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418万人,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 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1 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78万 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 17位。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因科技优势造就的新经济 奇迹和竞争优势逐渐减弱。随着科技进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区块链 等技术的共性是分布式,代表了一种从技术权威垄断到去中心化的转 变。有学者认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层面的权威是“共 识”,而不再是“强权”。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一伴随信息技 术的进步,一个关乎各国生存和进步的领域却没有任何国际行为标 准,美国人因此预言,“下一场战争将在网络空间打响”。 (三)民粹主义引发全球秩序调整的“大变局”。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新文化的同 时,也冲击着传统经济模式、侵蚀传统文化、威胁社会稳定。制造业 的自动化或流水线曾经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工程师), 而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减少大量传统服务业岗位的同时,已极 难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这使得一些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拉大,“富 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十分突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 茨曾批评美国社会严重分化现象,认为在美国“1%的人拥有,1%的人 治理,1%的人享受”(0fthe1%,By the1%,For the1%)。经济 上的挫败使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人和穷人)缺少机会和希望,导致 民粹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尽管全球化使资本摆脱了民族国家的控制, 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但也使一些国家取得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优 势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滑向“边缘”地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 显现,甚至加剧国内治理失灵,民族主义泛滥,出现“脆弱国家”和
到 418 万人,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 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8.1 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 13 万家,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为 1.78 万 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超过 58.5%,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列世界第 17 位。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因科技优势造就的新经济 奇迹和竞争优势逐渐减弱。随着科技进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区块链 等技术的共性是分布式,代表了一种从技术权威垄断到去中心化的转 变。有学者认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国际政治层面的权威是“共 识”,而不再是“强权”。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伴随信息技 术的进步,一个关乎各国生存和进步的领域却没有任何国际行为标 准,美国人因此预言,“下一场战争将在网络空间打响”。 (三)民粹主义引发全球秩序调整的“大变局”。冷战结束后, 全球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新文化的同 时,也冲击着传统经济模式、侵蚀传统文化、威胁社会稳定。制造业 的自动化或流水线曾经创造了大量全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工程师), 而今天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减少大量传统服务业岗位的同时,已极 难创造出足够多的新岗位。这使得一些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拉大,“富 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十分突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 茨曾批评美国社会严重分化现象,认为在美国“1%的人拥有,1%的人 治理,1%的人享受”(Of the 1%, By the 1%, For the 1%)。经济 上的挫败使中产阶层(尤其是年轻人和穷人)缺少机会和希望,导致 民粹主义情绪不断上升。尽管全球化使资本摆脱了民族国家的控制, 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但也使一些国家取得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优 势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滑向“边缘”地带,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 显现,甚至加剧国内治理失灵,民族主义泛滥,出现“脆弱国家”和
“失败国家”。这种情势不仅会导致西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自由国 际秩序”陷入困境,也可能使国际秩序进入一个再全球化、再意识形 态化、再国家化的“逆周期”状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将加速 这一进程。 (四)逆全球化引发全球治理结构的“大变局”。伴随全球化的 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客观 上要求不断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国际金融领域,二战后建立 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以 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国际 金融领域原有的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进 行改革。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新一阶段投票权 改革方案,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57%,成为世 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同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 过改革方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份额有所提升。然而,由于 担心改革后新兴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美国国会直到2015年才通过 改革法案。2001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开启多哈 回合贸易谈判,谈判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结束。然而,各 成员不仅至今未达成一致,甚至世界贸易组织本身也陷入了严重的困 境。在国际安全领域,“9·11”事件以后,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 传统安全威胁构成了国际安全的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利益,导致世界面临“越反越恐” 的局面。2010年底,中东地区爆发了“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 及、利比亚等国政权更迭,也门、叙利亚发生内战;随后“伊斯兰国” 借地区混乱崛起,沙特阿拉伯等国深陷也门内战,叙利亚战火持续, “阿拉伯之春”已经成为“阿拉伯之冬”。在大国关系上,美国固守
“失败国家”。这种情势不仅会导致西方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自由国 际秩序”陷入困境,也可能使国际秩序进入一个再全球化、再意识形 态化、再国家化的“逆周期”状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将加速 这一进程。 (四)逆全球化引发全球治理结构的“大变局”。伴随全球化的 深入发展,国家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客观 上要求不断提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国际金融领域,二战后建立 起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以 后,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国际 金融领域原有的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全球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进 行改革。2010 年 4 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新一阶段投票权 改革方案,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从 2.77%提高到 4.57%,成为世 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同年 11 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 过改革方案,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份额有所提升。然而,由于 担心改革后新兴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美国国会直到 2015 年才通过 改革法案。2001 年 11 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开启多哈 回合贸易谈判,谈判原定于 2005 年 1 月 1 日前全面结束。然而,各 成员不仅至今未达成一致,甚至世界贸易组织本身也陷入了严重的困 境。在国际安全领域,“9·11”事件以后,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 传统安全威胁构成了国际安全的严峻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利益,导致世界面临“越反越恐” 的局面。2010 年底,中东地区爆发了“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 及、利比亚等国政权更迭,也门、叙利亚发生内战;随后“伊斯兰国” 借地区混乱崛起,沙特阿拉伯等国深陷也门内战,叙利亚战火持续, “阿拉伯之春”已经成为“阿拉伯之冬”。在大国关系上,美国固守
冷战思维,把俄罗斯和中国设定为假想敌,通过北约东扩、制造“颜 色革命”、发动“贸易战”使大国博弈不断升温。 当今的世界变局是体系性变局,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领 域都有所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传统西方大国的经济统治力下降, 国家之间、国内社会阶层之间财富分配不平衡,引发严重的社会焦虑。 贸易战在美墨、美加、美土、美欧、美中、韩日等经济体之间依次展 开,围绕耶路撒冷地位的阿以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与伊朗矛盾重启并 成为焦点。伴随新技术的发展,“外交政策不再是塑造未来的实践, 有成为国内政治一部分的危险。如果大国都在本国内以这种方式推行 政策,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关系将遭到相应的扭曲。交换看法很可能变 成固化分歧,政治家风范变成装腔作势。随着外交变成迎合激情的态 势,寻求均衡有可能变成试探极限”。政治领域各国矛盾激化,集中 体现在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与国际关系的失序。冷战的结束,表面上 看促成了美国独霸天下,但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美国维持国际秩序的成 本。此间,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信息等与数字相关的技 术发展尤为迅速,引起了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 应,全球化席卷世界,权力全球范围转移,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国 际格局出现大幅调整。尽管发生了“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 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社会对国际大 格局的表述和定义尚未完全形成共识,“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 成为描述冷战后世界最流行的用语。 案例:《疫情之下,全球化何去何从?》 视频:《王毅谈后疫情时代和全球化未来》 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冷战思维,把俄罗斯和中国设定为假想敌,通过北约东扩、制造“颜 色革命”、发动“贸易战”使大国博弈不断升温。 当今的世界变局是体系性变局,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领 域都有所体现。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传统西方大国的经济统治力下降, 国家之间、国内社会阶层之间财富分配不平衡,引发严重的社会焦虑。 贸易战在美墨、美加、美土、美欧、美中、韩日等经济体之间依次展 开,围绕耶路撒冷地位的阿以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与伊朗矛盾重启并 成为焦点。伴随新技术的发展,“外交政策不再是塑造未来的实践, 有成为国内政治一部分的危险。如果大国都在本国内以这种方式推行 政策,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关系将遭到相应的扭曲。交换看法很可能变 成固化分歧,政治家风范变成装腔作势。随着外交变成迎合激情的态 势,寻求均衡有可能变成试探极限”。政治领域各国矛盾激化,集中 体现在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与国际关系的失序。冷战的结束,表面上 看促成了美国独霸天下,但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美国维持国际秩序的成 本。此间,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信息等与数字相关的技 术发展尤为迅速,引起了生产、流通、分配和就业等各领域的连锁反 应,全球化席卷世界,权力全球范围转移,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国 际格局出现大幅调整。尽管发生了“9·11”事件、美国入侵伊拉克 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社会对国际大 格局的表述和定义尚未完全形成共识,“一超多强”的“后冷战时代” 成为描述冷战后世界最流行的用语。 案例:《疫情之下,全球化何去何从?》 视频:《王毅谈后疫情时代和全球化未来》 问题二: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