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公众参与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已经成为我国近期社会生活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 件大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反映更 多专家和公众的声音,本次评价依据相关法规并参考国际经验,通过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将其结果作为本次环评 工作的重要参考。 131公众调查的目的 (1)使公众了解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减轻由于 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可能带来的误解和偏见 (2)充分了解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专家及公众对于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的 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3)探讨研究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决策过程中公众应发挥的作用和途径 促进沟通,消除误解,提髙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与可接受性,引导 公众参与方案的讨论,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132调查方法和内容 公众参与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的问卷 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13.21调查对象 由于圆明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遗址公园,社会关注程度高,因此将 调查对象定位为北京市的不同阶层和职业的市民、一部分外地来京游客。同时 考虑到圆明园有1664名职工,是该工程项目的利益主体和实施主体,了解其意 见也有助于该项目的下一步实施,因而将圆明园职工也作为一组独立的对象进行 了问卷调查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1 13 公众参与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已经成为我国近期社会生活和环境保护事业中的 一件大事,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环评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反映更 多专家和公众的声音,本次评价依据相关法规并参考国际经验,通过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相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将其结果作为本次环评 工作的重要参考。 13.1 公众调查的目的 (1)使公众了解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减轻由于 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可能带来的误解和偏见; (2)充分了解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专家及公众对于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的 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3)探讨研究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决策过程中公众应发挥的作用和途径, 促进沟通,消除误解,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与可接受性,引导 公众参与方案的讨论,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13.2 调查方法和内容 公众参与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的问卷 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13.2.1 调查对象 由于圆明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遗址公园,社会关注程度高,因此将 调查对象定位为北京市的不同阶层和职业的市民、一部分外地来京游客。同时, 考虑到圆明园有 1664 名职工,是该工程项目的利益主体和实施主体,了解其意 见也有助于该项目的下一步实施,因而将圆明园职工也作为一组独立的对象进行 了问卷调查
13公众参与 1322调查内容、时间和方法 现场和网上调査内容相同,调査问卷和答卷示例见本章附件1和2。现场调 查在5月28~6月5日期间进行,调查情况见表15-1。共发放问卷300份,其 中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273份。在圆明园内向圆明园职工发放调查问卷30份, 回收30份 网络调查调查时间为2005年5月28日19:00~2005年6月6日20.00,调 查使用的网址为htp/wwh2o-china.com/tsinghua/index1.asp。共回收1815份问 卷,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305份。 表15-1现场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地点 时间 发放份数 元大都遗址公园、后海公园5月28-29日,6月4-5日 100 圆明园门口 5月28-29日,6月4-5日 100 清华大学校内 5月28-29日,6月4-5日 100 133现场调查结果及分析 现场调査具有随机抽样的性质,可基本反映公众对防渗工程的意见,是了解 公众意见的主要渠道。 1331现场调查全部有效问卷(273份)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圆明园是遗址公园,对公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公众调查结 果显示,保护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是公众的主导意见,而注重公 园的休闲娱乐功能的支持率最低,如图13-1所示
13 公众参与 252 13.2.2 调查内容、时间和方法 现场和网上调查内容相同,调查问卷和答卷示例见本章附件 1 和 2。现场调 查在 5 月 28~6 月 5 日期间进行,调查情况见表 15-1。共发放问卷 300 份,其 中回收的有效问卷数为 273 份。在圆明园内向圆明园职工发放调查问卷 30 份, 回收 30 份。 网络调查调查时间为 2005 年 5 月 28 日 19:00~2005 年 6 月 6 日 20:00,调 查使用的网址为 http://www.h2o-china.com/tsinghua/index1.asp。共回收 1815 份问 卷,其中有效问卷数为 1305 份。 表 15-1 现场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地点 时间 发放份数 元大都遗址公园、后海公园 5 月 28-29 日,6 月 4-5 日 100 圆明园门口 5 月 28-29 日,6 月 4-5 日 100 清华大学校内 5 月 28-29 日,6 月 4-5 日 100 13.3 现场调查结果及分析 现场调查具有随机抽样的性质,可基本反映公众对防渗工程的意见,是了解 公众意见的主要渠道。 13.3.1 现场调查全部有效问卷(273 份)结果分析 1. 调查结果分析 圆明园是遗址公园,对公园的定位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公众调查结 果显示,保护公园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是公众的主导意见,而注重公 园的休闲娱乐功能的支持率最低,如图 13-1 所示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恢复园林 休闲娱乐 自然生态遗址综合前三种功能 图13-1圆明园定位的公众调查结果 从是否支持使用防渗膜防渗的调査结果看,超过半数的人反对铺设防渗膜, 如图13-2所示,但大部分的被调査者对防渗膜知之甚少或不了解,十分了解防 渗膜性质的人不到2% 20 10 赞成 不清楚 不赞成 无所谓 图13—2对铺设防渗膜的公众调查结果 在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下一步的整改意见调查中,65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 拆除部分防渗膜,采取弥补或替代措施。近20%的人认为要全部拆除防渗膜, 只有少数被调查者支持继续按原计划实施,见图13-3 关于再生水是否可以在圆明园中使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5%的被调 查者同意将部分经严格处理达标的再生水引入圆明园作为补充水源,用于树木 绿地灌溉水;45.7%的人同意用于娱乐水体补充水。 现场调查的其它结果归纳如下: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3 0 20 40 60 恢复园林 休闲娱乐 自然生态遗址 综合前三种功能 百分比(%) 图 13-1 圆明园定位的公众调查结果 从是否支持使用防渗膜防渗的调查结果看,超过半数的人反对铺设防渗膜, 如图 13-2 所示,但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对防渗膜知之甚少或不了解,十分了解防 渗膜性质的人不到 2%。 0 10 20 30 40 50 60 赞成 不清楚 不赞成 无所谓 百分比(%) 图 13-2 对铺设防渗膜的公众调查结果 在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下一步的整改意见调查中,65.4%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 拆除部分防渗膜,采取弥补或替代措施。近 20%的人认为要全部拆除防渗膜, 只有少数被调查者支持继续按原计划实施,见图 13-3。 关于再生水是否可以在圆明园中使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6.5%的被调 查者同意将部分经严格处理达标的再生水引入圆明园作为补充水源,用于树木、 绿地灌溉水;45.7%的人同意用于娱乐水体补充水。 现场调查的其它结果归纳如下:
13公众参与 20 原计划 全部拆除部分拆除十替代 其它 图13-3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整改意见的公众调查结果 (1)59.3%的被调查者在2005年3月后参观过圆明园,208%的被调查者 在205年3月前、后均参观过。被调查者中,52.7%具有大专、本 科学历;年龄在18-40岁占446%,60岁以上占32.9% (2)被调查者中,通过电视了解该工程的占450%,通过报纸的占41.7% 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关注程度一般者占61.1%,不关心者占 282%,很关注者占10.6%;了解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者占57.8%, 很了解者占31.1% (3)被调查者中,600%的人参观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寻访古迹、欣赏园 林原有的自然风貌;578%是了解历史,接受历史教育;50.9%的人 认为圆明园的功能定位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27.1% 的人认为定位是综合功能 (4)关于圆明园公园的发展方向,765%的被调査者支持根据北京市气候 和水资源条件的现状,结合公园经济状况,采取其它措施维持一定 的水域面积与水深以及水、陆生态系统,不追求娱乐功能。 (5)380%的被调査者认为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的问题是防渗工程本身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36.9%认为是圆明园发展规划本身存在问 题;36.9%认为是该工程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不符 (6)534%的被调査者认为防渗工程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降低了 水体自净能力,影响陆生植被:50.9%的被调查者认为防渗工程会对 湖底底栖生物、藻类和微生物群落造成不良影响;50.1%的被调査者 认为防渗工程影响局部水循环,破坏了圆明园整体生态系统和古典
13 公众参与 254 0 20 40 60 80 原计划 全部拆除 部分拆除+替代 其它 百分比(%) 图 13-3 对圆明园防渗工程整改意见的公众调查结果 (1) 59.3%的被调查者在 2005 年 3 月后参观过圆明园,20.8%的被调查者 在 2005 年 3 月前、后均参观过。被调查者中,52.7%具有大专、本 科学历;年龄在 18-40 岁占 44.6%,60 岁以上占 32.9%。 (2) 被调查者中,通过电视了解该工程的占 45.0%,通过报纸的占 41.7%; 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关注程度一般者占 61.1%,不关心者占 28.2%,很关注者占 10.6%;了解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者占 57.8%, 很了解者占 31.1%。 (3) 被调查者中,60.0%的人参观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寻访古迹、欣赏园 林原有的自然风貌;57.8%是了解历史,接受历史教育;50.9%的人 认为圆明园的功能定位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27.1% 的人认为定位是综合功能。 (4) 关于圆明园公园的发展方向,76.5%的被调查者支持根据北京市气候 和水资源条件的现状,结合公园经济状况,采取其它措施维持一定 的水域面积与水深以及水、陆生态系统,不追求娱乐功能。 (5) 38.0%的被调查者认为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的问题是防渗工程本身 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问题;36.9%认为是圆明园发展规划本身存在问 题;36.9%认为是该工程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不符。 (6) 53.4%的被调查者认为防渗工程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降低了 水体自净能力,影响陆生植被;50.9%的被调查者认为防渗工程会对 湖底底栖生物、藻类和微生物群落造成不良影响;50.1%的被调查者 认为防渗工程影响局部水循环,破坏了圆明园整体生态系统和古典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园林特征。 (7)65.5%的被调査者认为应该根据情况尽量多保留自然植被。42.4%的 被调査者喜欢自然的土驳岸,33%的人喜欢不规则的青石驳岸。 (8)472%的被调查者认为圆明园的收费标准应该是10元以下,44.6% 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是10元-20元 2.公众建议总结 部分被调查者对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总结如下: (1)圆明园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应该尽量保护被英法联军 等破坏的遗址,保持原有面貌,禁止搞水上娱乐设施。 (2)希望从长远考虑防渗方案。对于某些已经修建的,与周围自然不协 调防渗工程,应尽量作调整,少一些商业设施 (3)应以此工程为借鉴,完善环境评价管理体制,提高环境行业的社会 地位和影响力,以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圆明园 的缺水问题。 13.32现场调查重要问卷(16份)结果及分析 在273张有效问卷中,居住在圆明园附近、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防渗工 程的被调查人有16个,他们的意见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与全部样本相比,这 部分人的观点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 (1)如果防渗工程尚未开工,不赞成铺膜的人数比例为93.7%,远高于 般公众(553%); (2)认为“圆明园发展规划本身存在问题”的占75%,远高于一般公众 (369%); (3)认为应“拆除部分防渗膜,兼顾防渗效果与生态保护效果”的占到 687%,高于一般公众(457%) (4)喜欢不规则的青石驳岸的占到56,2%,高于一般公众(33.3%); (5)希望圆明园定位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的为62.5%, 高于一般公众(509%); 255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5 园林特征。 (7) 65.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根据情况尽量多保留自然植被。42.4%的 被调查者喜欢自然的土驳岸,33.3%的人喜欢不规则的青石驳岸。 (8) 47.2%的被调查者认为圆明园的收费标准应该是 10 元以下,44.6% 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是 10 元-20 元。 2. 公众建议总结 部分被调查者对圆明园东部防渗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总结如下: (1) 圆明园应该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应该尽量保护被英法联军 等破坏的遗址,保持原有面貌,禁止搞水上娱乐设施。 (2) 希望从长远考虑防渗方案。对于某些已经修建的,与周围自然不协 调防渗工程,应尽量作调整,少一些商业设施。 (3) 应以此工程为借鉴,完善环境评价管理体制,提高环境行业的社会 地位和影响力,以改善北京整体环境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圆明园 的缺水问题。 13.3.2 现场调查重要问卷(16 份)结果及分析 在 273 张有效问卷中,居住在圆明园附近、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防渗工 程的被调查人有 16 个,他们的意见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与全部样本相比,这 部分人的观点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 (1) 如果防渗工程尚未开工,不赞成铺膜的人数比例为 93.7%,远高于 一般公众(55.3%); (2) 认为“圆明园发展规划本身存在问题”的占 75%,远高于一般公众 (36.9%); (3) 认为应“拆除部分防渗膜,兼顾防渗效果与生态保护效果” 的占到 68.7%,高于一般公众(45.7%); (4) 喜欢不规则的青石驳岸的占到 56.2%,高于一般公众(33.3%); (5) 希望圆明园定位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持遗址风貌”的为 62.5%, 高于一般公众(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