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证.http://www.cqvip.com阻的试验研究等赞述,3.11颗粒流最后,必须一提的是Lighthill教授的闭幕式上作颗粒流领域提供几篇别具一格的论文,如模拟雪了“台风、飓风和流体力学”的大会报告,用大量的、崩流的研究,对雪体采用连续介质模型,用非线粘塑详尽的资料生动地介绍了风累的形成、特点和所造成性本构方程加以描述,试验中用乒乓球和苯乙烯泡沫的灾害.其中部分内容和观点曾在1992年北京召开的处理作为轻题粒。用高尔夫球和塑料球作为重颗粒来“强热带风馨灾害”国际会议上作过介绍.模拟需期时出现的头尾结构,还有人提出了新的泥石总之,这次大会是4年来流体力学领域进展的一流的混合模型,次检阅反映了国际上近期研究的一个侧面,其动向其它在非线性波、可压缩流、磁流体、环境流、和进展是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的。拓扑流、地质流、气泡与空化、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等方面都发表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论文,限于幅,不再(何友声供稿)力学史杂谈(一)一(三)武医可(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100871)(一)汉语中“力学”一词考源严复在他翻译英国自然科学家梦胥黎(T.H.Huxley,I825~1895)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摘要本文通过历史回顾,说明汉语中力学”一词的一书的序言(严译书名为《天演论》)中说:“夫西来源.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图2):这里严复的名学指逻辑学关键词力学,重学数学与力学即今之数学、力学、质学指今之化学严复译这本书的时间是1895年,第1版是1898年,这将西文Mechanics一词译为“力学”是何人开始是迄今所知在汉语中用“力学”一词统括今之力学内的呢?这人不是力学家。也不是自然科学家,而是清末容的最早的版本.民初的大思想家,大翻译家严复(1853~I921)(图1)1祥情好天岁公2天演翰.r图 2在中文的力学文献中最早的是明期天启七年(1627年)由意大利传教士邓玉函(Terrenz,Jean1576~1630)与华人王征合译的《远西奇器图说》一书,书中称力学为“力艺”或“重学”,图1清朝时期、英国人爱约瑟(1823~1905)与李善64力学与实践-4
阻的试验研究等. 赘述 3.1I 颗 粒 流 颗粒漉领域提供几篇别具一格的论文,如模拟雪 崩流 的研究 对雪体采用 连续 介质模型 .用非线粘塑 性本构方程加 以描述 j试验 中用 乒乓球和苯 乙烯泡沫 处理作 为轻颗粒 用高尔夫球和 塑料球作为重颗粒来 模拟雪屠 时出现 的头尾结构 ;还 有人提出了新的泥石 流 的混合模型. 其它在非线 性坡 、可压缩流 、磁流体 .环境漉 . 拓扑漉 .地质流 、气泡 与空化 、流体 力学数值方法等 方面都发表 了一些很 有意义 的论文 限于篇幅,不 一 最后,必须 一提 的是 LighthiH教授 的闭幕式上 作 了 “台风 、飓风和流体力学 的大会报 告 用大量的、 详尽 的资料 生动 地介绍了风暴 的形成 、特 点和所造成 的灾害.其中部分 内容和观点曾在 1992年 北京召开 的 “强热 带风 暴灾害 国际会议上作过介绍. 总之,这次大会是 4年来流体力学领 域进展 的一 次检阅 反映了 国际上 近期 研究的一十侧面 ,其动 向 和进展 是值得 我们注意或借鉴 的. 力 学 史 杂 谈 (一 )一 (三 ) 当陋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100871) (一)汉语 中 “力学 一词考源 摘要 本 文通 过历史回顾 说 明汉语 中 力学 一词的 来蔼. 关键词_苎堂·. 兰 数 将西文 Mechanics一 词译 为 “力学”是何人开始 的呢 ?选人不是力学家 也不 是 自然 科学家 而是清末 民韧的大思想家.大翻译家严复 (1853~1921)(图 1). 翻 1 (何友声供穑) ()3一D 严 复 在 他 翻 译 英 国 自 然 科 学 家 赫 胥 黎 (T.H.Huxley, 1825~1895) 的 《进化 论 与伦理 学 》 一 书 的序 言 (严译 书名 为 《天演论 》)中说 : 夫西 学 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 以御著变者.名 .数 、质 、力 四者之学是己 (图 2) 这里严复的名学指逻辑学, 数学与 力学即今之数学 、力学 、质学指今之化 学 严 复译这本书 的时间是 1895年 第 1版是 1898年.这 是迄今所 知在汉语 中用 “力学”一词统 括今之力 学内 容 的最早 的版本. 翻 2 在 中文 的 力 学文 献 中最 早 的是 明朝 天 启七 年 (1627 年)由意大利传教士邓玉函 (Terrenz,Jean 1576~1630】与华人 王征合译 的 《远西奇器 图说 》一 书,书中称 力学 为 力艺 或 重学 . 清朝时期,英国人爱约瑟 (1823~1905)与李善 力学与实践 0 I . 毒皤盘 , 圜~_l~一≥进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it.http://www.cqvip.com兰(1811~1882)合译英国力学家胡威立(WilliamWhewell,1794~1866)的力学著作《初等力学教程》译名为重学》:之后李善兰又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译名为奈端重学》,但未出版直到1890年前后,英国人傅兰雅(J.Fryer,1839~1928)以汉语书写自然科学基础教材《格致须知》时,其中有一章为《重学》,一章为《力学》,然而在他的行文中看出,重学分两部分,一为静重学,一为动重学、后者也称为力学,即是说,他将今动力学部分称为力学,还不是现今意义下的力学,所以说,严复实是将“Mechanics”译为“力学”的第1人。而且他也是中国人自己学通外语、从外文译成中文译书的第1人,在他之前的翻译家,大多是图3由外国人口授,中国人笔录的合作翻译,少量是由外其次、中国早期的力学著作正是象邓玉函、伟烈国人译为汉语的。亚力等西方人士带来中国并同中国人王征、李善兰等在汉语中,古文行文中亦有“力学”一词,但那合作译为中文的是指努力学习之意,与自然科学中之“力学”含义没有按照傅兰雅的说法、是否会否定和无视中国古代关系.的力学知识,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呢?不会的,它恰能(注:文中图片引自:《严译名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使我们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不足,而虚心学习、引进外来文化,在力学领域尤其是这样,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中国力学的发展历史更加证明之(二)早期中国的力学是外国人送上门来的一论断的正确性。最早的一批力学家大都是留学归来摘要列举历史史实说明早期中国的力学是外国传进的学者,然后在国内培养新的一代力学学者,而且即中国的.使在力学学科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还要不断重视与关镜词重学,格致须知外国学者的交流,还要派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19世纪末在中国致力于介绍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在明清两代,长达三、四百年的历史中,不乏一的英国人博兰雅(J.Fryer1839~1928)于1890年前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应当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但由于后、在他编写的《格致须知的重学》一卷的引言守旧势力过强,采用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保守政策、中,有如下一段话:“至于重学,不但今人无讲求者,造成力学传来中国并逐步普及并认识其重要性经历了即古书亦不论及,且无其名目,可知华人无此学也,自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直到1933年,才翻译并由商务中西互通、有西人之通中西两文者,翻译重学一书,兼印书馆出版了牛顿在1687年的重要著作自然暂学明格致算学二理”的数学原理》。傅兰雅(图3)是1861年来中国的、1896年离傅兰雅这段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回味它会使华赴美,在中国的35年间,主要从事翻译介绍西方自我们振奋精神,使我们实行开放政策、使我们从不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他一生中共译书129种之多,还满,领知、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有著述如《格致须知》等多部。傅兰雅的这段话说明(注:文中图片引自: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中国古代没有力学、还说明早期中国的力学是外国人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送上门来的.事实上,中国古代虽然力学知识源远随长,各种(三)钞票上的力学家古籍记载中,有丰富的力学知识的积累,但是这些知摘要本文以钞票上印有牛顿、欧拉头像的事实说明识与西方系统的力学知识相比,还远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间.力学家在社会上具有的重要地位,.:65第19卷(1997年)第1期0
兰 (1811~1882)合译英 国力学家胡威立 (wdb珊 Whewell,1794~1866)的力学著作 《初等力学教程》 译名为 《重学》.之后李善兰叉与英 国人 伟烈亚力合 译牛顿的名著 《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 理》译 名为 《紊端 重学》,但未 出版. 直到 1890 年 前后,英 国人傅 兰雅 (J.Fryer, 1839~1928)以汉语书写 自然科学基础 教材 《格 致须 知》时,其 中有一章为 《重学 》,一章为 《力学》.然 而在他 的行文 中看 出,重学分两部 分,一 为静重学. 一 为动重学,后者也称为力学 .即是说,他 将今动力学 部 分称 为力学,还不是现今意义下的力学 所 以说,严复实是将 Mechani ’译为 “力学” 的第 1人.而且他 也是中国人 自己学通 外语,从外 文 译成中文译书的第 1人.在他 之前 的翻译家,大多是 由外国人 口授,中国人笔录的合作翻译 少量 是由外 国人 译 为 汉 语 的 在汉语 中,古文行文 中亦有 “力学”一词.但那 是指努力学习之意,与 自然科学 中之 “力学”含义没有 关系 (注 ;文中图片引 自:《严 译名著》,商务印书馆, 1982年1 (二)早期 中国 的力学 是外 国人送 上 门来 的 搞 要 列举 历史史实说明早期中国的力学是外 国传进 中国的. 关键词 重学,格致须知 19世纪 末在 中 国致 力于介绍翻译西方科学 著作 的英国人傅兰雅 (J.Fryer1839~1928)于 1890年前 后,在他编 写的 《格致须知》 的 《重学 》一卷的引言 中.有 如下 一段话 :。至于重学.不但今人无讲求者 , 即古书亦不论及,且无其名 目.可知华人无此学也.自 中西互通 ,有西人之通 中西两文者,翻译重学一书.兼 明格致算学二理 . 傅兰雅 (圈 3)是 1861年来 中国的, 1896年离 华赴美 ,在中 国的 35年 问,主要从事翻译介绍西 方 自 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他一 生中共 译书 129种之多,还 有著述如 《格致须 知》等 多部.傅兰雅 的这段话 说明 中国古代没有力 学,还说 明早期 中国的力学 是外 国人 进 上 门来 的. 事实上,中国古 代虽然力学知 识源远 漉长 ,各种 古籍记载中,有丰 富的力学知识 的积 累.但是这 些知 识与西方系统的力学知识相 比,还远未形成一 门独立 的 学 问 . 第 l9卷 (1997年)第 1期 图 3 其 次,中国早期 的力学著作正是象邓玉函 、伟;l{f 亚力等西方人士 带来 中国并同 中国人王征 、李善兰等 合 r乍译为中文的. 按 照傅 兰雅的说j去,是否会否定和无搅 中国古代 的力学知识.导致民族虚无主 义呢 ?不会 的.它恰能 使我们看到我们民旅文化传统的不足,而虚心学习,引 进外来文化.在 力学领域尤其是这样, 20世纪 以来, 特别 是 1949年 以来 中国力学 的发 展历 史更 加证 明之 一 论 断的正确性.最早的一批力学家大 都是留学归来 的学者 ,然后在国 内培养新 的一 代力学学者.而且即 使在力学 学科有 了一定 的发展之 后,还要不 断重视 与 外 国学者 的交 流,还要派留学生,进修 生出 国深 造. 在 明清两代.长达三 、四百年 的历 史中.不乏一 批有识 之士认识到应 当向西方学 习 自然科学,但 由于 守 旧势 力过强.采 用夜郎 自大 闭关锁 国的保守政策, 造成力学传 来中国并逐步普及并认识其重要性经 历了 一 个漫长 曲折 的过程.直到 1933年 ,才翻译并由商务 印书馆 出版 了牛顿在 1687年 的重 要著作 《自然 哲学 的数 学 原 理 》. 傅兰雅这段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回昧它会使 我们振奋 精神,使我们 实行 开放政策,使我们从不 自 满.须知,科学 是没有 国界 的. (注 :文中图片目I自:熊月之著 《西学东渐与 晚清 社会》,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94年) (三)钞 票 上 的力学 家 搞要 本 文以钞票上印有牛顿 、欧拉头像 的事实 说明 力学家在社会上 具有 的重要地位. r— _1_寸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证http://www.cqvip.com关键词牛顿。欧拉,力学,数学、力学家著名的力学家的头像印在钞票上的有两位,一位是牛顿,在1英镑背面印有他的半身像(图4),在双腿上放着一本厚书,大约就是他的传世之作《自然哲钞票上的图案、世界各国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学的数学原理》,边上放着一台他发明的反射式望远钞票上以政治家头像为主,如美国的美元,有的以政镜,再边上是一-张表示星球运动轨迹的椭圆图:另一治家与文化名人为主,如英磅,正面为伊丽沙自二世位是欧拉。在10瑞士法郎正面印着他的头像(图5).头像,背面为文化名人,还有的既有政治家也有工农背景上有髓约可见的数学曲线图,兵知识分子群像,如中国的人民币,1图41英铸背面图ANETONMTOATAN ONE图510嘴士法郎正面图凡,还在千他不幸于1735年右眼失明,到1766年另牛顿与欧拉,的确是力学史上的两位显赫人物。眼也失明了,然而他仍動奋工作,工作进度并没有牛顿(1642~1727),除丁同菜布尼兹共同发明微积分减慢,他一生写过800多篇文章,他的成果遍布在数外,还是经典力学的莫基人之一,他总结出的运动三学、力学的每一个方向上。直到他逝世后35年,他的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天体的运行规律,著作方被全部出版。现在我们通用的自然对数底超越并且在它的指引下得到一系列天文学的新发现,牛顿数符号e与函数符号)就是他引进的.力学原理还是整个物理学与自然科学精密化的开始牛顿出生在英国,欧拉出生在瑞士,这两位力学欧拉(1707~1782)是一位多产的数学家,力学家,数学家不仅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也是属于全人家,他是一位力学上的通才,在后来力学发展的3个类的。所以将他们的像印在钞票上。以便广为人知,主要方向:一般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上都做出了实在是一项非常聪明之举,奠基性的工作:刚体绕固定点运动的欧拉方程、理想流体运动的欧拉方程,非线性弹性杆理论。欧拉的非力学与实践66
关键词 牛顿,欧拉,力学,数学,力学家 钞 票上的 图案,世界各 国都各青各的特点.有的 钞票上 以政 治家头像为主,如美 国的美元.有的 以政 治家与文化名人 为主,如英磅,正面 为伊丽沙 白二世 头像 背面 为文化名人.还有 的既有政 治家 也有工农 兵知识分子群像,如中国的人民币. 著名的力学 家的头像印在钞票上 的有两位 ,一位 是牛顿,在 1英镑背面印有他 的半身像 (图 4),在双 腿上放着一本厚书,大约 就是他 的传世之作 《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 理》,边上放着一台他发 明的反射式望远 镜.再边上是一张表示星球运动轨迹 的椭 圆图.另一 位是欧拉,在 10瑞 士法 郎正面印着他的头像 {图 5). 背景上有隘约 可见的数学曲线 图. 图 4 1英铸 背面 圆 圈 5 10瑞士法郎正面 图 牛顿与欧拉,的确是力学 史上的两位显赫人物. 牛顿 (1642~1727)睬了同莱布尼兹共同发明微积分 外,还 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总结 出的运动三 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天钵 的运行规律, 并且在它 的指引下 得到一系列天文学的新发现.牛顿 力 学原理还是整个物理学与 自然科学精密化的开始. 欧拉 (1707~1782)是一位 多产 的数学家 力学 家.他是一位力学上的通才.在后来 力学发展 的 3个 主要方 向:一般力学、流体力学 固体力学上都做出了 奠基性 的工作 :刚体 绕固定点运动的欧拉方程 、理想 流体运动 的欧拉 方程 ,非线 性弹性 杆理论 欧拉的非 66 凡,还在于他不幸于 1735年右眼失明,到 1766年另 一 眼也失明了,然而他仍勤奋工作,工作进度并没有 减慢.他一生写过 800多篇文章,他的成果遍布在数 学 力学的每一个方 向上 直 到他逝世后 35年,他的 著作方被全部 出版.现在 我们通 用的 自然对数底超越 数符号 e与函数符号 ,()就是他引进的. 牛顿出生在英 国,欧拉 出生在瑞士.这 两位力学 家 .数 学家不 仅是属 于这两十国家 的 也是属于全人 类 的.所以将 他们 的像印在钞票 上,以便广为人知, 实在是一项非常聪明之举. 1——r11 力学与实聩 离 《 蠢 ]《圣 _,qzg z 蚕 _1< Q 蔓 一n西面 正^^工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