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03015001《集成电子学》教学大纲… 03015001 Syllabus of Integrated Electronics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2021 学年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03015001《集成电子学》教学大纲............................................................................................. 1 03015001 Syllabus of Integrated Electronics..................................................................................5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 课程中 03015001 集成电子学 学时 50 编号 文名称 ☑学位课 课程 课程英 口非学位课 Integrated Electronics 性质 2.5 文名称 学分 口其他 开课 ☑春 适用学科 适用 ☑硕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时间口秋 (类别) 学生 口博士 先修课程 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工艺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纲撰写人 陈勇 大纲审稿人 制(修)定时间 一、教学目标 《集成电子学》课程主要讲述集成电路的核心基础问题。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 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掌握超大规模集成物理、纳米CMOS集成电路所面临的 挑战和工程技术解决手段,以及新型COS器件和集成技术,具备研发集成电路的必备核 心知识和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超大规模集成导论(4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 (1)集成电路的发展(0.5学时) (2)神奇的摩尔定律(0.5学时) (3)不同时期半导体技术所使用的材料(0.5学时) (4)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0学时) (5)按比例缩小定律(1.5学时) (6)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1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集成电路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 集成电路中的材料及按比例缩小。 3本章教学重点:理解摩尔定律以及按比例缩小定律。 4本章教学难点:CE率及CV率尺寸缩小前后的性能比较。 第二章:缩小到纳米尺寸的CM0S器件面临的挑战(12学时)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 编号 03015001 课程中 文名称 集成电子学 学时 50 课程 性质 学位课 □非学位课 □其他 课程英 文名称 Integrated Electronics 学分 2.5 开课 时间 春 □秋 适用学科 (类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适用 学生 硕士 □博士 先修课程 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工艺技术 开课单位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大纲撰写人 陈勇 大纲审稿人 制(修)定时间 一、教学目标 《集成电子学》课程主要讲述集成电路的核心基础问题。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 集成电路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掌握超大规模集成物理、纳米 CMOS 集成电路所面临的 挑战和工程技术解决手段,以及新型 CMOS 器件和集成技术,具备研发集成电路的必备核 心知识和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超大规模集成导论(4 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 集成电路的发展(0.5 学时) (2) 神奇的摩尔定律(0.5 学时) (3) 不同时期半导体技术所使用的材料(0.5 学时) (4)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0 学时) (5) 按比例缩小定律(1.5 学时) (6)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1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集成电路发展动态和趋势,掌握 集成电路中的材料及按比例缩小。 3 本章教学重点:理解摩尔定律以及按比例缩小定律。 4 本章教学难点:CE 率及 CV 率尺寸缩小前后的性能比较。 第二章:缩小到纳米尺寸的 CMOS 器件面临的挑战(12 学时)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1本章教学内容: (1)尺寸缩小的限制(0.5学时) (2)尺寸缩小对工艺技术的挑战(0.5学时) (3)薄栅氧化层的问题(2学时) (4)多晶硅耗尽效应(1学时) (5)量子效应的影响(1学时) (6)迁移率退化与速度饱和(2学时) (7)杂质随机分布的影响(1学时) (8)阈值电压减小的限制(2学时) (9)源漏串联电阻的影响(2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尺寸缩小的限制,掌握纳米尺度 CMOS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本章教学重点:(1)多晶硅耗尽效应:(2)迁移率退化与速度饱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源漏串联电阻与版图的关系及对性能影响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1)多晶硅耗尽推导,(2)源漏串联电阻与版图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超大规模集成物理(1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 (1)集成器件及模型(1学时) (2)集成电路中的电阻(1.5学时) (3)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0.5学时) (4)集成电路中的电感(0.5学时) (5)二极管模型(0.5学时) (6)集成电路中的版图设计(3学时) (7)布局布线与寄生器件(1学时) (8)天线效应(0.5学时) (9)互联延迟(1.5学时) (10)串扰噪声(1学时) (11)小尺寸CM0S器件闩锁效应(1学时) (12)集成电路SD保护(2学时) (13)微电子封装技术(1学时) 2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2 1 本章教学内容: (1) 尺寸缩小的限制(0.5 学时) (2) 尺寸缩小对工艺技术的挑战(0.5 学时) (3) 薄栅氧化层的问题(2 学时) (4) 多晶硅耗尽效应(1 学时) (5) 量子效应的影响(1 学时) (6) 迁移率退化与速度饱和(2 学时) (7) 杂质随机分布的影响(1 学时) (8) 阈值电压减小的限制(2 学时) (9) 源漏串联电阻的影响 (2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尺寸缩小的限制,掌握纳米尺度 CMOS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 本章教学重点:(1)多晶硅耗尽效应;(2)迁移率退化与速度饱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源漏串联电阻与版图的关系及对性能影响分析。 4 本章教学难点:(1)多晶硅耗尽推导,(2)源漏串联电阻与版图的关系分析。 第三章:超大规模集成物理(16 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集成器件及模型(1 学时) (2)集成电路中的电阻(1.5 学时) (3)集成电路中的电容器(0.5 学时) (4)集成电路中的电感(0.5 学时) (5)二极管模型(0.5 学时) (6)集成电路中的版图设计(3 学时) (7)布局布线与寄生器件(1 学时) (8)天线效应(0.5 学时) (9)互联延迟(1.5 学时) (10)串扰噪声(1 学时) (11)小尺寸 CMOS 器件闩锁效应(1 学时) (12)集成电路 ESD 保护(2 学时) (13)微电子封装技术(1 学时)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14)集成电路及器件失效分析(1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集成电路中的器件及模型,掌握 版图匹配,以及互联设计分析,SD保护设计考虑。 3本章教学重点:(1)集成电路中的版图设计与匹配,(2)集成器件与寄生器件模型。 4本章教学难点:(1)互联延迟设计考虑,(2)ESD保护结构原理。 第四章:纳米CMOS器件中的栅工程(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 (1)CMOS器件中的MIS栅结构(1学时) (2)氯氧硅栅介质(1学时) (3)高介电常数栅介质(3学时) (4)纳米CMOS技术中的新型栅电极材料(1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CMOS器件栅工程含义,掌握高 介电常数栅介质选择及器件设计考虑。 3本章教学重点:理解高介电常数栅介质MOSFET特性及FIBL效应。 4本章教学难点:(1)FIBL效应分析,(2)栅结构设计与栅电容计算。 第五章:纳米CMOS器件的沟道工程和超浅结技术(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 (1)沟道工程要解决的问题(0.5学时) (2)纵向沟道工程(2学时) (3)纳米CMOS器件中的横向沟道工程(3学时) (4)纳米CM0S中的超浅结和相关离子掺杂新技术的发展(0.5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非均匀掺杂原理,理解衬底横向 与纵向沟道工程设计及优化。 3本章教学重点:纵向与横向沟道工程的性能比较分析。 4本章教学难点:泊松方程准二维求解。 第六章:新型纳米CMOS器件(6学时) 1本章教学内容: (1)新型衬底结构器件(2学时) 3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3 (14)集成电路及器件失效分析(1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集成电路中的器件及模型,掌握 版图匹配,以及互联设计分析,ESD 保护设计考虑。 3 本章教学重点:(1)集成电路中的版图设计与匹配,(2)集成器件与寄生器件模型。 4 本章教学难点:(1)互联延迟设计考虑,(2)ESD 保护结构原理。 第四章:纳米 CMOS 器件中的栅工程(6 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 CMOS 器件中的 MIS 栅结构 (1 学时) (2) 氮氧硅栅介质(1 学时) (3) 高介电常数栅介质(3 学时) (4) 纳米 CMOS 技术中的新型栅电极材料(1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 CMOS 器件栅工程含义,掌握高 介电常数栅介质选择及器件设计考虑。 3 本章教学重点:理解高介电常数栅介质 MOSFET 特性及 FIBL 效应。 4 本章教学难点:(1)FIBL 效应分析,(2)栅结构设计与栅电容计算。 第五章:纳米 CMOS 器件的沟道工程和超浅结技术(6 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 沟道工程要解决的问题(0.5 学时) (2) 纵向沟道工程(2 学时) (3) 纳米 CMOS 器件中的横向沟道工程(3 学时) (4) 纳米 CMOS 中的超浅结和相关离子掺杂新技术的发展(0.5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非均匀掺杂原理,理解衬底横向 与纵向沟道工程设计及优化。 3 本章教学重点:纵向与横向沟道工程的性能比较分析。 4 本章教学难点:泊松方程准二维求解。 第六章:新型纳米 CMOS 器件(6 学时) 1 本章教学内容: (1) 新型衬底结构器件(2 学时)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2)新型栅结构器件(2学时) (3)新型沟道结构器件(1学时) (4)无结M0S晶体管(1学时) 2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S0 I MOSFET性能分析、FinFET 工作原理,理解应变的硅产生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本章教学重点:SOI MOSFET的阈值电压与亚阈值斜率。 4本章教学难点:无结MOSFET的阈值电压模型。 三、教学方式 课程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讲解与讨论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采取堂上开卷笔试的方式。 作业:作业根据课程进度情况分批布置,每章不少于一次。课堂作业同时可用于统计出 勤情况。 成绩评定的考核比例为: (1)过程考核占20%,包括: 考勤:5%,课堂互动:5%,平时作业:10%。 (2)期末考核占8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1]《纳米CMOS器件》,甘学温,黄如,刘晓彦,张兴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l)《Advance Theor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Karl Hess,IEEE Press,I999年。 [2]《集成电路设计》,叶以正,来逢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模拟电路版图的艺术》,Alan Hastings,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 [4《微电子器件》,陈星弼、陈勇、刘继芝、任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4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4 (2) 新型栅结构器件(2 学时) (3) 新型沟道结构器件(1 学时) (4) 无结 MOS 晶体管(1 学时) 2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SOI MOSFET 性能分析、FinFET 工作原理,理解应变的硅产生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3 本章教学重点:SOI MOSFET 的阈值电压与亚阈值斜率。 4 本章教学难点:无结 MOSFET 的阈值电压模型。 三、教学方式 课程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讲解与讨论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采取堂上开卷笔试的方式。 作业:作业根据课程进度情况分批布置,每章不少于一次。课堂作业同时可用于统计出 勤情况。 成绩评定的考核比例为: (1)过程考核占 20%,包括: 考勤:5%,课堂互动:5%,平时作业:10%。 (2)期末考核占 8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1]《纳米 CMOS 器件》,甘学温,黄如,刘晓彦,张兴著,科学出版社,2004 年 参考书目: [1]《Advance Theory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Karl Hess ,IEEE Press, 1999 年。 [2]《集成电路设计》,叶以正,来逢昌,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年。 [3]《模拟电路版图的艺术》,Alan Hastings,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年。 [4]《微电子器件》,陈星弼、陈勇、刘继芝、任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