266) 附录一:最祇限度之必读书目 (270) 附录二:治国学杂话… (270) 附录三: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275) 学要十五则… (279) 最初应读之书… (284)
目录3 经学书 (284) 史学书 (285) 子学书 (286) 理学书…“ (287) 西学书” (288) 读书示例一《荀子》… (290) 第三编吉书真伪及其年代 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 (299) 伪书的种类………… (299) 伪书的来历…·““ (302) 作伪的动机 (304) 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 (3上8) 从传授统结上辨别 (319) 从文义内容上辨别 (323 伪书的分别评价…… (339) 保存古书 (339) 保存古代神话………。…… (340) 保存古代制度…… (340) 保存古代思想 (341) 第四编序·跋·题记 陈庆笙《地名韵语》… (343) 《西学书目表》后序… (344) 《变法通议》自序……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