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 意 已季秋下 喜糯員酒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人文卷 雅念 毛诗图明代周臣作 《诗经》导读 615
与名家 初步建立了各种制度,并开始向外发展。《皇矣》和《大明》,则分别叙述了 周文王、周武王率领军队,打败敌国和殷商,建立周朝的功绩。《大雅》这五 起 篇叙述周人历史和歌颂祖先的乐歌,比较完整地勾画了周人发样、创业和建国 簧 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诗性。 人文卷 产生丁西周初年的《周领》和春秋前期的《鲁颂》、《商颂》,除《魯颂》 的《泮水》、《闷宫》外,都是朝廷祭祀宗庙的舞曲,所谓“美威德之形容, 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具有很浓厚的宗教气氛。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 时社会的宗教祭祀的情形。此外,还有些祭歆,写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 和规模,如《臣》、《噫嘻》、《丰年》等,是了解周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的重要史料。 《诗经》中,特别是雅诗中,有不少不满现实,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黑暗 的诗。这尝诗大多是产生于西周中叶以后的衰乱时代的作品,其作者大多是当 时的贵族、朝廷的待御之臣或其他中小官吏。这些置身于政治旋涡而又比较有 远见的政治人物,对于现实矛盾及种种时弊都有切身的感受和清醒的认识,他 们对掌权者的昏庸误国不满,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忧虑。因此想以诗歌为 工具,对周天子和一些大臣的恶政作些针砭,以使他们清醒过来,从而改善政 治。《小雅十月之交》的作者生于西周末年,在一次日食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在此之前不久,曾经相继发生过地震、月食。古人认为,这些不寻常的现象, 是上天对政治失常发出的警告。所以在诗的开头,作者郑重其事地记下了日食 的时间,并忧心仲仲地把天灾与人祸结合起来,贵备统治者不行善政,不用贤 良。其中有这样一章: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举崩。高岸为谷,深谷 为陵。哀今之人,胡悟莫惩。 诗人一~口气说出一连串怵目惊心的景象,他用自然的巨大变化来警醒当政 者,希望能用心政治,谨慎从事。在《小雅·正月》中,诗人也是因看到天时 失常和无端的讹言流布而感到忧伤。对贵族的树党营私,群小得势,国势衰 颓,他的心情是: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 京京。哀我小心,痕忧以痒。 全诗13章,主要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以“我心忧伤”统摄全篇。 他呼父母而诉,恨生不逢时:又呼天而诉,怨恨天昏聩不明。在第六、十一章 16 《诗经》导读
采薇图 中,诗人写出了自己的现实感受: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聯。维号斯言,有伦 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 之为虐。 诗人正是运用这些生动、凝炼的语句从各个角度抒发了他的感受,反复咏 叹,把那种孤独、忧伤、委屈、失落的情绪,表现得十分饱满。诗人的感受虽 然是个人的,但它与政治密切相关,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概括,是对黑暗 政治的深深控诉。 在这些警诫劝谕色彩十分明显的诗中,作者忧时伤乱,直言不讳,怨愤激 切,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古代把这些作品称作“怨刺诗”。由于作者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创作出许多篇幅较长的作品,又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因此与后世文人诗的传统有直接的联系。 《国风》中也有一些讥讽现实社会的作品,这些出自下层社会人们之口的 民歌,与雅诗不同,多短章,泼辣尖锐。除了揭露、抨击统治者的残暴、荒 淫、政治黑暗的内容外,还有一些反映他们对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严重剥削不 《诗经》导读寻 17
与名家一 满的诗作,值得注意。如《魏风·伐檀》,这是一群劳动者在河边砍伐檀木时的 歌唱: 读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于兮,河水清且连猗。不稼不穑,胡取 典 禾三百瘗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短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人文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何之游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 禾三百困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飨兮! 另一首《魏风·硕鼠》则把剥削者比作嘴尖貌丑的大老鼠,在对其愤怒的 指斥中,再三咏叹的是要离之而去另寻没有人为饥寒而悲号的“乐土”。 《国风》中大多数诗篇是当时社会下层人们的口头创作,是“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的歌唱。这些作品用民众熟悉的语言,质朴的形式,真淳自然而 不假装饰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将劳动者固有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与他们朴 实的感情和愿望结合在一起,使这些诗歌具有特别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 味。《豳风·七月》是《国风》中篇幅较长的一篇,但也不足四百字,却由于 作者对于他年复一年的生活非常熟悉,感受很深,所以能用朴素的语言,自然 流畅的形式,把当时农业劳动者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示出来。从冬到春,又从 夏到秋,在对大量农事活动和物候演变的四季叙述中,使人深切感受到他们生 活的苦难和不平。在《国风》中还有-一些被称为“行役诗”、“思妇诗”的作 品中,着重表现了在沉重的徭役、兵役的负担下,人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折蘑, 也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深挚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这也对后世同类诗 歌创作产生了互大影响。 《国风》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历来受到人们 的重视。这些诗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写爱情中的追求和相思之情:有写青年男 女欢会和幽期密约的:有写恋爱中的波折的;有写新婚和婚后的欢乐、和谐 的;有写婚烟不自由的痛苦和受到外来干涉时的强烈反抗情绪的:也有写妇女 被丈夫凌辱和抛弃的。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了解当时的恋爱、婚姻状况,同时 由于婚姻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还能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及其 存在的问题有更深的了解,是研究当时社会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史料。 《诗经》中反映爱情、婚烟生活的作品最令人喜爱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 们的感情大都十分淳朴、热烈、率真、健康,既没有浮艳的色彩、绮靡的情 绪,也不故作矜持、正经,而是从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一种高尚、优美的情 18 《诗经》导读
怀,一种纯正、向上的精神境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参差荇莱,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右左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人文卷 这是众人熟知的《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它写相思,不只是一味的缠绵: 写欢乐,而不失之轻桃。孔子说:“《关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许可 以部分地说明《诗经》中爱情诗歌所独有的风韵。这些诗歌中还常常写到自然 景观、物象以及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活动场所,如郊野、城隅、河边、山 亭、林中、田间等,而这些为他们所熟悉的自然景物、生活场景,又成为他们 的情感寄托。在《王风君子于役》中,一位妇女在牛羊归圈的黄昏时分,望 着眼前的一切,触景生情,不禁思念起服役在外的丈夫: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蝴,日之夕矣,羊牛下 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 括,君子于役,荷无饥渴! 《邓风·静女》写情人幽会,一个钟情的小伙子在城角与他的女友约会,可 是活泼的女孩调皮地藏了起来,急得小秋子团团转。见面后,姑娘将她在牧场 带回的黄草送给小伙子。这平凡的小草,小伙子格外看重,因为它体现了姑娘 的一片深爱和痴情。这清新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山野情调,与诗中男女主人公 纯朴美善的感情的交融、谐和,是后世文人创作的同类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三、《诗经》的艺术贡献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源头,其艺术创作手法和形式、艺 术风格和境界,都给予后世以启示,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诗经》的基本句式为四言,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出于表达的需要, 许多诗常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 综错变化、活泼自由。中国古典诗歌的句式是由二言、四言向整齐的五言、七 言乃至较为自由的长句(词、曲)发展的,我们从《诗经》中都可以看出其端 倪。中国诗歌的韵式,以隔句用韵为常式,或一、二、四句用韵,而通篇用韵 《诗经)导读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