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第一节账户 账户的定义 所谓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这是在充分考虑会计核算阶段最 终应当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对会计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预先进行的科学分类,并给每类 个恰当的名称,以便作为连续、系统的记录、整理和集合会计数据的重要手段。制定这种 分类是做好会计记录的基础或前提。一个完整的账户就是分类账,可以用手工也可以用计 算机来做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复杂的,在经济业务影响下不断发 生变化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又是多种多样的。会计对它们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整理分 类、归纳综合,就直接加以登记,则所得的会计资料必然是杂乱无章的,这样就不利于提供有 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必须根据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及企业 的投资者对权益的维护,通过设置和运用账户等专门方法,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 行整理分类、科学归纳,再分门别类进行计量、计算和登记,然后才能综合总结出有效的 会计信息。 经济业务不断发生,资金运动连续地进行。每一账户不仅能够在一定日期总结出各 项目的静态状况,而且更主要的是在提供动态指标方面,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及 时反映和控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增减变化过程。它同会计报 表分工协作 账户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便于记清账目。有利于正确记录和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情况。 (2)适应会计主体业务的需要。对企业来说,账户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的业务特点相适应。制 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企业,其业务各有特点,所设置的账户应当符合它们各自的行业特 点,充分满足它们业务上的要求。账户设置的繁简,还应与企业规模相称 (3)有利于为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政府机关等提供在其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会计信息。按 照会计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可比性的质量要求,账户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帮助有关 决策者分析、判断企业的资产结构、权益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等。 (4)有利于加强一个单位的内部管理。账户的记录,应保证能够正确地确定一定期间的经营 成果,全面地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确切地反映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落实企业主管人 员的经营管理责任。 每一个账户必须反映以下六项内容:①内容摘要 ②项目增加:③项目减少 ④项目增或减的日期:⑤引起项目增或减的原因: ⑥账户的余额 任何一个账户都有一个增加栏和一个减少栏。会计人员常常将其对应为账户的左边即 借方,账户的右边即贷方。“借”一个账户即意味着将一笔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左边。“贷”一个账户 即将业务记入账户的右边。 、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账户名称又叫会计科目,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具体 内容分类的标志,如固定资产、材料、现金、应收账款等。一个会计科目只核算一定的经 济内容,全部会计科目则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严格的界限 又要有科学的联系,绝对不允许相互混淆。 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联系表现在,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项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内容。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个名称,它只能表明 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可以实际操作的结构,即有一定的格式,可以进行 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増减变化及其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 和账户的两种名称往往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同时,为了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尤其是为了方便会计电算化,可以为每一个会计科 目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称为会计科目编号。例如,“现金”科目的编号为101,“银
第三章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第一节 账 户 一、 账户的定义 所谓账户,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这是在充分考虑会计核算阶段最 终应当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对会计要素的各个组成部分预先进行的科学分类,并给每类一 个恰当的名称,以便作为连续、系统的记录、整理和集合会计数据的重要手段。制定这种 分类是做好会计记录的基础或前提。一个完整的账户就是分类账,可以用手工也可以用计 算机来做。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经济业务是非常复杂的,在经济业务影响下不断发 生变化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又是多种多样的。会计对它们如果不进行科学的整理分 类、归纳综合,就直接加以登记,则所得的会计资料必然是杂乱无章的,这样就不利于提供 有 用的会计信息。因此,必须根据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以及企业 的投资者对权益的维护,通过设置和运用账户等专门方法,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 行整理分类、科学归纳,再分门别类进行计量、计算和登记,然后才能综合总结出有效的 会计信息。 经济业务不断发生,资金运动连续地进行。每一账户不仅能够在一定日期总结出各 项目的静态状况,而且更主要的是在提供动态指标方面,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及 时反映和控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增减变化过程。它同会计报 表分工协作。 账户设置,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便于记清账目。有利于正确记录和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情况。 (2) 适应会计主体业务的需要。对企业来说,账户的设置应该与企业的业务特点相适应。制 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等企业,其业务各有特点,所设置的账户应当符合它们各自的行业特 点,充分满足它们业务上的要求。账户设置的繁简,还应与企业规模相称。 (3) 有利于为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政府机关等提供在其经济决策中有用的会计信息。按 照会计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可比性的质量要求,账户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够帮助有关 决策者分析、判断企业的资产结构、权益结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等。 (4) 有利于加强一个单位的内部管理。账户的记录,应保证能够正确地确定一定期间的经营 成果,全面地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确切地反映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落实企业主管人 员的经营管理责任。 每一个账户必须反映以下六项内容:①内容摘要; ②项目增加;③项目减少; ④项目增或减的日期;⑤引起项目增或减的原因; ⑥账户的余额。 任何一个账户都有一个增加栏和一个减少栏。会计人员常常将其对应为账户的左边即 借方,账户的右边即贷方。“借”一个账户即意味着将一笔业务记入一个账户的左边。“贷 ”一个账户 即将业务记入账户的右边。 二、 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账户名称又叫会计科目,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是会计具体 内容分类的标志,如固定资产、材料、现金、应收账款等。一个会计科目只核算一定的经 济内容,全部会计科目则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全部内容。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严格的界限, 又要有科学的联系,绝对不允许相互混淆。 账户与会计科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联系表现在,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项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内容。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个名称,它只能表明 某项经济内容,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可以实际操作的结构,即有一定的格式,可以进行 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 和账户的两种名称往往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同时,为了便于会计工作的进行,尤其是为了方便会计电算化,可以为每一个会计科 目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称为会计科目编号。例如,“现金”科目的编号为101,“银
行存款”科目的编号为102等。在各会计科目编号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号,以便在增添 新的会计科目时使用。 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和明细科目。明细科目又可分为子目和细目 现将工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表列示于表3.1。 表3.1 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 序号编号名称 顺序号编号名称 .资产类 209其他应付款 101 211应付工资 12345678 02 很行存款 34214应付福利费 109其他货币资金 2】1应交税金 ‖短期投资 23应付利润 112 应收票据 37 229其他应交款 l13 应收帐款 38 231预提费用 IIl 14 坏帐准备 39 233待扣税金 l15 预付帐款 40 241 期借款 其他应收款 251应付债券 121 材料采购 42261长期应付款 原材料 301 128 包装物 4 31资本公积 13 129低值易耗品 45 313盈余公积 14 材料成本差异 46 321本年利润 133委托加工材料 322利润分配 135自制半成品 四.成本类 产成品 18 138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49 405制造费用 139待摊费用 五。损益类 151 长期投资 501产品销售收入 61 固定资产 502产品销售成本 165 累计折 503 品销售费用 23 166 固定资产清理 53 504产品销售税金 及附加 169 在建工程 54511其他业务收入 25 171 无形资产 55 512其他业务支出 l81 递延资产 521管理费用 7191待处理财产损益5752财务费用 负债类 531投资收益 短期借款 541营业外收入 29 202 应付票据 60 542营业外支出 203应付帐款 31 204 预收帐款 三、账户的结构 (一)账户的一般结构
行存款”科目的编号为102等。在各会计科目编号之间,应留有适当的空号,以便在增添 新的会计科目时使用。 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和明细科目。明细科目又可分为子目和细目。 现将工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表列示于表3.1。 表 3.1 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 顺序号 编号 名称 顺序号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32 209 其他应付款 1 101 现金 33 211 应付工资 2 102 银行存款 34 214 应付福利费 3 109 其他货币资金 35 221 应交税金 4 111 短期投资 36 223 应付利润 5 112 应收票据 37 229 其他应交款 6 113 应收帐款 38 231 预提费用 7 114 坏帐准备 39 233 待扣税金 8 115 预付帐款 40 241 长期借款 9 119 其他应收款 41 251 应付债券 10 121 材料采购 42 261 长期应付款 11 123 原材料 43 301 实收资本 12 128 包装物 44 311 资本公积 13 129 低值易耗品 45 313 盈余公积 14 131 材料成本差异 46 321 本年利润 15 133 委托加工材料 47 322 利润分配 16 135 自制半成品 四.成本类 17 137 产成品 48 401 生产成本 18 138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49 405 制造费用 19 139 待摊费用 五.损益类 20 151 长期投资 50 501 产品销售收入 21 161 固定资产 51 502 产品销售成本 22 165 累计折旧 52 503 产品销售费用 23 166 固定资产清理 53 504 产品销售税金 及附加 24 169 在建工程 54 511 其他业务收入 25 171 无形资产 55 512 其他业务支出 26 181 递延资产 56 521 管理费用 27 191 待处理财产损益 57 522 财务费用 二.负债类 58 531 投资收益 28 201 短期借款 59 541 营业外收入 29 202 应付票据 60 542 营业外支出 30 203 应付帐款 31 204 预收帐款 三、 账户的结构 (一) 账户的一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用哪一方登记增加, 用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记账方法。会计人员和学生常常使用一种简单 的形式即“T”字来理解账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T形账,见表3.2所示。 表3-2 (左方) 帐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上列账户左右两方,分别用来记录其增加数额和减少数额。增减数额相抵后的差额 叫做账户余额。余额按其表现的不同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就是 下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资金的増减变化。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 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借贷规则规定:在方程式左边的各项即资产、费用项目的增加应计入其账户的左边即 借方:方程式右边项目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记入其账户的右边即贷方。 在“T形账形式下这种规则即: 费用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借|·贷 借贷借贷 借贷 借贷 各项经济业务在登入各账户之前,如果有期初余额应先将期初余额登入账内。主如账 户的一般结构所述,借方合计即为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合计即为贷方本期发生额,期末 余额反映某账户在本期增减变动后的结果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借方本期发生额 贷方本期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贷方本期发生额 借方本期发生额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也称借贷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应的。单式记账就是对 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例如用银行存款1万美元购入低值易耗品,只需 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减少1万美元,而不再记增加1万美元的低值易耗品账户。复式记账是 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同样对 这项经济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既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减少1万美元,又要在低值易 耗品账户中记增加1万美元。由于复式记账能反映资金运动的来踪去迹,是一种科学的记 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一)记账符号 “借”( Debit简写Dr.)或“贷”( Credit简写Cr.)两字为借贷记账法的专用记账符号 在现代会计中,作为一种记账的术语,它已完全与其原有的词义无关了,专门用来反映资 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权的增减变化。所谓借方,就是账户左边的代名词:所谓贷方,就是
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用哪一方登记增加, 用哪一方登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记账方法。会计人员和学生常常使用一种简单 的形式即“T”字来理解账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T”形账,见表3.2 所示。 表 3-2 (左方) 帐户名称(会计科目) (右方) 上列账户左右两方,分别用来记录其增加数额和减少数额。增减数额相抵后的差额, 叫做账户余额。余额按其表现的不同时间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期末余额就是 下期的期初余额。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二) 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在借贷记账法下,任何账户 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基本部分。通常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借贷规则规定:在方程式左边的各项即资产、费用项目的增加应计入其账户的左边即 借方;方程式右边项目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增加记入其账户的右边即贷方。 在“T”形账形式下这种规则即: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借 贷 借 贷 借 贷 借 贷 借 贷 + - + - - + - + - + 各项经济业务在登入各账户之前,如果有期初余额应先将期初余额登入账内。正如账 户的一般结构所述,借方合计即为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合计即为贷方本期发生额,期末 余额反映某账户在本期增减变动后的结果。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借方本期发生额 -贷方本期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贷方本期发生额 -借方本期发生额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也称借贷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应的。单式记账就是对 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例如用银行存款1万美元购入低值易耗品,只需 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减少1万美元,而不再记增加1万美元的低值易耗品账户。复式记账是 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同样对 这项经济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既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记减少1万美元,又要在低值易 耗品账户中记增加1万美元。由于复式记账能反映资金运动的来踪去迹,是一种科学的记 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一) 记账符号 “借”(Debit简写Dr.)或“贷”(Credit简写Cr.)两字为借贷记账法的专用记账符号。 在现代会计中,作为一种记账的术语,它已完全与其原有的词义无关了,专门用来反映资 本的存在形态和所有权的增减变化。所谓借方,就是账户左边的代名词;所谓贷方,就是
账户右边的代名词 (二)记账规则 将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记入账户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同时记入两类账户;二是只记入同 类账户。从这些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的数量变化看,也有两种情况:其一,同增或同减 且同增或同减的数额相等:其二,有增有减,增加和减少的数额相等。另外,在借贷记账 法中,人们又规定:凡资产的增加和权益的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凡权益的增加和资产 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综合以上情况,在借贷记账法下,一笔会计事项发生以后,都 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一个记借方,一个记贷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三)记账规则的应用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要经过分析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过账、月末结账和编制试算表等 四个环节。 1.分析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把经济业务记入账户之前,应先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 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编制会计分录,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会计分录是 账户记录的依据,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账户的记录,乃至影响到会计信息的 质量。分录的格式是上借下贷,并退两格。 仍以A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说明 例3.11月4日,A公司获得外商以固定资产方式的投资,评估价200000美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涉及的账户是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分录 为 借:固定资产20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0 例3.21月10日,公司将100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是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银行存款增加,现金减少,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现金10000 例3.31月11日,公司向B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5000美元,进项税 额850美元,款项尚未支付。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中的原材料增加5000美元,负债中进项税抵扣应交税金,但应付 账款却增加5850美元,分录为: 借:原材料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应付账款5850 例3.41月20日,公司用银行存款5850美元,偿付所欠B公司的货款。 这项业务使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5850美元,同时使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5850 美元,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5850 贷:银行存款5850 例3.51月21日,公司从银行借款10200美元,直接偿还前欠货款。 这项业务是负债的一增一减,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10200 贷:短期借款10200 例3.61月22日,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价款40000美元,销项税额6800,货款尚未收到。 这项业务会使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增加,负债中销项税使应交税金增加,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46800 贷:产品销售收入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0
账户右边的代名词。 (二) 记账规则 将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记入账户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同时记入两类账户;二是只记入同 类账户。从这些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的数量变化看,也有两种情况:其一,同增或同减, 且同增或同减的数额相等;其二,有增有减,增加和减少的数额相等。另外,在借贷记账 法中,人们又规定:凡资产的增加和权益的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凡权益的增加和资产 的减少,记入账户的贷方。综合以上情况,在借贷记账法下,一笔会计事项发生以后,都 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一个记借方,一个记贷方。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就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三) 记账规则的应用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要经过分析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过账、月末结账和编制试算表等 四个环节。 1. 分析业务并编制会计分录 为了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在把经济业务记入账户之前,应先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 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对每笔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记和应贷记的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编制会计分录,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会计分录是 账户记录的依据,会计分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账户的记录,乃至影响到会计信息的 质量。分录的格式是上借下贷,并退两格。 仍以A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说明。 例3.1 1月4日,A公司获得外商以固定资产方式的投资,评 估价200 000美元。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涉及的账户是固定资产和实收资本,分录 为: 借:固定资产200 000 贷:实收资本200 000 例3.2 1月 10日,公司将 10 0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是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银行存款增加,现金减少,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0 000 贷:现金10 000 例3.3 1月11日,公司向B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价款5 0 00美元,进项税 额850美元,款项尚未支付。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中的原材料增加5 000美元,负债中进项税抵扣应交税金,但应付 账款却增加5 850美元,分录为: 借:原材料5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应付账款5 850 例3.4 1月20日,公司用银行存款 5 850美元,偿付所欠B 公司的货款。 这项业务使资产中的银行存款减少5 850美元,同时使负债中的应付账款减少5 850 美元,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5 850 贷:银行存款5 850 例3.5 1月21日,公司从银行借款 10 200美元,直接偿还 前欠货款。 这项业务是负债的一增一减,短期借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10 200 贷:短期借款10 200 例3.6 1月22日,公司销售产品一批,价款40 000美元, 销项税额 6 800,货款尚未收到。 这项业务会使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增加,负债中销项税使应交税金增加,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46 800 贷:产品销售收入40 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 800
例3.71月23日,公司用现金支付邮电费1000美元。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中的现金减少,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增加,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1000 贷:现金1000 例3.81月24日,零售产品销售收入5000美元,以现金收讫。 这项业务使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分录为 借:现金5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5000 例3.91月26日采购员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600美元,同时交回多余现金400美元 这项业务使资产中的现金增加,应收款减少,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增加,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600 现金400 贷:其他应收款—采购员1000 例3.101月30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100000美元转增资本。 这项业务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一增一减,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1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 2.过账 过账,就是把分录中的金额抄写到账户中去。为了便于查询,还应在账户中注明分 录号数。 3.月末结账 月末结账,就是在月末时分别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和期末余额 数。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为 等式左边的资产和费用类账户: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 现将以上10个分录的过账和结账列示如下: 现金 银行存款 5000② 10000 10000④ 1000 合计10000合计5850 合计 5400合计 l1000 余额4150 余额 5600 固定资产 原材料 ①200000 5000 合计200000 余额200000 余额 应收帐款 其他应收款 ⑥46800 合计46800 合计 1000
例3.7 1月23日,公司用现金支付邮电费1 000美元。 这项业务会使资产中的现金减少,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增加,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1 000 贷:现金1 000 例3.8 1月24日,零售产品销售收入5 000美元,以现金收 讫。 这项业务使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分录为: 借:现金5 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5 000 例3.9 1月26日采购员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 600美元,同 时交回多余现金400美元。 这项业务使资产中的现金增加,应收款减少,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增加,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600 现金400 贷:其他应收款——采购员1 000 例3.10 1月30日,公司将盈余公积金 100 000美元转增资 本。 这项业务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一增一减,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100 000 贷:实收资本100 000 2. 过账 过账,就是把分录中的金额抄写到账户中去。为了便于查询,还应在账户中注明分 录号数。 3. 月末结账 月末结账,就是在月末时分别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和期末余额 数。期末余额的计算方法为: 等式左边的资产和费用类账户: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等式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 现将以上10个分录的过账和结账列示如下: 现金 银行存款 ⑧ 5 000 ② 10 000 ② 10 000 ④ 5 850 ⑨ 400 ⑦ 1 000 合计 10 000 合计 5 850 合计 5 400 合计 11 000 余额 4 150 余额 5 600 固定资产 原材料 ① 200 000 ③ 5 000 合计 200 000 合计 5 000 余额 200 000 余额 5 000 应收帐款 其他应收款 ⑥ 46 800 ⑨ 1 000 合计 46 800 合计 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