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有得 D.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①③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 《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 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 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B. 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 短:诋毁,指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 《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 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 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 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4分) 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3分)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4分)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分)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15、填写空缺部分(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D. 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 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第 II 卷(非选择题 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3 分) (2)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4 分) (3)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谢亭送别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 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 分)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 分) 15、填写空缺部分(第 1 题必做,2—5 题任选 3 题,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