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序号 课程内容 对应教学目标 讲授 实 习题课 小 第一章产品概念设计衍生 4 0 2 6 目标1、目标2 2 第二章设计概念衍生方法 4 4 2 10 目标1、目标2 第三章产品概念设计与可 3 6 2 12 目标1、目标2 持续发展理念 4 第四章产品概念与科技创新 4 10 目标2、目标3 5 第五章概念设计与交互理念 4 4 2 10 目标1、目标2 6 第六章产品概念与企业理念 2 2 目标2、目标3 第七章产品概念设计和设计 7 2 0 2 4 目标3 竞赛 7 第八章优秀产品概念赏析 2 0 ) 4 目标3 合计 28 20 16 64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中包含有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相关 理论知识的讲授;案例教学是对典型的交互设计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分组讨论。课后作 业是结合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设计调查报告和交互设计方案,对其进行 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课堂教学 2.案例教学 3.课后作业辅导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考查(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百分制(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N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 定)其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 于6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5%:(其中考勤占15%,作业占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23
23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学 时 分 配 对应教学目标 讲 授 实 验 习题课 小 1 第一章产品概念设计衍生 计 方法 4 0 2 6 目标 1、目标 2 2 第二章设计概念衍生方法 4 4 2 10 目标 1、目标 2 3 第三章产品概念设计与可 持续发展理念 6 4 2 12 目标 1、目标 2 4 第四章产品概念与科技创新 4 4 2 10 目标 2、目标 3 5 第五章概念设计与交互理念 4 4 2 10 目标 1、目标 2 6 第六章产品概念与企业理念 2 4 2 8 目标 2、目标 3 7 第七章产品概念设计和设计 竞赛 2 0 2 4 目标 3 7 第八章优秀产品概念赏析 2 0 2 4 目标 3 合 计 28 20 16 64 六、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整个课程中包含有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课后作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相关 理论知识的讲授;案例教学是对典型的交互设计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和分组讨论。课后作 业是结合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设计调查报告和交互设计方案,对其进行 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 课堂教学 2. 案例教学 3. 课后作业辅导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各部分成绩占比、预期目标等) 1.考核方式 考查(考查/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实验考核方式综合评定 3.成绩评定 百分制(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按以下 N 项考核指标进行实验成绩综合评 定)其构成比例如下(成绩评定可根据课程性质由教师确定,但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不高 于 6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实验(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能低于 40%):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5%;(其中考勤占 15%,作业占 1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50%;
课内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5%;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产品概念设计》,尹虎、刘静华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年第1版。 参考书:《概念设计》,叶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1版。 参考书:《用设计解决问题》,佐藤大编著,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2016年第1版。 撰写人:董泓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24
24 课内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5%;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产品概念设计》,尹虎、刘静华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年第 1 版。 参考书:《概念设计》,叶强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年第 1 版。 参考书:《用设计解决问题》,佐藤大编著,北京时代华文出版社,2016 年第 1 版。 撰写人: 董泓 审核人: 学院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2380 课程名称:交互产品设计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36)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产品设计思维、产品设计基础软件、 适用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以学习和掌握产品设计 中的交互原理与方法为主要内容,掌握产品功能性界面和造型设计中的交互技术,并能够对 人机交互界面做出正确地、可行性评估,有效地掌握交互技术并完成产品的交互原型设计以 及界面设计。通过课程的实践练习进一步熟悉智能产品设计的交互方法与步骤,解决产品由 于界面交互不畅带来的用户体验缺失的问题。课程以项目实践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交互产品设计》注重理解和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通过课程讲授、 小组讨论、设计训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掌握交互设计的相关程序、软件以及开发、制作 流程,培养学生在对产品交互形式形成良好的分析、评估能力、并建立问题意识、创新的意 识。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的掌握交互设计原理何方法,通过交互原理知识对产品的交互体验设 计方案的进行可行性论证(指标点1.1) 教学目标2.能够掌握交互产品设计的创意表达方式与途径,通过设计语言完成交互内容并 对交互后台操作技术与行为有一定的了解(指标点21) 教学目标3.通过设计训练掌握交互产品设计行业相关的制图标准、专业术语,并将可持续 设计概念运用到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指标点3.2) 教学目标4.通过制定设计计划,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设计的进度,掌握设计流程,包括产 品界面设计、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检测等(指标点42) 25
25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10452380 课程名称:交互产品设计 课程学分:4 课程学时:64(理论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36) 课程性质:公共类课程()学科类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他() 开课部门:产品设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5 建议先修课程:产品设计思维、产品设计基础软件、 适用专业(方向):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是产品设计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以学习和掌握产品设计 中的交互原理与方法为主要内容,掌握产品功能性界面和造型设计中的交互技术,并能够对 人机交互界面做出正确地、可行性评估,有效地掌握交互技术并完成产品的交互原型设计以 及界面设计。通过课程的实践练习进一步熟悉智能产品设计的交互方法与步骤,解决产品由 于界面交互不畅带来的用户体验缺失的问题。课程以项目实践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交互产品设计》注重理解和掌握人机交互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通过课程讲授、 小组讨论、设计训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掌握交互设计的相关程序、软件以及开发、制作 流程,培养学生在对产品交互形式形成良好的分析、评估能力、并建立问题意识、创新的意 识。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的掌握交互设计原理何方法,通过交互原理知识对产品的交互体验设 计方案的进行可行性论证(指标点 1.1) 教学目标 2. 能够掌握交互产品设计的创意表达方式与途径,通过设计语言完成交互内容并 对交互后台操作技术与行为有一定的了解(指标点 2.1) 教学目标 3. 通过设计训练掌握交互产品设计行业相关的制图标准、专业术语,并将可持续 设计概念运用到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指标点 3.2) 教学目标 4. 通过制定设计计划,使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设计的进度,掌握设计流程,包括产 品界面设计、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检测等(指标点 4.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技 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将设计创 想与设计表现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2)指标点2.1: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3)指标点32: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 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4)指标点4.2:能基本胜任产品设计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 点的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通过交互设计理论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 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设计调研,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参考书、科技文献资料、 研究相关优秀案例,不断地扩展交互领域的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一运用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设计分析、 交互原型设计、测试、评估、归纳等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 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交互行为设计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产品交互语言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分析主要 影响用户与产品交互体验的关键因素,对交互过程步骤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交互模 型,并用可视化的设计语言和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表达、分析与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交互产品设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了解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 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 理论框架和体系,掌握交互设计相关的学科理论; 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交互设计基础知识、熟悉交互在产 品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对具体产品开 展交互设计,掌握交互设计中的模式,解决造型交互、 26
26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高层次的文化修养。 (2)系统地掌握产品设计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产品生产制作的相关技 术、材料制作工艺,具备参与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3)具备强烈的服务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学习能动性,具备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能将设计创 想与设计表现很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 (1)指标点 1.1: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2)指标点 2.1: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3)指标点 3.2: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段进行设计 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4)指标点 4.2:能基本胜任产品设计领域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 通识必修课程教学大纲,此部分内容填写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知识单元或若干个知识 点的传授过程来达到何种素质的培养和何种能力的训练说明: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交互设计理论内容的学习,逐步掌握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 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设计调研,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参考书、科技文献资料、 研究相关优秀案例,不断地扩展交互领域的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 2. 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运用交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设计分析、 交互原型设计、测试、评估、归纳等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 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交互行为设计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产品交互语言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分析主要 影响用户与产品交互体验的关键因素,对交互过程步骤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交互模 型,并用可视化的设计语言和交互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表达、分析与研究。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交互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交互产品设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4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1 了解产品设计的前沿理论、研 究动态和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框架和体系,掌握交互设计相关的学科理论;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交互设计基础知识、熟悉交互在产 品设计中的各个环节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对具体产品开 展交互设计,掌握交互设计中的模式,解决造型交互
界面交互等设计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 半业要求2: 教学目标:掌握典型产品交互设计理论以及设计应用于 2.1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 实践的方法; 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产品交互案列分析,掌握 科技、信息、数据等跨学科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并以课 程章节模块中的各项交互方式的基础练习,总结和梳理 学生在交互设计综合应用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度,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产品交互问题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汇报 半业要求3: 教学目标:能对具体的设产品开展交互设计研究,熟悉 3.2.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 交互产品设计的各个主要环节、用户情感、习惯、行为 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 等 段进行设计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 达成途径:通过命题练习、小组讨论、交叉体验,分析 力。 测试设计产品的有效交互形式并形成报告。 评价依据:调研分析与作业汇报 半业要求4: 1.教学目标: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认知和解决产品设计 42能基本胜任产品设计领域 中的交互问题; 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 达成途径:以小组讨论,老师辅助指导的形式对产品交 组织及实施。 互原型进行评估、并完成产品功能测试,以此相对最适 合的设计方式,总结并完成这一时段范围内较为完善的 交互体验和设计创新形式。 评价依据:研究报告,课程作业展示,考察。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目标导向设计 自学内容:关于人物模型的误解、实践中的 1.4数字产品的设计过程 人物模型,创作型团队合作。 1.5理解问题:设计研究 课堂作业: 1.6为用户建模:人物模型和目标 1从用户情感,区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 1.7设立愿景:场景和设计需求 方面分析目前数字产品的交互行为的优缺 18设计产品:框架和提炼 点; 2按品牌分类总结其造型与功能的交互语 知识点: 言的演变过程和创新形式: 1.用户界面应该基于用户心理建模,而不是 课外作业: 实现模型。 1.产品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2.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 型。 3.用户体验,即形式和行为的设计必须相互 和谐。 0 第二章设计行为和形式 自学内容:为中级用户优化设计,编配与流, 2.1良好产品行为的基础 重新思考数据输入、储存与检索。了解大数 2.2数字产品的礼仪 据的概念、以及对交互设计产品的应用与分 27
27 界面交互等设计问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 毕业要求 2: 2.1 掌握产品设计创意、表达、沟 通、加工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典型产品交互设计理论以及设计应用于 实践的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产品交互案列分析,掌握 科技、信息、数据等跨学科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并以课 程章节模块中的各项交互方式的基础练习,总结和梳理 学生在交互设计综合应用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度,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产品交互问题的能力。 评价依据: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汇报 毕业要求 3: 3.2. 具备制作图形、模型、方案, 运用文献、数字媒体以及语言手 段进行设计沟通及学术交流的能 力。 教学目标:能对具体的设产品开展交互设计研究,熟悉 交互产品设计的各个主要环节、用户情感、习惯、行为 等。 达成途径:通过命题练习、小组讨论、交叉体验,分析 测试设计产品的有效交互形式并形成报告。 评价依据: 调研分析与作业汇报 毕业要求 4: 4.2 能基本胜任产品设计领域 内一定设计项目的策划、创意、 组织及实施。 1. 教学目标: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认知和解决产品设计 中的交互问题; 达成途径:以小组讨论,老师辅助指导的形式对产品交 互原型进行评估、并完成产品功能测试,以此相对最适 合的设计方式,总结并完成这一时段范围内较为完善的 交互体验和设计创新形式。 评价依据: 研究报告,课程作业展示,考察。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目标导向设计 1.4 数字产品的设计过程 1.5 理解问题:设计研究 1.6 为用户建模:人物模型和目标 1.7 设立愿景:场景和设计需求 1.8 设计产品:框架和提炼 知识点: 1. 用户界面应该基于用户心理建模,而不是 实现模型。 2. 界面设计的关注点在于单个主要人物模 型。 3. 用户体验,即形式和行为的设计必须相互 和谐。 。 自学内容:关于人物模型的误解、实践中的 人物模型,创作型团队合作。 课堂作业: 1.从用户情感,区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 方面分析目前数字产品的交互行为的优缺 点; 2.按品牌分类总结其造型与功能的交互语 言的演变过程和创新形式; 课外作业: 1.产品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章 设计行为和形式 2.1 良好产品行为的基础 2.2 数字产品的礼仪 自学内容:为中级用户优化设计,编配与流, 重新思考数据输入、储存与检索。了解大数 据的概念、以及对交互设计产品的应用与分