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七月流文接衣春日戴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人文卷 1 豳诗七月图(三) 《诗经》导读 625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人文卷 公子同歸 女心修悲死及 蜡 豳诗七月图(四) 268 《诗经》导读
深刻影响中国思想文化的道典 《老 子》 导读专家许抗生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比 较完整而系统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乃至对世界哲学都产生了 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一、老子的生平 老子的生平事迹,历史上众说不一。据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所说, 老子为春秋末年人,“姓李氏,名耳,字聃”。当时的孔子曾经问礼于他,所 以老子应是孔子的老师,年岁略大于孔子。 《史记》又说,老子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人。其地一般都认为是在今河南鹿邑县东部, 但现今也有人认为在安徽省的祸阳地区。老 子曾担任过东周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执 掌搜集保管国家文献图书的官吏。所以现有 人说老子担任的是国立图书馆馆长的职务。 其时,东周王朝已经衰落,社会处于战乱之 中,老子见“周之衰”,于是去职西去,至函 谷关。关令尹喜对老子说,你要隐居了,希 望你能为我写一本书,把你的思想留下来, “于是老子著上下二篇,言道德之意,约五千 言”。这部著作就是留传到今天的历史名篇 《道德经》。书成之后,老子西去,“莫知所 终”。相传老子活了160岁,或200岁,可见他 老子像
与名家一起读 也是一位善于养寿的人。《史 记》又说,自孔子死后(孔子于 公元前479年去世)129年,有一 簧 位东周王室的太史儋者,有人说 人文 儋即老子,也有人说不是老子, “世莫知其然否”。这就使得后来 的人们对老子究竟是春秋末年 人,还是战国时期人,产生了疑 问。时至今日,学者们仍然有着 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有三种不 同的意见: 1.老子是春秋末年人,略早 于孔子。 2老子是战国中前期人,应 早于孟子,晚于墨子。 3老子是战国末年人,应晚 于庄子。 但近些年来,学者主张老子 为春秋末年的人已越来越多,老 子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尚待学 者们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老子的著作 老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道 德经》(亦称《老子》)一书中。 关于《道德经》一书的成书年代 问题,与对老子活动的年代看法 相应,也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 见: 1.成书于春秋末年。 2.成书于战国中前期。 3.成书于战国末期。 老子骑牛图(局部)宋代晁补之作 286《老子》导读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士了现今所能见到 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其书与现存的《老子》相 差不人。近些年来,学者们更倾向于第一种意见,认 为成书于春秋末年,或认为大体上成书于春秋末年, 后又经过战国中前期人增修而成现今《老子》一书,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人文卷 所以现存的《老子》又带有战国时期的痕迹。如现有 《老子》中己经出现了“万乘之主”或“力乘之王” (见帛书《老子》)的称呼。拥有万乘兵车,这显然反 映的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事情况。在春秋时代, 当时的战争规模不大,军中车乘尚少,不见有“万乘” 的记录。例如《论语》、《孙子兵法》等春秋末年的著 《老子》帛书残片 作中,仅讲到“道千乘之国”、“革车千乘”等。“万 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乘”的出现,只是在战国时期,首先讲到“万乘”的 是《墨子》一书(《非攻》)。因此现存《老子》一书中的“万乘”一词,也就 不可能产生于春秋末年,而只能出现在战国时代。由此可见,现存的《老子》 书,并不全是春秋末年老子的著作,而是经过了战国前期乃至战国中期的人 们增加或修改而成的。 《老子》一书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历代都有不少学者和思想家对《老 子》作过注解,以阐说老子道家的思想。历史上最早注解《老子》的,是战国 末年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他著有《解老》和《喻老》两篇,注解和发挥了 《老子》的思想。 之后,汉代的《淮南子》中的《原道训》 等和严遵的《道德旨归》等,皆对《老子》的 思想作了新的诠释。又有汉代河上公的《老子 注》,亦称为河上公《老子章句》。相传河上公 是汉文帝时人,但不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 很可能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东汉时代还有《老 子想尔注》,相传为道教创始人张陵所作(亦或 为张鲁所作),是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著作。 魏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老子》注解是玄 王弼魏晋时期玄学 学家王弼的《老子注》,此书在中国哲学史上影 家,在《老子》的注解 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响很大。 《老子》导读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