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 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 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 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 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 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 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 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 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 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 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 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 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 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 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 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 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 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摘编自陈光磊《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材料三 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 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 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 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 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 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 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 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 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 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 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 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语就已形成当时的共同语“雅言”和“通语”了。秦汉 时代,语言的统一性更强,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出现了“通语”“凡语”,就 是指当时的共同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 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于政治、经济的 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话成为明代“官话”的基础 语言,“官话”成了明清时期的“共同语”。 1956 年 2 月 6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完整地赋予了“普 通话”科学的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 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明确规定了普 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话为标准音,是以北京语音的系统为标准,并不是北京土音,也不 是把北京语音的一切读法照搬。因此,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推广普通话,并不 意味着消灭北京土音,但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 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 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 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 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 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 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 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 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 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 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 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摘编自陈光磊《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材料三 长期以来,有人把推广普通话简单地理解为国家政治意志,这是片面的。我国是 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需要有一个沟通各族人民的共通语, 以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 当今,跨区域合作、全国市场趋于一体化,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更加 需要推广普通话,以方便交际,减少语言成本,促进民族地区和汉语方言区更好 地分享全国市场,加快发展。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推广普通话可帮助大 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 会讲普通话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获得更高的收入,有助于开 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懂一种语言或方言只能跟本地人打交道, 学会了普通话不仅能跟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直接打交道,而且还可以跟所有懂得普 通话的讲其他语言或方言的人直接打交道。这不仅扩大了个人社交网络,也可带 来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我国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世界也面临新的变局。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语 言能力也有了新需求和新任务。有哲人说:“语言永远与实力相伴!”古代拉丁 语、法语、汉语的辉煌,今天英语的强势,都证明了这一点。可见,以推广普通
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 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赵世举《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 材料四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 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 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 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 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 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 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占元《普通话助力建设语言文化强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 都城,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 B.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不等于就是北京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 础方言,语音和语法规范并没有完全照搬北京话。 C.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从1955年起, 普及普通话一直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目标。 D.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 但随着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经典是语言的社会使用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说 好普通话就必须要向经典学习。 B.会讲普通话的人比不会讲普通话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会讲普通话就 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 C.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在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这为维护国 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D.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中文越来越被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古老的中国语言文 字再次焕发出魅力和光辉。 E.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 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 9.为什么需要推广普通话?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7.A8.AC 9.(1)有助于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2)有助 于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3)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 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4)有助于全面提升国民语言 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对促进国家“强起来”有重大意义。 【解析】 7A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在原文中“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 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都城”与“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 成为共同语”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话为抓手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更具有助力国家“强起来” 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赵世举《推广普通话是发展的需求》) 材料四 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进一 步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达到 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社会用字进一步 规范;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语言文化品牌活动广受关注和赞誉;世界语言大会成 功举办,中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学习人数迅速增长。中华优秀语 言文化承载的中国智慧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语言文字又一 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和光辉,中国人民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这些 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杜占元《普通话助力建设语言文化强国》)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 都城,因此,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成为共同语。 B.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但不等于就是北京话,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 础方言,语音和语法规范并没有完全照搬北京话。 C.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我国的一贯政策,从 1955 年起, 普及普通话一直是推广工作的重要目标。 D.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 但随着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减弱。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经典是语言的社会使用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说 好普通话就必须要向经典学习。 B. 会讲普通话的人比不会讲普通话的人,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会讲普通话就 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天地。 C. 当前我国的普通话普及率在 73%以上,语言交流障碍初步消除,这为维护国 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 D. 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中文越来越被更多的外国人学习,古老的中国语言文 字再次焕发出魅力和光辉。 E. 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普及,我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 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也更和谐。 9. 为什么需要推广普通话?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7. A 8. AC 9. (1)有助于方便交际,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国家认同感。(2)有助 于帮助大众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3)有助于争取更多更好的就业 机会,获得更高的收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4)有助于全面提升国民语言 能力和国家语言能力,对促进国家“强起来”有重大意义。 【解析】 7. A 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在原文中“共同语的形成与政治中心有密切关 系,宋以后,北京被金、元、明、清作为都城”与“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官话” 成为共同语”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