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路线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右侧硬路肩宽度内设右侧路缘带,其宽度为0.50m。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应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不应小于表4.0.5-2的规定值。左侧硬路肩宽度包含左侧路缘带宽度。表4.0.5-2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左侧路肩宽度1201008060设计速度(km/h)1.00左侧硬路肩宽度(m)1, 250.750.75左侧土路肩宽度(m)0.750.750.750.503八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宜设置左侧硬路肩,其宽度应不小于2.5m。左侧硬路肩宽度包含左侧路缘带宽度。4.0.6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紧急O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0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40m,间距不宜大于500m。4.0.7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管理设施等的出入口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设置加(减)速车道,二级公路应设置过渡段。4.0.8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二级公路的连续上坡路段,当通行能力、运行安全受到影响时,应设置爬坡车道。爬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0m。六车道以上的高速公路,可不设置爬坡车道。4.0.9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交通安全评价论证设置避险车道。4.0.10二级公路货车比例较高时,可根据需要局部增设超车道。超车道宽度应按相应路段的车道宽度确定。4.0.11二级公路慢行车辆较多时,可根据需要采用加宽硬路肩的方式设置慢车道,并应增加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加强交通组织管理。4.0.12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双车道的路基宽度。4.0.13非机动车、行人密集公路和城市出入口的公路,可根据需要设置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4.0.14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超车道、错车道、慢车道、侧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C1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福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4.0.15视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停车视距应不小于表4.0.15-1的规定。表4.0.15-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1201008060设计速度(km/h)21016011075停车视距(m)2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应不小于表4.0.15-2的规定。表4.0.15-2二、三、四级公路停车、会车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福11020停车视距(m)4030806040会车视距(m)5055000100超车视距(m)501503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靠站等各类出人口应满足识别视距要求。4#双车道公路应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较高的二、三级公路,5高速公路、应采用货车停车视货车的停车视距、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识别视距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积雪冰冻地区的停车视距宜适当增长64.0.16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4.0.17圆曲线最小半径质符合表4.0.17的规定表4.0.17圆曲线最小半径120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10010%360570220115一8%650400250125603015最大超高6%7104402701356035154%810500300150654020路拱≤2.0%550040002.500150060035015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7500525033501900800200路拱>2.0%450注:“二”为不考虑采用最大超高的情况。4.0.18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表4.0.17“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圆曲线超高。最大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14
路线C一般地区,圆曲线最大超高应采用8%。2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值应采取6%。3以通行中、小型客车为主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最大超高可采用10%。4城镇区域公路,最大超高值可采取4%。4.0.19直线与小于表4.0.17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应符合下列规定:缓和曲线参数及其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等的要求,选1用较大的数值。2四级公路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按二最大纵坡应符合表4.0.20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4.0.20坡表4.0.220大公T402010080603020设计速度(km/h)6894最大纵坡(%)35120km/h100km/h,1设计速度为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玻值可增加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2公路改扩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值可增加1%。3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越岭路线连续上(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平购纵坡不应大于5%。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500m时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诊证采用合理的平均纵坡。对存在连续长、陡纵坡的路段应进行安全性评价。4.0.21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4.0.21的规定,表4.0.21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m)设计速度(km/h)纵坡坡度(%)12080604030201003900100011001200一77008009001000110011001200590090060070080010006600700700800500一7500500600一--8300300400一一9200300102001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CB01—2014)e4.0.22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不应小于表4.0.22的规定值。表4.0.22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20凸形竖曲线11000650030001400450250100最小半径(m)凹形竖曲线400030002.0001000450250100最小半径(m)竖曲线最小长度(m)10085705035252016
路基路面C5路基路面5.0.1一般规定1路基路面应根据公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结合沿线地形、地质及路用材料、气候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和抗滑的要求。O2路基应设置排水设施与防护设施,取土、弃土应进行专门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应进行路基表土综合利用方案设计,充分利用资源。3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安全、环境、土地、经济等因素,选择合理的路基断面形式。4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必须查明其规模及其对公路的危害程度,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5路基路面结构应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应根据可用填料、施工条件和当地成功经验,提出路基结构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路基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指标进行综合设计,以满足路面结构耐久性要求。6公路改扩建项目的新建路面和原路面利用均应按现行标准进行设计,并应加强路基、路面的拼接设计;应对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进行论证,充分利用废旧材料。5.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5.0.2的规定。表5.0.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四级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公路等级高速公路1/251/1001/1001/50按具体情况确定设计洪水频率2城市周边地区的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结合城市防洪标准,考虑救灾通道、排洪和泄洪需求综合确定。5.0.3路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基高度设计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同时考虑地下水、毛细水和冰冻的作用,不使其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2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高程,应高出表5.0.2规定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雍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