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认识的基本命题都是:“所有关于上帝的知识都是通过上 帝而得知的。”( Wissen durch Gott)t参 M Scheler:《宗教问题》, GW,算5卷,245页j 作为神学家,巴特关注基督教信仰与非基督信仰的差异,他 强调了基督信仰绝对是依赖基督启示而生的,因而不是人的需 要、愿望、欲求,用神学语言来说,基督信仰不是时间性的。这种 信仰不是一种人的可能性,而是人的生存的悖论。[泰 K.Barth:(罗 马书)幕义〉,107贾, Zurich,198巴特把基督信仰与一切人的向善行为 区别开来,信仰是启示所给予的,是时间中的瞬间,是在基督之 中完成的时间转变的瞬间。信仰是上帝赐予人的,它唤起人在自 19 己的生存悖论中的生命转向。从这一意义上说,巴特把基督信仰 中 理解为行为。[参HJ! Adriaanse:走向实事本身:巴特神学与胡寡尔觌象学哲 学的对质》,95页以下, Mouton,1974 巴特的辩证神学坚持从特殊启示到人的路,舍勒的信仰现 象学走的是双向的路:从特殊启示到人和从人到特殊启示的路, 从而,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使传统自然神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 变。关于这-问题,笔者拟另文探讨。这里仅要强调,在舍勒看 来宗教行为最终是被体现上帝启示的神圣位格捏住吸引的位 格行为,它的本质是对神圣位格的信仰。[参M. Scheler《间情的本质和 形式》GW,第7卷,97页]对神圣位格的信仰以上帝的恩典为起点, 以上帝恩典带来的救恩为终点。被上帝的恩典攫住先于信仰者 的所信,“一切宗教认识和救恩过程的开端和目的都在上帝自 身”。[ M, Scheler∴《愛与认识,cW,第6卷,8頁]舍勒的命题巩固了上帝 启示论在宗教哲学上的决定性位置:信仰以启示为前提,对启示
的意涵的信仰只有一个惟一的客观根据,即上帝理念作为无限 的真实本身把其意涵自行传达出来。信仰的明证性在于上帝之 道本身。 舍勒的信仰现象学基于对倍仰行为的在体性分析,其成效 比辩证神学的启示信仰论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例如,它可以同时 应对:一、现代的世俗信仰问题;二、多元宗教中的信仰类型问 题;三、信仰的在体论、认识论以及四、基督信仰的独特性问题。 舍勒的信仰现象学论著或分别处理或综合性地处理上述问 题,其最主要的论著是《全集》第5卷中的《宗教问题》,这是舍勒 的篇幅最长的信仰现象学论著。此外,舍勒有诸多精千的短小论 历代基督教经典思想文库 死永生上帝 Df, Fntkeben und gorresttie 著,如审理信仰类型的《爱与认识》、《受苦的意义》,审理信仰在 体论和认识论的《懊悔与重生》等。 本书包括两篇舍勒的信仰现象学遗著,虽仅存未杀青的手 稿,但已基本成章,由其妻玛丽亚·舍勒编辑,于1933年作为遗著 出版。 《死与永生》讨论现代人的信仰问题:为何现代人不再信仰 个体的永生。以现象学的观审法审理现代人的精神意识,在三位 现象学经典思想家(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那里,舍勒致力最 勤,成果最丰。这篇审视现代人的死感意识的论文提出的基本问 题是:现代人如何直观和经验自己的生与死。但该文的论述实际 包含三个层次:一、对现代人的死意识的现象学分析,指出现代 人不再像古代人那样直观到自己的死,而是判断自己将死,自已
的死不再是一种直观体验,而是一种知识;二、对死感的在体性 现象学分析,即对死本质的现象学审视:死不是知识,而是生存 感觉;去死的方向性感觉包含着将在的现在的主体时间。讨论死 之本质是生命哲学(狄尔泰、西美尔)热中的论题,舍勒从现象学 立场深化了这一论题在我看来,备受推崇的海德格尔的在死论 (《存在与时间》并没有说出比舍勒的论点更多的东西;三、从现 象学的立场而非启示神学的立场证明位格永生信仰。在补遗中 舍勒还讨论了哲学和神学的一般关系。 《绝对域与上帝理念》提供了现象学的上帝理念论方案,基 本论题是以传统方式提出来的,即不带启示前提的哲学能否证 明启示意涵;传统的自然神学以亚里土多德阿奎那的理性主义 为证明工具,这种证明遭到康德的毁灭性批判。在该文中,舍勒 则从批判康德出发从现象学立场上尝试重建自然神学舍勒的本 分析亦是多层次的:一、神性的绝对之在(绝对位格、上帝理念)言 现象的一般现象学分析;二、对现代人的上帝理念(或上帝意识) 的现象学分析尤其是对“不信者"的不信意识以及虚无主义意 识的分析;三、对启示(上帝之自行传达)的现象学的自然神学式 的论证。 两文均选自舍勒遗著第1卷(1933年初版),中译本据全集第 10卷:玛丽亚·舍勒( Maria Scheler)的编辑说明对理解原著颇有 帮助,一并译出。 刘小枫 1996年4月于香港铜锣湾山村
目录 中译本导言……………… 死与永生 ·甲p甲甲国、·P中非甲中,,4看.中甲由、中 引盲:位格永生信仰的跌落……………………………1 、死的本质和认识论 、永生 补遗 …64目 绝对域与上帝理念之实在设定 8 录 、上帝理念之实在设定的可能性和自我传达的理念….83 二、绝对域、“形而上学癖”、绝对者之形而上学,及对上 帝之自行传达的信仰 目平,pp 113 三、上帝之自行传达的形式………………………360 补遗 ●非 175 对手稿的说明 ……………………………………………196 索引 202
死与永生 引言:位格永生信仰的跌落 凡属宗教信仰领域之事,都在历史中生、长、衰亡。它绝不 像某个科学命题那样被提出、被证明,尔后再被反驳。一种迄今 还广为流布的意见认为,理智的说明科学及其进步,每每通过 反驳而摧毁了某个宗教信仰体系。此种意见不过是理性主义的 死 一个偏见而已。希腊宗教的本根已经在希腊的总体生活中死去, 并且在无赖于一切科学的情况下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宗教形式的 新萌芽之前,是绝没有一门科学和哲学能够解除和消灭希腊宗 教的。确实,一种对希腊哲学和科学的深入探究倒可以显明:在 此为认识设定的目标以及目标的设定方式,都已然受制于那些 同样内在地支配着希腊的宗教的根本意向和价值态度。因为,尽 管就其方法和理论的内在相互联系来看,某个时代的科学发展 阶段很少依赖于宗教世界观的内容,但正如一种对不同的科学 发展阶段和同时代的宗教形式的比较考察所告诉我们的,它的 目标设定程序却是由同时代的宗教世界观决定的。人们往往承 认这乃是经院哲学时代,亦即中世纪教会学院的科学时代的情 形,而尤其否认这是现代科学的情形。对于现代科学,入们更愿 意把它设想为是“独立”于一切宗教前提的。而事实上,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